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氏家训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部分家训简介

中国古代部分家训简介
袁黄《了凡四训》《了凡训子书》。袁黄,号了凡,生卒年 不详。万历二十年兵部主事。《了凡四训》四篇:“立命之学”“改 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了凡训子书》1.2 万余字。 这两本书是袁了凡所作的家训,被称为人生启蒙立命之学。
杨继盛《给子应尾应箕》。杨继盛(1516—1555),明嘉 靖朝兵部员外郎,刚正不阿,因弹劾严嵩被投入死囚牢。杨继 盛知自己必死,于狱中写就此信,从为人、治学、治家等几个 方面对儿子做了最后的教导。
CULTURE 文化
传统 发现 新书推荐 茶坊 官场微小说
中国古代部分家训简介
文 / 本刊特约撰稿人 王全营
上一篇小文介绍了中国古人为什么要制定家训,今天介绍 几种比较重要的家训,供大家参考。至于家训的内容,待到下 一篇文章再介绍。
中国古代重要的家训家规,都是作者自身经历的总结,包 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智慧。而且这些家训都是说给子孙 的,没有虚伪,没有空洞说教,语言非常质朴,真诚而实用, 今天读来仍能受到启迪。
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出征在外,听说兄子严、敦,好讥刺 时政,于是寄书诫之 :妄自议论时政,是我最厌恶的,“宁死 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书信言辞恳切,为后人所重。
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诸葛亮(181—234), 三国蜀丞相。两文均见《太平御览》,虽然言辞不多,但阐述 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可谓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读来 发人深省。
李世民《帝范》。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 年号贞观,庙号太宗。《帝范》4 卷 12 则(君体、建亲、求贤、 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诫皇属》也是李世民训诫子孙的教材。李世民作为古代帝王 能对皇子予以从严教育,里边的许多话都值得今人借鉴、深思。

宁姓研究报告

宁姓研究报告

宁姓研究报告一、引言姓氏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环,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历史渊源。

在中国,姓氏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标志,同时也是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表现。

宁姓作为中国姓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多宁姓的后代。

本文旨在对宁姓的起源、分布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等展开研究。

二、宁姓的起源宁姓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中国商朝。

相传,宁姓起源于商朝时期的陶官宁高。

陶官宁高为王室创作了许多陶器,贡献卓越。

他所使用的陶器技术被后世称为宁氏技艺,逐渐与其姓氏相结合,形成了宁姓。

三、宁姓的分布宁姓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

根据最新的姓氏统计数据显示,宁姓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其中,河北省、山东省以及辽宁省等地为宁姓的主要根据地。

此外,宁姓在江苏、浙江等地也有一定人口分布。

四、宁姓文化背景1. 宁姓与文化传承:宁姓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宁姓后代多以务农为生,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家庭的团结。

同时,宁姓后代在家庭关系中注重长幼尊卑之分,尊敬祖先并传承家风家训。

2. 宁姓与艺术:宁氏技艺是宁姓的骄傲,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

宁姓后代在陶瓷制作领域中,一直以其独特的技术和创新精神为世人所称赞。

以宁姓为主要代表的陶瓷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宁姓的名人与传承1. 宁云卿:清代著名戏曲演员,以其出色的演技和舞蹈技巧获得广泛赞誉,被誉为“京剧宁派”的代表人物。

2. 宁吉喆:现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结语宁姓作为中国姓氏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通过对宁姓的起源、分布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姓后代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好家训好家风对联

好家训好家风对联

家风家教家训春联--------------------------------------------------------------------书香门第勤俭人家世俗钱财贵家风翰墨香世盛千般好家和万事兴认认真真行事堂堂正正做人唯诚唯信行世事克俭克勤践家风宽以待人和邻里严于律己振家风唯读唯耕行正路亦忠亦孝继真传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读书识礼家风好知耻明荣胸臆宽相亲相爱家庭和睦互谅互帮邻里温馨礼仪忠孝传承良好家训诚信和谐营造清新世风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孝子贤孙须先爱国,志士仁人最重泽民。

甯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人和春光美家和喜事多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尔曹任之。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麽?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麽?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父母为先立好样;子女随後争自强。

富贵无常,勿忘贫贱;圣贤可学,但读诗书。

师友背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拙因知事少;老悔读书迟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财也大,产也大,後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後来子孙祸也小。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许产业自知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心术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教儿不严父母过;教儿不改儿之错。

种田不好一年荒;养子不教一世苍。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作者:陈姝瑾陈延斌来源:《中州学刊》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国传统家训(家教)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展开,教化理念的积极内蕴体现为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卑幼屈从尊长、男尊女卑、从一而终、鄙视劳动等封建主义纲常礼教及因果报应、宿命论等唯心主义的糟粕。

传统家训教化呈现出感化与规约的统一、“型家”与“范世”的统一、晓喻与示范的统一、内容一元与教化方式多元的统一、训诲抽象与操作具体的统一、以身立范与以言勖勉的统一、教化宗旨一贯性与阶段性渐进的统一等鲜明特色。

本着承故拓新、古为今用的原则取优汰劣,扬弃传统家训教化的思想理念,能为今天齐家教子和家德建设提供丰厚滋养,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特色中行之有效的载体与路径方法可以为提升家教质量和培塑优良家风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传统家训;教化理念;教化特色;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2-0096-10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看是儒家文化的世俗化、通俗化,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抽象说教意味而更加贴近生活,包容了斑斓多姿的教化理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鲜明教化特色。

研究这些教化理念和教化特色,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家德家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一、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的积极内蕴中国传统家训(家教)的内容极为丰富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①,但核心始终是围绕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展开的。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等。

1.修身观传统家训的修身思想涉及内容非常宽泛,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第一,修德检迹,以身立范。

在修身方面,不少家训作者都告诫子弟家人要从“修德”做起,从小事做起。

东汉蔡邕,在写给女儿的家训《女训》中,以“对镜梳妆”作喻,强调了内在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循循善诱地教育女儿要“修心”,告诫女儿“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

家风家训简短

家风家训简短

家风家训简短1.家训家规家风怎么写简洁家风家训怎么写1、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7、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9、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0、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1、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4、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5、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6、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7、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28、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9、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好家训好家风对联

好家训好家风对联

好家训好家风对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家风家教家训春联--------------------------------------------------------------------书香门第勤俭人家世俗钱财贵家风翰墨香世盛千般好家和万事兴认认真真行事堂堂正正做人唯诚唯信行世事克俭克勤践家风宽以待人和邻里严于律己振家风唯读唯耕行正路亦忠亦孝继真传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读书识礼家风好知耻明荣胸臆宽相亲相爱家庭和睦互谅互帮邻里温馨礼仪忠孝传承良好家训诚信和谐营造清新世风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孝子贤孙须先爱国,志士仁人最重泽民。

甯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人和春光美家和喜事多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尔曹任之。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麽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麽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父母为先立好样;子女随後争自强。

富贵无常,勿忘贫贱;圣贤可学,但读诗书。

师友背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拙因知事少;老悔读书迟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财也大,产也大,後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後来子孙祸也小。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许产业自知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关于宁姓的历史和现状五年级作文

关于宁姓的历史和现状五年级作文

关于宁姓的历史和现状五年级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宁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分布。

宁氏姓氏文化作业 工商1602宁

宁氏姓氏文化作业  工商1602宁

家训:
7.宜末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8.世事因时迁变,宁氏族人,万不可落伍。 须弘扬祖德,彪炳文明。 若有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 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 意纵如狂,行畀如丐,败祖宗之成业, 辱父母之家声。当撤氏除名,逐出宗 族。 万望熟读,付诸言行。
宁氏历史名人:
*宁 俞:卫国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 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 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
工商1602 宁可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义
家训:
4.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常思己过, 以求至善 “读书博其浅,修身端其品” 礼义忠信,重在力行。
5.所交在贤德,莫伦富与贫 ,切勿交 浅言深。
6.凡宁氏子孙,务须立其志,习其技, 专其业,求其精,更望多才多艺,一 专多能。须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
姓氏文化体现的内涵
中华姓氏,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大量姓氏的产生是 在夏商至秦汉这一历史阶段,至今也有三四千年,随着 大量姓氏的产生和世系的延续,联结起了以血脉关系为 纽带而繁衍生息的人们。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消失,大多都是 通过姓氏家族得以保存,有姓氏而家庭,有家庭而家族, 有家族而形成家族文化与家族精神。一姓有一姓之个性, 一家族有一家族之传统,基因所在,教育所养。姓氏文 化乃是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之缩影,在姓氏文化里,我们 可以读到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又可以读到祖先之 生存状态、处世哲理、价值观念,还可以读到本族吾民 之生灭盛衰、悲欢离合,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通过姓氏文化和敬宗尊祖教育, 继承祖先忠贞爱国、为国家为民族的英勇献身精神,弘 扬中华民族崇拜祖宗和孝道为第一人品思想,维护和发 展姓氏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氏家训
国法家规,乃治国齐家之本。

无法则无以富国安民,无规则无以兴家育人。

今立家规,劝勉族人。

一、爱国家
国而后家,公而后私,此乃大义。

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国家衰败,人民遭殃。

凡宁氏子孙,要识大体,重大局,守法度,完赋税,应征战,尽公民之义务。

为官者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为民者应忠于职守,报效国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有所需,勇于献身。

二、守孝悌
祖德宗功,父母恩惠,不可一时不思;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不可一日忘怀。

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当为传家之本;赡养父母,尽心孝顺。

更是人子之道。

兄弟姑嫂,和睦相处,善则相勉,过则相济,难则相助,力戒同室操戈,祸起萧墙,贻笑乡里。

三、重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教育是摆脱贫困,启迪智慧,提高文化,练就本领,培养人才之伟业,此乃百年大计,务须倍加重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均不能忽视。

父母家长,乃子弟启
蒙之师,当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不溺爱、不放纵,教养之责,义不容辞。

抚育子弟可节衣缩食,励志求学当惜时如金。

四、善修身
“读书博其浅,修身端其品”,实为至理名言。

礼义忠信,重在力行。

不好逸恶劳,不招摇撞骗,不吹赌淫嫖。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身处逆境,万物阿谀谄佞;位尊家富,更须谦恭待人。

施惠不望报,受恩莫望情。

孤寡当怜悯,贤者宜尊敬。

淡泊以明志,清心以治本。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常思己过,以求至善。

五、择良友
良友启善辅仁,损友伤道败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择贤而交,当慎之又慎。

品德学粹,直谅多闻,乃择友之标准,奸诈邪恶,不仁不义,久狎必受其害。

损友敬而远之,益友宜相亲近;所交在贤德,莫伦富与贫。

交友贵在恒,切勿交浅言深。

如有绝交也要扬人之善,不阴损别人。

六、专本业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进步,一日千里。

如无专业知识,难于安身立命。

士、农、工、商,七十二行。

都是正份。

凡宁氏子孙,务须立其志,
习其技,专其业,求其精,更望多才多艺,一专多能。

须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勤能补拙,当以自励。

七、尚节俭
勤能生财,俭中有盈。

不勤不足以创业,不俭不足以持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须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宜末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当家务求节俭,待客量力尽心。

婚丧嫁娶,切勿大讲排场;衣食住行,力求朴素大方。

八、讲文明
文明是社会进步之标志,宁氏族人,万不可落伍。

要弘扬祖德,彪炳文明。

父母要体贴儿女,儿女应尽其孝心。

姑嫂犹如姐妹,夫妻相敬如宾。

待人要有礼貌,出言应当谦逊。

乐办公益事业,亦能扶孤济贫。

衣着要整洁,环境要卫生。

作风要正派,举止要端庄。

处事要顾大体,邻里常和顺。

八条家训,条条要紧。

万望熟读,付诸言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