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月

合集下载

李白古诗《把酒问月》全诗赏析

李白古诗《把酒问月》全诗赏析

李白古诗《把酒问月》全诗赏析李白古诗《把酒问月》全诗赏析《把酒问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

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古诗《把酒问月》全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注释】⑴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⑵丹阙:朱红色的宫殿。

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⑶但见:只看到。

宁知:怎知。

没(mò):隐没。

⑷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

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

见《淮南子·览冥训》。

⑸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把酒问月》白话译文】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哦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把酒问月》创作背景】此诗作年难定。

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

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

【《把酒问月》赏析】“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李白与月,因缘甚深,深到简直有点生死相许。

传说李白生于满月之夜,女儿叫月圆,儿子叫明月奴,李白之死也是因“醉入水中捉月”故。

尽管后人考证这些传说不尽可信,但诚如有人指出的那样。

“李白作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

皓月千里,窗前庭院,山川溪谷、松林竹丛,湖畔江岸,诗人精心细品,想落天外。

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时吟啸抒怀,偶黯然神伤;法自然之天趣,得宇宙之空灵――月与李白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

月之与李白,如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活脱脱诗人的化身!据粗略统计,在李白流传至今的千余首诗歌中,就有多首提到了月。

这些月亮,就时间而言,有晓月、落月、夜月、秋月等;就地点而言,有峨眉山月、长安月、金陵月、洞庭湖月等;就景物来说,有山月、湖月、云月、沙月、石上月等。

至于一般人描述的圆月、半月、弯月等形态不一的月亮和明月、朗月、皎月、浩月等色彩各异的月亮则更不在话下。

此外,还有苦月、寒月、冷月、孤月这些带有浓厚主观情感的与明镜、琼钩、白玉盘等称呼不同的月亮。

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

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

一、月的自然意象月首先就是做为一个自然的审美对象而被人们歌咏与吟诵的。

她深邃美丽、静谧皎洁。

温润深邃的月光世界就是美丽善良的寓意。

从《诗经》中“月出来皎兮,佼人僚兮”至“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一直以来月都就是以一种与太阳精神相对公的审美意象而存有,就是女性和爱情的代言体,加之洁白玉兔、美丽嫦娥的传说,明月意象以其独有的灵性魅力为后世诗词研发了一个韵味性灵而又美妙绝伦的启发源泉。

李白一生结点祖国名山大川,最爱好自然,他常常用山水等各种自然意象去刻画属于自己的'独有境界。

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作诗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存有了代莱缔造,代莱生命,沦为代莱形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朗月行中把月亮比作什么

古朗月行中把月亮比作什么

古朗月行中把月亮比作什么白玉盘、瑶台镜。

《古朗月行》里把月亮比作了“白玉盘”和“瑶台镜”。

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原诗:《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释义: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此诗作年不详。

《朗月行》为乐府旧题,鲍照有此题诗。

诗前半回忆幼时观月之印象,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童稚口吻,清浅真率。

后半写月蚀,仍用神话传说,以蟾蜍蚀影喻指朝中奸佞,希望有后羿般的人射落九乌,廓清天下。

意境含蓄。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所以称《古朗月行》。

这首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节选开头八句,这八句意思可以独立成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背诵。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诗人又联想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再次向明月发问,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

这首小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个神奇瑰丽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李白诗中月亮的含义

李白诗中月亮的含义

月亮在李白诗中的不同含义李白一生写了近千首诗,月的意象有336例,涉月诗更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

·《把酒问月》明月是人生哲理的探求。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诗人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静夜思》故乡的寄情物,流浪的旅伴。

李白独处他乡,白天奔波忙碌,可以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诗人不禁遐想到故乡的种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友情的象征。

此时的明月,是一个了解李白,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李白的要求,将他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峨眉山月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关山月》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一种情操。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望庐山瀑布水》写“江月”,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诗人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明月是这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的表现。

·《古朗月行》月亮作为发现社会问题,讽刺当权者昏暗的武器。

《古朗月行》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

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全诗赏析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全诗赏析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全诗赏析李白古朗月行古诗全诗赏析“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白古朗月行古诗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古朗月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前言】《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

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注释】⑴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问。

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

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

”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

古朗月行李白的意思

古朗月行李白的意思

古朗月行李白的意思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独自登临高山,远眺月亮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古朗月行”一词,可以理解为“远行观赏古老明亮的月亮”。

整首诗以月亮为主题,描绘了月亮在夜晚的辉煌,以及诗人在月下的游览。

诗中第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表达了诗人小时候不懂得欣赏月亮,以为月亮是一块白色的玉盘。

接下来几句“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描述了诗人对月亮的幻想,将月亮比作瑶台上的镜子,飞在青云之上,寓意月亮的高贵和神秘。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描绘了仙人在月亮上垂下双脚,以及月亮周围围绕着桂树的美景,使得整个月亮的景色更加壮丽。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则描写了月亮上的白兔,传说中是仙女的伴侣,正在捣药,诗人好奇地问白兔准备给谁吃。

“脱屣露华尾,将船明月看”描述了诗人脱下鞋子,露出裸足,坐在船上仰望明亮的月亮。

整首诗以美丽的词句描绘了月亮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
优美,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意境。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全诗翻译:其一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其二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其三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皎洁的爱恋——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内容摘要:后人想起李白,便会想起月。

李白是诗中的仙人,千古独步;但若无明月与之相伴相生,仙气便会顿减。

李白爱月,如同爱美人,是一种由形入魂的爱。

什么样的人最幸福?毫未觉悟的人和大彻大悟的人最幸福。

前者是对痛苦一无所感,后者是对万缘看破万下。

李白,恰好有了文人最敏感的特质和最难解的情绪,所以,他对痛苦有着最纤细的感知,因而陷入了痛苦设下的无可逃避的困境,所以他最痛苦。

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不能逃避之时,人的第二本能就是喊痛,所以李白想哭。

他的泪,无人懂。

他的爱,无从寄。

他唯有将一腔心事说给天边月。

对李白而言,明月是友人、爱人、故乡、理想的集中化身,月与他的生命同在。

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个性,在其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月亮这一自然物象与自己内心早已形成的认识相结合,达到“我心中有月,月中有我心”的境界。

李白爱月,是穿越时空之爱。

他的月亮,看透古今、转遍关山,有着沧海桑田的沉厚博大,给人以物我两忘的清凉与宁静。

李白在咏月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幽冷而静谧的月光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李白用他无与伦比的浪漫瑰丽的诗句,对明月倾诉着最为皎洁的爱恋。

关键词:李白明月知己爱物我两忘正文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明月知我心。

如果你找不到知音,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理想,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故乡,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亲人,就找月亮……月亮,是一个万能的倾诉对象,是一个永远的梦中情人,是一面清透的心灵之镜,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永恒不变的情,高远深邃的愁。

月亮是无知无情的,月光是不可称量的,月色是不可久住的,但又是可以真实感知的。

李白作为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临风独立在诗歌艺术的巅峰,他的仙风侠骨、高洁志向、寂寞幽思,都需要一个听众来聆听、需要一个幻境来沉醉、也需要一个表征来展现;所以,他也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月亮,而且越爱越深。

月亮就是月亮,是人们赋予它情感的色彩;自然就是自然,是人们自顾地对之抒怀;所以,文人笔下的意象,都有作者独有的个性在。

李煜的春水,就是李煜的愁思;李白的月亮,其实就是李白。

李白的月亮在不同地点出现,因为李白游历甚广;李白的月亮在不同时间出现,因为李白在不同时间苦思冥想;李白的月亮以不同形态出现,因为李白那起伏不定的心情;李白的月亮以不同身份出现,因为李白的情感需要不同的寄托……李白的月亮越来越复杂,是因为李白的思想越来越深刻;所以想读懂李白的月亮,要先读懂李白。

所谓作文先做人,其实反之亦然,读文也要先读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却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他将诗写得登峰造极,却不想以诗人身份终老此生,而是想把诗作为敲门砖,以敲开朝廷的政治大门,一展理想抱负。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终于有了机会。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但唐玄宗没有赏识到他的政治才能,而只把他看作写诗以供歌唱娱乐的文人。

在京仅三年,李白就弃官而去,继续他的流浪。

关于他的死,北宋梅尧臣在悼念李白时,曾写下这样的诗:“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钩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一手弄月身翻然。

”可谓生时常咏月,死后伴月眠。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据我国前辈学人对李白诗的自然意象统计,明月意象共出现76次,居于天、地、日、月、云、雪六种运用最多的天象类意象之前列,而提到月的诗句不下400处。

李白对月亮的爱,究竟如何呢?一、由形入魂之爱李白爱月,如同爱人,是一种由形入魂的爱。

李白诗中的月亮有圆有缺、如盘似钩,便似美人时笑时嗔,可谓千姿百态;李白诗中的月亮依山傍水、云端石上,又如美人巧倚新妆,堪称风情万种。

此种爱,是一种流于表面形式的爱,如同与人初识,只是一种于美的常规欣赏,并不深刻,更谈不上独到新颖。

如《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对月亮仅有颜色与形状的描写,赞美月亮像玉盘一样又白又圆,像镜子一样明亮。

看到月亮,李白不禁联想起古代神话说:“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是给谁吃的呢?月亮不仅给人以美的观感,更能给人宛若仙境般的奇妙想象。

这些诗句妙在符合儿童的观察特点,善于进行丰富联想,余外并无醒目惊心之处。

或者可以看出诗人隐约透露出的一个信息:李白和月亮也是青梅竹马的……与人相交日久,交流方式也会不停变换,则认识也会重新定位。

于是李白与心中的月亮变换不同形式,进行了由形而魂的深度交流与沟通。

李白的月亮,不仅形美,神韵亦美,是以李白终其一生,对月一见钟情,且日久弥坚。

两人初交,难免游玩之心,故李白亦曾“玩月”:“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

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诣绮裘,乌沙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中的月亮,仅仅是相陪游戏的玩伴,在诗人的眼中,也仅仅是像玉钩一样又白又细的美好形象而已,并没有内心的相应共鸣。

既为玩伴,难免时时相约,于是不见时渐生出想见之期待:“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zhī] 鹊楼。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乘夜挂席,渭水泛舟,等月月不来,乌云遮天,无奈之心如江水自流。

舟也随波逐流,瞬间就漂到长安城西头。

月亮恰如小玉钩,挂在蓝蓝的天穹。

月光如水,一掬满怀,可是游玩的心情却消失的一丝丝都没有。

只看到高高的鳷鹊楼的身影在月亮的金波里,晃晃悠悠。

与人相约,伊人却姗姗来迟,喜悦之情皆化作淡淡轻愁。

李白已时时不自禁地开始想念月亮了。

能作掌上舞的,并不只是赵飞燕,月光的身姿比她更柔美、舞步比她更轻盈、情意比她更缠绵。

能与月共舞者,唯有李白。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

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

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

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独酌》)李白与他的恋人,在春草芳林中,闲歌曼舞,心神相通,忧愁不再。

月亮不仅是李白的亲密爱人,更是可以把酒相对的良朋知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诗人在月光下,既歌且舞。

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诗人的心曲;舞时身影在月光下转动零乱,似与明月共欢。

醒时相互爱悦,醉后才与明月无可奈何地分别。

但这分别也是暂时的,是形式上的,因为那一片月光,早已溶进了诗人的生命里,与诗人合二为一!——诗人真诚地和月相约:月,我愿与你结下永远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在遥远的银河!这难道不是情侣之间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誓言吗?这难道不是知心好友重神交不重形式的灵犀相通吗?后人想起李白,便会想起月。

一如想起观音,便想起她手里的净瓶。

没有大慈大悲智慧水,观音还是观音吗?李白是诗中的仙人,千古独步;但若无明月与之相伴相生,仙气便会顿减。

唐玄宗可以爱闭月羞花的杨贵妃,因为她是昭阳殿里第一人;汉武帝可以爱绝世独立的李夫人,因为她是倾国倾城的来处。

他们的爱,可谓千古风流。

但他们的爱,都是在身边的活色生香,仅供玩赏爱怜;与李白相比,未免多了几分烟尘气。

唯有李白的爱,美丽多情且高洁清远,可以伴他一时之欢,更可以令他仰望终身。

皎洁的明月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同样,孤高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恋人。

二、穿越时空之爱人对自然、宇宙的探索与追问,与生俱来、永远不灭。

广漠无垠的宇宙,引人遐思,同时也让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随之而来的茫然。

人不仅要在社会和人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还要在茫茫宇宙中探寻整个人类的未来,这种最为深刻、永恒的思考常常使人感伤和痛苦。

李白是一个超然物外的天才诗人,这种困惑于他而言,更是如影随行,无时不在。

诗人本已对命运有着困惑的追问,对月举杯,更不免想起宇宙人生的难解之谜。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向天一问,可谓妙绝,古往今来有几人能作答?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令人神往,更令人迷惑。

这种深刻的追问,古人没有留下答案,他自己不能解答,同时代的人亦不能为他解惑。

于是,李白再次将目光投向浩渺夜空。

人生有限,月光却可穿越时空。

兴亡更替、人事代谢,都已如流水般逝去,或许他们都曾有过和自己一样的感慨吧!于是李白释然了:月亮啊,我与你在此时此地相爱,何必定要生生世世相守?只要在唱歌饮酒之时,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美好就在当下,瞬间即是永恒。

明月在天我仰头,举杯便见月在手。

无奈饮下杯中影,依旧一片相思愁。

在与明月的神思交会中,李白痛并快乐着,不禁想胁生双翼,飞上九天去与明月相会。

那意中人的居所,应该是琼楼玉宇,一片清宁吧?意中人的抚慰,应该是可以化解我所有的忧愁吧?“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长风万里、秋雁南来之时,李白酣饮高楼,诗歌亦清发隽秀,不是正可以献给意中之人吗?于是,他满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一解相思之苦。

然而,他是不得展翼的鹏鸟,不能直上青云。

而这一片相思,更无可排解。

他想抽刀砍断江水,然而江水更猛奔流;他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算了,不如明天依旧驾舟漂流吧,我仍旧可以以水为镜,近赏你的倩影。

这是李白与月的一次近距离相约,他要与月冲破这天人之隔,他要真真切切地拥月入怀、揽月在手,但终于不可避免地在失望中结束。

月光下,李白孤独地站着。

然而,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的,又岂止是这一片痴情呢?明月,慰李白忧思苦绪,更令李白相思入骨。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李白的月亮,因复杂而更见其美丽,因朦胧而更显其幽深。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