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合集下载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初中音乐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的重要阶段,其中识谱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音乐课的识谱教学进行浅析,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识谱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课的识谱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识谱是音乐学习的第一步,学生需要掌握音乐谱表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的构成、音符、节奏符号、调式等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让他们对音乐谱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谱表,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要注重与乐器演奏的结合。

学生学习识谱不仅仅是为了阅读乐谱,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通过乐谱掌握乐器演奏的技能。

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乐器演奏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识谱的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乐器演奏中去。

在练习音符的识别和演奏中,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乐器教材,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

识谱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识谱的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符和节奏符号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合唱练习、打击乐器演奏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并让他们在识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识谱教学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识谱不仅仅是为了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进行乐谱的分析和演奏,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识谱教学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比如和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识谱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初中音乐课中,识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

通过识谱教学,学生可以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音乐课识谱教学的意义、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音乐课识谱教学的意义1. 培养音乐素养2.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识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领悟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促进音乐表演能力通过识谱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乐谱的演奏方式和技巧,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他们可以根据乐谱进行演奏,演唱出清晰的音乐声音,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1. 知识点讲解识谱教学首先要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包括音符的名称、音高、节奏和乐理知识等。

教师可以结合乐谱和实际乐曲,向学生讲解乐谱中的各种符号和意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音乐符号的含义和作用。

2. 实际示范教师可以通过钢琴演奏或者其他乐器演奏的方式,现场示范乐谱中的乐曲,让学生听到并看到实际的音乐演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识谱知识。

3. 练习与检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识谱知识之后,需要进行练习和检测。

教师可以设计识谱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识谱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4. 课外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识谱习题书、音乐软件、音乐游戏等进行识谱知识的课外拓展,提高识谱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 缺乏趣味性目前一些学校的音乐课识谱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学生对于枯燥的识谱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改进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识谱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一些学校的音乐课识谱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

学生学习了一大堆的识谱知识,但缺乏实际的乐器演奏和歌唱训练,导致学生对识谱的掌握程度不足。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策略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识谱教学可能面临一些困难。

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识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生的识谱基础情况在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中,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们的识谱基础情况。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习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音乐的了解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在音乐课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巩固是非常重要的。

在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在音高、音名、音值等基础知识上反复强化,确保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后续识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在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音乐知识。

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曲谱进行教学,或者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使抽象的乐理知识更加具体化。

四、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在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他们的识谱教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在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六、注重实践操作在农村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识谱训练和演奏,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浅谈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浅谈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浅谈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

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

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

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

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谈音乐识谱教学3篇(音乐识谱教案)

谈音乐识谱教学3篇(音乐识谱教案)

谈音乐识谱教学3篇(音乐识谱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谈音乐识谱教学3篇(音乐识谱教案),供大家品鉴。

谈音乐识谱教学1谈中小学音乐识谱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数年前笔者在一次听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时,看到教师先唱do-re-mi,让学生自己接着唱: mi-re-do,全班学生竟然都唱不准这三个音。

这使我感到惊讶。

后来,对一所中学两个初三毕业班学生逐个进行视唱能力的测验中,发现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的学生的比例甚低。

同样,对多所中学的数百名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测验中,也得到“大部分中学生不能唱准C大调音阶”的测量结果(当然,这不能说明所有的学校和班级都是这样)。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显然,这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要求。

一、识谱教学中学生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重要性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

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二、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现代学生的音乐经验的获得,大部分在音乐课之外。

从幼儿开始,在家庭、在校内外各种场合,他们听过大量的音乐,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建立起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觉印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听到的音乐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唱名”。

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名”的练习,那么,学生们不掌握“唱名音程感”就是很自然的。

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

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

浅析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元素。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识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初中音乐课上,通过识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和音乐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音乐课上的识谱教学进行浅析。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一方面,音符的记忆和识别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反复练习,才能掌握音符的含义和用法。

音符的书写和排列也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只有掌握了音符的外形和排列方式,才能正确地演奏和表达音乐。

在识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在初中音乐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或乐曲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音符的含义和用法。

比如通过分析一段简单的乐曲,让学生跟随音乐符号一起学习歌曲的演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识谱,提高识谱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音符和节奏后,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演奏乐曲,学会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识谱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再是机械的演奏者,而是真正的音乐表达者。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发布时间:2022-08-09T17:42:51.784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2月作者:陈静[导读]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部分,识谱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音乐知识传达还是学生更好的感受和掌握音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识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和更好的创作音乐作品。

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孩子们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时感觉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加学生的识谱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陈静浙江省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摘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部分,识谱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音乐知识传达还是学生更好的感受和掌握音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识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和更好的创作音乐作品。

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孩子们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时感觉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加学生的识谱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2-059-01一、识谱教学的意义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部分,识谱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音乐知识传达还是学生更好的感受和掌握音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和更好的创作音乐作品。

如果要用一个例子来表示识谱能力对于音乐学习的作用,那就是“用筷子吃饭”。

我们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吃饭,尽管当时不会用筷子,但饭还是要吃的。

当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吃饭的过程后,终于学会了使用筷子,而且发现用筷子吃饭要方便的多。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之我见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之我见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之我见1. 引言1.1 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意义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意义非常重要,它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通过学习音乐符号,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意义,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演奏乐曲。

识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学习音乐符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

通过识谱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美妙之处,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字数:190】1.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感,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

在识谱教学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符号和乐谱。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演奏音乐片段、让学生进行手指练习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符号。

还可以结合游戏、故事等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

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自信心。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符号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符号是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可以逐步认识音乐符号的形状、含义和作用。

学生在识谱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音符的名称和对应的音高,还能够理解不同音符表示的音长和节奏。

在认识音乐符号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练习写出简单的乐谱,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认识音乐符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演奏要求,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和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发表时间:2017-08-07T16:43:38.187Z 来源:《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作者:肖爱玲
[导读]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家并不重视音乐教学,学校在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极不合理。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264300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经十年多了,“如何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一直是个让我非常困惑的问题。

《新课标》适时提出了淡化识谱的要求、降低识谱难度的新思路,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

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因为识读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素质。

如果学生没有读谱能力,就失去了进入音乐世界的一个支点,只能徘徊在音乐殿堂之外。

一、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思考
1.音乐课时少。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家并不重视音乐教学,学校在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极不合理,安排给音乐课的课时非常少,所以初中阶段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识谱训练。

因此,大多数学生只会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的发音,稍微好一点的学生能够知道它们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及拍号等知识,但能够看谱即唱的学生人数寥寥。

2.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教学中,即使设计了识谱教学环节,但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无论何种乐谱的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

这种对识谱教学的过高要求和过分投入,操作行为上的机械、单一,不仅冲淡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

因此,到学生到毕业时,具备熟练唱谱能力的人少之又少,这让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感到既遗憾,又惭愧。

3.教学内容繁多。

虽然音乐学科在课程设置上的课时非常少,仅一周一个课时而已,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课程的内容却很多,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项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按照读谱技能训练的规律来学习识谱,确实有些困难。

二、引导学生进行识谱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识谱学习呢?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聆听先行,激发兴趣。

读谱教学应该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参与学习活动。

长期的音乐教学让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对一些电视网络流行的歌曲掌握得非常熟练,旋律和节奏也掌握得非常准确,这通常是在长期反复的聆听过程中学会的,可见聆听的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反复听,听的形式不要枯燥单一,那样容易使学生失去聆听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另外,在歌唱前的发声练习时,也可以教师师弹着琴,学生跟着歌曲旋律用“哼鸣、呜、噜、哩、啦”等来进行练习,随着对歌曲旋律的逐步熟悉,可以大大强化学生脑海中的音高及节奏的概念,为下面的读谱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聆听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引导使用,做到寓教于乐,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读谱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单调乏味,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曲谱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

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这首作品时,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第一句的旋律:
03 33 ︱ 1-︱ 02 22 ︱ 7-︱ 7-︱
这句旋律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命运”的敲门声,这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音响效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演唱兴趣。

在学完这一句旋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它的副部主题旋律。

这时可用对比的方法,教师提醒学生,副部旋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坎坷命运之间的强烈反差,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很好地进行副部主题的学习。

这种循序渐进的读谱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记住了音乐主题,提高了读谱能力,更被作品的情绪所感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一举两得!
提高识谱能力没有捷径可走,不能像数学教学中1+1=2那样定义化,只有多听多唱,识谱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因此,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课程类型设计不同的识谱方式,将识谱教学融合到每节课之中。

如:唱歌课可以先选取歌曲中的一个乐段进行识谱学习,然后再贯穿整首歌谱;欣赏课则可以选择主题旋律来识读歌谱……学生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识读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难点,如切分音与附点的演唱、装饰音的效果与运用等等,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提高识谱能力。

3.鼓励评价,增强信心。

营造民主、宽松的评价氛围是识读乐谱的重要前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提到:“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读谱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本来就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教师如果再过于严苛,那孩子的一生可能都会与音乐无缘了。

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鼓励他们,要想方设法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识谱的自信心,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理性的知识感性传授,让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委婉地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之处。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用积极向上的热情、宽容大度的心态、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乐谱学习,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迈着愉悦而轻快的脚步,走进美妙生动的音乐殿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