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及对策

农民收入现状农业成本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面临的问题030201农民收入增长潜力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民收入。
拓展农业功能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政策支持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其收益水平。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市场开放市场开放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市场设施市场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市场体系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的影响农业生产设施农业生产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生活设施农村生活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教育和科技的影响教育水平科技应用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3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有机蔬菜、水果、药材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特色农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03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01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02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组织农民参加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农业科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该地区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通过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的收益水平。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生计来源,也是国家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这个话题就在下面的文章里讨论一下。
一、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每个地方的农民收入都有巨大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地区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劳动力资源非常紧缺;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苦寒无气,自然资源贫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利,农村劳动力过剩。
这种地区差异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也深刻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高低。
二、劳动力回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农民工外出务工,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往返。
这种劳动力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收入。
农民工外出的劳动力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但是其在本地的收入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外出工作的劳动力没有时间去维护和经营家庭农场。
三、土地政策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家庭的主要资产,对农民的收入影响很大。
土地资源的政策取向和管理模式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极其重要。
土地资源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化,对于山区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平原地区,土地要更加强调肥力和托管。
四、市场机制发展市场机制是农民收入的关键。
将农产品市场纳入到市场经济的运作之中,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机会。
以此为基础,农民可以调整农产品生产的结构、质量和品种,达到产业的根本性转型。
同时,市场机制也可以让农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很快适应供需关系,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五、教育水平农民教育水平是影响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他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育水平越高,农民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竞争力也就越高,同时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
通过培训、技术转移和政策引导,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总体而言,这五个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每一项因素都有不同的方面。
要想让农民获得一定的收入,不仅仅需要从相应的因素出发来制定合理的帮扶政策,更需要注重精细化的考虑。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农民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农民收入的变动规律。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产出。
气候、地理位置、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对农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收入。
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会对农产品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农民收入将大幅下降。
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是不可忽视的。
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政府对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农产品价格的干预、土地承包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提高粮食价格收购政策,将会提高农民的种粮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政府还对农村就业政策进行调整,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也对农民的收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市场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
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将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而价格上涨则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市场还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进而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农产品的销售受限于交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外,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也会影响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和农民工的大规模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农民务工收入的增加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密切相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水平也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和运营状况,决定了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
农村道路交通的畅通、市场信息的流通、农产品的储藏和运输等,都会对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农民收入中,土地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民的土地面积决定了他们的种植规模和产量。
如果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农民可以进行规模化种植,从而提高产量和收入。
土地的质量和肥力也会影响农民的产量和收入。
好的土地质量和肥力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村基础设施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它们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重要影响。
如果农村基础设施良好,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运输农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
好的基础设施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也对其收入产生影响。
农民如果具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收入。
一些农民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学习其他技能,例如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从而拓宽收入来源。
第四,市场因素也对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市场的需求和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收入。
如果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如果市场需求下降或者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五,政策因素也会对农民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可以对农民的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政府通过补贴、减免税收等方式支持农民发展农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民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地、基础设施、技能水平、市场和政策等。
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应积极改善土地质量、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稳定市场需求,并制定有利于农民的政策。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指农民从耕种、养殖、副业及其他收入渠道中获得的收益。
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农民社会地位,增加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农民收入的提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幸福感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天气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大。
极端的气候如洪水、干旱、暴风雨等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2.土壤品质农民收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壤质量。
高质量土壤产出的农作物比低质量土壤生产的农作物更丰富,价格更高。
如果耕地缺乏肥料、水分和其他生产要素,那么农民可能无法种出高质量的农作物,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二、经济因素1.市场价格市场大力影响着农民收入。
如果某项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农民收入就会减少。
因此,农民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波动,以便根据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间出售其农产品。
2.生产成本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成本升高,而收益不变,农民将会面临损失,这会影响他们的收入。
农民需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以便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政策因素1.税收政策农民收入也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
如果税收率提高,农民必须支付更多税款,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减少。
2.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也可以对农民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补贴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农产品收益。
如果政府加强对农业的支持,那么农民收入就有机会增加。
四、教育因素教育也可以影响农民的收入。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新技术可以帮助农夫提高收成和质量。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和工作坊交流,从而帮助农民学习到最新的生产技术。
如果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那么他们将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总之,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自然、经济、政策和教育等方面。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一、土地资源农民的土地资源是其收入的基础。
土地面积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种植收入和地租收入。
拥有大面积良田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而土地分散、质量差的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二、农业产出农民的农业产出直接决定其收入水平。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施肥、植保等各个环节都会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高产、优质的农作物产出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农业技术农民所掌握的农业技术水平也会影响其收入水平。
现代农业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例如,科学的种植管理、精准农业技术、高效的种植机械等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产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之一、对于需求量大、价格高的农产品,农民的收入相对较高。
因此,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择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种植,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也会对农民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价格波动可以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大量供应会使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就会减少;而供求紧张、价格上涨时,农民的收入则会提高。
六、农村产业结构七、政策支持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对农民的收入影响巨大。
例如,土地流转政策、农业补贴、农产品收购政策等,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八、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也会对其收入产生影响。
接受过更高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农民,可以掌握更多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收入水平。
九、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可以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减轻农民的收入损失,并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和收入稳定性。
总而言之,农民人均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农业产出、农业技术、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农村产业结构、政策支持、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农业保险等。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民个体也应注重学习和技术提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提高自身收入能力。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活动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
例如,气候、土壤、水资源、天气等因素的好坏会影响作物的种植质量和产量,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
因此,农民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二、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例如,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农村创业就业、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等政策,进而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资金和设施资金和设施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若农民的筹资能力及资本实力不足,将难以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条件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效率和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直接影响农产品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间接地影响农民收入的高低。
四、教育和技能教育和技能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民的劳动力结构和技能要求也随之变化,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术实力,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开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经济活动。
综上所述,自然条件、政策措施、资金和设施、教育和技能等方面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
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本身都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为提高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条件和机遇。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近 几 年来 , 国家 采取 了一 系 列 强农 富 农政 策 , 方 百 计增 千 也有 小 农 经济 与 市场 经 济 的矛 盾 、 民素 质 偏 低 、 农 农业 生产 资 加 农 民收入 , 效 地 缓解 了农 民收入 增 幅 下滑 的态势 , 一 步 有 进 料价 格 等 方面 的原 因 。过 去行 之 有 效 的通 过 增加 农 产 品产 量 、 促 进 了农村 的稳 定 和发 展 。但 是 , 民收 入 水平 低 及增 长 缓 慢 农 提 高农 产 品收 购 价格 来增 加 农 民 收入 的 办法 现 已明显 失 效 , 从 的态 势 仍 然没 有 从 根 本上 解 决 。因此 , 们 必 须把 增 加农 民收 我 根 本上 解 决农 民增收 困难 的 问题须 有 新 思路 : 要 从 国 内外 市 既 入 放 在 经 济工 作 的 突 出位 置 来 抓 。 场 需求 方 面有 效 拉动 农 业增 长 , 要 大力 推进 农 业 和 农村 经 济 更
市 自然 是 国家发 展 的 重 点, 步 形 成城 乡 对立 的二元 结 构,农 ” 逐 “ 与 “ 农”界线 分 明。 二元 经 济 结构 和 经 济运 行 中 的体 制 约 束 非 国 民经 济 的关 系 , 加强 财政 对 农 村经 济 的 扶 持 力度 , 加 对 农 增 业和 农村 基 础 设施 的投 入 , 改进 农村 金 融 服 务 , 为农 业 和 农村 及 歧 视性 的政 策, 造成 了城 乡 收入 的两 极化 。改 变 二元 经 济 结 经 济 发展 提 供有 力 支 撑 ; 既要 依 法确 保 农村 土 地 承 包关 系 的 长 构 的 实 质 在 于 如何 转 移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现 在 我 们 正 在进 行 期稳 定 , 又要 进 一 步推 进 农村 的制度 创 新 , 农业 和 农 村 经 济 把 的小城 镇 建 设就 是 个 很好 的实 践 , 西市 目前选 择 了夏 格 庄 镇 纳入 社 会主 义 市 场经 济 的 轨道 。 莱 进 行试 点 ,相 信 乡镇 的面 貌很 快 会 有 大 的起 色 。要 进 行政 策 、 二、 增加农 民收入的对 策和 建议 制度 创 新 , 除 制 约农 村 剩 余 劳动 力 转 移 的体 制性 障碍 。 破 ( ) 一 首先要 提 高农 民 素质 。 ( ) 品 低层 次趋 同 , 成 结构 性 过 剩 , 二 产 造 价格 偏 低 导 致 农 封建 落 后 的“ 小农 ” 想观 念 的 束 缚还 没有 彻 底 摆脱 , 的 思 旧 民收入 锐 减 。 传 统 风俗 习惯成 为农 民走 向现 代 化 的 思想 障 碍 。 全 国 4 6亿 在 . 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来 自种植 业 的 就 占 到 8 %。 小麦 、 米 、 0 玉 文 2 仅有 小 学 文化 程 度 的 仍 花 生 是我 镇 的传 统 优 势 大宗 作 物 , 由于 国家 粮 、 、 棉 油价 格 的 调 农村 劳动 力 中 , 盲半 文盲 高达 2 % , 占 4 %之 多 。 5 文化 素 质低 下 所 带来 的是 科 技知 识 的 缺乏 , 重 严 整, 使这 些农 产 品 出现 了结 构性 过 剩 。 ( ) 产 品价 格 与 农 民收 入 脱 节越 来越 严重 。 三 农 地 制 约 了农 村 经 济 的发展 。农 民都 是 父 业 子承 , 生产 上 多 为 在 但 门外 汉 ”在 市场 经 济 条件 下 , , 时 近 年 连 续 出现 丰 产不 丰 收 的现 象 , 些有 实 力 的经 销 商 或 行 家 里手 , 在 经 营 中多 数是 “ ~ 种 怎 而 者投 机 商 人 囤积 居 奇 , 成 一些 农产 品价 格 持 续走 高 , 造 比如 大 常为 “ 什 么 、 么销 ” 发 愁 。因此 加 大农 村 教育 产 业 的 投 资 蒜 、 豆 、 姜 等等 , 是农 民收 入并 没 有 得 到提 高 。 绿 生 但 ( ) 业 和农 村 投 资 不足 。 四 农 长 期 以来 , 国家 对 农 业 和农 村 投 入总 量 严 重不 足 , 欠账 较 力度 ,提高 农 民 的人 力 资本 。政府 应 加 大 教育 产 业 投 资力 度 , 建议 提前 普 及 九 年义 务 教育 , 作 为 事业 来 发 展 。 同时 , 快 并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张颖经济学基地班 40501105一、问题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收入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近年来农民收入绝对量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不断下滑;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极低;农民收入的来源由以农业收入为主转向来源形式多样化等方面。
农民收入增速下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收入的严重失衡,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扩大,使农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也制约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严重阻碍了我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二、研究现状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对于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探讨,学术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农业、农村本身入手,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村经济来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托达罗的理论,发展中国家应改变“重工业、轻农业”的现状,要重视对农业的投资,大力开发、挖掘农村本身的就业潜力。
叶祥松、罗海平(2006)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农村和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生产力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张宁(2006)认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应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方面加大力度。
陈颂东(2006)提出,选择比较优势战略、建立高效率的农业产业体系,应该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
二是认为农业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歧视,是因为城市阶层在政治上具有过大的影响力。
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对于政策的影响力却很小,缺乏政治力量,由此便形成农民人数众多而政治影响力微弱这种所谓“数量悖论”(M·Olson,1985)。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应从政策和制度因素入手,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创新,给予农民国民待遇来促进农民增收。
实际上,这两类因素对我国农民收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理论基础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如国家财政的投入,国家税收的减免,农村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等等。
另外还有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解决农民收入的办法在农村之外。
现有的研究大都从理论上进行说明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关于农民收入主要决定于农村之外的说法,大多都是从中国的二元结构出发,说明农村劳动生产率不高,需要依靠城市化和向城市转移劳动力来解决,而且也是根本的解决农村居民收入的办法。
但很少做有关实证的分析,特别是把转移劳动力与农村自身的发展联合在一起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根本因素。
由于数据难于统计,在此将农民的农业外收入不加入模型,可能会造成模型的不准确。
四、模型设定通过参考诸多相关文献,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状况,选取农业税收,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农副产品收购价指数,作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考虑建立如下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 X4+u其中:Y代表农民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X1代表对农民征收的农业税X2代表农价指数X3代表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x4粮食产量(作为农业生产的代表,因为农林牧渔的生产值经过检验是不显著)年份Y(元)X1农业各税税(亿元)X2农价指数(%)X3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x4粮食产量1990 686.31 87.86 97.4 307.84 44624.3 1991 710 90.65 98 347.57 43529.3 1992 783.99 119.17 103.4 376.02 44265.8 1993 921.62 125.74 113.4 440.45 45648.8 1994 1220.98 231.49 139.9 532.98 44510.1 1995 1577.74 278.09 119.9 574.93 46661.8 1996 1926.07 369.46 104.2 700.43 50453.5 1997 2090.13 397.48 95.5 766.39 49417.1 1998 2161.98 398.8 92 1154.76 51229.5 1999 2210.34 423.5 87.8 1085.76 50838.6 2000 2253.42 465.31 99.9 1231.54 46217.5 2001 2366.4 481.7 100.8 1456.73 45263.7 2002 2475.63 717.85 99.7 1580.76 45705.8 2003 2622.24 871.77 104.4 1754.45 43069.5 2004 2936.40 902.19 113.1 2337.63 46946.9 2005 3254.93 936.4 101.4 2450.31 48402.2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五、模型检验1、平稳性检验X3 带截距项,无时间趋势,在滞后差分项下选0-3.941873 -2.6927 一阶平稳X4 带截距项,无时间趋势,在滞后差分项下选0-3.616871 -3.1003 一阶平稳Y 带截距项,无时间趋势,在滞后差分项下选2-2.881293 -2.7180 一阶平稳X1 带截距项,无时间趋势,在滞后差分项下选0-2.922971 -2.6927一阶平稳X2 带截距项,无时间趋势,在滞后差分项下选0-3.014422 -2.6927 一阶平稳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得T统计量值小于相应的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农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粮食产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2、误差修正模型因为X4的系数违背经济学意义,所以在短期内认为国家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没有影响。
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为:DY=195.4058+0.014511DX4+0.697073e t-13、回归结果Y i=-2879.403 +1.915688X1 -0.473314X2 +0.270389X3 -0.079304X4 t= (-2.398243) (2.804346) (-0.108532) (0.943437) (3.870960)R-squared=0.959469 Adjusted R-squared=0.944731 F-statistic=65.09978由回归结果看出,尽管回归可决系数R-squared 值高达0.959469,回归效果很好,F值显著F-statistic=65.09978>F(6,11)=4.03。
若稍加分析不难发现,除β4以外的估计量T值均不显著,绝对值都小于当α=0.05时的T统计量t0.05(17)=2.11;而且X1和X2的系数估计与其经济意义相悖,因此可以推测这一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4、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1)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图所示:显然,x1和x3之间存在多重共线(2)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做y对x1,x2,x3,x4,的一元回归为:虽然x1的修正的可决系数最大,但由于它的系数违背经济学意义,所以将其剔除。
如图:除x1外,x3的修正的可决系数最大,如图:所以将x3保留。
在x3的基础上对x2,x4进行逐步回归。
加入x4后的可绝系数变大,F统计量也很大,如图:而在x3和x4的基础上再加入x2的结果修正的可决系数没有增大,并且检验无法通过。
所以修正后的结果为:Y=-2901.467+1.046335X3 +0.078645X5+ut (-2.738414)(11.94123)(3.430631)R-squared=0.930287 Adjusted R-squared=0.919562 F-statistic=86.74003 DW=1.250808 5、自相关检验DW检验:DW=1.250808,在1%的显著水平下,查DW表,n=16,k=2, 得到dl=0.74,dv=1.25,由于DW=1.250808 > dv.。
所以根据判定定理得到,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
6、异方差检验现用white检验得nR2=2.935205,在 5%的显著水平下,查2χ分布表,2χ的临界值为9.48773,因为nR2<9.48773,表明不存在异方差。
再用ARCH检验得:(n-p)R2=0.12468,查2χ临界值为3.84146,(n-p)R2<3.84146,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六、模型缺陷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再加上数据难于收集,在模型的设定上存在以下的问题:许多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未能在模型中得到体现。
第一,在建立模型的初期,我试图引入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数据来解释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给农民实际收入带来的提高,但是数据的收集十分困难。
我又想到利用非农业人口在总的农民中所占比重作为替代变量来进行变量的引入。
在对模型的初步拟合中,对于非农人口在农民中的比重这一重要变量,我们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性的检验以及相应的修正,均不能改变模型中解释变量关于因变量的系数的符号,拟合结果与现实的经济意义相悖,最终我们放弃了这一变量的引入。
然而在现实的经济中,目前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今后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向城市转移,向城镇扩散,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进程又有多方面的实际操作性难度。
国家也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许多政策措施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
例如取消户籍制度,严惩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等,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等。
第二,此模型选取了农业税收作为解释变量,但在进行检验的时候,其系数违背了经济意义,而之前我还试图将GDP引入模型中,但平稳性检验不能通过,且存在严重的自相关问题,所以将我认为的几个主要变量舍弃,但我认为我的模型本身还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由于本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很有限,认识问题的角度也比较片面,在模型的建立与修正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模型分析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鉴于以上的模型缺陷,我诚恳地希望读者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批评指正。
七、结论1、在模型的假设时,我们假定了经济变量国家的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农业各税和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粮食产量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从最终确定的模型来看,只保留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和粮食产量对农业收入的影响,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政府应当尽量减少政府支出的中间环节,通过规范化和透明化的支出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应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及外资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以改变我国农业投资收益率过低的现状,形成农业投资收益的良性循环,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