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军】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已改好::::::从高考题领会文言文翻译六要诀

文言翻译五要诀一、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二、换(古今词代替):换,主要指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讲法,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1、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
译文: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
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
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
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
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
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
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
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
译文:“自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君主。
”解说:“穷”,今天作“贫穷”讲,而这儿是“困窘”、“窘迫”的意思,而且是使动用法。
2、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对于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想在这一题型中取得好成绩,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至关重要。
准确原则是文言文翻译的首要原则。
准确理解原文的词义、句意,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不能随意增减或改变原文的意思。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应理解为“驻军、驻扎”,如果翻译成“军队”,就与原文意思不符。
对于一些多义词,要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比如“兵”这个字,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可汗大点兵”中则是“士兵”的意思。
信原则要求忠实反映原文的风貌。
这意味着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对于一些古代的专用词汇、称谓、典故等,不能随意用现代词汇替代。
比如“朕”这个词,在古代是皇帝的自称,如果翻译成“我”,就失去了原文的特定意味。
达原则强调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不能生硬地照搬原文的句式结构,而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比如,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倒装句,“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应译为“千里马”。
在保证意思准确的前提下,让译文更易于理解。
雅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更高要求。
要使译文具有一定的文采,用词恰当、优美。
但在高考中,重点还是在于准确和通顺,雅的要求相对次要。
不过,在能够准确达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为译文增色。
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还需要遵循“留、删、换、调、补、贯”的方法。
“留”就是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汇,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比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其中“庆历”“滕子京”“巴陵郡”就可以直接保留。
“删”则是删除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夫”、句中起停顿作用的“之”等。
像“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在翻译时可以删去。
高考文言文翻译原则和技巧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 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 而》)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 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 当我的老师的人在里面。
6、无中生有的增添内容。句中划线 的部分就是多余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 没有找到。
7、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本句翻译时未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 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 说》)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 久了。
3、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句中的 “也”字在翻译时应当删去。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赤壁之 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 改变了脸色的。
4、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以”的后 边省略了“之”,指代“曹操的书 信”。不补充出来,意思就不清晰完 整。
借代,只把所借代的事物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即可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 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古文中使用借代、用典、互文、 比喻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 贯通地译出。
说方法
“字字落实”
留删换
“文从句顺”
调补贯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
审 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
连
↓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
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 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 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 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 的要求调整过来。
已改好::::::从高考题领会文言文翻译六要诀

从高考题掌握文言翻译五要诀一、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二、换(古今词代替):换,主要指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讲法,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2005年高考重庆卷)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
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
2、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005年高考)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
3、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005年全国卷Ⅱ)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
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窗体顶端4、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
(2004 年广东卷)译文: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
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
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
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
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
我凭这知道。
”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
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首先,“信”是文言文翻译的首要原则。
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这要求我们在翻译时,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含义。
比如,在翻译“沛公军霸上”这句话时,就不能翻译成“沛公的军队在霸上玩耍”,而应准确地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每个字词都要对应准确的意思,不能有偏差。
其次,“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有些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如果直接翻译成“古代的人不我欺骗”,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调整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这样读起来才通顺自然。
再者,“雅”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
“雅”要求译文不仅要准确、通顺,还要富有文采,能体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当然,对于高考来说,“雅”的要求相对不是那么严格,但如果能在保证“信”和“达”的基础上,让译文更优美一些,无疑会为我们的试卷增色不少。
比如,在翻译诗词类的文言文时,可以尽量保留一些原有的意象和意境,使译文更具韵味。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原则,我们在具体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字词的准确理解是关键。
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判断它们的含义。
比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是“使……跟从”的意思,而不是“跟随”;“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指的是“出使的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李物品”。
特殊句式要识别并正确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比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一个判断句,应该翻译成“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见欺于王而负赵”是一个被动句,要翻译成“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介绍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介绍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1.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汝今得与李、杜齐名。
《范滂传》㈡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㈢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字字抓落实留删换㈣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⒈夫晋,何厌之有?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例:⒈主人下马客在船⒉秦时明月汉时关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⒈沛公谓张良曰:“(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省略主语)⒉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
(省略谓语)⒊竖子,不足与 (之)谋。
(省略宾语)⒋今以钟磬置 (于) 水中。
(省略介词)文从字顺调补贯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 (他) 曰:“画孰最难者?” (客) 曰:“(画) 犬、马最易难。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精选ppt
20
贯
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 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翻译时要灵活处理, 以使译文明白、贯通。
如: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庙堂”在这里代指朝廷。《岳阳楼记》
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
译:“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 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
精选ppt
10
又如:“累有相示,别领收贮,然 未一披。”
这里有多处省略,翻译时宜补出来: (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 (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我)没 有读过(这些文章)。
精选ppt
11
换
文言文中有不少用语,现代虽然还用,但 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换用与之 相应的现代说法。
如: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 寒如下贫者。
译: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 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性,妻子儿女挨饥受 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精选ppt
12
对通假字,要按本意去翻译。
如: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 恐旋誓旋畔。
句中“畔”就是一个通假字,通 “叛”,这里译为“违背”。
译: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 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 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精选ppt
15
1、词类活用知识考查
如: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 寒如下贫者。
“欲”,要注意其处于“见”的宾语的位 置上,活用为名词,译为“贪欲之事”。
如: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寡实(寡,形容词用作动词,缺少;实,形 容词用作名词,实际内容)
高考语文精讲:文言文翻译规避6大丢分点

高考语文精讲:文言文翻译规避6大丢分点文言文翻译是全国卷一个综合考查文言积累、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阅读思辨能力的重点题型,分值大,出错多。
根据阅卷反馈,考生在翻译时容易出现6大失误点,造成失分,殊为可惜。
下面一一分解,强化矫正。
一、丢分点一:以今律古,不伦不类[例1] (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元史ꞏ谭澄传》)[考场答卷] 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召集逃亡的人,民心渐渐安定。
[失分评析] “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答案: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贫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
[例2]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
……(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后汉书ꞏ赵壹传》)[考场答卷] 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方的事,非常高兴。
[失分评析]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也可译为“整理衣襟”;二是“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赵壹……汉阳西县人也”,句中所说“西方”即指“西县”。
答案:袁逢就将衣襟夹于带间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县的事,非常高兴。
[总结] 像上述这些古代专有名词、固定用语和特殊表达,由于其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状态均已发生变化,今人极易以当代眼光视之。
除此外,古今异义词如“孤(幼而丧父)”“妻子”“非常”“中国”“无论”“其实”“交通”等,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死生,昼夜事也”等,互文用法如“草行露宿”“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也极易以今律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视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
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
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
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
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
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
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所以,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字(单音词),在译文中对应的是两个字(双音词)。
如上例中,原文的“乃”对应译文的“于是”,“构”对应“修建”,“全”对应“保全”。
等等。
(四)原则四:活用句式
请比较原文活用词语与译文的对应关系,比较原文特殊句式在译文中的翻译。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文言文如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必须在译文中明确地表现出来,让人一望即知。
如原文中的“饥”,是形容词活用做名词,所以译成“饥饿疾苦的百姓”。
“居之”的“居”,是“使动”,故译成“让……居住”。
“舍数十百楹”是定语后置,所以要译成“数百座房屋”。
(五)原则五:省略补充
请注意译文开头补充的主语(王方翼),同时注意后面四句的主语皆承前省略,都是“王方翼”。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文言文中的省略,包括常见的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等,在翻译时都要补充出来。
因为,译文是给读者看的,将省略的补充出来,读者才更好懂。
(六)原则六:现汉习惯
请注意,译文因是现代文,故必须符合现代汉语通用的语言习惯。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因译文是给读者看的,故在用词、句式等方面,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也即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习惯。
如“构舍数十百楹”,若译成“修建房屋数百座”就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而应该改成“修建数百座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