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翻译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分享该作品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你还记得《鱼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的原文吗?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九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词解句译)

九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词解句译)《鱼我所欲也》词解句译【词解】鱼,我所欲(想要)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超过)于(比)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也;死亦我所恶(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
如使(假如)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办法)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也?由是(指示代词,指其中一种办法)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不仅)贤者有是心(这种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踩踏)尔(用作后缀)而(表修饰关系)与之,乞人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万钟(优厚的俸禄)则(却)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为(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恩,感激)我与(同“欤”,语气词)?乡(同“向”,先前、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其中一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其中一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鱼我所欲也(课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课文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不可以同时得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如果这两者不可以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但是我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为谋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的事情,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人们所厌恶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做这种事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事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单是贤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人能不丧失这种思想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生存下去,得不到它就会死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践踏了再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呼尔”“蹴尔”而给的一箪食,一豆羹),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这万钟的俸禄;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俸为之;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呼尔”“蹴尔”而给的一箪食,一豆羹),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这万钟的俸禄;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呼尔”“蹴尔”而给的一箪食,一豆羹),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万钟的俸禄: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掌。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求得(生存的人);死亡也是我所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恶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的呢?如果一个人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①?由是①则生而①有不用也,由是则用来避免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使用,通过这种行为就可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以用来避免祸患却有人不去干。
所以,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不只是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①,贤者能勿丧耳。
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所欲:代词“所”放在动词“欲”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意即“喜爱的东西”“想要的东西”。
得兼:“兼得”的倒语,意为“同时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义:大义,正义的行为。
甚:严重,重要。
于:介词,表比较。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苟且,随便。
恶(wù):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则:承接连词,那么,就。
凡:副词,用在句子开头,表总括,凡是。
可以:能够用来。
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以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以及翻译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以及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以及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我所欲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六十六章,原意为“有了我
想要的鱼”,也可以解释为“我想要的东西很容易得到”。
这句话充满了深沉的含义,强调我们要尊重客观定律,不可违抗事物
本身的规律。
“鱼我所欲也”突出了“追求”、“努力”、“坚持”的品质,寓意我们要有一颗勇于挑战的心,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
放弃自己的理想,要克服困难、抗争到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一旦我们下定决心,不要害怕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将目标一步步的实现,总有一天会说出“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①《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③有所不辟④也。
如使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⑦耳。
一箪⑧食,一豆⑨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⑩,行道之人弗受;蹴⑪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⑫也。
万钟⑬则不辩⑭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⑮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⑯,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⑰?乡为身死而不受⑱,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⑳。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
标题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患:祸患,灾难。
④辟:通“避”,躲避。
⑤如使:假如,假使。
⑥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⑦勿丧:不丢掉。
⑧箪:古代盛饭用的圆柱器。
⑨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
⑩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⑪蹴(Cù):用脚踢。
⑫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⑬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⑭辩:通“辨”,辨别。
⑮何加:有什么益处。
⑯奉:侍奉。
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
⑱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宝贵(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来,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