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word教案

17 致橡树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情为何物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
《我愿意是急流》 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当然首先是一首爱情诗,它叠波涌浪地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精忠赤诚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斗争献身的精神和理想。故诗中的“我”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解放斗争中的战士;“爱人”可是诗人的爱侣,也可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一个能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爱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忠贞和执著。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把握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两首诗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阅读,可引导学生从中体味到爱情的多种滋味。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器材
电脑
作业内容
语文练习册
教学后记
备注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写的是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女医生——路文婷,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3个手术后,突发心肌梗死,生命垂危时,她的爱人傅家杰坐在她床前反复朗读这首诗,将她唤醒。)
列宁: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
2.交流讨论:为什么这两位诗人在他们所写的诗中会流露出这两种不同的爱情观?
(1)性别不同
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崇尚男权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一直处于附属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如此,在传统的婚姻爱情观念中更是如此。《致橡树》中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这些意象实际象征着女性以牺牲自身价值,降低自身人格,放弃自身追求为代价的传统爱情观。
教案
课次
课时
执行班级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 诗歌鉴赏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创作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找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诗歌鉴赏作文的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4. 个人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进步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和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2周:诗歌文本解析,逐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3周:探讨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第4周: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第5周:诗歌创作实践,分享创作成果。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及时解答疑惑,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知识及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讲解诗的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6.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欣赏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估他们对诗文主题和情感的把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邀请文学社团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诗歌创作的了解和兴趣。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根据学生的读后感文章,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感悟,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
3.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诗文原文及注释:提供《我愿意是急流》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第一篇:《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的比较教案]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
![[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的比较教案]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https://img.taocdn.com/s3/m/6cb82e1d8bd63186bdebbc50.png)
[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的比较教案]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的比较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比较教学教学目标:1、诵读。
领会两者的爱情观(《致橡树》的爱情观:坚定的、自尊的、同甘共苦的、永不分离的、独立的、没有依附关系的······《我愿意是急流》的爱情观:无谓的、无私的、忧伤的、对恋人的依恋·····)。
2、抓意象进一步理解爱情观(重点)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课时安排:2课时流程:《梁祝》导入——介绍两者——《致橡树》的意象与爱情观——《我愿意是急流》的意象与爱情观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流派的两位诗人的爱情观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他15岁开始写诗(你们多少岁),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我愿意是急流

一、结合前置作业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作者:裴多菲,匈牙利著名诗人。
2、《我愿意是急流》,著名的爱情诗,是诗人为其未婚妻尤丽娅而作。
1、播放视频《裴多菲与尤丽娅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2、组织知识抢答,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1)裴多菲是哪国诗人?其代表作是什么?
(2)《我愿意是急流》是写给谁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通过欣赏名家朗读,让学生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2、通过师生一起分析总结,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诵的要点和技巧。
3、通过分组练习诵读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诵读水平。
约
12
分
钟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爱情到底是什么?
1、出示讨论话题:爱情是什么?怎样的爱情才是理想的、美好的爱情?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推行学生代表发言。
教学难点
学生诵读能力和正确的爱情观的培养。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小组安排:全班共分成5个小组。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课前准备
布置前置任务:
1、预习课文、生字词,各自先行朗读诗歌。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作品的基本情况。
1、设计并布置前置学习任务。
课 题
我愿意是急流
授课专业及年级
学习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生人数
35人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练习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之《致橡树》教案

《爱情诗二首》之《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
内涵。
2、能力目标: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
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爱情观。
3、情感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
的文学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学媒体和资源利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
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
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
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
《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
..流岚.虹霓.雾霭.慰藉.炫.耀红硕.
籍.贯和蔼.藤.条稠.密做窠.戟.
4、语句理解
(1)如果说“红硕的花朵”表现了女性的热情美丽,那么“沉重的叹息”该如何理解呢?
(2)“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如何理解其中的“伟岸的身躯”和“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两句话矛盾吗?如何理解诗人在其中所包含的感情?
(4)《我愿意是急流》主要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5)《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把自己和爱人分别比做什么?
5、修辞分析
比喻
例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对偶
例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拟人
例如: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排比
例如: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三、阅读探究
(1)在《致橡树》中诗人在第一部分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这些意象代表了那些爱情观?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仿照前文的结构把“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省略的部分补全。
(3)第二部分中的哪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同时也对第一部分的种种提问作了神圣而庄严的回答?
四、质疑析疑
请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致橡树》的作者是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19世纪匈牙利诗人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的主题。
2.《我愿意是急流》各节开头用倒装复句,展现了五幅艺术画面,蕴涵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3.《致橡树》的主旨句是。
二、选择
4.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慰藉.(jí)雾霭.(ǎi)稠.密(chóu)红硕.(shuò)
B.凌霄.花(xiāo)虹霓.(ní)做窠.(guǒ)废墟.(xū)
C.刀戟.(jǐ)攀援.(yuán)崎.岖(qí)春藤.(téng)
D.流岚.(fēn)威仪.(yì)懊丧.(sàng)绿荫.(yīn)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又像戟。
B.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C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D.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6.下面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愿意是云朵,是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的脸,显出的辉煌。
A.红色飘来飘去苍白鲜艳
B.灰色荡来荡去鲜红鲜艳
C.红色飘来飘去鲜红鲜艳
D.灰色飘来荡去苍白鲜艳
7.《致橡树》中诗人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
A.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B.鸟儿凌霄花泉源险峰
C.泉源险峰鸟儿日光
D.鸟儿凌霄花日光春雨
8.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
《我愿意是急流》中用哪些词语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
A.我愿意B.只要C.我,只要D.我愿意,只要
三、判断题
9.《致橡树》中诗人否定了极力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爱情观。
10.《致橡树》从男性角度来表现爱情。
11.“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一句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
12.《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都能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进行象征类比,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围绕一个主题,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表现缠绵的倾诉,和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四、阅读理解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3.本诗以的方式,主要运用的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
14.诗人眼中的爱情观是什么?
15.橡树的“铜枝铁杆”象征,木棉的“红硕的花朵”象征。
16.“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修辞上属于,作用是。
17.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