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恢宏的初盛唐诗歌
开元盛世的诗歌

开元盛世的诗歌开元盛世,唐朝璀璨年代。
这个时代浪漫多姿,绚烂多彩。
文学、艺术、哲学、科技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为艺术家们大展拳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下面是一些代表开元盛世的诗歌。
1.《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是唐代叙事长诗,又称《汉宫秋》或《秋夜长恨歌》。
白居易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个人情感融入了这首著名的诗歌中。
它描述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悲恸、爱情和背叛,以及整个唐朝的兴起和衰落。
2.《题李凝幕》——杜甫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启示性、批判性和揭露性。
这首诗描述了李凝幕与皇帝相遇的情景。
这是一幅唐代宫廷画,它表现了江山弘阔,天下太平的气氛。
3.《黄鹤楼》——崔颢崔颢是唐代著名的辞赋、诗词作家。
它描述了作者在黄鹤楼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它蕴含了作者对黄鹤楼及其风景的美感和爱慕之情,具有浓郁的哲理性和文学性。
4.《庐山谣》——张孝祥张孝祥是唐代诗人,他的作品题材丰富。
这首《庐山谣》从诗的开头到结尾,处处洋溢着对大自然的感怀,对人生的感悟,渴望在大自然中寻找灵魂的平衡。
5.《登高》——杜甫这首诗歌描述了杜甫登上一座高山并向四方眺望的情景。
它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生命和对中华民族的爱慕之情。
它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人体与自然的统一,体现了儒家古代美学的特点。
6.《春望》——杜甫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游览春天时所看到的美景。
它表现了诗人不仅仅欣赏自然风景,更有着对人性和人情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岁月无声地流逝,一季春天找到如此多的灵感,唤起了无尽的思索。
7.《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伯虎唐伯虎是唐代著名的文化人士,他的诗词具有讽刺、幽默的特色。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一种文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是一种对于韩绰判官的讽刺和鄙视之情,同时也包涵了对于才华和高度创造力毁灭之忧患的衷肠。
8.《登高台望京华》——韦庄韦庄是唐代女词人,她的作品往往温柔细腻,流畅动人。
这首诗歌表现了站在登高台上、被北京的美丽所震撼的情景。
她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幅华美的山水画。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6首)上课用

王翰、王昌龄、崔颢、高适、岑参、王之涣、李颀等
4.晚唐边塞诗 晚唐时期,经过无数战乱的唐朝更加衰落。这段时 期的边塞诗也全无初唐时期的豪迈。而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 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多写思念故里之情。 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另 有李益等。
【课堂研讨案】
1.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
情的? 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历来为 人所称道,请加以赏析。 (提示:可从景物特点、意境的特点、运用 的手法、字词的选用等方面赏析) 3.“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
1.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 的?
社会背景:政治开明、经济发达、国力强大、
唐代各个时期的边塞诗
1.初盛唐边塞诗: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 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 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 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 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 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走近盛唐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别童子入京》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高适《别韦参军》
特点之一:自信自励,神采飞扬。
走近盛唐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高适《燕歌行》
特点之二:爱国爱民,无畏无惧。
昔人尝言:“国家不幸诗家幸”,但对于盛唐
而言,这是一个特例。盛唐是中国封建时代 的鼎盛时期,诗坛也呈现出百花竟放的局面。 一个星座 两个流派 七位诗人
一个星座指“双子星座”。这里的“双子”是“诗仙”
望月怀远_张九龄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 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 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应写于开元二十四 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 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学习指导: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诗歌,注意字 音和感情,初步把握诗歌大意。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 字好在哪里? 本句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 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 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 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写月景,点明题中的 “望月”。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 富有动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 。
结语 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 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 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 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 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 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 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 的飞升,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 余韵袅袅,荡气回肠……
达标测评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 “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 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 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 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 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 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 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有哪些?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PPT教学课件

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三专 题第三模块 秋声赋
第三模块 文以气为主
秋声赋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秋
课堂互动探究
声
赋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①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②。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 ①十年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 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②金觥:大酒杯。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单元导语
李白诗二首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 的手里,人却不见了。你用一只中了魔咒 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 你。你把酒放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 盛唐。樽中月影,或许才是你的故乡,常 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你就是酒仙,你就 是诗仙!
③木遭之.而叶脱代词,指秋风 ④乃其一气之.余烈助词,的
四、词类活用
①春生秋实.(名词用作动词,结出果实) ②砭.人肌骨(名词用作动词,刺) ③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④金.铁.皆鸣[名词作状语,像金属(兵器)……一样]
⑤百忧感.其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有触动) ⑥万事劳.其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辛劳) ⑦丰草绿缛而争茂.(形容词用作动词,生长得丰茂) ⑧欲与草木而争荣.(形容词用作动词,生长得繁茂) ⑨四.无人声(数词作名词,四处)
①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像,如同 (1)如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③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样]
(2)阴
①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古以春夏温暖为阳, 秋冬寒凉为阴
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唐朝最好的十首诗

唐朝最好的十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朝(618年-907年)是一个诗歌创作达到巅峰的时期。
许多伟大的诗人在这个时代诞生,他们的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
在唐朝诗歌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让人们为之倾倒。
本文将介绍十首被认为是唐朝最好的诗歌,带你领略这个伟大时期的诗歌之美。
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追求成功和进步的追求。
文中的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的处境产生了巧妙的呼应。
2.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画面感极强的语言描述了秋夜的美景,给人以宁静而温馨的感受。
通过对于夜晚景色的描写,传递出人们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中的情感和寄托。
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通过对作别情景的描述,表达了离别时情感的复杂和思乡之情的真挚。
作者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将离别与思乡融为一体,使之互为衬托,增加了诗的意境。
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具有浓郁唐诗特色的诗作,不但描绘了荒野与青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寓意了人生的无常,生死的轮回。
通过反复强调的枯荣循环,作者赋予了草的生命以深刻的寓意。
5.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短小精炼的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传达了旷达胸怀和开阔视野。
作者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文字,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与奇妙。
6. 王之涣《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首诗从古代建筑的角度,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与兴衰。
通过对凤凰台历史沧桑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更迭中人们对过去的无尽眷恋。
7.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四千丈地,长索细如丝。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李白诗二首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
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
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
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呈现恢弘中回荡着悲壮,激扬中潜藏着隐忧的内涵。
本单元选取唐代8位诗人的18首诗歌,基本体现了唐代诗坛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将胸中的无限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忧国忧民,将百姓的无尽悲苦化为歌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创造了盛唐的传奇……品读这些诗歌,感悟优美的意境,如同欣赏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同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又如同聆听一位位长者的教诲……我们如痴如醉,我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心灵人格得到了熏陶,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亲近唐诗,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导师和朋友,她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1 李白诗二首赋诗得名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认为儿子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就想为儿子取一个好名字;但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诗,只想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
” 李白的母亲想了好一阵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
心想:这句诗中的“李”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作者卡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其先祖在隋代末移居中亚碎叶城,李白即出生在那里。
描写大唐盛世的诗词

描写大唐盛世的诗词1.长安月,玉关情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余光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成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即半个盛唐。
这世间没有人能比李白更懂得明月的浪漫,尤其是长安明月的浪漫。
但在诸多明月诗歌中,这一首最为清新自然,也最能代表盛唐气象。
这种盛唐气象,不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浑开阔,让人读了立马就感觉到慷慨激昂。
而是,在皎洁柔美的月光里,将盛唐沙场与闺房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深情开阔。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长安明月仿佛是李白家里的,俯首即是,就这么自然而然地照耀到千家万户。
而月色下此起彼伏的捣衣声,又将视线延展到沙场。
因为这捣衣声,是思妇在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体现,是那个功名只在马上取时代的常见现象。
这很自然得就会让人想到那些边塞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片”对“万户”背后,蕴含盛唐了的开拓进取,也饱含了个体的慷慨悲壮。
只不过,这份悲壮由思妇的捣衣声与玉关情来体现,明月浸透了思念,秋风吹不散眉弯。
而这不只是一座京城的思念与哀愁,而属于天下所有思妇与征夫,蔓延在玉门关内外。
而被这份秋风明月同样撩拨得无法入眠的,还有李白,他听到了这些捣衣声背后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就像王翰以征夫的视角所写,“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这又不只是思妇征夫的心声,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读书人心声,有国才有家,有家更爱国。
而这种胸怀,盛唐的诗人从不缺少,以边塞诗出名的王昌龄,他的笔下也从来没缺少对闺房思妇的书写,“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而最悲凉的,莫过于陈陶笔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正因为这些诗人能看到盛世背后的牺牲与疾苦,深怀悲悯,才是真正的盛唐。
2.长安酒,醉风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PPT教学课件李白诗二首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二、词语释义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形__容__词__的__为__动__用___法__,__为__…__…__悲__伤__。__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_心__情__愉__快___,__有__兴__致__。_____
③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_且__,__姑__且__;__会__须__,__应___该__。__________ ④将.进酒,杯莫停:__请__。___ ⑤与君歌.一曲:_名__词___作__动__词__,__歌__唱__。__________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按时间来判断,在唐以前的诗都被称为 _古__体__诗____,唐之后的诗就是__近__体__诗___了。但是 自从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后,诗人们仍旧不放弃古 代诗歌的形式,模仿古人写那种较少拘束的诗。 于是近体诗与古风成为两种不同的诗体,一直流 传至今。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5.《将进酒》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 ,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名师点拨】 《将进酒》大量运用大胆的夸 张,借以表达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 造成喷薄欲出、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诗歌的开头,借助想象写黄河从天而降,东入 大海,又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 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浪漫主义色彩极浓。诗中屡用极言其多的数量词 “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 万古愁”,表现出豪迈的诗情。全篇大起大落, 节奏疾徐尽变,语言参差,如大河奔流,有气势 亦有曲折,纵横捭阖,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李 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导读】【课时安排】10学时【教学规划】【活动设计】本单元主要设计了诗歌朗诵会,且放在起始课之后,希望培养学生诵读吟咏的习惯,大致了解第一单元所学诗歌,初步感知初盛唐诗歌优美的意境,陶冶情操。
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这样论诗:“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诗,如乐如歌;诗,如画如梦;诗,如情如思走近诗歌,让我们在诗意的国度,诗意的生活!一、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现实主义源头: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浪漫主义源头:楚辞——战国后期•汉乐府诗——两汉时期•古诗十九首——魏晋时期•建安风骨——魏晋时期•田园诗起始:陶渊明——东晋末年•辉煌唐诗(初、盛、中、晚)——唐朝•词的产生发展——晚唐五代至两宋•元曲——宋末元初二、唐诗发展脉络(请对应作者将第一单元诗歌按时间添空)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张若虚()盛唐两大流派: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两大巨星:李白()()()()、杜甫()()()()()中唐艺术创新: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贾岛内容现实(新乐府运动):元稹、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三、盛唐气象(一)盛唐诗的划定(713—765)盛唐时期的诗歌包括安史之乱后的十年。
原因:1、生活在盛唐的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还活着,且创作更丰富。
如李杜。
2、安史之乱后的十年的诗歌与乱前的诗歌相比虽有变化,但其总体风貌是一致的。
(二)盛唐诗坛的新趋势1、面向外部世界。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
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三)盛唐诗的风貌特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的黄金时代,代表了唐诗的貌特点。
盛唐诗歌之盛,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质量和韵度风貌上而不是指“量”。
如果从时间跨度和作家、作品的数量上看,盛唐不及中唐。
此时期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同时具有可以称为“盛唐气象”的美学风貌。
(四)“盛唐气象”的表现1、盛唐诗歌的两个时期:(以天宝后期为界)前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投身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具有高度的自信和自尊。
以李白为代表。
后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
以杜甫为代表。
2、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
(五)盛唐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
2、漫游之风。
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
3、贬谪。
如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4、佛道盛行。
求仙拜佛到名山。
“五岳寻仙不辞远,以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5、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
边塞诗1、边塞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战事频繁。
卫国、拓边。
主要在西北——东北这一线上,南昭、吐蕃也有,但较少。
(2)尚武之风,统治者鼓励建立军功。
士人关心边塞战争。
(3)入幕。
如高适、岑参。
(4)前代边塞诗的有益借鉴。
《敕勒川》及杨炯、陈子昂的作品。
2、盛唐边塞诗的时代色彩(1)总体风貌: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慷慨而悲壮。
(2)表现了士人昂扬向上的豪迈激情,以及对建立军功的渴望。
1、第一单元的诗歌中哪些句子能体现盛唐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请摘抄几句2、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自信和自尊,哪些诗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摘抄你最喜欢的三句诗并加以赏析李元洛《怅望千秋---唐诗之旅》张晓风《我在》你的推荐作业:请以我心中的唐诗为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二、关于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将进酒》题解“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预习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欢谑.沽.取1、 理清诗歌情感脉络。
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说到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大家都知道是浪漫主义,不过在浪漫主义诗人中,风格也并不完全相同的,就如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不完全相同一样。
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呢?忆李白——余光中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追月逆江河包黑斩龙顺民心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第四学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清脉络,复述大意。
鉴赏梦境,品评名句。
体会诗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夸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的傲岸情怀,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
一、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
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二、读诗的基本步骤1、标题和背景注释“吟”本指吟咏,古诗一种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留别”即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那么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呢?结合背景注释。
2、反复诵读初读,注意字音、节奏。
再读,理解字面意思。
理清思路,找主旨句。
3、把握形象。
联想想象,走入意境,体会诗情。
1、找出关键句,理清脉络。
填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梦”“飞”“送”表现出诗人什么感情?(月夜飞渡)诗人登山天姥山之后,见到了那些景象?结合全诗内容,简析并评价最后一段诗的情感倾向.请选择本诗中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加以赏析杜甫诗词鉴赏第五学时《兵车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体会诗歌内容及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培养学生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课前预习:1、写出下列字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