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

选择题小明有12块糖,他给了小红3块后,还比小红多1块,原来小红有几块糖?A. 4B. 5C. 6D. 8(正确答案)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宽增加2厘米,长不变,那么新的长方形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4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A. 3B. 4(正确答案)C. 5D. 6小华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会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90米,就会提前4分钟到达。
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A. 900B. 1200C. 1500D. 1800(正确答案)有一堆苹果,如果按5个一堆分,最后多出3个;如果按6个一堆分,最后多出4个;如果按7个一堆分,最后多出1个。
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个?A. 30B. 63C. 93D. 124(正确答案)甲、乙、丙三人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之间都要赛一盘。
如果甲胜了2盘,那么乙最多胜了几盘?A. 0B. 1(正确答案)C. 2D. 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倍,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到的新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和是66,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A. 24B. 36C. 48(正确答案)D. 60有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了4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第二次用去了5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最后还剩下6米。
问这根电线原来有多少米?A. 26B. 34C. 52(正确答案)D. 68小明和小华在一个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小明每秒跑3.5米,小华每秒跑5.5米。
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三次相遇?A. 100B. 120C. 200(正确答案)D. 300一个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A. 180B. 360(正确答案)C. 540D. 720。
【小学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4题(附答案)

一件工作;若由甲单独做72天完成;现在甲做1天后;乙加入一起工作;合作2天后;丙也一起工作;三人再一起工作4天;完成全部工作的1/3;又过了8天;完成了全部工作的5/6;若余下的工作由丙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答案:甲乙丙3人8天完成:5/6-1/3=1/2甲乙丙3人每天完成:1/2÷8=1/16;甲乙丙3人4天完成:1/16×4=1/4则甲做一天后乙做2天要做:1/3-1/4=1/12那么乙一天做:[1/12-1/72×3]/2=1/48则丙一天做:1/16-1/72-1/48=1/36则余下的由丙做要:[1-5/6]÷1/36=6天答:还需要6天2某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16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则顺流速度多少千米/小时;全程的距离为多少千米?答案与解析:【答案】704【解析】由题意可知:顺流和逆流行驶的全城所用的时间比是11:16;所以顺水和溺水的速度比是16:11.把顺水速度看成16份;逆水速度看成11分;相差了5分;则由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2(份)可得每份:10÷(5÷2)=4(千米/小时)故顺水速度为4x16=64(千米/小时)全程是64x11=704(千米)3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答案:6天解:由“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可知:乙做3天的工作量=甲2天的工作量即: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3:2甲、乙分别做全部的的工作时间比是2:3时间比的差是1份实际时间的差是3天所以3÷(3-2)×2=6天;就是甲的时间;也就是规定日期方程方法:[1/x+1/(x+2)]×2+1/(x+2)×(x-2)=1解得x=64A、B、C三人去看电影。
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平水镇中心小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思维和实践操作测试班级_____姓名_____一、选择题。
25%1、将A组的1/5给B组,两组人数相等,原A组比B组多( B )A、1/5B、2/5C、2/3D、1/42、将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两个端点和它对边上任意一点连接,连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A )。
A、1/2B、1/3C、1/4D、1/53、甲、乙两人有同样多的钱(不是1元),甲用去2/5元,乙用去2/5,( A )剩下的钱多一些。
A、甲B、乙C、一样多D、无法确定4、给一个整除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20%,除数除以20%,商( D )A、不变B、扩大5倍C、缩小5倍D、缩小25倍。
5、一杯牛奶喝去20%后加满水搅匀,再喝去50%,这时杯中纯牛奶占杯子容量的( B )A、30%B、40%C、50%D、80%二、填空题。
25%1、给3/7 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21或扩大4倍)。
2、60的20%正好是一个数的75%,这个数是( 16 )。
3、饲养厂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多25%,那么,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少( 20 )%。
4、小红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1:5,如果再看10页这时已看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25%,这本书共(120 )页。
5、一张圆形纸片的半径是3厘米,一张正方形纸片上的边长是4厘米。
两张纸片重叠一部分放在桌面上,覆盖桌面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
问:两张纸片重合部分的面积是( 6.28 )。
三、计算题(能简算简算)。
20%187×41+43÷718 127 ÷( 23 — 14 )87×8813 (232—352)×23×35四、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10%89.12五、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0%57.76 18.24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成语故事一、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一.填空
1、有40名羽毛球运动员参加淘汰制的比赛,(即每赛一场选出一位胜者进入下一场),决出最后的冠军,一共要进行的比赛场次是()场。
2.在数列1
3,1
2
,5
9
,7
12
,3
5
,11
18
……中,第25个分数是()。
3.一个长方形把平面分成两部分,那么2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部分。
4.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的年龄的6倍。
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5倍。
又过几年以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4倍。
求:祖父今年是多少岁?
5.已知等式,其中□内是一个最简分数,那么□内的数是_______。
6.一项挖土方工程,如果甲队单独做,16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要20天才可以完成。
现在两队同时施工,工作效率提高20%。
当工程完成时,突然遇到地下水,影响施工进度,使得每天少挖了47.25方土,结果共用了10天完成工程,问整个工程要挖多少方土?
7.在算式1×2×3×4×...×100中,那么这个乘积的末尾连续的零的个数等于________个。
二.计算
1.
2.
3.
附答案:
一.填空题
1.39 2.49/75 3.4 4.72岁 5.3/1006. 1100
7. 24 8.
二.计算
1.15/16 2. 62 3. 148。
75。
六年级上册30道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30道思维训练题及答案1、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
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2︰3,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是3︰5,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比是多少?分析与解答:因为两个瓶子相同,可以分别求出每个瓶中酒精占瓶子容积的几分之几,在求出混合后酒精和水各占容器容积的几分之几,即可求出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比。
2、某饮料店有一桶奶茶,上午售出其中的25%,下午售出30升,晚上售出剩下的10%,最后剩下的奶茶再减6升刚好半桶,问一桶奶茶共有多少升?【考点】L6: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分析】设一桶奶茶共有a升,则晚上售出(a﹣25%a﹣30)×10%,此时剩下(a﹣25%a﹣30)×(1﹣10%),对应着50%a+6,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一桶奶茶共有a升(a﹣25%a﹣30)×(1﹣10%)=50%a+6(0.75a﹣30)×0.9=0.5a+60.675a﹣27=0.5a+60.175a=333、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
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分析与解: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
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解:每个茶杯的价钱:90÷(4×5+10)=3(元)每个保温瓶的价钱3×4=12(元)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4、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
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分析与解:由己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混,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
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オ累计出120袋沙子。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一.填空
1、有40名羽毛球运动员参加淘汰制的比赛,(即每赛一场选出一位胜者进入下一场),决出最后的冠军,一共要进行的比赛场次是()场。
2.在数列1
3,1
2
,5
9
,7
12
,3
5
,11
18
……中,第25个分数是()。
3.一个长方形把平面分成两部分,那么2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部分。
4.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的年龄的6倍。
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5倍。
又过几年以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4倍。
求:祖父今年是多少岁
5.已知等式,其中□内是一个最简分数,那么□内的数是_______。
6.一项挖土方工程,如果甲队单独做,16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要20天才可以完成。
现在两队同时施工,工作效率提高20%。
当工程完成时,突然遇到地下水,影响施工进度,使得每天少挖了方土,结果共用了10天完成工程,问整个工程要挖多少方土
7.在算式1×2×3×4×...×100中,那么这个乘积的末尾连续的零的个数等于________个。
二.计算
1.
2.
3.
附答案:
一.填空题
1.39 75 3. 4 4. 72岁100 6. 1100 7. 24 8.
二.计算
1.15/16 2. 62 3. 148。
75。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篇1: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有一堆球,如果是10的倍数个,就平均分成10堆,并且拿走9堆;如果不是10的'倍数个,就添加几个球(不超过9个),使这堆球成为10的倍数个,然后将这些球平均分成10堆,并且拿走9堆。
这个过程称为一次操作。
如果最初这堆球的个数…9899.连续进行操作,直至剩下1个球为止,那么共进行了次操作;共添加了个球。
答案:189次;802个。
解析:这个数共有189位,每操作一次减少一位。
操作188次后,剩下2,再操作一次,剩下1。
共操作189次。
这个189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3+…+9)20=900。
由操作的过程知道,添加的球数相当于将原来球数的每位数字都补成9,再添1个球。
所以共添球1899-900+1=802(个)。
篇2: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
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
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解:已修的天数:(720×3-1200)÷80=960÷80=12(天)公路全长:(720+80)×12+1200=800×12+1200=9600+1200=10800(米)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篇3:数学思维训练试题数学思维训练试题有甲、乙两人,其中,甲只说假话,而不说真话;乙则是只说真话,不说假话。
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只通过点头与摇头来表示,不讲话。
有一天,一个人面对两条路:A与B,其中一条路是通向京城的,而另一条路是通向一个小村庄的。
这时,他面前站着甲与乙两人,但他不知道此人是甲还是乙,也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知识视窗】:能识别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分辨分数带单位和不带单位的区别。
【典例精析】例1、一根绳子长36米,第用去,第二次用去米,问还剩下多少米?【分析】:分数不带单位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因此题中所给的两个表示不同意思,不能混为一谈。
【解答】:36—36× —=36—9—=26 (米)。
答:还剩下26 米。
例2、一件衣服原价100元,先降价,再涨价,问衣服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分析】:这题先降价,再涨价,看似降价和涨价一样多,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第是在100元的基础上降价,第二次是在降价后的价格(90)上涨价,因此衣服的价格发生了变化。
【解答】:100×(1— )=90(元)90×(1+ )=99(元)答:衣服现在的价格是99元。
例3、一篮子鸡蛋有81个,第一位顾客买走,第二位顾客买走剩下的,第三位顾客买走剩下的,第四位顾客买走剩下的,这时篮子里还剩多少个鸡蛋?【分析】:把原来篮子里的鸡蛋看作单位“1”,那么第买走了总数的,第二次买走了总数的,第三次买走了总数的,第四次买走了总数的,也就是说每次买走的都是总数的,共买了四次,还剩下总数的。
【解答】: (个)答:还剩下45个鸡蛋。
例4、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树60棵,甲植树的棵树是其余三人的,乙植树是其余三人,丙植树是其余三人的,丁植树几棵?【分析】:题目中出现三次“其余三人”但“其余三人”所包含的对象不同,因此,三个单位“1”不同。
我们可以把四人的种棵树作为单位“1”,“甲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就可理解为甲植树的'棵数占1份,其余三人占2份,那么甲植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 ,同理,乙植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 ,丙植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 ,这些过程就是所谓的转化单位“1”,使单位“1”统一为总棵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水镇中心小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
数学思维和实践操作测试
班级_____姓名_____
一、选择题。
25%
1、将A组的1/5给B组,两组人数相等,原A组比B组多( B )
A、1/5
B、2/5
C、2/3
D、1/4
2、将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两个端点和它对边上任意一点连接,连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A )。
A、1/2
B、1/3
C、1/4
D、1/5
3、甲、乙两人有同样多的钱(不是1元),甲用去2/5元,乙用去2/5,( A )剩下的钱多一些。
A、甲
B、乙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4、给一个整除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20%,除数除以20%,商( D )
A、不变
B、扩大5倍
C、缩小5倍
D、缩小25倍。
5、一杯牛奶喝去20%后加满水搅匀,再喝去50%,这时杯中纯牛奶占杯子容量的( B )
A、30%
B、40%
C、50%
D、80%
二、填空题。
25%
1、给3/7 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21或扩大4倍)。
2、60的20%正好是一个数的75%,这个数是( 16 )。
3、饲养厂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多25%,那么,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少( 20 )%。
4、小红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1:5,如果再看10页这时已看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25%,这本书共(120 )页。
5、一张圆形纸片的半径是3厘米,一张正方形纸片上的边长是4厘米。
两张纸片重叠一部分放在桌面上,覆盖桌面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
问:两张纸片重合部分的面积是( 6.28 )。
三、计算题(能简算简算)。
20%
187×41+43÷7
18 127 ÷( 23 — 14 )
87×8813 (232—35
2)×23×35
四、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10%
89.12
五、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0%
57.76 18.24
要求。
2、与好友商议,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全班交流,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时
间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 个生字。
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
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教
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
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
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
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
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
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
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讨论交流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