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压轴题

1.阅读理解:

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与⊙O,直线l与⊙O相离,P为直线l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PM,切点为M,连接OM、OP,当△OPM的面积最小时,称△OPM为直线l与⊙O的“最美三角形”.

解决问题:

(1)如图1,⊙A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轴上B、O、C三点作⊙A的切线BM、OP、CQ,切点分别是M、P、Q,下列三角形中,是x轴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是.(填序号)

①ABM;②AOP;③ACQ

(2)如图2,⊙A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k≠0)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

为1

2

,求k的值.

(3)点B在x轴上,以B为圆心,3为半径画⊙B,若直线y=3x+3与⊙B的“最美三

角形”的面积小于3

,请直接写出圆心B的横坐标B x的取值范围.

2.如图1: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试探索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明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EC,DE.继续推理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1)请根据小明的思路,试探索线段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在Rt △ABC 中,AB =AC ,D 为△ABC 外的一点,且∠ADC =45°,线段AD ,BD ,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又是如何的,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O 上的点,且∠ADC =45°. ①若AD =6,BD =8,求弦CD 的长为 ;

②若AD+BD =14,求2

AD BD CD ???+ ? ???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O 的半径.

3.如图1,Rt △ABC 两直角边的边长为AC =3,BC =4.

(1)如图2,⊙O 与Rt △ABC 的边AB 相切于点X ,与边BC 相切于点Y .请你在图2中作出并标明⊙O 的圆心(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P 是这个Rt △ABC 上和其内部的动点,以P 为圆心的⊙P 与Rt △ABC 的两条边相切.设⊙P 的面积为S ,你认为能否确定S 的最大值?若能,请你求出S 的最大值;若不能,请你说明不能确定S 的最大值的理由.

4.已知:在ABC 中,,90AC BC ACB ?

=∠=,点F 在射线CA 上,延长BC 至点

D ,使CD CF =,点

E 是射线B

F 与射线DA 的交点.

(1)如图1,若点F 在边CA 上; ①求证:BE AD ⊥;

②小敏在探究过程中发现45BEC ?∠=,于是她想:若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结论?请你在图2上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通过测量猜想BEC ∠的度数. (2)选择图1或图2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证明小敏或你的猜想.

5.翻转类的计算问题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因此初三(5)班聪慧的小菲同学结合2011年苏州市数学中考卷的倒数第二题对这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你能和小菲一起解决下列各问题吗?(以下各问只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和简洁的文字说明即可。)

(1)如图①,小菲同学把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向右翻转一周回到初始位置,求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所经过的路线;

图①

(2)小菲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放在直线l2上,OA边与直线l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向右翻转若干次.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图②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OABC接上述方法翻转一周回到初始位置,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O经过的路程是

41202

+

(3)①小菲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若把这个正三角形的一边OA与这个正方形的一边OA重合(如图3),然后让这个正三角形在正方形上翻转,直到正三角形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即OAB的相对位置和初始时一样),求顶点O所经过的总路程。

图③

②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放在边长为1的正五边形OABCD上翻转(如图④),直到正方形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求顶点O所经过的总路程。

图④

(4)规律总结,边长相等的两个正多边形,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翻转,当翻转后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时,该正多边形翻转的次数一定是两正多边形边数的___________。

6.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P为边BC上一个动点(可以包括点C但不包括点B),以P为圆心PB为半径作⊙P交AB于点D过点D作⊙P的切线交边AC于点E,

(1)求证:AE=DE;

(2)若PB=2,求AE的长;

(3)在P点的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

7.如图,在?ABCD中,AB=4,BC=8,∠ABC=60°.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作△PAB的外接圆⊙O交BD于E.

(1)如图1,当PB=3时,求PA的长以及⊙O的半径;

(2)如图2,当∠APB=2∠PBE时,求证:AE平分∠PAD;

(3)当AE 与△ABD 的某一条边垂直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O 的半径.

8.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2,0),(0,3),点D 是经过点B ,C 的抛物线2

y x bx c =-++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E 是(1)中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求当△EAB 的周长最小时点E 的坐标; (3)平移抛物线,使抛物线的顶点始终在直线CD 上移动,若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射线..BD 只有一个公共点,直接写出平移后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m 的值或取值范围.

9.如图,抛物线y =x 2+bx +c 交x 轴于A 、B 两点,其中点A 坐标为(1,0),与y 轴交于点C (0,﹣3).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1,连接AC ,点Q 为x 轴下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D 是抛物线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直线AQ 、BQ 分别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 、N .请问DM +DN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且满足∠PAB =2∠ACO .求点P 的坐标. 10.如图1(注:与图2完全相同)所示,抛物线2

12

y x bx c =-++经过B 、D 两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 ,与y 轴相交于点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M ,求四边形ABMC 的面积(请在图1中探索)

(3)设点Q 在y 轴上,点P 在抛物线上.要使以点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请在图2中探索)

11.如图,抛物线y=﹣(x+1)(x﹣3)与x轴分别交于点A、B(点A在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P是△ABC的外接圆.

(1)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

(2)求⊙P的半径;

(3)点D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BDC>90°,求点D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4)E是线段CO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得线段AF,求线段OF的最小值.

12.如图,PA切⊙O于点A,射线PC交⊙O于C、B两点,半径OD⊥BC于E,连接BD、DC和OA,DA交BP于点F;

(1)求证:∠ADC+∠CBD=1

2

∠AOD;

(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②;(2)±1;(3)23-<B x <33或733

-<B x <23-- 【解析】 【分析】

(1)本题先利用切线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将面积最值转化为线段最值,了解最美三角形的定义,根据圆心到直线距离最短原则解答本题.

(2)本题根据k 的正负分类讨论,作图后根据最美三角形的定义求解EF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AF ,进一步确定∠AOF 度数,最后利用勾股定理确定点F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k .

(3)本题根据⊙B 在直线两侧不同位置分类讨论,利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确定∠NDB 的度数,继而按照最美三角形的定义,分别以△BND ,△BMN 为媒介计算BD 长度,最后与OD 相减求解点B 的横坐标范围. 【详解】

(1)如下图所示:

∵PM 是⊙O 的切线, ∴∠PMO=90°,

当⊙O 的半径OM 是定值时,22PM OP OM =-, ∵1

=2

PMO

S

PM OM ??, ∴要使PMO △面积最小,则PM 最小,即OP 最小即可,当OP ⊥l 时,OP 最小,符合最美三角形定义.

故在图1三个三角形中,因为AO ⊥x 轴,故△AOP 为⊙A 与x 轴的最美三角形. 故选:②.

(2)①当k <0时,按题意要求作图并在此基础作FM ⊥x 轴,如下所示:

按题意可得:△AEF 是直线y=kx 与⊙A 的最美三角形,故△AEF 为直角三角形且AF ⊥OF .

则由已知可得:111=1222

AEF

S

AE EF EF ??=??=,故EF=1. 在△A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AF AE ==.

∵A(0,2),即OA=2,

∴在直角△AFO 中,22=2OF OA AF AF -==, ∴∠AOF=45°,即∠FOM=45°,

故根据勾股定理可得:MF=MO=1,故F(-1,1), 将F 点代入y=kx 可得:1k =-. ②当k >0时,同理可得k=1. 故综上:1k =±.

(3)记直线33y x =+与x 、y 轴的交点为点D 、C ,则(3,0)D -,(0,3)C , ①当⊙B 在直线CD 右侧时,如下图所示:

在直角△COD 中,有3OC =,3OD =tan 3OC

ODC OD

∠=

=ODC=60°. ∵△BMN 是直线33y x =+与⊙B 的最美三角形, ∴MN ⊥BM ,BN ⊥CD ,即∠BND=90°, 在直角△BDN 中,sin BN

BDN BD

∠=, 故23

=

sin sin 60?BN BN BD BN BDN =∠.

∵⊙B 3, ∴3BM =.

当直线CD 与⊙B 相切时,3BN BM ==

因为直线CD 与⊙B 相离,故BN 3BD >2,所以OB=BD-OD >23. 由已知得:113=3222BMN

S

MN BM MN MN ??=?=<3

2

,故MN <1. 在直角△BMN 中,2223BN MN BM MN =+=+1+3=2,此时可利用勾股定理算得BD <

33,OB BD OD =- <333-33

则2<B x <

3

②当⊙B 在直线CD 左侧时,同理可得:B x

<2-

故综上:2<B x B x <2- 【点睛】

本题考查圆与直线的综合问题,属于创新题目,此类型题目解题关键在于了解题干所给示例,涉及动点问题时必须分类讨论,保证不重不漏,题目若出现最值问题,需要利用转化思想将面积或周长最值转化为线段最值以降低解题难度,求解几何线段时勾股定理极为常见.

2.(1)CD 2+BD 2=2AD 2,见解析;(2)BD 2=CD 2+2AD 2,见解析;(3)①,②最大

值为

4414 【解析】 【分析】

(1)先判断出∠BAD =CAE ,进而得出△ABD ≌△ACE ,得出BD =CE ,∠B =∠ACE ,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DE 2=CD 2+CE 2=CD 2+BD 2,在Rt △ADE 中,DE 2=AD 2+AE 2=2AD 2,即可得出结论;

(2)同(1)的方法得,ABD ≌△ACE (SAS ),得出BD =CE ,再用勾股定理的出DE 2=2AD 2,CE 2=CD 2+DE 2=CD 2+2AD 2,即可得出结论;

(3)先根据勾股定理的出DE 2=CD 2+CE 2=2CD 2,再判断出△ACE ≌△BCD (SAS ),得出AE =BD ,

①将AD =6,BD =8代入DE 2=2CD 2中,即可得出结论;

②先求出CD =,再将AD+BD =14,CD =代入AD BD ??? ? ???

,化简得出﹣(AD ﹣

212)2+441

4

,进而求出AD ,最后用勾股定理求出AB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CD 2+BD 2=2AD 2,

理由:由旋转知,AD =AE ,∠DAE =90°=∠BAC , ∴∠BAD =∠CAE , ∵AB =AC ,

∴△ABD ≌△ACE (SAS ), ∴BD =CE ,∠B =∠ACE , 在Rt △ABC 中,AB =AC , ∴∠B =∠ACB =45°, ∴∠ACE =45°,

∴∠DCE=∠ACB+∠ACE=90°,

根据勾股定理得,DE2=CD2+CE2=CD2+BD2,

在Rt△ADE中,DE2=AD2+AE2=2AD2,

∴CD2+BD2=2AD2;

(2)BD2=CD2+2AD2,

理由:如图2,

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EC,DE,同(1)的方法得,ABD≌△ACE(SAS),

∴BD=CE,在Rt△ADE中,AD=AE,

∴∠ADE=45°,

∴DE2=2AD2,

∵∠ADC=45°,

∴∠CDE=∠ADC+∠ADE=90°,

根据勾股定理得,CE2=CD2+DE2=CD2+2AD2,

即:BD2=CD2+2AD2;

(3)如图3,过点C作CE⊥CD交DA的延长线于E,

∴∠DCE=90°,

∵∠ADC=45°,

∴∠E=90°﹣∠ADC=45°=∠ADC,

∴CD=CE,

根据勾股定理得,DE2=CD2+CE2=2CD2,

连接AC,BC,

∵AB是⊙O的直径,

∴∠ACB=∠ADB=90°,

∵∠ADC=45°,

∴∠BDC=45°=∠ADC,

∴AC=BC,

∵∠DCE=∠ACB=90°,

∴∠ACE=∠BCD,

∴△ACE≌△BCD(SAS),

∴AE=BD,

①AD=6,BD=8,

∴DE=AD+AE=AD+BD=14,

∴2CD2=142,

∴CD=

故答案为;

②∵AD+BD=14,

∴CD=

2

AD BD CD

??

?+

?

?

??

=AD?(BD+

2

2

×72)=AD?(BD+7)

=AD?BD+7AD=AD(14﹣AD)+7AD=﹣AD2+21AD=﹣(AD﹣21

2

)2+

441

4

∴当AD=21

2

时,

2

AD BD CD

??

?+

?

?

??

的最大值为

441

4

∵AD+BD=14,

∴BD=14﹣21

2

7

2

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710

AD BD

+=,

∴⊙O的半径为OA=1

2

AB=

710

【点睛】

本题考查圆与三角形的结合,关键在于熟记圆的性质和三角形的性质.

3.(1)作图见解析;(2)4

9π.

【解析】

试题分析:(1)作出∠B的角平分线BD,再过X作OX⊥AB,交BD于点O,则O点即为⊙O的圆心;

(2)由于⊙P与△ABC哪两条边相切不能确定,故应分⊙P与Rt△ABC的边AB和BC相切;⊙P与Rt△ABC的边AB和AC相切时;⊙P与Rt△ABC的边BC和AC相切时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

①以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BC、AB于点G、H;②分别以G、H为圆

心,以大于2

3

GH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D,连接BD;③过X作OX⊥AB,交直线BD于

点O,则点O即为⊙O的圆心.

(2)①当⊙P与Rt△ABC的边AB和BC相切时,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动点P是

∠ABC的平分线BM上的点,如图1,在∠ABC的平分线BM上任意确定点P1(不为∠ABC 的顶点)

∵OX=BOsin∠ABM,P1Z=BPsin∠ABM,当BP1>BO时,P1Z>OX即P与B的距离越大,⊙P 的面积越大,这时,BM与AC的交点P是符合题意的、BP长度最大的点;如图2,

∵∠BPA>90°,过点P作PE⊥AB,垂足为E,则E在边AB上,

∴以P为圆心、PC为半径作圆,则⊙P与CB相切于C,与边AB相切于E,即这时⊙P是符合题意的圆,

时⊙P的面积就是S的最大值,

∵AC=1,BC=2,∴AB=5,

设PC=x,则PA=AC-PC=1-x

在直角△APE中,PA2=PE2+AE2,

∴(1-x)2=x2+(5-2)2,

∴x=25-4;

②如图3,

同理可得:当⊙P与Rt△ABC的边AB和AC相切时,设PC=y,则(2-y)2=y2+5)2,

∴y=51

2

-

③如图4,

同理可得,当⊙P与Rt△ABC的边BC和AC相切时,设PF=z,

∵△APF∽△PBE,

∴PF:BE=AF:PE,

∴,

∴z=4

9

由①、②、③可知,

4

9

51

2

-

∴z>y>x,

∴⊙P的面积S的最大值为π.

考点:1. 切线的性质;2.角平分线的性质;3.勾股定理;4.作图—复杂作图.

4.(1)①详见解析;②图见解析,猜想∠BEC=45°;(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证明△ACD≌△BCF,得到∠CAD=∠CBF即可得到∠AEF=∠BCF=90°即可;

②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即可;

(2)取AB的中点M,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到点A,B,C,E四点在同一个圆M上,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

解:(1)①∵,90

AC BC ACB?

=∠=,CD CF

=

∴在△ACD与△BCF中,

AC BC

ACD ACB

CD CF

=

?

?

∠=∠

?

?=

?

∴△ACD≌△BCF(SAS)

∴∠CAD=∠CBF

又∵∠AFE=∠BFC

∴∠AEF=∠BCF=90°,

∴BE⊥AD

②图如下所示:

猜想∠BEC=45°,

(2)选择图1证明,

连接CE,取AB的中点M,连接MC,ME ∵△ABC和△ABE都是直角三角形

1

2

MC ME AB AM BM ====,

∴点A,B,C,E四点在同一个圆M上,

∴∠BEC=∠BAC=45°,

∴∠BEC=4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5.(1)4

3

π;(2)

22

2

+

,81;(3)

28

3

π,

1892

2

+

;(4)最小公倍数.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三角形的性质及弧长公式求出点A绕点B、点C旋转的两段弧长相加即可.

(2)①根据正方形旋转一周的路径,利用弧长计算公式以及扇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②再利用正方形纸片OABC 经过4次旋转得出旋转路径,进而得

=+ ,即可得出旋转次数. (3)方法同(2);

(4)边长相等的两个正多边形,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翻转,当翻转后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时,该正多边形翻转的次数一定是两正多边形边数的最小公倍数.

试题解析:(1)∵点A 所经过的这两段弧所在圆的半径为1,所对圆心角均为120度 ∴点A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12014

21803

ππ??

=. (2)①顶点O

经过的总路线长为:9012180??=+=ππ

②由①:每翻转一周顶点O 经过的总路线长为:π22

2+

20=π

即翻转20周后再翻一次,共翻81次.

(3)①每翻三次翻一周,顶点O 所经过的总路线长为:21017

2180

3??=ππ

共翻四周回到初始位置,所以顶点O 所经过的总路线长为:728

43

3?=ππ

. ②每翻四次翻一周,顶点O 所经过的总路线长为

:1621812180

45??=+

ππ 共翻5

周回到初始位置,所以顶点

O 所经过的总路线长为

8118545102+?+=π(

)π (4)最小公倍数 考点: 1.旋转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4.弧长的计算; 6.(1)详见解析;(2)AE=194;(3)74≤AE <25

4

. 【解析】 【分析】

(1)首先得出∠ADE+∠PDB=90°,进而得出∠B+∠A=90°,利用PD=PB 得∠EDA=∠A 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D 2+PD 2=EC 2+CP 2=PE 2,求出AE 即可;

(3)分别根据当D (P)点在B 点时以及当P 与C 重合时,求出AE 的长,进而得出AE 的取值范围. 【详解】

(1)证明:如图1,连接PD.

∵DE切⊙O于D.

∴PD⊥DE.

∴∠ADE+∠PDB=90°.

∵∠C=90°.

∴∠B+∠A=90°.

∵PD=PB.

∴∠PDB=∠B.

∴∠A=∠ADE.

∴AE=DE;

(2)解:如图1,连接PE,设DE=AE=x,则EC=8-x,∵PB=PD=2,BC=6.

∴PC=4.

∵∠PDE=∠C=90°,

∴ED2+PD2=EC2+CP2=PE2.

∴x2+22=(8-x)2+42.

解得x=19

4

∴AE=19

4

(3)解:如图2,当P点在B点时,此时点D也在B点,

∵AE=ED,设AE=ED=x,则EC=8-x,

∴EC2+BC2=BE2,

∴(8-x)2+62=x2,

解得:x=25

4

如图3,当P与C重合时,

∵AE=ED,设AE=ED=x,则EC=8-x,∴EC2=DC2+DE2,

∴(8-x)2=62+x2,

解得:x=7

4

∵P为边BC上一个动点(可以包括点C但不包括点B),

∴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

4

≤AE<

25

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应用、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得出是解题关键.

7.(1)PA13O 39

2)见解析;(3)⊙O的半径为2或

47

5

7

【解析】

【分析】

(1)过点A作BP的垂线,作直径AM,先在Rt△ABH中求出BH,AH的长,再在

Rt△AHP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P的长,在Rt△AMP中通过锐角三角函数求出直径AM的长,即求出半径的值;

(2)证∠APB=∠PAD=2∠PAE,即可推出结论;

(3)分三种情况:当AE⊥BD时,AB是⊙O的直径,可直接求出半径;当AE⊥AD时,连接OB,OE,延长AE交BC于F,通过证△BFE∽△DAE,求出BE的长,再证△OBE是等边三角形,即得到半径的值;当AE⊥AB时,过点D作BC的垂线,通过证△BPE∽△BND,求出PE,A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直径BE的长,即可得到半径的值.

【详解】

(1)如图1,过点A作BP的垂线,垂足为H,作直径AM,连接MP,

在Rt△ABH中,∠ABH=60°,

∴∠BAH=30°,

∴BH

=1

2

AB=2,AH=AB?sin60°=

∴HP=BP﹣BH=1,

∴在Rt△AHP中,

AP

∵AB是直径,

∴∠APM=90°,

在Rt△AMP中,∠M=∠ABP=60°,

∴AM=AP

sin60?

2

∴⊙O的半径为

3

即PA⊙O的半径为

3

(2)当∠APB=2∠PBE时,

∵∠PBE=∠PAE,

∴∠APB=2∠PAE,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

∴∠APB=∠PAD,

∴∠PAD=2∠PAE,

∴∠PAE=∠DAE,

∴AE平分∠PAD;

(3)①如图3﹣1,当AE⊥BD时,∠AEB=90°,

∴AB是⊙O的直径,

∴r=1

2

AB=2;

②如图3﹣2,当AE⊥AD时,连接OB,OE,延长AE交BC于F,∵AD∥BC,

∴AF⊥BC,△BFE∽△DAE,

∴BF

AD =

EF

AE

在Rt△ABF中,∠ABF=60°,

∴AF

=AB?sin60°=BF=1

2

AB=2,

∴2

8

∴EF,

在Rt△BFE中,

BE

5

∵∠BOE=2∠BAE=60°,OB=OE,

∴△OBE是等边三角形,

∴r;

③当AE⊥AB时,∠BAE=90°,

∴AE为⊙O的直径,

∴∠BPE=90°,

如图3﹣3,过点D作BC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N,延开PE交AD于点Q,在Rt△DCN中,∠DCN=60°,DC=4,

∴DN=DC?sin60°=

CN=1

2

CD=2,

∴PQ=DN=

设QE=x,则PE=x,

在Rt△AEQ中,∠QAE=∠BAD﹣BAE=30°,∴AE=2QE=2x,

∵PE∥DN,

∴△BPE∽△BND,

∴PE

DN =

BP

BN

BP 10

∴BP=10x,

在Rt△ABE与Rt△BPE中,

AB2+AE2=BP2+PE2,

∴16+4x

2=(10﹣

3

x)2+(x)2,

解得,x1=(舍),x2,

∴AE=

∴BE =22AB AE +=224(23)+=27, ∴r =7, ∴⊙O 的半径为2或

47

或7.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圆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圆的基本性质、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压轴题 1.已知P是⊙O上一点,过点P作不过圆心的弦PQ,在劣弧PQ和优弧PQ上分别有动点 A、B(不与P,Q重合),连接AP、BP. 若∠APQ=∠BPQ. (1)如图1,当∠APQ=45°,AP=1,BP=22时,求⊙O的半径; (2)如图2,选接AB,交PQ于点M,点N在线段PM上(不与P、M重合),连接ON、OP,若∠NOP+2∠OPN=90°,探究直线AB与ON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 4),一次函数 2 3 y x b =-+的图像与边OC、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 BE =, 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 (2)连接OM,若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的坐标;(3)设N是x轴上方平面内的一点,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N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阅读理解: 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与⊙O,直线l与⊙O相离,P为直线l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PM,切点为M,连接OM、OP,当△OPM的面积最小时,称△OPM为直线l与⊙O的“最美三角形”. 解决问题: (1)如图1,⊙A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轴上B、O、C三点作⊙A的切线BM、OP、CQ,切点分别是M、P、Q,下列三角形中,是x轴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是.(填序号) ①ABM;②AOP;③ACQ (2)如图2,⊙A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k≠0)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 为1 2 ,求k的值. (3)点B在x轴上,以B为圆心,3为半径画⊙B,若直线y=3x+3与⊙B的“最美三 角形”的面积小于 3 2 ,请直接写出圆心B的横坐标B x的取值范围. 5.如图1: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试探索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明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EC,DE.继续推理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压轴题 1.请观察下列算式,找出规律并填空. 111122=-?,1112323=-?,1113434=-?,1114545=-?. 则第10个算式是________,第n 个算式是________. 根据以上规律解读以下两题: (1)求 111 1 122334 20192020 ++++ ????的值; (2)若有理数a ,b 满足|2||4|0a b -+-=,试求: 1111 (2)(2)(4)(4) (2016)(2016) ab a b a b a b ++++ ++++++的值. 2.如图①,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90MON ∠=). (1)若35BOC ∠=,求MOC ∠的大小. (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 恰好平分BOC ∠,问:ON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 在BOC ∠的内部,如果 50BOC ∠=,则BOM ∠与NOC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1 (1)求线段AB 长度 (2)若点D 在数轴上,且3DA DB =,求点D 对应的数 (3)若点A 的速度为7个单位长度/秒,点B 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O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A ,B ,O 同时向右运动,几秒后,3?OA OB = 4.已知线段AB =m (m 为常数),点C 为直线AB 上一点,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且满足CQ =2AQ ,CP =2BP .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一、线段类: 1.(本题8分)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线段BD的中点 (1) 若CD=2CB,AB=10,求BC的长 (2) 若CE=BC,求 2.(本题12分)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 a与-3m b 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 直接写出:a=________,b=________ (2) 判断=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 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t秒时,恰好3AC=2MN,求此时 的值

3.(本题8分)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OB,点B对应的数是10 (1) 求A点对应的数 (2) 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是MN 的中点时,求t的值 4.(本题12分)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 (1) 若AB=6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2) 如图2,在(1)的条件,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2) 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3) 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 动过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证明的值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将R的速度改为3个单位长度/秒,10秒后,的值为________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2 y x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 交于点A . (1)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 (2)若D 是线段OA 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射线CD 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 ,使以O 、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2.已知在ABC 中,AB AC =.在边AC 上取一点D ,以D 为顶点、DB 为一条边作 BDF A ∠=∠,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ECF ACB ∠=∠. (1)如图(1),当点D 在边AC 上时,请说明①FDC ABD ∠=∠;②DB DF =成立 的理由. (2)如图(2),当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DB 与DF 是否相等? 3.数学概念 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 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 (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 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 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 ①如图①,DB DC = ②如图②,BC BD =

七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七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一、线段类: 1.(本题8分)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线段BD的中点 (1) 若CD=2CB,AB=10,求BC的长 (2) 若CE=BC,求 2.(本题12分)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 a与-3m b 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 直接写出:a=________,b=________ (2) 判断=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 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t秒时,恰好3AC=2MN,求此时

的值 3.(本题8分)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OB,点B对应的数是10 (1) 求A点对应的数 (2) 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是MN 的中点时,求t的值

4.(本题12分)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 (1) 若AB=6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2) 如图2,在(1)的条件,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2) 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3) 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 动过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证明的值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将R的速度改为3个单位长度/秒,10秒后,的值为________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一、压轴题 1.[ 问题提出 ] 一个边长为 ncm(n?3)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只有一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两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三面涂上颜色的多少块? [ 问题探究 ] 我们先从特殊的情况入手 (1)当n=3时,如图(1)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1×1×1=1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1个,共有6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1个,共有12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 (2)当n=4时,如图(2)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共有个面,因此一面涂色的共有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2个,正方体共有条棱,因此两面涂色的共有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正方体共有个顶点,因此三面涂色的共有个… [ 问题解决 ] 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______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______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______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______个。 [ 问题应用 ] 一个大的正方体,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发现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请你求出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 2.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12|+(n+3)2=0 (1)则m=,n=; (2)①情境:有一个玩具火车AB如图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火车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时,点B所对应的数为m,当点B移动到点A时,点A所对应的数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及详细解析

2014-2015学年度???学校1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1.(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中,∠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OD⊥BC,OE⊥AC,垂足分别为D、E. (1)当BC=1时,求线段OD的长; (2)在△DOE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① 15 2;②存在,2 DE 【解析】 试题分析:(1)如图(1),∵OD⊥BC,∴BD=BC=, ∴OD==; (2)如图(2),存在,DE是不变的.连接AB,则AB==2, ∵D和E分别是线段BC和AC的中点,∴DE=AB=;

(3)如图(3),连接OC, ∵BD=x, ∴OD=, ∵∠1=∠2,∠3=∠4, ∴∠2+∠3=45°, 过D作DF⊥OE. ∴DF==,由(2)已知DE=, ∴在Rt△DEF中,EF==, ∴OE=OF+EF=+= ∴y=DF?OE=?? =(0<x<) 考点: 1.垂径定理;2.勾股定理;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在Rt△ABC中,∠ACB=90°,∠A=30°,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AB于点E.

(1)如图1,连接EC,求证:△EBC是等边三角形; (2)点M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不与点C,D重合),以BM为一边,在BM的下方作∠BMG=60°,MG交DE延长线于点G.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直接写出MD,DG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3,点N是线段AD上的一点,以BN为一边,在BN的下方作∠BNG=60°,NG 交DE延长线于点G.试探究ND,DG与AD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AD=DG+DM.(3)AD=DG-DN.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证得△EBC是等边三角形;(2)延长ED使得DN=DM,连接MN,即可得出△NDM是等边三角形,利用△NGM≌△DBM 即可得出BD=NG=DG+DM,再利用AD=BD,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H=∠2,进而得出∠DNG=∠HNB,再求出△DNG≌△HNB 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1所示: 在Rt△ABC中,∠ACB=90°,∠A=30°, ∴∠ABC=60°,BC=1 2 AB. ∵BD平分∠ABC, ∴∠1=∠DBA=∠A=30°.∴DA=DB. ∵DE⊥AB于点E. ∴AE=BE=1 2 AB. ∴BC=BE. ∴△EBC是等边三角形; (2)结论:AD=DG+DM. 证明:如图2所示:延长ED使得DN=DM,连接MN,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docdoc 一、压轴题 1.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在数轴上运动,点C在点E的左边,且CE=8,点F是AE的中点. (1)如图1,当线段CE运动到点C、E均在A、B之间时,若CF=1,则AB=,AC =,BE=; (2)当线段CE运动到点A在C、E之间时, ①设AF长为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结果需化简 .....); ②求BE与CF的数量关系; (3)当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从点E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后,立即以原来一半速度返回,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8),求t为何值时,P、Q 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2.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MON的度数. 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仍然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OD、OB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和 ∠BOD相等. (1)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MON的度数为°.图3中 ∠MON的度数为°. 发现感悟 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 小明:由于图1中∠AOC和∠BOD的和为90°,所以我们容易得到∠MOC和∠NOD的和,这样就能求出∠MON的度数. 小华:设∠BOD为x°,我们就能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NOD和∠MOC度数,这样也能求出∠MON的度数. (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出图1中∠MON的度数. 类比拓展 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慧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一、压轴题 1.探索、研究:仪器箱按如图方式堆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1层、第2层、…),受堆放条件限制,堆放时应符合下列条件:每层堆放仪器箱的个数a n 与层数n 之间满足关系式a n =n2?32n+247,1?n<16,n 为整数。 (1)例如,当n=2时,a 2=22?32×2+247=187,则a 5=___,a 6=___; (2)第n 层比第(n+1)层多堆放多少个仪器箱;(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3)假设堆放时上层仪器箱的总重量会对下一层仪器箱产生同样大小的压力,压力单位是牛顿,设每个仪器箱重54 牛顿,每个仪器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60牛顿,并且堆放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是均匀的。 ①若仪器箱仅堆放第1、2两层,求第1层中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 ②在确保仪器箱不被损坏的情况下,仪器箱最多可以堆放几层?为什么? 2.已知:b 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 、b 、c 满足()2 50c a b -++=,请回答问题. (1)请直接写出a 、b 、c 的值. a = b = c = (2) a 、 b 、 c 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点P 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点P 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1 125x x x (请写出化简过程). (3)在(1)(2)的条件下,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 秒钟过后,若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3.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x| 表示数轴上表示数x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那么,如果数轴上两点P 、Q 表示的数为x 1,x 2时,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PQ=|x 1-x 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4, 8(A 、B 两点的距离用AB 表示),点M 、N 是数轴上两个动点,分别表示数m 、n. (1)AB=_____个单位长度;若点M 在A 、B 之间,则|m+4|+|m-8|=______; (2)若|m+4|+|m-8|=20,求m 的值; (3)若点M 、点N 既满足|m+4|+n=6,也满足|n-8|+m=28,则m= ____ ;n=______. 4.如图9,点O 是数轴的原点,点A 表示的数是a 、点B 表示的数是b ,且数a 、b 满足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压轴题 1.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 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 2.已知在ABC 中,AB AC =.在边AC 上取一点D ,以D 为顶点、DB 为一条边作 BDF A ∠=∠,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ECF ACB ∠=∠. (1)如图(1),当点D 在边AC 上时,请说明①FDC ABD ∠=∠;②DB DF =成立 的理由. (2)如图(2),当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DB 与DF 是否相等? 3.已知:在ABC 中,,90AC BC ACB ? =∠=,点F 在射线CA 上,延长BC 至点 D ,使CD CF =,点 E 是射线B F 与射线DA 的交点.

(1)如图1,若点F 在边CA 上; ①求证:BE AD ⊥; ②小敏在探究过程中发现45BEC ?∠=,于是她想:若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结论?请你在图2上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通过测量猜想BEC ∠的度数. (2)选择图1或图2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证明小敏或你的猜想. 4.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其中AB 16=,ACB 90∠=,CAB 30∠=,A 、B 在x 轴上,点A 的坐标为()20,0,圆M 的半径为33,圆心M 的坐标为() 5,33-,圆M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向右做平移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点C 的坐标; ()2当点M 在ABC ∠的内部且M 与直线BC 相切时,求t 的值; ()3如图2,点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连接EM 、FM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 时刻,使EMF 90∠=?若存在,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点P 为AC 的中点,Q 从点A 运动到B ,点Q 运动到点B 停止,连接PQ ,取PQ 的中点O ,连接OC ,OB . (1)若△ABC ∽△APQ ,求BQ 的长;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O 的运动路径长_____; (3)以O 为圆心,OQ 长为半径作⊙O ,当⊙O 与AB 相切时,求△COB 的面积. 6.我们知道,如图1,AB 是⊙O 的弦,点F 是AFB 的中点,过点F 作EF ⊥AB 于点E ,易得点E 是AB 的中点,即AE =EB .⊙O 上一点C (AC >BC ),则折线ACB 称为⊙O 的一条“折弦”. (1)当点C 在弦AB 的上方时(如图2),过点F 作EF ⊥AC 于点E ,求证:点E 是“折弦ACB ”的中点,即AE =EC+CB . (2)当点C 在弦AB 的下方时(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则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压轴题 1.探索、研究:仪器箱按如图方式堆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1层、第2层、…),受堆放条件限制,堆放时应符合下列条件:每层堆放仪器箱的个数a n 与层数n 之间满足关系式a n =n2?32n+247,1?n<16,n 为整数。 (1)例如,当n=2时,a 2=22?32×2+247=187,则a 5=___,a 6=___; (2)第n 层比第(n+1)层多堆放多少个仪器箱;(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3)假设堆放时上层仪器箱的总重量会对下一层仪器箱产生同样大小的压力,压力单位是牛顿,设每个仪器箱重54 牛顿,每个仪器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60牛顿,并且堆放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是均匀的。 ①若仪器箱仅堆放第1、2两层,求第1层中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 ②在确保仪器箱不被损坏的情况下,仪器箱最多可以堆放几层?为什么? 2.在3×3的方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方格图叫做“等和格”。如图的“等和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 (1)图1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 的代数式表示); (2)图2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 (3)图3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 的值。(写出具体求解过程) 3.(阅读理解)如果点M ,N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 ,n ,在数轴上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MN m n(m n)=->或MN n m(n m)=->或m n -.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 在点A 的右侧,点C 表示的数与点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移动时

七年级数学压轴题专题

压轴题专题 1.(1)如图,点E 是AB 上方一点,MF 平分∠AME ,若点G 恰好在MF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NE 平分∠CNG ,2∠E 与∠G 互余,求∠AME 的大小。 A B C E D N M F (2)如图,在(1)的条件下,若点P 是EM 上一动点,PQ 平分∠MPN ,NH 平分∠PNC ,交AB 于点H ,PJ//NH ,当点P 在线段EM 上运动时,∠JPQ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 H A B C E D N M P J Q 2.如图,已知MA//NB ,CA 平分∠BAE ,CB 平分∠ABN ,点D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连DC ,当D 点在射线AM (不包括A 点)上滑动时,∠ADC+∠ACD+∠AB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说明理由,并求出度数。 C B E N A M D

3.如图,AB//CD ,PA 平分∠BAC ,PC 平分∠ACD ,过点P 作PM 、PE 交CD 于M ,交AB 于E ,则(1)∠1+∠2+∠3+∠4不变;(2)∠3+∠4-∠1-∠2不变,选择正确的并给予证明。 4 3 2 1 P C B E A D M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5,0),B ( 5.0),D (2,7), (1)求C 点的坐标; (2)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 从C 点出发也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当P 点运动到A 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 秒。 ①请用含x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P,Q 两点的坐标; ②当x=2时,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AQE 的面积与△AP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y C D A o x y B C A o Q P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测试卷(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用符号“AB”来表示点A和点B 之间的距离. (1)求AB的值;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AC=3BC,求点C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到达点B,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运动的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存在t使得AC=3BC仍成立,求t的值. 2.如图,已知∠AOB=120°,射线OP从OA位置出发,以每秒2°的速度顺时针向射线OB 旋转;与此同时,射线OQ以每秒6°的速度,从OB位置出发逆时针向射线OA旋转,到达射线OA后又以同样的速度顺时针返回,当射线OQ返回并与射线OP重合时,两条射线同时停止运动. 设旋转时间为t秒. (1)当t=2时,求∠POQ的度数; (2)当∠POQ=40°时,求t的值; (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POQ=1 2 ∠AOQ?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k+3)x+2=3x﹣2k的解. (1)求k的值; (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6cm,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且BC=kAC,若点D 是AC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A所表示的数为﹣2,有一动点P从点A开始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B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时间为多少秒时,有PD=2QD? 4.已知线段AD=80,点B、点C都是线段AD上的点. (1)如图1,若点M为AB的中点,点N为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2)如图2,若BC=10,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BD的中点,求EF的长;(3)如图3,若AB=5,BC=10,点P、Q分别从B、C出发向点D运动,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移动1个单位和每秒移动4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点E为AQ的中点,点F为PD的中点,若PE=QF,求t的值.

初三数学压轴题

1.如图,直线3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B ,点C ,经过B C ,两点的抛物线 2 y ax bx c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A ,顶点为P ,且对称轴是直线2x =. (1)求A 点的坐标; (2)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连结A C .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 B 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直线3y x =-+与x 轴相交于点B ,∴当0y =时,3x =, ∴点B 的坐标为(30), . 又 抛物线过x 轴上的A B ,两点, 且对称轴为2x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点A 的坐标为(10),. (2)3y x =-+ 过点C ,易知(03)C ,,3c ∴=. 又 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10)(30)A B ,,,, 309330a b a b +==?∴?++=?,. 解得14a b =??=-?,. 2 43y x x ∴=-+. (3)连结P B ,由22 43(2)1y x x x =-+=--,得(21)P -,,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M ,在R t P B M △中,1PM M B ==, 452PBM PB ∴== ,∠.由点(30)(03)B C ,,,易得3O B O C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 BC 中,45ABC = ∠,由勾股定理,得32BC =. 假设在x 轴上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 B C △相似. ①当 B Q P B B C A B =,45PBQ ABC == ∠∠时,PBQ ABC △∽△. 即 2232 B Q = ,3BQ ∴=,又3B O = ,∴点Q 与点O 重合,1Q ∴的坐标是(00),. ②当 Q B P B A B B C = ,45Q BP ABC == ∠∠时,QBP ABC △∽△. A B C P O y 2x = A B C P O x y 2x =

数学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

数学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 一、压轴题 1.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AOC =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 =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Q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P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1)如图2,经过t 秒后,OP 恰好平分∠BOC . ①求t 的值; ②此时OQ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 (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POQ ?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 平分∠POB ?(直接写出结果). 2.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 ,B ,C ,若用 AB 表示 A ,B 两点的距离,AC 表示 A ,C 两点的 距离,且 BC = 2 AB ,点 A 、点C 对应的数分别是a 、c ,且| a - 20 | + | c +10 |= 0 . (1)若点 P ,Q 分别从 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 2 个单位长度/秒、5个单位长度/ 秒,则运动了多少秒时,Q 到 B 的距离与 P 到 B 的距离相等? (2)若点 P ,Q 仍然以(1)中的速度分别从 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2 秒后,动点 R 从 A 点出发向左运动,点 R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 M 为线段 PR 的中点,点 N 为线段 RQ 的中点,点R 运动了x 秒时恰好满足 MN + AQ = 25,请直接写出x 的值. 3.已知AOD α∠=,OB 、OC 、OM 、ON 是AOD ∠内的射线. (1)如图1,当160α=?,若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求MON ∠的大小; (2)如图2,若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20BOC ∠=?,60MON ∠=?,求 α. 4.已知120AOB ∠?=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 (1)如图1,在AOB ∠内部作COD ∠,若160AOD BOC ∠∠?+=,求COD 的度数;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压轴题 1.阅读理解: 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 与⊙O ,直线l 与⊙O 相离,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PM ,切点为M ,连接OM 、OP ,当△OPM 的面积最小时,称△OPM 为直线l 与⊙O 的“最美三角形”. 解决问题: (1)如图1,⊙A 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 轴上B 、O 、C 三点作⊙A 的切线BM 、OP 、CQ ,切点分别是M 、P 、Q ,下列三角形中,是x 轴与⊙A 的“最美三角形”的是 .(填序号) ①ABM ;②AOP ;③ACQ (2)如图2,⊙A 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 (k≠0)与⊙A 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为 1 2 ,求k 的值. (3)点B 在x 轴上,以B 为圆心,3为半径画⊙B ,若直线y=3x+3与⊙B 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小于 3 ,请直接写出圆心B 的横坐标B x 的取值范围. 2.点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PQ ⊥直线,l 垂足为Q ,记PQ 的长度为d . 定义一:若d 存在最大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限距离”,记作()max ,D M l ; 定义二:若d 存在最小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基距离”,记作()min ,D M l ; (1)已知直线1:2l y x =--,平面内反比例函数2 y x =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记作,H 则

()1,min D H l = . (2)已知直线2:33l y x =+,点()1,0A -,点()()1,0,,0B T t 是x 轴上一个动点, T 的半径为3,点C 在T 上,若()max 243,63,D ABC l ≤≤求此时t 的取值范 围, (3)已知直线21211k k y x k k --= +--恒过定点1111,8484P a b c a b c ?? ??+-+? +,点(),D a b 恒在直线3l 上,点(),28E m m +是平面上一动点,记以点E 为顶点,原点为对角线交点的正方形为图形,K ()min 3,0D K l =,若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3.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 O ,P 是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 AP 、BP ,过点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 (1)求APC ∠和BPC ∠的度数; (2)求证:ACM BCP △≌△; (3)若1PA =,2PB =,求四边形PBCM 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求AB 的长度. 4.数学概念 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 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 (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 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 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 ①如图①,DB DC = ②如图②,BC BD =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压轴题 1.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 .我们可以得到 AB a b =-: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若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1和5,有一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 对应的数为c . ①求电子蚂蚁在点A 的左侧运动时AC BC +的值,请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 c ,c 表示的数是多少? ③在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c c 的最小值是 . 2.一般情况下 2323 a b a b ++=+是不成立的,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0a b .我们称使得2323 a b a b ++= +成立的一对数,a b 为“相伴数对”,记为(),a b . (1)若()1,b 为“相伴数对”,试求b 的值; (2)请写出一个“相伴数对”(),a b ,其中0a ≠,且1a ≠,并说明理由; (3)已知(),m n 是“相伴数对”,试说明91,4 m n ?? ?? +? -也是“相伴数对”. 3.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1 (1)求线段AB 长度 (2)若点D 在数轴上,且3DA DB =,求点D 对应的数 (3)若点A 的速度为7个单位长度/秒,点B 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O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A ,B ,O 同时向右运动,几秒后,3?OA OB = 4.(理解新知)如图①,已知AOB ∠,在AOB ∠内部画射线OC ,得到三个角,分别为 AOC ∠,BOC ∠,AOB ∠,若这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另外一个角的两倍,则称射线OC 为AOB ∠的“二倍角线”. (1)一个角的角平分线______这个角的“二倍角线”(填“是”或“不是”)

七年级上数学压轴题

七年级上数学压轴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七年级上压轴题 1. 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某一点A ,向左跳一步,再向右跳两步;之后,再向左跳三步,向 右跳四步,依次类推,跳100次之后到B ,且B 的位置在19.94,试求A 。 2. 数轴上电子青蛙,停在原点,先向左跳一个单位长度到点1A ;再向右跳两个单位长度 到点2A ,继续向左跳三个单位长度到达3A ,按以上规律跳下去。 (1) 求五步后所在的示数 (2) 那一百步后所在的示数 (3) 若青蛙不是从原点出发,在一百步后到达2010,请问,青蛙所在的初始示数是 多少 3. 将直线上的点A 以每秒钟2cm 的速度,按下列方式在直线上移动;先移动1cm 再向相 反方相方向移动2cm ,又向原方向(指第一次移动的方向,下同)移动3cm 再向相反方向移动4cm ,又向原方向移动5cm 再向相反方向移动6cm ,…,依此下去; (1)5秒钟时,点A 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2)点B 在直线上,且100AB cm =.A 点按上述速度和方式,从起始位置在直线上移动,能与点B 点重合吗如果能,求出A 点从出发到它们第一次与B 点重合所用的时间;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4. 已知A 处于20,B 处于10-,现有动点P 从原点出发,第一向左移动一个单位,第二 次向右移三个单位,第三次向左移动五个单位,再向右移动七个单位,以此规律向下移动下去,请问P 能否跟,A B 重合若可以请求出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 数轴上一只青蛙,从原点出发,每次跳跃一个单位长度,然后开始进行跳跃,先向正 方向跳跃一次,再向负方向跳跃两次;转身向正方向跳跃三次,再向负方向跳跃四次,依次类推,经过100次跳跃后,我们的青蛙停在哪里 6. 数轴上两点,A B 分别在2,4-,其中P 为数轴上一个动点,对应为x : (1) 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试求其位置 (2) 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到,A B 的距离和为10 (3) 当P 在原点时,三点同时向左运动,速度分别为1,10,2试问几分钟后P 为AB 中点 7. 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位于91,17-+。A 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向正方向运动,B 以2个 单位长度每秒向A 靠近。 (1) ,A B 何时相遇 (2) 他们相遇在数轴上的哪一个点 (3) 请问何时,A B 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 8. 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有理数,a b 且2(-1)++2=0a b (1)试求,a b (2)若有数c 到上述两者距离和为11,求多项式()221+3--3-9a bc c a c ?? ??? 的值 (3)小蚂蚁甲以一个单位每秒从B 点出发向其左边六个单位长度的饭粒爬 去,三秒后位于A 点的蚂蚁乙收到信号,以两个单位每秒,也往饭粒 爬去。甲在接触到饭粒之后扛起原速返回,两者在D 点相遇,试求 D 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并两者相遇时共用去多少时间 9. 数轴上有,,A B C 三点,分别位于20,8,32-++。现在,A 以4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B 以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压轴题 1.[ 问题提出 ] 一个边长为 ncm(n?3)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只有一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两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三面涂上颜色的多少块? [ 问题探究 ] 我们先从特殊的情况入手 (1)当n=3时,如图(1)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1×1×1=1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1个,共有6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1个,共有12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 (2)当n=4时,如图(2) 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共有个面,因此一面涂色的共有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2个,正方体共有条棱,因此两面涂色的共有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正方体共有个顶点,因此三面涂色的共有个… [ 问题解决 ] 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______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______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______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______个。 [ 问题应用 ] 一个大的正方体,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发现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请你求出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 2.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x| 表示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那么,如果数轴上两点P、Q表示的数为x1,x2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PQ=|x1-x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 8(A、B两点的距离用AB表示),点M、N是数轴上两个动点,分别表示数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