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李白描写盛唐气象的诗

李白描写盛唐气象的诗
盛唐,为华夏历史上的一个兴盛期,后世以赞叹的目光看湮。
西川的宽厚,大江的滚滚,写出他的伟大。
苏武牧马,文成公主,唐朝风范示万世。
为历史而游,他们定会赞叹这段明媚古老曲折的故事;书写盛唐江山如画,千年万古见证光辉;为诗抒发深奥情愫,折射时空长江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壮阔的江山令人醉,峰峦相向起伏连。
凤凰万里长安道,马来芬芳汗水盈;缥缈集市声欲断,凡尘朝觐令身清。
彩马飞黄翻风骤,丝衣舞莺融呈潇洒,细柳清芬竞芬蕊,犹记盛唐内宫奇花绽放。
白屋盈门金帷垂,朱楼金童画凤舞,人来人往琴瑟撩弄,寂寞宫墙复添忧。
延安军魂四处求,金风玉垒绣楼台;英雄辈出临云泣,斗指畅说降龙岂可终止?野火烧不尽,松柏称不竭,牛马犁歌涉笔为证,将书倾倒乱芳华。
太行翠峰凌远岭,汉月熠熠思华樯:古井古树拂青衫,寂寂瀑布凝雪汤。
紫台俨然太和殿,回首青史山河更广;朝夕清高放浪心,百思不解乐穿襦。
北风缥缈春愁早,盛唐风色不可忘;红尘中故乡难寻,泛舟归去期若忙。
盛唐气象将永存,铁马衔尘遗迹闪;鹤舞三秦生死地,无尽情愫沉浮篇。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赵昀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和丰富了盛唐气象。
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
一、政治抱负诗——自信豁达昂扬,乃盛唐气象的最强音李白在诗中歌唱理想,赞美时代,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又不愿走科举入世之路或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扺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归隐江湖。
诗歌《出山》中“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四方之志。
在《驾去温泉宫赠杨山人》中诗人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诗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
在《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中说“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侯”,充满了自信昂扬。
二、山水田园诗——万千磅礴气势,展现盛唐昂扬气概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地热爱,他写了很多山水诗。
在诗中,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性格借歌颂祖国壮丽山川极好地得到表现。
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与前代以及后来的山水诗相比,明显体现出他的个性特色和盛唐气象。
在《望庐山瀑布》中他这样写庐山飞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热爱山河的壮丽以及自然界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诗中蕴含的那种气势,是吟风弄月者们所不能比的,而这种心胸气势也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
又如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锦绣华章出盛世 诗中仙圣聚唐朝——李杜诗中的盛唐气象

光。
歌》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 我不 得 开 心 颜 ” , ( 李白
先 秦 文 学是 我 国古 典 文 学 的第 一 个 辉 煌 时 期 , 之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别 》 ) 等等 , 淋 漓 尽 致 地 表 达 了李 白 热 后 历 经 楚 辞 汉 赋 的兴 盛 ,魏晋 南 北 朝 诗 歌 的繁 荣 , 但 爱 自 由 、 性 格 狂傲 的特 征 。
李白崇尚个性独立与自由其狂傲不羁的性格也体现在诗中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李白设辟邪伎鼓吹稚子斑曲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白热爱自由性格狂傲的特征
目嚣固 园
锦 绣华 章 出盛世 诗 中仙圣 聚唐 朝
土 何 以 培 养 出 了名 留青 史 的 诗 仙 、 诗圣 , 以及 他 们 何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 金 散 尽还 复来 ” , ( 《 将进酒》 ) “ 仰
以能 够 创 作 出 了让后 世 吟 唱 不 袁 的诗 歌 名 作 。
天 大 笑 出 门去 , 我 辈 岂是 蓬 蒿 人 ” , ( 《 代 寿 山 答 孟 少 府
浑博大 、 浑 然 天 成 的 诗 歌 创 作 艺 术 风格 。
爆发前 . 大致 相 当于 公 元 八 世 纪 上 半 叶 , 不 仅 是 唐 朝
的 高峰 . 也是 中 国封 建 社 会 的 鼎 盛 期 。 中 国古 典 文 学 形 式之 一 诗 歌 也 经 过 之 前 一 百 多年 的 准 备 和 酝 酿 以 及 初 唐 的 发 展 达 到 了其巅 峰 阶段 , 而 盛 唐 时 期 的 诗 仙 李 白和 诗 圣 杜 甫 的 诗 作 则 更 是 代 表 了唐 朝 诗 歌 创 作 的 高峰 。 后人 从 其 留 下 的珍 贵 的诗 作 中去 了解 盛 唐 的
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孟子曾云:“无良者三寸,有德者千里。
”在世界文学史中,李白是典型的豪侠史诗或者一
位传奇的知识分子,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豪侠的气度上,以及在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抒
情上,这在他的《长安夜行》诗歌中体现的非常突出。
“满目蒹葭苍苍,天地阔无边;崇山紫紫出,悬崖日日新。
”这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描绘
了盛大的城市景观。
李白以一种感性而理性的视角,酣畅地描绘出“满城春色宫墙柳”“汉上
白日五云起”的盛世繁华,这一耐人寻味的文笔,是受盛唐诗人盛放的诗风所影响的。
而李白在诗中也历数了长安的风土人情:“凭谁问,此地是何方。
大道如青天,我独行其间,信步群物到人家。
群物俱归尘,尘馀成烟雾。
世事一场大梦,梦觉流年不可断。
”这
段诗中,融合了“长安”周边徐徐而自然的风景,而“世事一场大梦,梦觉流年不可断”也是
言犹在耳,弥足珍贵,可谓是巨大的文字之绝唱。
再来说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可以说,李白对长安的描绘可谓全面而又精准,他
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长安的集市繁华,还有那种不可一世的安宁,它
不仅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也歌咏了古人追忆过去的伟大及不朽的历史痕迹。
总而言之,在盛唐诗人范围内,李白以其灵性的文笔和诗句,对长安形象的表述淋漓尽致,他在抒情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唱尽了千古的长安的繁华及历史的久远,留下了一份不朽的艺术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 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 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 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表现的就是人们在和平岁月里的生活感受和情思。面 对着浩渺的春江、海潮,面对着无边的月色、广阔的宇宙,萦绕着绵长不尽的情思, 荡漾着对未来生活的柔情召唤。人们的思索、追求、期待、召唤,表面上是由春天 的良辰美景惹起,被春天的旋律催动,实际上却是那个健康发展的时代生活带来的。
从以上的几方面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 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 的天才。他是天才!正如丹纳所说,“严格说来,精神气候并不产生艺术家;我们先 有天才和高手,像先有植物的种子一样”。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 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 正如李白 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 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样投入雄浑的时代 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唐代的诗坛,李白之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千年来后人对 他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其人其诗是一个长盛不衰、 经久弥新的话题,形成-道绚丽 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白文化现象”。现代学者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 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
客中做(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以李白诗歌为例, 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分析李白(分析“诗人”文档)共79张PPT

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
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 拾遗召,而白已卒。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
书为三绝云。 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一)家世
1.汉人说。
2.胡人。 3.胡化之汉人。
(二)出生地
明人胡应麟:
“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少室山房笔丛》卷五)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
从各个不同的生活侧面,通过各种典故,运用
镐》),“南风一扫胡尘天静宝,西初入 ,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直接抒情:“长章啸梁见甫其吟”,文起句,突叹兀,曰情感:“子谪仙人也。”言
当出现,英才不会埋没,定能有所作为。 狰狞凶恶的神话人物,无一不是现实人生的投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
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 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 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 怀。
3、李白 安史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 “一生好入名山游”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1)开头两句:(“长啸《梁庐甫吟山,何谣时见寄阳春卢?”侍御虚舟》),
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 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
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 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
2、想象丰富惊人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
杜甫的长篇排律远优于太白诗。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作者: 房日晰
出版物刊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5-62页
主题词: 盛唐气象;知识分子;李白诗歌;诗歌艺术;艺术境界;时代精神;盛唐时代;盛唐诗歌;盛唐诗人;诗歌创作
摘要: <正> 关于盛唐气象,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议的。
笔者认为,盛唐气象是一个无法否定的客观事实。
诗歌上的盛唐气象并不神秘,它不过是盛唐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的真实反映。
盛唐国力无比强大,经济空前繁荣,到处呈规出一片莲蓬勃勃的繁华景象。
与此相应,人们精神振奋、思欲献身国家的事业心非常强,知识分子更是跃跃欲试,希望为国家的强盛,为时代的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扬千秋功垂史册的欲望,已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
凡此种种,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就是以豪迈乐观的情调,雄浑开阔的艺术境界,宏伟的气魄,明朗的风格为主。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李白浪漫主义、乐观、自信、豪迈公元八世纪的前半个多世纪中,唐帝国以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称雄与世,巍然屹立与亚洲的东方。
在这百年前后,中国诗坛出现了群星灿烂的局面。
有以李白、杜甫“双子星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时代巨人,初唐四杰,白居易、无瑱的新乐府运动,韩愈的古文运动……一时种流派迭起,或仿效古人、或改革新、编著立说。
遂名人辈出。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光芒照耀着国内诗坛。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保存下来的诗约有千余首,这些诗篇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一个作家在同时代所产生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上没有谁可与李白相匹敌,李白就像一把火炬,一股狂风,挟着惊天泣地的文势,以流畅的文笔,虚异的想像,诗画的语言震撼着同时代的读者。
他的诗各体背工,乐府、古诗、咏怀、送行、临别、寄赠等都不乏精美绝伦之作,既有雄奇奔放的阳刚之美,又有平淡秀丽的阴柔之美,都被以效仿和推崇。
在李白二十多岁时,就以文章渴见益州长史苏颋,苏见文章后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以学,可以相如经肩也”。
杜甫在赴长安的途中与李白相遇竟改变路线,随之车下。
别后终身念念不忘,赞之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廋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晁公武云:“白天才英丽”,其辞旬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
王屋山人魏万国固慕其才,追踪数千里,后于广陵相见,頌其人为“横海鲲,负天鹏”,誉其诗为:“鬼出神入”。
就连八十高龄名振朝野的贺智章一见李白“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些赞许,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李白诗的崇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摘要: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与抒情感慨情怀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势磅礴,情感真挚。
正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就是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而李白,则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关键词:盛唐气象李白诗歌艺术个性影响
一、盛唐气象
最早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的林庚先生写过“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的蓬勃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
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
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
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
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
”
[1]而郑振铎先生则从艺术风格方面提出“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713年—755年),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澜壮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
这不单纯的变幻百出的风格,便代表了开、天的这个诗的黄金的时代。
在这里,有着飘逸若仙的诗篇,有着风致澹远的韵文,又有着壮健悲凉的作风。
有着醉人的谵语,有着壮士的浩歌,有着隐逸者的闲咏,也有着寒士的苦吟。
有着田园的闲逸,有着异国的情调,有着浓艳的闺情,也有着豪放的意绪”。
[2]所谓盛唐气象,既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更是丰富内涵的艺术风貌,包括充实的
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产生联想,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感想。
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
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极力摆脱精神苦闷。
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则表示了诗人的真切感受,当时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使他的时常感叹“不称意”,唯有“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整首诗中,诗人并没有着重写楼,他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时,在这里找到了发泄的方式。
一气鼓荡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李白诗中处处有“我”,如《将进酒》中,诗人以饮酒为意,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自信的性格。
又如《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诗人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最终获得的心理感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李白的众多诗篇中都呈现了李白式的写法,把个人特点和感受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二)李白的诗歌有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李白诗中蕴藏着雄浑壮大的气势,洋溢着昂扬浓烈的情感。
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反衬瀑布的雄奇高阔;“飞流”洒脱自如地描绘出瀑布高阔轻盈的形态;“挂”“飞流”“直下”“落”等词把庐山瀑布表现得一派生机,充满青春活力;“三千尺”“落九天”任意夸张,驰骋想象,形象新奇而又真切,极能突出瀑布的雄伟气势。
整首诗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
还有《望天门山》首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里着重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以及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整首诗诗人立足云端,望见两山对峙,如在天地间设立一座大门,大江回环,穿门而过,景观雄伟阔
大。
诗歌视眼开阔,境界高旷,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李白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将精神赋予自己描绘的对象。
我们从诗人描绘的对象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诗篇中蕴藏着一种抑制不住的热情,脱然欲出,意要拥抱自然。
如《早发白帝城》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轻快爽利,全诗色彩明丽,灵气激荡,挺拔飞动,充满朝气与激情,给人气势豪爽之感。
再如《江上吟》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气势与《赠裴十四》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气概也是他豪放性格的生动体现。
李白的豪放飘逸的性格多数体现在他的山水诗中,这些诗歌蕴涵着无限热情,李白喜欢歌颂雄浑、阔大的事物。
李白的诗中已经融入了他的性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独特的审美追求。
(三)李白的诗歌有清新俊逸的语言
李白的诗歌,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
他的爽朗性格、自由自适的气度以及大手笔的才情,形成了他诗歌的清新俊逸的情韵风神,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中。
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这两句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
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十分逼真传神。
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
“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
“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
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
“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
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形成盛唐时期独具个性的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
有《送友人》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诗笔挥洒自如,别开生面,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还有《越女词五首》其二“耶溪采莲
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一路风景、一路歌声,白云流水、荷叶孤帆,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李白绝句在唐代诗歌呈现出中独一无二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而又自然天成、清新明快,意境返璞归真、俊逸洒脱,其成就无人能及。
三、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他的出现震惊了整个诗坛,他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他以独特的成就,把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
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专制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他诗歌飘逸风格、清新奇特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
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当时众多的诗人,而且也给后代的诗人和词人们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宋代大诗人陆游曾经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
”一千二百多年来,李白那些优秀诗篇,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妇孺成诵,有口皆碑,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光辉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多舛,再加上诗人横溢的才华,至今有存诗九百余首,内容及其丰富,而由此而生的万千气象,也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折射吧。
他的诗歌充分地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神来”、“气来”、“情来”,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杜甫说他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总之,李白的诗表现了盛唐气象,又发展丰富了盛唐气象。
参考文献:
[1]《盛唐气象》,林庚,《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2期
[2]《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
[3]《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严羽
[4]《河岳英灵集序》,殷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