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答案

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
(一)
1.D解析:A项第一个“绝”是“停止,止歇”的意思,第二个“绝”是“隔绝的,封闭的”的意思。
B项第一个“是”是“这”的意思,第二个“是”是表判断的动词。
C项第一个“其”是“他们的”的意思,第二个“其”是“难道”的意思。
D项两个“一”都是“全”的意思。
2.(1)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2)(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D解析:“正面描写”错,应是侧面描写。
(二)
1.D解析:A项第一个“更”是“还”的意思,第二个“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项第一个“白”是“白色的”的意思,第二个“白”是“酒杯”的意思。
C项第一个“余”是“我”的意思,第二个“余”是“多余的”的意思。
D项两个“焉”都是“哪里”的意思。
2.(1)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2)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3.奇景雅趣
4.C解析:不是重在议论,而是重在抒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
雪:②余拏一小舟。
拏:(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撑(船);(2)使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3)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即可。
①句意:大雪接连下了多天。
雪,下雪。
②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
拏,撑(船)。
(2)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
结合内容,从“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可知,句子使用了白描手法。
用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营造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感情的能力。
结合内容,从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是一个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人;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作者痴迷山水。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共10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共10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一): 湖心亭看雪练习和答案1.基础知识2.阅读理解《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二):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冰天雪地,竟有人在夜里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文章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三):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章结尾舟子喃喃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中“相公痴”表现在什么地方文中“相公痴”表现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愿对你有所帮助!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四): 八年级上册语文29课《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参考答案: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德国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
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
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年长的歌德,二十一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
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
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
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
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
”以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己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
1.是什么原因使歌德与席勒感情上产生了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德说自己“作为诗人复活了”,这里的“复活”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席勒的创作成就使他一举成名,且影响越来越大,让歌德一时接受不了。
(意对即可)2.焕发出创作的热情,取得了创作上的丰收,成绩赶上了年轻人。
(意对即可)3.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对他人的进步,克己待人。
(意对即可)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黑暗中的花香》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25分)黑暗中的花香石兵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5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5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湖心亭看雪张岱**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少不更事B.湖中人鸟声俱绝精妙绝伦C.上下一白长烟一空D.是日更定矣物是人非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8.本文文笔洗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
(用原文句子填写)。
(3分)9.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雪三日后夜里“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尽显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出夜中雪景的特点。
C.亭上二人见到作者“大喜”,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
D.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的是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6C7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注意:强、三大白、客此的翻译每一处1分。
)8到亭上及下船(每空1.5分,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9B参考译文郑国有一个非常喜爱鱼的人,想了一些办法没有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苟笼投饵捕鱼。
他在庭院里摆了三只盆子,都盛满了水,捕到鱼就放到水盆里养着。
那些鱼由于刚刚摆脱了鱼网的折磨,身子疲乏得很,把白色的肚皮翻浮在水面上,或者把嘴露在水面上争着喘气。
过了一天,鳍尾才开始摆起来。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思。
强饮三大白()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余挐一小船()2、下面画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室中更无人B、上下一白强饮三大白C、湖中人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D、上下十余里间余住西湖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文段理解。
本文采用白描手法写西湖雪景。
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文中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一“独”字刻画了作者。
参考答案:1、尽全力;穿;白气弥漫的样子;通“桡”,撑船。
2、C3、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们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世俗的生活方式。
(写出一点即可)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强人所难B.湖中人鸟声俱绝 // 绝巘多生怪柏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是金陵人 //是非曲直【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以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2.解释加点词。
①余孥一小舟②见余大喜③及下船④客此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阅读答案:1.B2.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等到客居,寓居3.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意思对,略有文采即可)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