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
挫折教育旨在匡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应对难点的能力,提高心理韧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
一、认识挫折1.1 挫折的概念挫折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妨碍、失败、难点或者失望的情境,它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份。
1.2 挫折的分类挫折可以分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
外部挫折主要来自外界环境的妨碍,如考试不理想、与他人的冲突等;内部挫折则是个体内部产生的负面情绪和矛盾,如自我怀疑、自卑等。
1.3 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挫折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情绪低落、自卑心理、焦虑等。
然而,正确对待挫折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2.1 培养积极应对难点的能力挫折教育能够匡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勇敢面对难点的勇气和能力。
2.2 提高心理韧性通过挫折教育,学生能够逐渐增强心理韧性,即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2.3 培养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能力挫折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有效应对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
三、挫折教育的实施策略3.1 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营造宽容和理解的氛围,让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勇敢尝试。
3.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情境摹拟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长。
3.3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匡助他们正确应对挫折,调整心态。
四、挫折教育的效果评估4.1 量化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量化评估,了解挫折教育的效果。
4.2 定性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听取学生的反馈等方式对挫折教育的效果进行定性评估,了解学生对挫折的态度和应对能力的改变。
挫折中的成长:班主任工作的挫折教育总结

挫折中的成长:班主任工作的挫折教育总结引言: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
这些挫折和困难可能来自学生、家长、同事、学校政策等方面,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挫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总结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挫折教育背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消极、逃避、甚至放弃的态度。
这种心态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挫折应对方式,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
二、挫折教育中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有时会出现沟通不畅、理解偏差等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有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缺乏必要的锻炼;有些家长则过于严格,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缺乏系统的挫折教育课程:目前学校教育体系中,挫折教育往往被忽视,缺乏系统的课程和培训。
三、解决策略1.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
同时,班主任也要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心理辅导活动,如挫折应对训练、心理讲座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
3.建立家长沟通平台: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沟通平台,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成长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也要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4.引入挫折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引入专业的挫折教育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要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挫折教育水平。
四、个人反思与经验总结在面对挫折时,班主任要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挫折教育》ppt课件

04
挫折教育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家庭挫折教育成功案例
家庭背景
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注重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挫折情境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成绩下滑。
教育措施
父母鼓励孩子面对挫折, 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 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 支持和指导。
教育成果
孩子逐渐适应了挫折,学 会了积极应对问题,成绩 稳步提升。
的目标感和行动力。
时间管理训练
教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和 工作效率,减少因时间紧迫而产生的
压力和焦虑。
社交技能训练
帮助学生提高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遇到困 难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应对挫折的技巧训练
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技巧 ,如积极自我暗示、放松训练、自我 激励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
家校合作共育
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挫折教育工作。
挫折教育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如何平衡挫折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避免过度压力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机遇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挫折教育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科技 的进步也为挫折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支持。
01
面对挫折时,学生可能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沮丧等,影响
学习和生活。
家庭教育缺失
02
部分家庭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挫折时容易崩溃。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
03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
生面对挫折时无所适从。
应对挫折教育的策略
加强心理辅导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挫折教育

标题: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挫折教育一、调查概况挫折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意识地利用挫折因素,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逆境应对能力。
在我国,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调查报告以我国某地区的中小学生为对象,旨在了解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50份。
访谈对象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共计50人。
同时,通过收集典型案例,对挫折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 挫折教育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70.6%)对挫折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但认知程度不够深入。
部分家长(32.6%)和教师(29.8%)对挫折教育的认知较为模糊,甚至存在误解。
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打击式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逆境应对能力。
2. 挫折教育的实施现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挫折教育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只有40.2%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且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家庭教育方面,仅有26.4%的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部分家长(21.6%)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溺爱,缺乏适当的挫折教育。
3. 挫折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经过挫折教育的学生,其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逆境应对能力明显较强。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些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然而,未接受挫折教育的学生,容易在逆境中丧失信心,产生心理问题。
四、建议与措施1. 提高挫折教育的认知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家长和教师对挫折教育的认知程度,明确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避免误解和滥用。
2. 完善挫折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应设置系统的挫折教育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鼓励家长参与挫折教育。
3. 注重挫折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挫折、学会应对。
挫折教育教案最新8篇

挫折教育教案最新8篇挫折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挫折”,并能用简单语言解释给其他小朋友听。
2.学生能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能够学会正确的面对和处理挫折的方法3.学生能够积极面对挫折,勇敢尝试,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教学内容:1.什么是挫折?2.正确面对挫折的方法。
3.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可以通过与小朋友的互动来引入课题。
比如:“大家有没有经历过遭遇失败的情况,感到很失落,很难受呢?比如考试没考好,打游戏被轻易击败,或者自己很想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怎么办呢?”Step 2:情境呈现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漫画等形式来呈现一个小朋友遭遇了挫折的情境,引出“挫折”的概念和含义。
比如:“小明非常喜欢穿越小说,他经常想象着自己可以出色地扮演各种角色,在故事中冒险,解决困难。
但是,有一天,小明选择加入一个游戏组队挑战,可最后失败了,所有的队友都责怪他,他自己也感到非常失落、无助。
”Step 3:挫折的解释向小朋友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挫折。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动画、图片等引导小朋友理解。
如:“挫折是指遭遇挫败、失败的情况。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失落、难过、自责等,但是并不代表你就是个失败的人。
”Step 4:正确面对挫折的方法引导小朋友学习正确的面对挫折的方法。
比如:a.绿色思考法让小朋友想想挫折过后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b.多元情绪认知法教育小朋友要认识到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要强迫自己总是保持乐观。
有时候,释放一下心情,愉悦或者哭泣都是正常的情感表达。
c.自我控制法讲解给小朋友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可以从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能运动、适当改变自己的心态,帮助自己摆脱低落情绪。
Step 5: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最后还是希望小朋友们运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挫折教育是指通过让孩子亲身经历和面对困难、失败以及挫折的方式,从而培养孩子的逆境应对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的教育方式。
相比于纸上谈兵和空洞的口头教育,挫折教育能够更加深入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培养他们的坚韧精神。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探讨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如考试不理想、竞争失败、友谊破裂等。
如果孩子没有经历和应对这些挫折的机会,他们容易形成依赖心理,一旦遇到问题就无法自主解决,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通过挫折教育的方式,孩子能够学会面对困难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其次,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经历反复的尝试和失败,只有在遭遇挫折后才能真正理解和吸取教训。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保护得过于周全,不让他们尝试和失败,他们将无法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于尝试的勇气。
通过让孩子经历挫折,他们能够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在下一次尝试中做得更好。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挫折教育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孩子在与他人互动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受他人嘲笑等。
如果孩子在这些问题上总是被家长包办一切,他们将无法学会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挫折教育,孩子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从而更好地提高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综上所述,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挫折和困难,引导他们面对挫折时能够勇敢、积极地面对,并从中成长和学习。
挫折教育教案优秀5篇

挫折教育教案优秀5篇挫折教育教案篇一一、活动背景:当困难一来,事情一多,期望一高时,学生丝毫也没有信心去面对每一件事。
具体表现在:对什么事都不敢尝试、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原先所具备的自信心正在慢慢消失。
可见,培养学生们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尤为重,所以借这节班会我们来就“善待挫折”展开活动。
二、活动目的:(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挫折的承受力,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2)让学生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
遇到挫折时,能善待挫折,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3)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能力,掌握正确对待挫折的办法。
三、活动实施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故事。
故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曾经的体操冠军桑兰,当她在一次比赛训练中不幸摔伤瘫痪时,所有的人都为她叹息。
但当她始终微笑着面对伤痛、面对世界时,所有的人都被“桑兰微笑”感动了。
人们记住了桑兰,不是因为金牌,而是因为她在挫折面前勇敢的微笑。
故事二:偏远山区落后贫穷,学生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干净的本子、没有漂亮的书包、没有漂亮的铅笔橡皮,但是他们依然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出示图片)老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在生活中,并不是事事顺心,事事如意。
在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可能是一条笔直、宽阔、平坦的大道,总是布满坎坷与荆棘。
坎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着,只不过或大或小罢了,它们就是我们平时所遭受的挫折。
让我们一起善待挫折(出示课题)。
让我们自己成长的更加坚强。
下面我们用掌声欢迎主持人上场。
(二)“善待挫折”主题班会开始。
1、了解挫折主持人1:挫折,是我们变得更坚强。
主持人2:挫折,使我们变得更勇敢。
主持人1:挫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生动精彩。
主持人2:那么,谈谈同学心目中的能算得上“挫折”的事例2、分析挫折可能产生的原因。
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挫折教育是指教师给孩子设置合理的挑战,帮助他们克服挫折,促进孩子们树立自我
认知、努力进取和自信心。
这种教育让孩子们学会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力,使他们习得解
决问题的能力。
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们培养抗挫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效果,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孩子们在节中通过实践和挑战,提升智力
水平和完善生活综合素养。
经过挫折教育,孩子们能够掌握学习知识和改善能力,掌握新学科,挖掘自身潜能。
它可以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坚持再难的事情上也能够取得成功,从而带来成就感。
也可以丰
富学生的学习阅历,使他们体验和感受到各种情绪的差异,更有助于他们正确的处理情绪,克服恐惧和失落心理,增强抗拒失败行为的能力。
此外,挫折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
创造较高质量的产出,在学习之外,还可以对他们发展进行调控,使他们在自信、独立解
决问题、参与竞争中取得成功。
因此,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挫折教育不仅能使孩子们持续不断地学习,还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开朗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完善他们的生活素养,让孩子在充满挫折的环境中成长,迎接挑战,实现
自我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挫折教育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把挫折和难题还给孩子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所谓“挫折教育”,准确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受挫折后,能够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系统。
背景: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有良好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有的人被挫折击倒后,便一蹶不振,生命之火就变得黯淡无光。
当今社会,孩子们都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小有父母的疼爱,爷爷奶奶的呵护,亲友的问候,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享受着太多的“已然”,有人给他们洗衣做饭,有人给他们给他们擦桌盖被,有人给他们选择设施好又方便的就读学校,有人为他们安排喜欢的工作……很多很多,这是一代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这是一代未曾经受风雨的宝贝,所以现在的普遍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弱、因心理品质差。
由此导致的悲剧事件屡屡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
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这说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
蝴蝶必须经历破茧的阵痛,才能使身体中的体液流到翅膀上,让翅膀变得充实、有力,从而振翅飞翔!孩子必须经历成长中的磨难,才能使内在蕴涵的巨大潜力激发,让心理变得成熟、坚强、从而健康成长。
挫折及造成中小学生缺乏耐挫能力的原因分析:1)社会环境。
现阶段,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国泰民安,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优越感强,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
2)是现在我国大部分青少年特别是城市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保护,感情比较脆弱,娇嫩,遇到挫折就难以承受。
有些单亲等不健全家庭的孩子,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精神受压抑,常常被孤独恐惧所困扰,往往会形成孤独、内向、性格,耐挫力较差。
3)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过重,也易导致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因为目标越高,受阻后的挫折感就越大4)阅历简单。
中小学生年接触的环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
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惶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所压倒。
5) 学校教育环境。
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教师,一味地侧重分数,传授知识,而疏于情感世界的培养,忽视社会实践的参与,轻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这就造成学生心理品质差,承受挫折能力更差。
目标: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正确地认识和接纳自我,评价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具有意识、情感、行为自控的能力,较强的意志力;掌握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基本方法,学会自我疏导、请求帮助,转化焦躁、发怒、紧张、冲动等消极情绪和行为。
2、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挫折(1)挫折不可避免。
挫折和成功总是相互交替出现而且会反复出现,正如梁启超先生在《论毅力》中所指出的:人生所经历的道路,大致不顺利的境遇占十分之六、七,顺利的境遇也能占十分之三、四,而且这两种境遇又常常相互交替和不断轮换,无论事情大小,必然会遇到若干次乃至十几次的波折和阻力。
这些波折和阻力经常有的大有的小。
但重要的一点,都是不能逃避的。
(2)挫折成就人生。
挫折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心灵的煎熬和痛苦。
另一方面,它又是可以利用和转化的。
古往今来,因处逆境遭受严重挫折而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者,不乏其人。
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的也是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先进行挫折的磨炼和砥砺,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增强抗挫折力。
2.教育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树立榜样,提高耐挫能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以从小就能立下远大志向的杰出人物为榜样,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从而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使“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
”其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
提供的榜样类型有:第一,中外名人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
例如:被庞涓谋害挖去双膑,在断腿之痛中崛起而不是沮丧,最终成为著名军事家孙膑; 7岁那年,父亲病故。
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
;战胜挫败战胜残疾的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的巴雷尼等。
第二,国内著名同龄人中的模范人物。
例如自造逆境、锤炼自己的赖宁;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维系着生活和学业的黄来女。
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回家洗衣做饭,照顾瘫痪的母亲的自强不息的八岁女孩倪东艳。
第三,学生身边的同学榜样。
用学校或班级里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从这些闪光的形象中获取勇气和力量。
此外,教师应以自己良好的耐挫心理、坚强的意志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例如,组织班级参加比赛成绩不理想时,应坦然面对,不要垂头丧气或怒气冲冲、迁怒学生,给学生以不良的影响。
4创设挫折环境磨练坚强意志。
人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
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
为此,日本东京一家小学为三年级小学生设置了一种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诉他们几十年前绝大多数日本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
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为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受挫情境。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要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
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
5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向挫折挑战,在挫折环境中磨炼意志。
6.教给学生克服挫折的自我调节方法。
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的排解,积压在心头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痛苦,因而教师可口头告诉学生或找相关资料、书籍让学生了解排解情绪的方法,如到空旷的地方放声大喊、去公园散散步、找朋友聊聊天、做运动转移注意等。
但排解情绪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或伤害别人,也不能伤害自己。
否则学生会因一时激动不顾他人感受而乱发泄或伤害他人和自己。
通过自身的价值系统,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识和情绪反应,藉以减少精神痛苦和维护自尊心,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比如改变策略,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
并且有时适当的运用“阿Q”精神、“酸葡萄”心理等,也不失为一种暂时解除因挫折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办法。
针对受挫情况做出相应的行动,才能避免下一次再受到伤害。
如考试成绩差,就让学生自己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症下药,制定一些计划以提高成绩;与同伴发生矛盾,应冷静的分析谁对谁错。
客观上,每个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拿第一,而往往只是在某一两个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这就告诉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生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挫折,要正确认识自己,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生活。
7、开展心理咨询俗话说,不开心的事告诉别人痛苦就能减半。
中小学生有时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需要人来开导。
我们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咨询,一方面为中小学生排忧解难,一方面可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的采取措施将问题的伤害度减到最低。
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化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实践过程:第一阶段:有人说:“心理障碍其实就是一张纸,捅破了什么也没有。
”有些东西如果成了大问题,拿出来大家讨论、研究,就可以找到应对的方法。
教师可以针对针对不同年级段,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季节特点等某个时期反映出的普遍现象适当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班队活动具有针对性、现实性,选择的角度小的特点,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每期可以开展二至三次主题教育活动。
班会、讨论会等来讨论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
(1)开展“优点轰炸”活动,培养自信心。
活动先由学生本人找自己的优点,再由其他同学找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尽可能地把优点“炸开”,找出更多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
这样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找出了不少优点,现出了“闪光点”,培养了自信心。
(2)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
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一旦有了榜样,他们会仿榜样的行为去做,并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选取的榜样要有远有近,才有说服力。
遭受失聪挫折而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家的贝多芬,高位截瘫、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是“远”的榜样,令人震憾。
同时,我们生活中许多战胜挫折的事例更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
如下岗工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高考落榜者自学成才等等。
(3)开展“模拟咨询”活动,培养承受挫折能力。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挫折(或苦恼)写在纸上,收集后让每位学生扮演心理医生,随机抽取一张,帮助解决,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