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与高考试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下面句子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毕淑敏说:“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
”B.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C.平凡如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去耕耘。
D.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二、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三、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四、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B.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夸张)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D.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比喻)六、下列判断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谢谢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海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他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排比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比喻反语排比反语七、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023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真题专练(含答案)

专题17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真题专练一、(2022·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
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______。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
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
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
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
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1.①并不都是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也不能入药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是说儿时对槐花美食的记忆,“不过”表转折,结合后面三类槐花的特点来看,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药用,而有的仅供观赏,所以此处填写“并非都能食用”这样的内容。
第二处,此处是说淡黄色国槐花的特点,“可以入药……”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药”内容相对应,所以此处填写“但不可食用”。
第三处,此处是说红色槐花的特点,前面国槐花和洋槐花的特点是“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药”,而此处的红色槐花“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可见后面应是说“也不能入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练习题

修辞手法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③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①比喻②反问③拟人B.①比喻②设问③拟人C.①夸张②设问③比喻D.①夸张②反问③比喻2.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4)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A.反问排比比喻拟人B.设问排比夸张拟人C.反问排比比喻夸张D.设问排比比喻拟人3.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
B.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C.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
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
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为榴结百籽、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
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
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
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
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而且味道独具一格,这与其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紧密相关:尽管黄州的烧梅小店遍布市井。
但每个热气腾腾的窗口,几乎都是排队的长龙。
戴着白帽的伙计揭开蒸笼,糯米脂油的浓香喷薄而出,腾腾的白气把半条街道熏得香气浓郁,人的口腹之欲自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
这种情势,生动地渲染了黄州人生活的众生相,成为江城街头民俗文化的风景线。
高考语文修辞专练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修辞专练与答案解析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始成灰。
D.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答案C解析A项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
B项“铁衣”指盔甲,这里指代士兵。
“玉箸”指玉做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指代思妇。
D项“管弦”,“管”指管类乐器,如笛子、箫等;“弦”指弦类乐器,如古筝、琵琶等。
此处指代音乐。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B.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C.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答案C解析A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中秋皎洁的圆月比喻成“金波”“飞镜”。
B项“人间岁月如流水”,把“岁月”比喻成“流水”。
D项“久在樊笼里”,诗人用“樊笼”比喻“过去的仕途生活”。
3.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答案C解析C项“丝竹”借代音乐。
A项“尘网”比喻束缚人的官场。
B项“青云梯”比喻天姥山山路之高,如深入云端的梯子。
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答案 C解析C项使用的比喻手法。
5.下列诗词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答案 D解析“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出自杜甫《曲江对酒》,写暮春时节花落鸟飞之景,并没有使用借代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语用试题专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
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的危困之局。
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
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的旧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在新中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
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
立人之道,首在立德。
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与伦比风起云涌闪耀模范B.旷古未有风起云涌闪动楷模C.旷古未有风雨飘摇闪耀楷模D.无与伦比风雨飘摇闪动模范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B.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
C.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战斗中。
D.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解决就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分析师等新职业就如雨后的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高考修辞手法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修辞手法考试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和修饰手段,通过巧妙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高考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考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高考修辞手法考试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以下句子中属于排比句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高山流水,不相为谋。
C. 你追我赶,欢乐无边。
D. 红日西斜,白发苍苍。
答案:C2. 下列修辞手法中,属于拟人的是: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 秋风萧瑟,洪荒之力。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星星神力,守护着我们。
答案:D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喻的是:A. 明朝果断,决不重新评价伟大的力量。
B. 黑夜围绕,如同吞噬一切的恶魔。
C. 雨后的阳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D. 天空布满了乌云,预示着风暴的到来。
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并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并列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将同样作用的成分平行列举。
并列修辞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明确、简明扼要,增强语言的可读性和表现力。
并列修辞手法广泛运用于各类文体中,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通过并列手法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叙述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 请举例说明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东西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中的形象更具生动性和情感表达力。
例如,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把"断肠人"与"天涯"进行拟人,使诗句更富有情感,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写作题请根据以下提示,结合修辞手法,写一篇文章,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流畅,语句通顺:题目:记叙你参加学校文艺汇演活动的经历。
(文章内容不局限于以下提示,可自行发挥)答案:我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春日,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修辞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修辞手法)(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多人废寝忘食地追电视剧《狂飙》。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剧的收视率和口碑一路狂飙。
该剧采用正叙与倒叙交叉的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与政法系统进步,黑恶势力在人情社会中崛起,在法治社会中覆灭,最终被一网打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着社会的摔打,经历了良心的拷问。
创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抽丝剥茧地讲述黑恶势力不断攀附权贵,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一代代警察前仆后继,与黑恶势力搏击到底的经历,彰显出国家清除黑恶势力的决心,更昭示着弊绝风清的治国盛景已然到来,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众多实力派演员的演绎,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他们身上都带着各自的社会身份特点与个人生活痕迹,无论是发型着装还是行为动作,都极其自然、贴合,同时又具有代表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剧作营造了丰厚的、多层次的戏剧场景,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
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了!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的格局。
充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俯瞰京华的中央总馆,北望渭川的西安分馆,放怀江南的杭州分馆,臂挽流溪的广州分馆,向普罗大众讲述文明的故事。
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让人叹为观止。
有记载“版”字的商代版方鼎,有铭刻着“中国”的何尊,有苏轼行草楷书法的宋拓本《西楼苏帖》,还有刻着《长恨歌》的清代象牙扇骨,等等。
历朝历代的瑰宝荟萃一堂,彰显了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除了展示外,版本馆还具有保藏功能。
保藏区里收藏了数千年间各种类型的版本,如陶石、碧骨、金属、竹木、纸张、数字媒体等。
版本上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了丰富多元的社会风貌。
可见,建立专门的国家版本馆,征集、收藏各类图书典籍和具有文化与时代印记的资料、器物等,必能进一步彰显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修辞手法与高考试题

总结
涉及的题型:①扩写题 ②仿写题 ③诗歌鉴赏题 ④句式变换题 ⑤现代文阅读理解与鉴赏题。
应对办法: ①掌握修辞知识 ②学会辨析 ③按照要求,能够正确运用。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范围: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二、正确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
1、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的辨别 2、借代和借喻 3、比喻和比拟 4、衬托与对比 5、排比和对偶 6、设问和反问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 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 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 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
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 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此外,衬托的方法还可以举出一些,如以小衬大、 以美衬美、以反衬正、以虚衬实、以宾衬主、以恶衬 善、以正衬正等。
①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 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 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甲乙衬托,并不是 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衬甲, 甲为主体,乙为衬体,勇过衬托,使主体更加 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陪衬的主要区别。
②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甲乙对比,两者 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 效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 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 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二、扩写题
为了使扩写的内容生动、形象,我们 经常要求按指定的修辞来写。
例;以下面的词语为诱发点,扩展为不少 于30字的比喻句。
诱发点:父亲
一棵树
三、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 牵涉到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交流PPT
10
[解题方法]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交流PPT
11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
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
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
了什么思想?
学习交流PPT
12
答案:
用对比的手法。(2分)明写梅花不择
学习交流PPT
4
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2004年) 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
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你高耸入云,全心向上,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你秀峰挺拔,正直无私,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你灵秀奇美,端庄典雅,是值得我赞颂的导师。 你高大挺拔,沉着冷静,是值得我学习的朋友。
学习交流PPT
例;以下面的词语为诱发点,扩展为不少于30字的比 喻句。诱发点:父亲 一棵树
分析:解这类题,如果不懂比喻的特征,不了解比喻 的几种形式,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具体方法是,先把 几个词语扩成句子或段落,然后再把有关的句子改写 成指定的修辞句。这种题型虽然在高考中还没有出现, 但我想很值得注意。
(参考答案)父亲站在远处的山冈上,一动不动地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
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
、的
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
用之妙。
学习交流PPT
9
答案: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 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 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 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 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 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 愿。
学习交流PPT
15
以乐衬哀(反衬)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 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 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交流PPT
16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诗歌前两句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 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 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作者面对如画的 美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 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5
你巍峨高大,清秀迷人,是值得我崇拜的偶像 你坚定绵延,挺拔坚毅,是值得我学习的长者 你高大壮美,孕含丰富,是值得我尊敬的导师 你高大无比,坚强威严,是值得我尊敬的长辈 你高大挺拔,深奥神秘,是值得我学习的书本
学习交流PPT
6
二、扩写题
为了使扩写的内容生动、形象,我们经常要求按 指定的修辞来写。
着,就像是一棵傲然挺立的树。任凭风雨侵袭,都不
会倒下。
学习交流PPT
7
三、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 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衬托、 设问、反问、排比、用典、互文。
学习交流PPT
8
[试题展示]
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交流PPT
14
答案: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
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
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
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
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
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
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学习交流PPT
17
以动衬静(反衬)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简析后两句的表达技巧。
分析:这两句中有花落有莺啼,有动静有声响,
这是动;山客犹眠说明居住的环境是寂静的,
而且花落莺啼更衬出了这种寂静。可以想见,
山客的心境也是宁静的。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反衬),静中生趣 。
分析:诗中的第一句空山不见人,表现出山的空
寂,是静;人语响,有了声音,是动。三四两句
写人语响过后,日光静静地照在青苔之上,周围
一片静寂。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
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了。以动衬静,写出了山谷
的幽静。
学习交流PPT
20
以乐衬哀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
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2分)暗
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
分)
学习交流PPT
13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
★简析后两句的表达技巧。
分析:诗所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
写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的场面,烘托
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
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
浪花是部首,
诞生是前奏,
涛声是音序,
死亡是尾声,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喜怒哀乐是人生的音符
学习交常见修辞手法的试 题。要正确解答这一试题,首先要正确理解 例句的修辞和所表达的意义。所给的四句话 均是暗喻,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解释说明, 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本题就是为了考查 比喻(暗喻)的运用。
学习交流PPT
18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本诗的修辞手法
分析: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显得格外
清静,一片白云飘去后感到特别的幽静。这
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更显其幽静,
从而写出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
学习交流PPT
19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简析这首诗中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与高考试题
学习交流PPT
1
一、仿写题
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仿”的对象 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学习交流PPT
2
例(2002•全国)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
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
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人生是生命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