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设计说明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圆管涵 说 明(涵洞)

圆管涵  说  明(涵洞)

说明一、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本设计图编制主要依据交通部标准进行编制。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021-893、《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023-85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024-855、《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022-85二、设计内容及主要技术标准(一)设计内容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2、钢筋混凝土盖板暗3、钢筋混凝土盖板明涵4、洞口工程通用图洞口工程包括:(1)八字翼墙式洞口(2)一字翼墙式洞口(3)跌井式进水口5、钢筋混凝土拱涵(二)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2、涵洞跨径、净空及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1(2)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4三、其他(一)本设计图按涵底坡度为平坡时绘制,设计时应按实际地形及设计流量,选择合适的涵底坡度,如涵底纵坡小于5%时,则基础及涵底铺砌可倾斜布置,涵底纵坡大于5%时,涵治基础底部宜每隔3~5米设置防滑横隔墙或把基础做成阶梯形,涵底纵坡大于10%时,涵洞洞身及基础应分段做成阶梯形。

(二)本设计图未考虑涵洞预留拱度,施工时可参考施工技术规范办理。

说明(一)一、主要材料:1、管身砼:30号砼。

2、管身钢筋:纵向钢筋采用I级钢筋;螺旋主筋采用II级钢筋。

3、基础:管身基础采用20号砼,八字墙、一字墙基础均采用15号砼。

4,洞口:1)八字墙身和一字墙身及帽石采用20号砼。

2)洞口铺砌、一字墙护坡、隔水墙均采用7.5号浆砌片石,片石标号不小于30号。

3)勾缝材料用7.5号砂浆。

二、设计要点:(一)设计计算:1、采用容许应力、极限应力两种方法分别对截面进行了应力与裂缝计算。

2、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

3、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

圆管涵说明

圆管涵说明

第 1 页说明一、技术标准:(一)管节孔径:Φ1.0m,Φ1.50m。

(二)管顶填土高度:0.5~10.0m。

(三)涵洞斜度Ф(指与路中心线的法线的夹角):0°、5°、10°、15°、20°、25°、30°、35°、40°、45°。

(四)洞口型式:八字式。

(五)地基容许承载力:0.15MPa。

(六)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二、设计标准与规范:1、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3、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三、主要材料:钢筋:螺旋形主钢筋为甲级冷拔低碳钢丝、直径为Фb5mm,抗拉设计强度为Rg=520MPa,纵向钢筋为Ⅰ级钢筋(3号钢)直径Ф6mm。

混凝土:管节C30;端墙墙身20号;端墙基础15号;管基10号。

浆砌片石:洞口翼墙墙身、翼墙基础、洞口河床铺砌及隔水墙7.5号。

三、施工要求:(一)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工厂集中预制Ф1.0圆管一般仅用于互通匝道、联络线和被交叉道路上;Ф1.5圆管一般用于主线上,圆管涵的设置应按2.0米标准管节执行,0.5米标准管节仅作为调整管节使用。

(二)当Ф1.0涵顶填土高度大于6米或Ф1.5涵顶填土高度大于4米时,螺旋钢筋采用双肢平行并绕。

(三)若地质土质较差,其地基允许承载力小于0.15MPa时,应采取换土措施,其换土深度由计算确定。

对于膨胀土地段,管底砂砾垫层改为砂垫层,厚度为1.0米。

(四)涵洞长每4~6m设沉降缝一道。

(五)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管节的合理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

根据设计图的计算长度L,斜交管涵首先配置两端各一斜管节(两节合计长度为Lj+0.5m)和若干个2m正管节,余下不足 2.0m部分以0.5m正管节调整,故实际涵长L=(Li+0.5)+2n1+0.5n2+E(式中:n1、n2分别为2.0m、0.5m正管节节数,E为沉降缝宽度和考虑误差的预加长度3~5cm),L与L之差上下两端平均分配。

圆管涵技术交底

圆管涵技术交底

圆管涵技术交底1. 背景介绍圆管涵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程设施,用于解决河流、渠道等地下水流的交叉问题。

它由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抗压和防腐蚀性能,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本文将介绍圆管涵的定义、优势、施工要点以及常见问题。

2. 圆管涵的定义圆管涵是一种通过埋置在地下的圆形管道来实现河流或渠道的交叉的工程结构。

它由多个圆形管段组成,每个管段都通过密封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

圆管涵通常由钢材制成,也可以使用混凝土等其他材料制成。

3. 圆管涵的优势相比其他交叉水体的解决方案,圆管涵具有以下优势:•经济性:圆管涵的施工成本较低,同时可以使用现有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

•灵活性:圆管涵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设计。

•耐久性:圆管涵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压和防腐蚀性能,能够长期使用。

•环保性:圆管涵可以减少对水体的干扰和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

4. 圆管涵的施工要点圆管涵的施工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勘察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包括地质调查、水流分析等,以确保圆管涵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材料准备:选择适用的钢材,并进行质量检查。

对于特殊环境条件,还需要进行防腐蚀处理。

•基础施工:首先需要进行基础的施工,包括挖土、浇筑混凝土等。

基础施工的质量对整个圆管涵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管段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管段一段段地安装起来,并进行连接。

连接处需要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圆管涵的水密性。

•系统测试: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对圆管涵进行系统测试,包括水密性测试、承重性测试等,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5.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圆管涵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地质条件复杂:如果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增加支撑结构、选择适当的材料等。

•水流过大:如果水流过大,可能会对圆管涵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此时,可以选择增大管径、加强固定结构等来应对。

•施工时间限制:有些施工场地可能有时间限制,需要尽快完成圆管涵的施工。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知识分享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知识分享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知识分享圆管涵是一种常用的道路交通设施,常用于跨越河流、沟渠等交通瓶颈的处理。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是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要素。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有关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的知识。

一、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施工前需进行现场勘察,确定交通状况、地质条件等,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包括材料采购、设备准备、人员安排等。

2.施工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道路畅通、无障碍;搭建施工围挡,确保安全施工和周围环境的保护。

3.地基处理:对施工区域的地基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均匀夯实等,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4.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准备好所需的圆管、连接件、支架等材料,并进行验收和堆放。

5.施工组织:根据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详细工序和施工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人和设备的使用,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施工工艺流程1.圆管安装:根据设计要求,事先将圆管按照正确的位置、高程进行堆放。

然后使用起重设备将圆管吊装到指定位置,调整其水平和垂直度,确保连接平整、紧密。

2.连接固定:将圆管连接件安装到圆管上,用螺栓或焊接方式将圆管连接件与圆管固定在一起。

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

3.支撑安装: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支架将圆管涵支撑在正确位置,确保圆管涵能承受所需的荷载和压力。

4.防水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在圆管涵内外表面进行防水处理,保护圆管涵免受水的侵蚀和渗透。

5.地基回填:圆管涵安装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对圆管涵周围的地基进行回填,填平并夯实,确保圆管涵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封顶处理:圆管涵安装完毕后,对顶部进行封顶处理,确保圆管涵顶部的防水和承载能力。

7.施工检查:施工完成后,需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

总结: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是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要素。

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还能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圆管涵技术标准、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圆管涵技术标准、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圆管涵技术标准、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一、涵洞概况设涵洞 1 道,均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具体如下:1. 设 6-Φ1.5m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进口跌水井,出口直墙,现状冲沟,新建用于排水;二、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6.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7.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三、技术指标1. 跨径:1.5m;2. 荷载等级:公路-Ⅱ级;3.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4. 设计洪水频率:1/255. 环境类别:I 类;6. 环境作用等级:涵台、基础为 C 级,盖板为 B 级;7. 斜度:0°~45°,5°一级(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四、主要材料钢筋混凝土圆管涵主要材料表结构部位混凝土钢筋涵洞管节 C30 HPB300、HRB400涵洞基础 C25 -八字翼墙墙身 C25 -八字翼墙基础 C25 -帽石 C25 -隔水墙 C25 -洞口铺砌 C25 -五、设计要点1. 圆管涵(1) 圆管涵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

(2) 圆管涵按刚性管节计算,不考虑管节的变形。

(3) 恒载考虑填土的重力,按新填土情况计算,填土重力对涵洞的竖向和水平压力强度系数 K、λ按《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中有关规定计算选用。

(4) 活载计算采用车辆荷载,按 30°角扩散分布;由于涵顶填土高度≥0.5m,故不计活载的冲击效应。

圆管涵设计说明范文

圆管涵设计说明范文

圆管涵设计说明范文圆管涵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桥梁结构,用于解决河道、溪涧、道路等水流交汇处的涵洞需求。

圆管涵有着简单、经济、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

本文将对圆管涵的设计进行说明,包括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参数、结构设计等方面。

一、设计基本原理圆管涵的设计基本原理是在交汇处设置一段圆形截面的管道,通过控制管道的直径和长度,使水流通过管道,达到解决水流交汇处的涵洞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水流量、水流速度、土质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确保圆管涵能够承受预期的水流冲击和地下水位压力,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和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二、设计参数在进行圆管涵设计时,需要确定以下参数:1.内径:圆管涵的内径主要根据预计的水流量和水流速度来确定,通常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

2.厚度:圆管涵的厚度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压力等因素来确定,并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水流冲击力。

3.长度:圆管涵的长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通常需要考虑水流过涵洞时的水力压力等因素,并确保涵洞内的水流速度和水压都处于合理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圆管涵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涵洞底部设置、连接方式、加固措施等方面:1.涵洞底部设置:涵洞底部应进行适当处理以确保水流顺畅通过,并避免堆积淤塞。

常用的处理方式包括设置挡板、提升涵洞底部、改善涵洞底部坡度等。

2.连接方式:对于较长的圆管涵,需要设置适当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涵洞整体的连续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搭接连接、螺栓连接等。

3.加固措施:对于需要加固的圆管涵,可以采取增加加固环、钢筋混凝土增强等措施,提高涵洞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四、验算与施工在完成圆管涵的设计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验算,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常用的验算包括水流冲击力验算、土压力计算、地下水位压力计算等。

根据验算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并编制涵洞施工图纸。

在施工中,需要注意涵洞的基坑开挖、管道安装、边坡稳定等方面的施工要求,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验收。

圆管涵设计说明

圆管涵设计说明

第 1 页 共 2 页通 用 图 设 计 总 说 明一、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二、技术指标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如下表:2、车辆荷载:公路-Ⅰ级,公路-Ⅱ级。

三、主要材料注:1、表列石料为最低标号。

2、砂、石料的质量要求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

四、设计要点1、管节内按刚性管节受弯构件计算,不考虑管壁环向压力和径向剪力的影响,且按不同填土高度的受力情况配筋。

2、斜管节未另行作结构验算,适当配置构造钢筋。

3、正管节分段长度为:1.5m 及2.0m 两种,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 为基数的各种涵洞长度。

4、斜管节中轴线长度:孔径0.75、1.00、1.25m 为1.5m ,孔径1.5、2.0m 为2.0m 。

5、管节基础① C20混凝土基础厚度,应根据地基土壤类别、状态、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受荷载后变形大小,涵位是否经常浸水以及洞顶填土高度、垫层材料种类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选用。

② 地基分类及相应基础厚度值Ⅰ类:紧密的碎、卵石类土(卵石、砾石),完整的岩层,采用无基础形式。

Ⅱ类:一般密实的碎、卵石土,硬塑~坚硬粘土,中等密实的中砂、粗砂、破碎岩层等,采用无基础形式Ⅲ类:中等密实的饱和粉砂、细砂土,软塑~硬塑粘土、亚粘土、较密实的人工填土、风华岩层等,基础厚度取50cm 。

Ⅳ类:松散的饱和粉砂、细砂土,流塑~软塑粘土、亚粘土、一般密实的人工填土等,基础采用50cm 。

③ 对于裂粘土地区,应根据涵位地基膨胀潜势大小,采用预湿换土、石灰(水泥)稳定等工程处治措施减弱和完全消除膨胀潜势后,基础厚度可取100cm。

圆管涵说明

圆管涵说明

说明圆管涵一、设计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二、技术指标(一)圆管涵孔径: 1.5m。

(二)管顶填土高度:不小于0.7m。

(三)洞口型式:锥坡式、八字墙。

(四)要求地基容许承载力最低值300Kpa,。

(五)汽车荷载:公路Ⅱ级。

三、主要材料管节:C30混凝土;螺旋形主钢筋为R235钢筋φ8 mm、φ10 mm、φ12mm;纵向钢筋为R235钢筋,直径为φ8mm;帽石、洞口端墙、端墙基础及管基均为C20混凝土;洞口河床铺砌,隔水墙为C20片石混凝土,锥形护坡为M7.5浆砌片石,M7.5水泥砂浆勾缝。

四、设计要点(一)管节设计1.各种管节分别采用一种规格(材料、尺寸及配筋均相同),以便于工厂集中预制,并适用于不同填土高度。

2.管节计算考虑管基参与受力,按管壁与管基共同作用计算管壁内力,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填土高度和车辆荷载分布情况来设计涵洞基础,以调整管壁内力。

3.管壁各断面的弯距计算公式,系将圆管对称分割成两个单阶变截面悬臂曲杆,作为基本结构进行推导,假定管壁厚与孔径之比为1/10,基础为两倍管壁厚度的环形局部加强断面,基础材料与管壁材料的弹性模量比取0.7,刚性管壁的轴向力对计算应力值影响很小,忽略不计。

4.圆管的外荷载:管顶填土竖向压力为土柱重;车辆荷载竖向压力通过填土按30°扩散角分布于管顶的假定水平面上。

当分布宽度小于计算孔径时,按局部均布荷载计算;基底竖向反力假定通过基础均布于组合断面中性轴的水平投影面,圆管侧压力强度按管顶水平面以上的土柱引起的水平均布荷载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0.14
1.50
0.16
三、主要材料:
结构部位
石料
砂浆
混凝土
钢筋
涵洞身


C40
R235,HRB335
涵洞基础


C20

八字墙墙身


C20

八字墙基础


C20

帽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25

隔水墙
MU30片石
(M7.5)
C20

洞口铺砌
MU30片石
(M7.5)
C20

四、设计要点:
1.本图册采用无压式和半压力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
圆管涵设计说明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本图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对管节截面进行强度与裂缝验算。
3.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既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
4.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角进行分布;填土容重:19KN/m3,内摩擦角φ35°。
5.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规定,本图册设定圆管涵环境作用等级为C级。如实际工程环境作用等级超过以上设定,应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提高混凝土标号和保护层厚度,并应采取附加防腐蚀措施及满足规范规定的其它要求。
6.为便于工厂集中预制,同一孔径管节对应不同填土高度,均采用同样的管壁厚。通过钢筋直径和间距加以区分。
7.管节按纯弯板断面分析计算,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配筋由裂缝控制,裂缝宽度按0.15mm控制。
8.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1m,辅助管节长0.5m。
9.洞口型式为八字墙,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孔径:1.0、1.25、1.5m
2.斜交角:0°、10°、20°、30°、40°、45°(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3.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4.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三级
孔径d(m)
管壁厚(m)
填土高度H(m)
1.00
0.12
0.5<H≤4.0 4.0<H≤6.0
6.0<H≤8.0 8.0<H≤10.0
14.当地基容许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涵洞底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容许承载力。
15.八字墙地基承载力要求与洞身基础相同。
16.本参考图适用于圆管涵纵坡≤3%的情况。当纵坡>3%时,涵洞应按陡坡涵另行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做到经济合理,并注意结构的稳定性。进出水口设置消能措施,如跌水井、急流槽等形式,结合具体工程需要补充设计。
17.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八字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提供了按1:1.5和1:1.75两种边坡坡率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8.管节配筋计算时未考虑运输吊装的情况。
19.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时可参照使用。
五、施工要点:
1.管节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二、技术指标
所需基底
应力值(KPa)
115
149
185
222
118
152
188
225
121
155
192
229
12.基础构造: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底面铺设20cm厚的换填垫层。
13.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要求:当基底应力≤200 Kpa时,换填材料可采用中粗砂,当基底应力>200 Kpa时,换填材料要求采用级配碎石。
10.管节采用平口接头填缝,具体构造:节间缝隙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或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粗铅丝绑扎固定。
11.地基承载力要求如下:
内管径D(m)
1.00
1.25
1.50
填土高(m)
0.5~4
4~6
6~8
8~10
0.5~4
4~6
6~8
8~10
0.5~4
4~6
6~8
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