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测量报告

合集下载

贯 通 测 量 总 结 报 告

贯 通 测 量 总 结 报 告

贯通测量总结报告标题:贯通测量总结报告一、引言贯通测量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之间的沟通与流程的衔接,是确保项目高效顺利进行和达成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

为了评估贯通测量对项目进展的影响以及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测量总结,现将相关情况进行报告。

二、测量结果及分析1. 测量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对测量目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贯通测量方面的工作较为顺利。

项目相关方之间的沟通畅通,项目各阶段工作流程衔接紧密,沟通形式多样,包括例会、会议通知、报告等多种形式。

这些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2. 问题及改进意见然而,在贯通测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沟通内容与实际需要不完全匹配,导致有时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不明确;其次,沟通渠道选择不当,有时会因为信息传递渠道的限制而导致沟通效果不佳;最后,部分项目成员参与度不高,造成项目整体沟通效果的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

(1)提高沟通内容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制定具体的沟通计划和内容,确保信息一致性和准确性。

(2)优化沟通渠道,尽可能选择更加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例如通过平台工具、移动应用等进行沟通。

(3)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与学习,提高项目成员的专业素质和参与度。

三、改进措施建议为了改善贯通测量工作,我们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建议。

1. 定期召开例会项目成员之间定期召开例会,分享工作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增进理解和沟通,确保项目整体的进展情况。

2. 沟通数据的可视化展示通过制作简洁明了、直观易懂的数据展示图表,将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数据呈现给参与方,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吸引力。

3. 加强团队沟通培训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项目成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确保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项目相关任务。

同时,鼓励积极参与项目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4. 制定明确的沟通流程和规范建立一套明确的沟通流程和规范,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矿井贯通工程测量设计方案报告

矿井贯通工程测量设计方案报告

矿井贯通工程测量设计方案报告一、贯通工程概况+875风井贯通工程是**煤矿年度掘进生产的重要工程。

该风井的顺利贯通是我矿技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此风井贯通导线全长3000米以上,贯通长度400米,方向117°10′00″,坡度5‰,属于大型贯通.贯通施工任务由掘二队完成,预计今年12月份贯通,贯通点坐标号(X=3123504.503,Y=35496469.716,H=802.35).根据风井的用途及矿委的要求,贯通点的水平重要方向偏差不超过500MM,垂直方向偏差不超过300MM.二、贯通测量方案设计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参考《煤矿测量手册》将本次贯通设计方案分成贯通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含联系测量〕二部分〔参见贯通误差预计图〕。

具体方案为: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7″级闭合导线至+875风井口。

同样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五等闭合水准环线至风井口。

选风井、主井附近一边〔DJ~Ⅲ、LC25~I〕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导线起始边分别向风井井口、800回风平巷,形成独立闭合导线网。

同样以I、Ⅲ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高程起算点分别向风井井口、井底布设,形成独立高程闭合网。

三、技术设计和作业依据(1)《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1989年7月1日开始执行。

(2)《煤矿测量手册》中华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组织修订,1990年版。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建设部批准。

2008年5月1日实施。

(4)《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2008),2008年12月1日实施。

第一部分贯通测量井下部分技术要求1、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按7″级闭合导线布设。

以+875风井附近DJ~Ⅲ边作为起始边(施测前全站仪对其进行检校,在可靠的前提下方可作为本次导线的起始边),施测闭合导线起至总回风井底落平点→碛头、LC25~I起沿主井→810回风平巷→碛头。

【最新文档】隧道贯通报告-精选word文档 (8页)

【最新文档】隧道贯通报告-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隧道贯通报告篇一:隧道贯通测量报告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II标中铁十四局与中铁隧道局交叉贯通测量报告编制:复核:监理工程师:中铁十四局集团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II标项目经理部一工区二○一四年八月十二日一、交叉贯通测量目的为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保证中铁十四局树木岭隧道杨家山盾构进口段明挖段与中铁隧道局的精确贯通,我中铁十四局和中铁隧道局的测量人员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共同完成了隧道的贯通测量工作。

二、技术依据本次贯通测量采用以下有关测量规范进行施测。

3.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1X);3.2《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5-201X);3.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规范》(GB50308-1999);3.4《城市测量规范》(GJJ8-99);3.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3.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7 201X年导线复测成果三、仪器设备中铁十四局:瑞士莱卡TM30(1”)全站仪,中铁隧道局:瑞士莱卡TS02全站仪,本次测量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均经过有效检定。

四、交叉贯通测量的过程与方法1.平面测量的过程与方法中铁十四局:在CPII064架设全站仪,后视GCPII063并检查CPII065,用极坐标法放出转点JM22,通过JM22放出左线DK1+440处中桩和右线YDK1+439.736处中桩,打桩固定,并记录。

中铁隧道局:在CPII065架设全站仪,后视GCPII066并检查CPII064,用极坐标法放出转点JM22,通过JM22检核中铁十四局放出的左线DK1+440处中桩和右线YDK1+439.736处中桩,并记录。

五、贯通成果精度中铁十四局和中铁隧道局贯通面贯通偏差成果如下:1、贯通里程:DK1+440 YDK1+439.7362、理论坐标DK1+440:X=3118969.888; Y=500775.046YDK1+439.736: X=3118970.612; Y=500768.1343、左线DK1+440纵向贯通误差:-11mm,横向贯通误差:7.7mm,竖向贯通误差:-6.2mm3、右线DK1+439.736纵向贯通误差:-7.2mm,横向贯通误差:3.3mm,竖向贯通误差:-4.3mm六、交叉贯通误差的调整与分配方案:本次交叉贯通测量由中铁十四局和中铁隧道局双方测量及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共同实测,并有监理工程师现场旁站监督共同完成。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1、前言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

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有两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高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为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工程概况标段内隧道共1座,为隧道,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

隧道桩号范围为左线LK79+874 LK80+515路线总长为639m 右线RK79+880- RK80+490路线总长为610m隧道洞口段围岩级别为V级,洞身段为V级、W级、皿级,设置人行横洞1处。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80km/h。

4、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及误差规定(1)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隧道采用双洞单向开挖,由隧道左右洞出口向进口开挖,根据隧道左右洞进出口导线布设情况:左洞出口于Z4设站,以Z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点GD006 1;右洞出口于Y4设站,以Y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点GD006 2分别将GD006 1和GD006 GD006 2和GD006勺坐标、高程投影至线路中线及其垂直方向上,所得差值即为隧道纵向和横向误差,测得两组高程之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

(2)误差规定隧道贯通误差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乩6. 2隧道工程的硼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画吴差’不应大于表8. 6. 2 W.«8.az |g道工程贯通限差注;作业时,可櫃18隧勇期工方法和随道用輦的不站肖贾通请菱的调整不会显著馬响Bi诡中线几何形狀和工程性獻1,躺向駅限差可适胡宽IF•曲.8,6, 3检宜控制测量隧道控量对贯诵中的影响值,不应大于表8. 6. 3的规定.* 8^3制测量对贯通申误羞辦ffl的限值5、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数据左洞进口导线实测数据右洞进口导线实测数据详细数据见附表1、26、贯通测量实测数据分析根据实测数据及:左洞:横向贯通误差为:8.0mm < 45mm高程贯通误差为:5.2mm < 25mm右洞:横向贯通误差为:0.0mm < 45mm高程贯通误差为:4.8mm < 25mm以上实测数据计算值与限差值对比得知,隧道左右洞横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没有超过限差。

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8篇

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8篇

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8篇工作总结是对工作中的销售和业绩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写工作总结可以帮助个人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贯通测量实习报告

贯通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测绘工程专业组织了一次贯通测量实习。

本次实习在XX市某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测量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4. 了解贯通测量的实际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现场及仪器设备介绍实习现场为XX市某建筑工程,主要进行地下隧道贯通测量。

实习期间,我们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皮尺、GPS定位仪等。

2. 贯通测量原理及方法(1)贯通测量的基本原理:利用测量方法,对地下隧道进行平面位置、高程和角度的测量,以确定隧道轴线,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2)贯通测量的方法:采用导线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等。

3. 实际操作过程(1)导线测量法:首先,确定隧道轴线方向,然后根据轴线方向布设导线,进行角度、距离和方位角的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隧道平面图。

(2)水准测量法: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对隧道高程进行测量。

首先,选择基准点,然后根据基准点进行水准路线的布设,进行高程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隧道高程图。

(3)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对隧道进行平面位置、高程和角度的测量。

首先,选择控制点,然后根据控制点进行全站仪测量,获取隧道的相关数据。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隧道平面图和高程图。

4. 数据处理及成果分析(1)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角度、距离、方位角、高程等。

(2)成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隧道平面图和高程图,分析隧道轴线、高程等参数。

四、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贯通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技巧。

XX隧道贯通测量方案专业完整模板

XX隧道贯通测量方案专业完整模板

XXXXXXXXX 专线工程TJ-3标段XXXX隧道贯通测量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__审定:______________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工区二。

一二年十一月一、工程概况 (4)二、编制依据 (4)三、人员安排及拟投入的仪器设备、软件 (4)四、隧道贯通方案内容及技术要求 (5)(一)洞外控制测量 (5)1、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5)2、外业要求 (7)3、洞外(GPS测量)横向贯通误差估算 (7)(二)洞内控制测量 (8)1、洞内导线布设要求 (9)2、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9)3、贯通中误差估算 (9)(三)高程控制测量 (10)1、二等水准技术要求 (10)2、洞外二等水准复测 (10)3、洞外高程贯通误差估算 (12)4、洞内高程控制网布设及要求 (12)5、贯通中误差估算 (13)佛爷沟2号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四)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13)1、贯通误差的测量 (13)(1)平面贯通误差测量 (13)(2)高程贯通误差的测量 (14)2、贯通误差的调整 (14)(1)平面贯通误差的调整 (14)(2)高程贯通误差的调整 (14)佛爷沟2号隧道贯通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XXX隧道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境内穿越辽东低山区。

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为213m。

隧道进口里程为DK179+395,出口里程为DK181+435,隧道全长2040m。

隧道进口至DK180+486.5436段位于半径为7000的右偏曲线上,DK180+486.5436至出口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线间距4.6m,隧道内纵坡为3%。

的单面下坡。

DK179+395〜DK179+430、DK181+255 〜DK181+435 为V 级围岩,DK179+430 〜DK179+570、DK181+175 〜DK181+255 为W 级围岩,DK179+570 〜DK180+730、DK180+840〜DK181+175 为H级围岩,DK180+730〜DK180+840 为W级围 ^岩0为确保线路平纵曲线线型顺畅,管段内不出现断差现象。

工作报告-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工作报告-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工作报告-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报告人: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测量目的本次测量的目的是对隧道贯通进行精确测量,确保隧道贯通的准确度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测量范围本次测量范围涵盖了隧道贯通的全程,包括隧道起点和终点的固定点、隧道断面的水平和垂直尺寸等。

三、测量仪器和方法1. 仪器本次测量使用了全站仪、水平仪、测距仪等测量仪器。

全站仪提供了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水平仪用于水平标定,测距仪用于测量隧道断面的水平尺寸。

2. 方法a. 建立基准点:在隧道起点和终点分别选择了稳定的地面点作为基准点,并进行了仪器校准。

b. 测量水平距离:沿隧道全程设置了一系列的测量控制点,使用测距仪对这些控制点进行测量,计算得到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c. 测量垂直距离:使用全站仪对隧道断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进行了高差测量,得到了隧道断面的垂直尺寸。

d. 计算和分析:将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隧道贯通的水平和垂直尺寸,进行质量分析和数据校核。

四、测量结果1. 隧道贯通的水平尺寸为XXXX米,垂直尺寸为XXXX米。

2. 隧道贯通前后的差值分析表明,隧道的贯通准确度良好,质量合格。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1. 部分测量控制点的地面稳定性不好,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加强地面处理,确保测量点的稳固性。

2. 测量过程中,由于隧道内部状况限制,部分测量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在后续工作中优化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确度。

3. 建议在隧道贯通之后进行隧道的形变测量,了解隧道贯通后的变形情况,提供参考数据。

六、总结本次隧道贯通测量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结果,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对于今后隧道贯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测量方法和加强地面处理的建议,为隧道工程的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通测量报告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六工作段展览馆竖井隧道工程右线于2015年4月15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中铁二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织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2.国标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全站仪莱卡TS09PLU1”R500 、三脚架、对中杆棱镜、仪器经鉴定精度为0.22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测量,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

展览馆竖井隧道右线分别在YDK25+451.456处与展览馆大里程隧道下一标段贯通。

本次贯通测量展览馆竖井隧道右线小里程采用已知控制点L1和L2为起始边,在贯通面附近设一临时桩RH1,大里程段采用已知控制点SJ1和SJ2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RH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小里程
大里程
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

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十九局团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六工作段项目部
2015年4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