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介绍
广东博物馆介绍

广东博物馆介绍
广东博物馆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59年,是中国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与展示单位之一。
广东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古代文化艺术品、历史文物、自然科学标本等,展览内容涵盖广东地区的历史、人文、文化等多个方面。
广东博物馆的馆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占地面积约为42,7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8,062平方米。
馆内共设有11个常设展厅和临时展厅,包括珠江文化展区、广州历史展区、岭南古代陶瓷展区、海上丝绸之路展区、非遗展区等。
这些展区通过文物、图片、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广东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广东博物馆还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和保护团队,致力于对广东地区的历史遗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挖掘和保护工作。
此外,博物馆还提供教育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公众教育活动,吸引着大量的观众和学术界人士参与。
广东博物馆作为广东省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广东省的文化生活,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广东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平台。
广东省博物馆(恐龙与海洋馆)

悬挂在中庭上空的海洋鱼类标本
七、《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以各地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 龙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动物骨架标本为载体,提供了一个了解古生物发生、进化和 消亡的知识平台。
雄风犹在
从后侧角度看恐龙伟岸的身躯
俯瞰展厅 布局和灯光运用极佳
恐龙化石
完整的恐龙化石
五、《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介绍地处热带、亚热带,具有 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广东所拥有的丰富而独具岭南特色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展览 分为山地森林生态景观,灌丛、田间、草地景观和湿地景观三个大部分,每个部分 采用大量的剥制和模制标本,与相应的生态环境相结合,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海洋动物世界——海洋 馆》利用新馆特有的大空间, 营造出辽阔深邃的海洋环境, 展示了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 广东所具有的丰富海洋动物资 源。展览特别选取了几种大型 海洋哺乳动物、30多种海洋硬 骨鱼类和20多种海洋软骨鱼类、 大量的海洋爬行动物和海洋无 脊椎动物等几大类最具代表性 的海洋动物,采用剥制标本、 骨骼标本、漫画、图片和多媒 体等多种展示形式,将观众带 入一个生动的海洋动物世界, 穿插其中的趣味园和知识窗等 寓教于乐,使观众快乐收获知 识。
广东博物馆介绍

广东博物馆介绍广东博物馆是广东省的一座重要的博物馆,位于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山麓。
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它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藏品,是了解广东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广东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
整座博物馆分为主馆和陈列馆,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主馆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外观雄伟大气。
陈列馆则以中式园林风格为主,庭院景观相当美丽。
整体建筑设计既展现了广东地域特色,又体现了现代化的风格。
广东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展示了广东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陶瓷艺术馆,馆内陈列了大量精美的陶瓷器物,包括唐代的三彩陶俑、宋代的青瓷、明代的景德镇瓷器等。
这些陶瓷器物不仅造型精美,而且烧制工艺高超,展示了广东在陶瓷艺术方面的独特魅力。
除了陶瓷艺术馆,广东博物馆还设有历史馆、文物馆、艺术馆等多个展览区域。
历史馆展示了广东地区的历史演变,从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址到现代的城市发展,展现了广东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文物馆则展示了广东地区的文物珍品,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等。
艺术馆则展示了广东地区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等。
这些展览区域的藏品丰富多样,让人们可以全面了解广东的历史和文化。
广东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活动,使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广东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展览和活动包括临时展览、学术讲座、文化讲座等,内容涉及广东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
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丰富了广东博物馆的内容,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广东博物馆还注重教育功能,设有教育活动中心和多个教育教学区域。
这些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包括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公众教育等。
广东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教育活动,使观众能够在参观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总的来说,广东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不仅展示了广东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位于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215号的广东省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广东省博物馆大院原是清代广东的贡院,占地面积4.3万m2,院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并辖有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旧贡院)。
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完成。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管理的广州鲁迅纪念馆对外开放。
国家一级文物——清代牙雕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1500多平方米的4倍。
几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
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
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反映了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此外,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现在,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从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
广东十大著名博物馆介绍

广东十大著名博物馆介绍
1.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华西路,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也是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馆。
该馆始建于1928年,新馆于1994年落成,新馆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
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广东美术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18号,是一座大型
现代化艺术博物馆。
该馆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由主展馆、藏品库和多功能厅三大部分组成。
该馆于1987年建成开放,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也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艺术专业博物馆。
广东省地质博物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国内唯一的集地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该馆设有“地球家园”、“矿物晶体”、“岩石世界”三个常设展厅和“广东省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专题展厅。
—— 1 —1 —。
广东博物馆藏品及介绍

广东博物馆藏品及介绍
广东博物馆是中国一级国家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它建立于1959年,是广东省文物局直属的文化单位。
广东博
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陶瓷艺术:广东是历史悠久的陶瓷制作中心之一,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陶瓷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南朝梁朝的“广
式窑”瓷器、宋代的“南海窑”瓷器以及明代的粉彩瓷器等。
2. 历史文物:广东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铁器、玉器、金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汉代的墓葬出土文物、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和铜器等。
3. 书画:广东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包括明代、清代以及现代的名家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明代名画家袁艺的作品以及清代名画家何继宗的作品等。
4. 文化遗产:广东博物馆还收藏了广东地区的各种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工艺品、手工艺品、农耕工具等。
这些展品展示了广东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手工艺技术。
广东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活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了解广东历史文化的机会。
广东省博物馆

公交车 广州市内乘坐18、886、669、293路公交车在冼村路南站下;或乘坐40、407路公交车在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 地铁 广州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B1出口,向前行至广州歌剧院,再沿临江大道向东行200米;或地铁5号线猎德站D 出口,向前行至冼村路,再向左沿冼村路南方向行约200米。APM大剧院站B出口,乘扶梯至花城广场,右行到博 物馆西门。 广东省博物馆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 多张。作为广东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 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广东历史文化陈 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所获荣誉
1994年10月,广东省博物馆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12月,馆保卫科在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表彰1996-1997年底省直机关、文化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进集体 和个人的决定”中获奖。 2007年9月,获“广东省文化厅系统首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 2009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2011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 2020年5月,在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活动中,获得“优胜奖”。 2020年12月,被授予“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2022年,广东省博物馆的出境展“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 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2022年9月,广东省博物馆的“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 传奇”展、2014年度的“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入选“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旧址。
1957年筹建,1959年开放。
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文明路,包括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国民党一大旧址,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展馆本身,是一个崭新的建筑,与它旁边的国民党一大与鲁迅博物馆形成两种很迥然不同的风格。
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
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12.4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
一级藏品300多件。
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代陈容墨龙图,以及清代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现在的新馆是在1992年新建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陈列大楼,楼的四面都是白色的浮雕,分别是广东的着名人物孙中山和广东着名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等等,新馆有13个展厅,2个序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
陈列面积2197平方米,陈列大楼的南边,露天陈列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3尊铁炮以及300多年前坠落在英德县的一块 8000多斤重的陨铁。
《广东古代史》陈列,共有展品2123件,系统地展示广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历史。
《广东近代史》陈列,展品1244件。
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还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在两广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着重表现了辛亥年“三一九”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钟楼,原来是清代广东贡院的一部分;1905年后改为两广速成讲习所,两代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广东文艺优级师范学校;1924年易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
钟楼正门是拱形园柱廊,楼的前半部为两蹭,后半部一层,整座楼为砖木结构,其平面似“山”字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博物馆历史沿革与概况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4.3万㎡
筹建之初,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建设了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陈列面积达6000㎡,为原楼1500㎡的4倍。
自成立以来,广东省博物馆于2008年5月获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止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
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丰富的藏品资源为广东省博物馆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与陈列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开馆至今,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数百个高水平的陈列展览,先后推出了许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基本陈列和临时性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品展》、《荆楚辉煌——湖北省楚文物精华展》、《广东珍稀动物展览》、《广东省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共接待观众达千余万人次,充分展示了广东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鲜明的地方文化艺术、自然资源特色,向国内外观众推介了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应。
特别是自2008年3月28日起,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突出发挥了广东省博物馆的职能作用,开创了广东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
在做好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工作的同时,广东省博物馆还立足馆藏,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研讨,以科研活动推动专业人才成长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几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先后独自或与馆外合作出版了《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选》、《广东省博物馆藏陶瓷选》、《中国历代陶瓷展》、《广彩瓷器》、《明清花鸟画》、《潮州木雕》、《考古人的兴奋》、《贞石之语—先秦玉器精品展图集》、《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选》、《紫石凝英——历代端砚艺术》、《广东省博物馆藏法书选集》、《石湾窑大师作品选》等各类图文资料数百种,不仅使广东文博学术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得到延伸,而且培养出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为满足现代化新型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促进博物馆业务的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50余年来,作为广东地区唯一的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积极利用自身的馆藏优势和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在省内文博界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广东各地市很多博物馆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得到过省博物馆的支持和帮助。
2004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依托“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积极整合全省文博资源,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巡回展览,不断推动博物馆藏品、人才、技术等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到2009年12月,“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已达72个,制作巡回展览42个,在全省举办展览163场次,参观人数高达471万人次,基本涵盖了广东大部分地区,极大地盘活了有限的文博展示资源。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成功运作与发展,不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也受到中央领导和专家的肯定,2007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与“广东流动图书馆网”及“广东流动演出网”一起获得了由文化部评选和颁发的文化工作创新奖中的唯一特等奖。
进入新世纪,面对全国博物馆建设的高潮与广东省博物馆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8.842亿元兴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并将其作为广东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
同年,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方案设计国际邀请竞赛举行,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奥地利、日本、荷兰、英国、比利时等8国共10家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单位参加。
后经过专家技术审查、公众展示、网上投票、评委会评审,最终确定由香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设计的方案“珍宝容器”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方案。
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奠基,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总建筑面积6.7万㎡,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配置有展馆(20500㎡)、藏品保藏系统(8300㎡)、教育服务设施(3100㎡)、业务科研设施(4700㎡)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
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
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
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新馆建筑设备先进,设施一流,实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安全防范、设备管理、信息通信、网络应用和音视频等智能化系统。
文物库房和部分展馆实现恒温恒湿和气体消防。
新馆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在展陈内容编写上遵循功能、经济、创新、信息、科技、艺术、合理的原则,充分反映了岭南文化的独特个性和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水平。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为建设目标,“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
新馆建成开放后,功能将更加完备、陈列展览更加丰富多彩、服务更加人性化,必将成为广州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场所和全国乃至世界了解广东的重要窗口。
这个“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将与周边的文化艺术设施交相辉映,成为珠江新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广东省、广州市的文化形象、文化氛围、文化品位的进一步提升增添新的光彩。
注解: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
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端砚:文房四宝,砚为其一。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市。
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
夜半吐虹霓。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潮州木雕:以镂通雕为特色,在浮雕的运用上,较为少见;在镂通雕刻技艺中,尤以人物题材,特别是吸取潮州戏曲人物故事的题材和反映当地民间故事的题材,更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银环蛇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