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马林40420039物流管理一 背景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增收,关键是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向前发展,总的形势很好。
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仍有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部分群众收入水平较低。
据入户问卷调查: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普遍维持在800—1500元这个水平。
在这部分地区,农民耕作粗放,生活困难,住房简陋,家具破旧,很少看到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现代摆设,除吃饭尚能自立外,其它和改革前没有多大变化。
特别是到山区目睹一些困难家庭窘况,令我们心酸,让百姓心寒。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所以低且长期徘徊不前:一是纯农业收入比重过大,仍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我市农村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无企业。
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辅之运输、农产品销售等小型家庭经营。
农民收入构成分为三大块,种植业占40.2%,养殖业占16.5%,第三产业或劳务输出占43.3%。
有的地方种植业收入比重更大,远远高于全市8%的平均水平。
有的农户则纯粹依靠种植业,一遇自然灾害,收入就大幅下降。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如何?导致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1、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
2、由于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生计来源,也是国家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这个话题就在下面的文章里讨论一下。
一、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每个地方的农民收入都有巨大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地区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劳动力资源非常紧缺;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苦寒无气,自然资源贫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利,农村劳动力过剩。
这种地区差异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也深刻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高低。
二、劳动力回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农民工外出务工,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往返。
这种劳动力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收入。
农民工外出的劳动力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但是其在本地的收入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外出工作的劳动力没有时间去维护和经营家庭农场。
三、土地政策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家庭的主要资产,对农民的收入影响很大。
土地资源的政策取向和管理模式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极其重要。
土地资源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化,对于山区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平原地区,土地要更加强调肥力和托管。
四、市场机制发展市场机制是农民收入的关键。
将农产品市场纳入到市场经济的运作之中,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机会。
以此为基础,农民可以调整农产品生产的结构、质量和品种,达到产业的根本性转型。
同时,市场机制也可以让农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很快适应供需关系,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五、教育水平农民教育水平是影响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他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育水平越高,农民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竞争力也就越高,同时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
通过培训、技术转移和政策引导,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总体而言,这五个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每一项因素都有不同的方面。
要想让农民获得一定的收入,不仅仅需要从相应的因素出发来制定合理的帮扶政策,更需要注重精细化的考虑。
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分析第一,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约有45%的人口从事农业。
但是,中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
这使得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难以获得足够的产出,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第二,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缺乏适应农村现代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他们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设备,这使得他们无法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第三,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农民在贫富差距扩大的大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
农民通常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工资普遍较低。
第四,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政策、市场需求等。
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不稳定性,使得农民的收入较为不确定。
此外,由于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中间环节过多,农民所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
第五,农村金融发展滞后。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较低,导致了农民在金融服务上的难度较大。
农民的贷款、投资和理财渠道有限,这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此外,缺乏金融工具的保障,使得农民在面临疾病、自然灾害等风险时更加无力应对。
第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用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便。
这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渠道,使得他们很难获得更好的市场机会和价格。
第七,户籍制度限制。
中国实行的户籍制度大致分为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
城市户籍居民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居民则面临着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这使得农民在享受福利和服务方面的权益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农民收入偏低是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技术水平低下、市场竞争压力大、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户籍制度限制等多个原因所致。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农民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农民收入的变动规律。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产出。
气候、地理位置、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对农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收入。
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会对农产品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农民收入将大幅下降。
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是不可忽视的。
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政府对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农产品价格的干预、土地承包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提高粮食价格收购政策,将会提高农民的种粮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政府还对农村就业政策进行调整,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也对农民的收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市场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
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将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而价格上涨则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市场还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进而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农产品的销售受限于交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外,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也会影响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和农民工的大规模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农民务工收入的增加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密切相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水平也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和运营状况,决定了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
农村道路交通的畅通、市场信息的流通、农产品的储藏和运输等,都会对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

1.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表层因素(1)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
这里的农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业的生产结构,也包括农业市场结构。
具体表现在:①种植业结构趋同,品质不高;②农业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全,特色不明显;③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不畅;④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增产不增收。
但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这种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因此,要通过农业产业收入增加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还很困难。
(2)农村中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非农产业是指农村中乡镇企业和农户的非农产业经营。
虽然部分农民收入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收入为主逐步转为依靠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主,但是,近几年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却表明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①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增长放慢。
这是农民现阶段获取非农收入的两条主要渠道,也是农民纯收入的两个重要来源。
根据统计资料,1997年农民这两项收入之和是414元,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为448元和491元,三年年均增长10.9%,增长速度比1990~199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下降10.6个百分点。
②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下降。
由于乡镇企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1998年在当地转移的劳动力中,只有10.8%在乡镇企业就业,比1995年下降了19.2个百分点。
仅1997年和1998年两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就比1996年减少900多万人,1999和2000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继续减少。
由于吸纳就业能力的下降,靠乡镇企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在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市场秩序日益规范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加上国家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力度,使一些污染大、对生态损害严重、资源浪费大的乡镇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乡镇企业破产倒闭,导致大量的农村工人失业,使得农村居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下降。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是我国农民的主要居住地和生产经营地,其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息息相关。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三、调研结果1.农民收入水平根据问卷调查,调研对象家庭年人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占比60%。
其次是3万元至5万元,占比25%。
少数家庭收入不足1万元或超过5万元。
3.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1)耕地面积问卷调查显示,耕地面积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能够种植更多经济作物,从而增加农业经营收入。
(2)科技水平科技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很大。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机具使用率,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带来更高的农民收入。
(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民决定种植和养殖的重要因素。
根据调研结果,种植和养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很大。
当市场需求旺盛时,农民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主要依赖农业经营收入。
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面积、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
2.建议(1)加大土地承包面积,支持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农业经营收入。
(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收益。
(3)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4)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增加非农收入。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主要受到耕地面积、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为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加大土地承包面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发展特色农产品等措施的支持和引导。
只有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农民收入中,土地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民的土地面积决定了他们的种植规模和产量。
如果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农民可以进行规模化种植,从而提高产量和收入。
土地的质量和肥力也会影响农民的产量和收入。
好的土地质量和肥力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村基础设施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它们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重要影响。
如果农村基础设施良好,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运输农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
好的基础设施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也对其收入产生影响。
农民如果具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收入。
一些农民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学习其他技能,例如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从而拓宽收入来源。
第四,市场因素也对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市场的需求和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收入。
如果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如果市场需求下降或者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五,政策因素也会对农民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可以对农民的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政府通过补贴、减免税收等方式支持农民发展农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民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地、基础设施、技能水平、市场和政策等。
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应积极改善土地质量、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稳定市场需求,并制定有利于农民的政策。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农民收入是指农民从耕种、养殖、副业及其他收入渠道中获得的收益。
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农民社会地位,增加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农民收入的提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幸福感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天气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大。
极端的气候如洪水、干旱、暴风雨等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2.土壤品质农民收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壤质量。
高质量土壤产出的农作物比低质量土壤生产的农作物更丰富,价格更高。
如果耕地缺乏肥料、水分和其他生产要素,那么农民可能无法种出高质量的农作物,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二、经济因素1.市场价格市场大力影响着农民收入。
如果某项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农民收入就会减少。
因此,农民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波动,以便根据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间出售其农产品。
2.生产成本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成本升高,而收益不变,农民将会面临损失,这会影响他们的收入。
农民需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以便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政策因素1.税收政策农民收入也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
如果税收率提高,农民必须支付更多税款,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减少。
2.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也可以对农民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补贴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农产品收益。
如果政府加强对农业的支持,那么农民收入就有机会增加。
四、教育因素教育也可以影响农民的收入。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新技术可以帮助农夫提高收成和质量。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和工作坊交流,从而帮助农民学习到最新的生产技术。
如果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那么他们将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总之,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自然、经济、政策和教育等方面。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5 % ,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 %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势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
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
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本文力图应用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其根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增长影响因素计量模型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though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9.5% on average, but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bring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is still outstanding. The r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70%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much, unreasonabl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economic underdevelopment, and farmers' income growth slow is bound to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SAN nong" issue is China's economy out of trouble, the key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Among them, the farmers' income growth is the core, also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tries to apply the appropriate to the related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status quo of farmers' income were analyzed, and find the root cause, and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income, and on this basis on how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revenue growth Influencing factors Econometric model目录一,研究背景 (1)1,背景概述: (1)2,数据例证 (1)二,理论综述 (2)1.理论支持 (2)2.理论假说 (2)三,数据收集 (3)1.数据综述 (3)2.数据统计表 (3)四,建立模型 (4)1.经济模型 (4)2.相关性分析 (4)⑴.定性分析(散点图) (4)⑵.定量分析(相关系数) (5)五,参数估计 (6)1.OSL回归表 (6)⑴.残差图 (6)⑵.实际.拟合图 (7)2.回归方程 (7)六.模型的检验 (8)1.显著性检验法 (8)⑴. t检验 (8)⑵.回归方程重构 (9)⑶. t值重新检验 (10)2.联合假设检验 (11)拟合优度分析 (11)七,源自模型假设的检验 (12)八.结论与应用 (13)一,研究背景1,背景概述:农村改革30多年来,农民收入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增长速度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而农民收入作为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分析其下降的原因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发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对我国农民收人的增加明显减缓,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农民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降低,农业的基础地位减弱。
严重影响农民购买力的稳步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开拓。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复杂而多变的,这些相关因素既可能表现为正相关又可能表现为负相关,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找准影响农民收的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此,分析农民收入缓慢增长的原因,构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运行机制,实行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
2,数据例证二,理论综述要对农民增收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必须借助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农民收入问题,历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速连年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集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理论支持1、资源性原因: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人口过多,资源匮乏。
说到底,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声誉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
2、制度性原因:农民增收缓慢,除了受农产品市场制约,以及非农结业困难加大等表层原因制约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的制约。
其中最根本的制度障碍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分割,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加大;其次是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是金融制度的缺陷制约了农村经济尤其是非农经济发展;第四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发育不完善;第五个制约因素是土地制度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六个制约因素是政府行为还不够完善。
3、结构性原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生产品种单一,主要集中到一些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上,而一些市场急需、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较少。
二是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使得农民收入无法持续增加;三是在非农产业方面,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下滑,导致吸纳新增就业能力减弱。
在了解了各方观点,搜集多份数据资料后,我们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了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重要经济变量做出了相关的计量研究分析。
2.理论假说农民收入水平的度量,通常采用人均纯收入指标。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
我们组成员依据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中选择出我们认为相对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作为相关计量研究分析的自变量: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劳动人口,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成灾面积。
我们假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是反向相关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正相关。
农业劳动人口、成灾面积与农民收入都是反向相关的。
三,数据收集《中国统计年鉴》是国家统计局编印的一种资料性年刊,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
1.数据综述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小组从《中国统计年鉴2006》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找到了我国1986——2005年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数据,并参考了他人论文上找到其他相关数据。
在相互对照比较确定数据的准确性之后,我们做出了以下的数据统计表。
2.数据统计表四,建立模型1.经济模型我们设定模型为下面所示的形式:Yt =β0 +β1 X1t +β2 X2t +β3 X3t +β4X4t+β5 X5t +β6 X6t +Ut式中,Yt——农民人均纯收入(因变量);X1t——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X2t——农作物耕种面积,X3t——农村用电量,X4t——农业劳动人口,X5t——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X6t——成灾面积;β0为因变量为0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经济意义;βi( i ∈{ 1,2,3,4,5,6})为斜率,度量了相关自变量变动引起Y的变化率。
2.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法是测定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规律性,并据以进行预测和控制的分析方法。
⑴.定性分析(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各因变量都和因变量Y有线性相关性,其中x2、x3为正相关,其他变量相关性由于图表单位问题在图中不太明显,我们单独来看通过单独放大之后我们可以看到,x1 ,x4与Y大致呈负相关,x5与Y呈正相关,但是x6与Y的相关性无法判断。
这里与我们之前的理论假说有些出入。
⑵.定量分析(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与+1之间,即–1≤r≤+1。
其性质如下:①当r>0时,表示两变量正相关,r<0时,两变量为负相关。
②当|r|=1时,表示两变量为完全线性相关,即为函数关系。
③当r=0时,表示两变量间无线性相关关系。
④当0<|r|<1时,表示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
且|r|越接近1,两变量间线性关系越密切;|r|越接近于0,表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越弱。
一般可按三级划分:|r|<0.4为低度线性相关;0.4≤|r|<0.7为显著性相关;0.7≤|r|<1为高度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表(EXCEL得出):由上表可以看出x6与Y呈不明显的正相关。
五,参数估计1.OSL回归表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⑴.残差图⑵.实际.拟合图可以看到拟合的效果很好,预测值与实际值很接近。
2.回归方程依据Eviews输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Yt=-9839.12-66.98X1t+0.095X2t+0.68X3t-0.09X4t-0.437X5t-0.00X6t +UtSE = (1984.929) (32.5375) (0.0151) (0.1965) (0.03858) (0.3159) (0.0079)T = (-4.956915) (-2.0587)(6.3402)(3.4912)(-2.5369)(-1.3830)(-0.7974)=0.985165=0.978319 DF=20 DW=1.617079 F=143.8886第一行括号是估计标准差,第二行为假设相关总体系数为零下的t值,回归结果的解释: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大致相同,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是反向相关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