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初盛唐诗歌

合集下载

盛唐诗歌)PPT课件

盛唐诗歌)PPT课件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2021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什么?
由题目“望月怀 远”可见是借助 月亮怀念远人, 表达思念之情。
2021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 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 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 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 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 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 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2021
颈联:“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 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 有何意味?“露滋”有何意味?
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 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 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 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 的衣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 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202景1 。
2021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诗中人因怀想远方的情人, 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 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 衣步出室外,独自望月凝 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 方觉醒过来 。
2021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 面对如此美好的月华(呼应“望月”), 诗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光赠送远人的想 法,然而天涯阻隔,终难如愿。还是做个 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这是一种无 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 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 更有含蕴。

初盛唐诗歌

初盛唐诗歌
隋唐五代文学
唐代文学的繁荣
有唐一代,诗歌、散文、 有唐一代,诗歌、散文、 小说(传奇)、 )、词等文学 小说(传奇)、词等文学 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 作者众多,名家辈出。 作者众多,名家辈出。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唐代诗歌在其发展过 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的变迁, 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在唐代历史发展的不 同时期,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段落。明代高棅 同时期,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段落。明代高棅在 唐诗品汇·总序》中将唐诗的发展分成初、 《唐诗品汇·总序》中将唐诗的发展分成初、盛、 晚四个阶段: 中、晚四个阶段: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 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 三十八首)、 蓟丘览古》 )、《 (三十八首)、《蓟丘览古》、 登幽州台歌》等诗, 《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 之情和豪侠之气, 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 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 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 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 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
二、“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 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 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 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由宫廷走向市井” 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 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 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 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 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 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 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 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 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 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 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 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 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 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 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了评价。 很高的评价。

唐诗

唐诗

第二部分唐诗第一章初唐诗坛一、初唐诗坛1、贞观时期(627至649)“各去所短,合其两长。

”——魏征贵于清绮:南朝诗风偏重于诗的声辞之风,宜于歌咏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是其所短。

重乎气质:北朝诗风具有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辞则是一种缺憾。

如何利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情思,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

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以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的。

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

——太宗、杨师道、李百药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诗人上官仪(608到664),其诗风被称为上官体。

上官仪有意摆脱从类书中拾掇辞藻的旧习,注重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从而形成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上官仪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歌题材还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王绩(589至644)的诗歌创作,创造了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但这种隐逸诗风为易代之所共有,不构成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

——《野望》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比较狭窄,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来承担。

初唐四杰——王勃(650至676)、杨炯(650至694)、卢照邻(634至683)、骆宾王(623至684)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激情和幻想,郁积了不甘屈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四杰的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武后时期,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卢骆善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七言歌行是在七古与骈赋相互渗透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

以五七言为主而夹杂少量三言,具有流动感,而骈赋中的蝉联句式又使全篇气势一振,是一种适于表现刚健骨气的抒情载体。

盛唐诗歌部分赏读

盛唐诗歌部分赏读

2
0 2
高适气魄
1
/
7
/
2
6
殷璠河岳英灵集: 多胸臆语,兼有气 骨。
宋·计有功唐诗纪 事:以气质自高。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2
0 2
高适●燕歌行
Courseware template
1
/ 7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
王志清:王维诗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度,是民 族趣尚最为典型而传神的艺术反映。特别是其 山水诗的虚静空灵精神,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尚 静精神,深入到民族的肌理和骨髓,内化为中 国美学稳定的艺术趣味和心理结构。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2
0
Courseware template
洗净脂粉气 汰尽庸俗气 荡涤虚伪气 展现恢弘、 雄浑与博大、 深邃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2
0 2
从个人到情调——
1 /
望月怀远
7
/
2 6
张九龄
Courseware template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初盛唐诗歌史..

初盛唐诗歌史..

初唐诗歌史初唐,从高宗武德时期到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年,是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过渡阶段,也是唐诗兴盛的准备阶段。

唐太宗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的应制诗和君臣之间的唱和之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表现宫廷生活和写景咏物。

虽文辞典雅、内容空洞,毕竟摆脱了齐梁诗歌轻靡浮艳的弊病,并且逐渐显示出开阔壮大的气势、生龙活虎般的节奏和庄严的宇宙意识,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初唐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宫廷诗人,前有上官仪,后有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以及并称“沈宋”的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仪(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

为太宗、高宗时显贵之臣。

其诗多奉和、应制、咏物之作,内容空泛,华丽精工,却名重一时。

《旧唐书》本传载:“(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仪将六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加以程式化,总结出“六对”(字词对)、“八对”(句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文章四友”主要活动于武后时期,位显名高,他们在诗的合律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其中又以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最有诗才。

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写得极为真切。

被明代的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诗薮》)。

宋之问、沈佺期并称“沈、宋”,主要活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并以他们工致细密、格律精严的创作,使这些规范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沈、宋前期多点缀升平的应制诗,后期贬谪远荒之地,生活经历给创作带来了变化,写作了一些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诗。

如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

盛唐诗歌概述

盛唐诗歌概述

盛唐诗歌概述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

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

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1、如何理解“盛唐气象”?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2、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大学语文》-初盛唐诗共73页

《大学语文》-初盛唐诗共73页
《大学语文》-初盛唐诗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4大学国文之初盛唐诗

14大学国文之初盛唐诗
2
一、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
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的
艺术特色。
二、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 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
3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唐代 (618 - 907) 之一。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
预矣。”(明·胡应麟
《诗薮》外编卷三)
20
初唐:618-700
盛唐:701-770 (杜甫出 生-杜甫去世) 701-755 (安史之乱)
21
中唐:756(771)-827 代宗大历时期(766-779) 德宗-穆宗(780-825) 其中:宪宗元和(806-820) 诗坛兴盛。
22
晚唐(827-906) 文宗大和唐亡
26
初唐诗总论
初唐人专务铺叙,读之常令人闷闷, 惟闺闱、戎马、山川、花鸟之辞,时有善者。 求其雅人深致,实可兴观,惟陈拾遗、张曲 江两公耳。
(清·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编)
27
28
29
张若虚 约生于660-720年间 扬州人
30
曾官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间(李显复
辟用则天年号 705 - 706 年)与贺知章、贺朝、
芳甸:杂花飘香的原野。
霰:小雪粒。此处形容月光下的花朵。
迂回曲折
47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广韵》:汀,水际平沙也。
《湘中記》:“白沙如积雪。”
梁元帝賦:“看白沙而似雪。”
描写月光的流动与月色的洁白。 动静结合。
48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突出“月轮”。 空旷,澄明,孤独。
但见宵从海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中,诗人以错综交织 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 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 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 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 格。
(一)生平及创作
• • 王维,字摩诘,号称“诗
佛”。
“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 名.性閑音律,妙能琵琶.…… 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 ——《唐集异集》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大 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曾隐居嵩山、终南山,并在终南山建辋川 山庄以隐居。上元二年761年,卒于辋 川山庄,年61。
• 《全唐诗》共收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一、初唐诗歌概述
• 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皇帝身 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 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
• 宫廷诗人的作品在内容上以歌功颂德、应 制唱和为主。
• 陈子昂和“初唐四杰”等诗人则反对宫廷 诗人柔婉妩媚的诗风,提倡刚健清新的诗 风。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 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 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 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 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 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一,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 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 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句》、《春望》、《北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等。
第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 批判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 反映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 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 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 “三吏”、“三别”等。
•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代 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
• 边塞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 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或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及边境的荒凉艰苦 生活。作品气势豪放,慷慨激昂,给人一 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一)高适
• 高适,字达夫,沧州人。 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 侯。世称“高常侍”。
• 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 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 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杨伦《杜诗镜铨》:“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 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 清·朱瀚《杜诗解意》:“‘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 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 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L/O/G/O王维隐居之地-----輞川
王维诗歌的音乐美
• 凭借音乐方面的造诣,王维能比一般诗人 更敏锐更精确地感受和把握自然山水的音 响声息。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送梓州李使君》
•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
•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L/O/G/O
第二节 初盛唐诗歌
一、初唐诗歌概述 二、 “王孟”和山水田园诗派 三、“高岑”和边塞诗派 四、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 五、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
一、繁荣的唐代
•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中国最强盛 的朝代之一。在公元7世纪其鼎盛时期,一 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 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 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 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 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 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
马致远《汉宫秋》
(二)岑参
• 岑参,原籍南阳,移 居江陵。天宝三年进士及 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 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 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

•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美陂行》) • 岑参的边塞诗奇丽壮美,富于浪漫主义
激情。
• 他喜爱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 风光。感情基调则气势壮大而昂扬奔放。
• 唐都长安面积 达84平方公里, 是世界古代史 上面积最大的 都城,丝绸之 路的东方起点。
•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 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 流非常频繁。
• 新罗不断派遣唐使节,并派留学生,公元840年一次归国 百余人 ,学唐历法、医学、天文,八世纪中,学行政管 理,788年学科举。
• 孟浩然的诗,大量的写山水田园。他写平 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是带着一种闲适清 爽的心境。
• 他的诗与一般隐士诗的不同之处,是没有 那种远离人间的寂寞感。一般隐士笔下, 总带着尘世之外的寂寞情怀,写得没有人 间烟火气;而孟浩然却总是在宁静的环境 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王维诗歌的绘画美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 王维将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技巧融入 诗歌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启示作 用,唤起读者对光声色态的联想与想象, 脑中呈现处生动的画面。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山中》 )
• 日本于贞观五年(613) 首次派遣唐使,共派十二次,其 中717,733,838年每次五百五十人以上,学习 医术、 工艺、政治 制度、教育、语言、艺术。
•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 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 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王维、岑参、李白、 杜甫,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 表。
• 第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 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等内容。如 《登岳阳楼》、《望岳》、《秋兴八首》、 《春夜喜雨》、《登高》、《蜀相》、 《咏怀古迹五首》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 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
• 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 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 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 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 《汉宫秋》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 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全剧四折一楔子。
• 《汉宫秋》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 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 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 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 物的。
•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 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 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 高适的性格狂放不羁,年轻时结交游侠, 过着潇洒放浪的生活
•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别韦参军》);
•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淇上酬 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 杜甫称他“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封丘县》
•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 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 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 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 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 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 归去来。
• 《终南别业》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二 ) 代 表 作 赏 析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 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 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三、“高岑”和边塞诗派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这首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自白,揭示了他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以及出仕之后又强烈希望归隐的愿望。
• 高适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 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 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 同情,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壮浑朴的艺术 风格。代表作是《燕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