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实验

离心泵实验
离心泵实验

离心泵实验(第6组)——工程楼102&104

摘要

本实验以水为介质,使用IHG32-125型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离心泵的性能、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以及管路的性能曲线。实验验证了离心泵的扬程He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呈2次方的关系;有效效率有一最大值,实际操作生产中可根据该值选取合适的工作范围;泵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Re大于某值时,C0为一定值,使用该孔板流量计时,应使其在C0为定值的条件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离心泵的结构、性能铭牌及配套电机情况

2、了解孔板流量计的结构、使用及变频器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4、掌握最小二乘法回归管路特性方程、扬程方程中的参数A、B

5、学会选择、使用离心泵(由物性+泵特性+管路特性等决定)

二、实验内容

1、测定某一转速条件下的离心泵特性曲线

2、测定阀门处于某一开度条件下的管路特性曲线

3、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0随Re d变化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损失,产生能量损失和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小,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和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此曲线也可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 He

He = H压力表+ H真空表+ H0

H压力表——泵出口处的压力,mH2o;H真空表——泵入口处的真空度,mH2o;H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H0=0.85m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低,而输入功率又比理论值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

η=N e N

N e=QH 102

e

Ne—泵的有效功率,Kw; Q—流量,m3/s; He—扬程,m;ρ—液体密度,kg/m3

由泵轴输入离心泵的功率为

N轴= N电*η电*η转

N电—电机的输入功率,Kw;η电—电机效率,取0.9;η—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一般取1.0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孔板流量计的构造原理如下图所示。

孔板流量计的构造原理图

在水平管路上装有一块孔板,其两侧接测压管,分别与压差传感器的两端连接。孔板流量计利用流体通过锐孔的节流作用,使流速增大,压强减小,造成孔板前后压强差,作为测量依据。若管路直径d 1,孔板锐孔直径d 0,流体流经孔板后所形成缩脉的直径d 2,流体密度ρ,孔板前测压导管截面处和缩脉截面处速度和压强分别为u 1,u 2和p 1,p 2,不考虑能量损失,由伯努利方程得:

222

112

2

u u p p gh --=

=

由于缩脉位置随流速变化而变化,缩脉处截面积S 2难以知道,孔口的面积已知,且测压口的

位置在设备制成后不再改变,因此可用以孔板孔径处u 0代替u 2,考虑到流体因局部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用校正系数C 校正后,有:

=

对不可压缩流体,根据连续性方程有:

010

1S u u S =

整理得

0u =

0C =

,则可简化为

0u C =根据u 0和S 2,即可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V S 为:

000Vs u S C S ==

0Vs C S =式中 V S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Δp —孔板压差,Pa ; S 0—孔口面积,m 2; ρ—流体的密度,kg/m 3; C 0—孔流系数。

孔流系数的大小由孔板锐孔的形状、测压头的位置、孔径与管径比和雷诺数共同决定,具体数值由实验测定。当d 0/d 1一定时,雷诺数Re 超过某个数值后,C 0就接近于定值。通常工业上定型的孔板流量计都在C 0为常数的流动条件下使用。 3,管路的特性曲线

离心泵工作在工作点上时,有

H H He H H ==++压力表真空表

又 2

v H z k q =?+?

测定不同频率下,H 与

v

q 的值,即可求得k 及z ?的值。

三、实验流程

图1、离心泵实验流程

四、实验操作 1、检查试验装置

2、启动水泵。先关闭流量调节阀门,再按控制电柜绿色按钮,最后按变频器绿色按钮启动泵,频率自动升到50 Hz ;

3、测泵特性。固定频率(50Hz ≈2800r/min ),改变阀门开度,调节水流量从0到最大,记录出

入口表压、轴功率、水流量(液位>200mm 、时间)等相关数据。同时可测孔流系数。

4、测管路特性。固定阀门开度,按变频器“△”或“▽”键改变电源频率,调节水流量从小到

大,只记录孔板压降、进出口表压即可。

5、实验布点。一般小流量比大流量密集,斜率变化大的区域或曲线拐点附近较密集,曲线点一

般不少于10组;

水 箱

流量调节阀

水 槽

水 泵

底阀

灌泵阀

排气阀

孔板流量计

放水阀

变频仪

标尺

计量槽 S=495×495 mm 2

6、停泵。先按变频器红色按钮,再按控制电柜红色按钮停泵,最后关闭流量调解阀。

五、实验数据

1)离心泵特性Ⅰ以孔流系数的标定(2800r/min):水温度= 18.6 ℃

压降出

口入口

率q v He NeηC0S0ρq v g

15. 20.01

5

-0.01

5

0.5

3

0.0018

470.85

0.0153

7

0.0289

99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6.6491

12

9.80

7

0.47

7

140.02

4

-0.01

4

0.5

3

0.0017

73

1.8711

35

0.0324

8

0.0612

82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6.3830

39

9.80

7

0.47

7

12. 70.03

7

-0.01

4

0.5

3

0.0016

89

3.1986

1

0.0529

01

0.0998

13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6.0816

71

9.80

7

0.47

7

11. 60.04

4

-0.01

3

0.5

3

0.0016

15

4.0155

18

0.0634

94

0.1197

99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5.8144

8

9.80

7

0.47

7

10. 20.05

4

-0.01

1

0.5

1

0.0015

15

5.2408

8

0.0777

53

0.1524

57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5.4555

25

9.80

7

0.45

9

90.06

2

-0.01

1

0.5

1

0.0014

24

6.0577

88

0.0844

75

0.1656

38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5.1278

89

9.80

7

0.45

9

7.80.07

1-0.01

0.4

8

0.0013

27

7.0789

23

0.0919

76

0.1916

18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4.7778

39

9.80

7

0.43

2

6.40.08

2-0.01

0.4

8

0.0012

04

8.2021

72

0.0966

68

0.2013

91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4.3338

57

9.80

7

0.43

2

5.30.08

9

-0.00

9

0.4

6

0.0010

97

9.0190

8

0.0968

85

0.2106

19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3.9501

61

9.80

7

0.41

4

40.09

4

-0.00

9

0.4

4

0.0009

56

9.5296

470.0892

0.2027

27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3.4419

92

9.80

7

0.39

6

2.80.09

9

-0.00

8

0.4

2

0.0008

04

10.142

33

0.0798

42

0.1901

01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2.8947

89

9.80

7

0.37

8

1.30.10

6

-0.00

7

0.3

9

0.0005

59

10.959

24

0.0599

43

0.1537

01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

2.0113

24

9.80

7

0.35

1

-0. 10.11

8

-0.00

6

0.3

50

12.286

7100

0.7253

88

0.000459

961

998.5

750

9.80

7

0.31

5

2)离心泵特性Ⅱ(40Hz): H0= m 水温度=18.7 ℃ 40.02 Hz

机功率轴

率He Neηd0S0C0S q v u1dρg q v

0. 530.4

77

19.74

1

#DIV/

0!

#DIV/

0!

0.02

42

0.00045

9961

#DIV/

0!

0.245

025

#DIV/

0!

#DIV/

0!

0.0

42

998.5

75

9.8

07

#DIV/

0!

0. 680.6

12

17.80

084

0.103

193

0.168

615

0.02

42

0.00045

9961

0.768

808

0.245

025

0.000

592

0.427

404

0.0

42

998.5

75

9.8

07

2.131

718

0. 680.6

12

17.29

027

0.140

326

0.229

291

0.02

42

0.00045

9961

0.747

844

0.245

025

0.000

829

0.598

366

0.0

42

998.5

75

9.8

07

2.984

405

0. 690.6

21

16.06

491

0.158

679

0.255

521

0.02

42

0.00045

9961

0.738

904

0.245

025

0.001

009

0.728

234

0.0

42

998.5

75

9.8

07

3.632

135

0. 740.6

66

16.06

491

0.170

449

0.255

929

0.02

42

0.00045

9961

0.723

189

0.245

025

0.001

084

0.782

252

0.0

42

998.5

75

9.8

07

3.901

552

0. 750.6

75

14.94

166

0.183

282

0.271

529

0.02

42

0.00045

9961

0.727

522

0.245

025

0.001

253

0.904

382

0.0

42

998.5

75

9.8

07

4.510

688

0. 770.6

93

14.43

109

0.194

193

0.280

221

0.02

42

0.00045

9961

0.724

269

0.245

025

0.001

375

0.992

124

0.0

42

998.5

75

9.8

07

4.948

31

0. 790.7

11

13.51

207

0.194

475

0.273

523

0.02

42

0.00045

9961

0.717

792

0.245

025

0.001

47

1.061

141

0.0

42

998.5

75

9.8

07

5.292

54

0. 810.7

29

12.28

671

0.195

043

0.267

549

0.02

42

0.00045

9961

0.737

762

0.245

025

0.001

621

1.170

376

0.0

42

998.5

75

9.8

07

5.837

36

0. 810.7

29

11.46

98

0.186

121

0.255

31

0.02

42

0.00045

9961

0.711

72

0.245

025

0.001

658

1.196

385

0.0

42

998.5

75

9.8

07

5.967

079

0. 830.7

47

10.14

233

0.173

78

0.232

638

0.02

42

0.00045

9961

0.710

999

0.245

025

0.001

75

1.263

263

0.0

42

998.5

75

9.8

07

6.300

643

0. 850.7

65

9.019

08

0.160

622

0.209

964

0.02

42

0.00045

9961

0.705

29

0.245

025

0.001

819

1.313

028

0.0

42

998.5

75

9.8

07

6.548

85

0. 860.7

74

7.691

604

0.148

263

0.191

554

0.02

42

0.00045

9961

0.731

462

0.245

025

0.001

969

1.421

171

0.0

42

998.5

75

9.8

07

7.088

223

0. 880.7

92

6.364

129

0.125

401

0.158

334

0.02

42

0.00045

9961

0.718

868

0.245

025

0.002

013

1.452

753

0.0

42

998.5

75

9.8

07

7.245

739

0. 890.8

01

5.036

653

0.101

401

0.126

593

0.02

42

0.00045

9961

0.711

774

0.245

025

0.002

056

1.484

334

0.0

42

998.5

75

9.8

07

7.403

255

0. 910.8

19

1.462

681

0.030

876

0.037

7

0.02

42

0.00045

9961

0.704

615

0.245

025

0.002

156

1.556

34

0.0

42

998.5

75

9.8

07

7.762

392

3)管路特性Ⅰ(固定阀门1/4开度):水温度=18.6 ℃

频率孔板压降出口入口q v H C0S0ρq v g

50 1.60.175-0.0070.00061618.005070.7253880.00046998.575 2.2163719.807

46 1.30.147-0.0070.00055915.145890.7253880.00046998.575 2.0113249.807

42.05 1.10.122-0.0060.00051712.695170.7253880.00046998.575 1.8621249.807

38.030.80.098-0.0060.00044810.244440.7253880.00046998.575 1.6126479.807

37.060.60.076-0.0060.0003957.9979450.7253880.00046998.575 1.4222219.807

35.080.60.081-0.0060.0003958.5085120.7253880.00046998.575 1.4222219.807

31.040.40.061-0.0060.000334 6.4662420.7253880.00046998.575 1.2019969.807

30.070.40.057-0.0060.000334 6.0577880.7253880.00046998.575 1.2019969.807

27.080.20.044-0.0060.000259 4.7303130.7253880.00046998.5750.9310629.807

25.990.20.039-0.0060.000259 4.2197450.7253880.00046998.5750.9310629.807

22.06 0.1

0.02 -0.006 0.000211 2.279589 0.725388 0.00046 998.575 0.760209 9.807

4)管路特性Ⅱ(固定阀门4/4开度):水温度=18.6 ℃

频率 孔板压

降 出口 入口 q v H C0 S0

ρ q v

g 50 22 0.027 -0.016 0.00222 1.973248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7.991238 9.807 47.05 20 0.024 -0.016 0.002117 1.666908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7.62107 9.807 44.05 17.9 0.022 -0.015 0.002003 1.564794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7.211975 9.807 41.01 15.8 0.019 -0.014 0.001883 1.360567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6.778233 9.807 38.03 13.3 0.017 -0.013 0.001728 1.258454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6.222578 9.807 35.03 11.2 0.015 -0.013 0.001587 1.054227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5.714223 9.807 32.08 9.2 0.012 -0.011 0.00144 0.952113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5.183933 9.807 29.05 7.1 0.008 -0.01 0.001267 0.645773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4.561253 9.807 25.98 5.3 0.005 -0.009 0.001097 0.441546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3.950161 9.807 23.08 3.7 0.004 -0.008 0.00092 0.441546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3.313674 9.807 20.02 2.4 0.003 -0.007 0.000747 0.441546 0.725388 0.000459961

998.575 2.687744 9.807

六、实验结果作图及分析

0.00

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1.00扬程扬程 /m

水流量 / m 3*h -1

轴功率 K W

效率

50HZ 泵特性曲线

0.0

0.10.2

0.30.40.50.6

0.7

0.8

0.91.0

扬程 /m

水流量 / m 3*h -1

轴功率 K W

效率

40HZ 泵特性曲线

扬程 /m

流量q v / m

3*h -1

离心泵特性曲线

七、思考题

1、离心泵启动前为何要灌泵,且要关闭流量调节阀?这跟“气蚀”有关系吗?

答:离心泵是靠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水排出,泵内的水排出后形成真空,又把水吸进泵中,

依次循环工作。由于管道内形不成真空,且离心泵精度低,需要将内部空气排出,所以启动前要灌泵。

启动前关闭调节阀可以避免启动电流过大,保护电机。 这与汽蚀现象无关。

2、通过阀门由小到大改变流量时,泵出口压力表和入口压力表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当流量调节阀开度增大时,压力表读数减小,真空表读数增大。

3、用实验中的离心泵分别输送20℃下的水和乙醇,泵的特性曲线和安装高度有什么变化?管路

特性曲线是否有变化?

答:由于水和乙醇的差别仅是密度,所以泵特性曲线不变,乙醇密度小安装高度可降低,管路特

性曲线截距变小。 4、在流体阻力实验中,想用孔板流量计代替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已知不锈钢管道尺寸Ф32×3mm ,

流量范围0.6~6m 3

/h ,使用的离心泵与本实验相同。请设计一款孔板流量计,确定孔口尺寸和压差范围。

答:t=20o C 时,ρ=998.2kg/m 3 , μ=1.005mPa.s d=32-3×2=26mm=0.026m ,

u=q v /A=q V / 3600/[π×(0.026/2)2] =0.3139~3.139 m/s

Re=duρ/μ=0.026×u×998.2/ (1.005×10-3) =8106.2~81062

取m=0.20,则d 0=*d=0.201/2*0.026=0.01163m ,

查《化工原理》教材图1-52,可知 C 0=0.612

0Vs C S =

△p = (ρ/2)* [V S /(C 0*S 0)]2

= 998.2/2*[ q v / 0.612/π/(0.0263/2)2

]2

=131.3~13130Pa 则量程为0.1313~13.13kPa

5、用最小二乘法回归阀门1/4开度条件下,管路特性方程H=A+B q v 2中的参数A 、B ,检验相关性。

要求手工计算并写出过程。

6、借助软件确定50Hz 条件下(1)泵的近似扬程方程H e =A+B q v 2

中的参数,(2)双泵并联、串联

操作,用1/4阀门开度的管路输送常温水,流量分别是多少?泵的效率如何?

八、参考资料

1、《Origin 实用教程》,周剑平,第147页;

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2版),李云燕等,第83页;

3、离心泵结构素材文件。

离心泵实验报告

.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实验 班级:化工**** 姓名: *** 学号: 20110111** 序号: * 同组人: *** *** *** 设备型号:流体阻力-泵联合实验装置UPRSⅢ型-第1套实验日期: 2013-**-**

一、实验摘要 本实验使用FFRS Ⅲ型第1套实验设备,通过测量离心泵进出口截面的流量、压强、电机输入功率等量, 根据He =p 2ρg ?p 1ρg +?Z + u 22?u 1 22g +∑h f 、Pa =0.9P 电 、η=Pe Pa ?得到 He~q v 、Pa~q v 、η~q v 关系曲线, 即离心泵特性曲线;同理得管路的特性曲线;通过涡轮流量计测得的管路流量,根据C o = q v A 0 √ρ 2?p 和R e = duρμ?得到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 o 与雷诺数R e ,从而绘制C o 和R e 曲线图。该实验提供了一种测量泵和管路的特性曲线以及标定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的方法,其结果可为泵、管路和孔板流量计的实际应用与工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离心泵,特性曲线,孔板流量计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 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 了解孔板流量计的构造和原理,测定其孔流系数。 4. 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5. 测定相同转速下双泵并联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 1.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离心泵性能是指在叶轮结构、尺寸、转速等固定的情况下,泵输送液体具有的特性。其中He~q v 、Pa~q v 、η~q v 关系曲线称为离心泵特性曲线。根据此曲线可以求出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1) 泵的扬程He 扬程是离心泵对单位牛顿流体作的有效功。在泵的进出管路取两个截面,忽略流体阻力,列机械能衡算可知扬程为: He =p 2ρg ?p 1 ρg +?Z + u 22?u 1 22g +∑h f =H 2?H 1+?Z + u 22?u 1 22g m 式中,H 2——出口截面静压能,mH 20; H 1——进口截面静压能,mH 20;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轴功率取输入电机功率Pa 的90%,即:Pa =0.9P 电 kW 有效功率:P e =(p 2?p 1)q v 1000?=ρgq v H e 1000? kW 泵的效率:η=Pe Pa ? 总效率:η总=Pe P 电? 通过仪器仪表直接测量电功率、进出口截面静压能、液体流量、温度等。即可确定该泵性能。 2.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 管路特性是指在流体输送管路不变的情况下,管路需要的能量H=流体损失的能量+流体增加的能量。其中H~q v 关系曲线称为管路特性曲线,与泵无关,只受管路与流体影响。在管路的起点和终点取两个截面,当管径相同时,且管径流动达到阻力平方区时,根据机械能衡算式可知管路需要的能量为: H =?Z + ?p ρg +?u 22g + ∑h f =A +Bq v 2 m 在任何一个实际流量点,离心泵传递给液体的有效能量He ,等于管路在该流量q v 下运送流体所需要的 能量H ,即H =He ,所以H 的测量原理同He ,即可得到管路特性曲线——H~q v 曲线

实验2 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1.2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1. 2.1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学会离心泵的操作。 2).测定恒定转速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N)、以及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V)之间的曲线关系。 3).测定改变转速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N)、以及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V)之间的曲线关系。 4).测定串联、并联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N)、以及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V)之间的曲线关系。 5).掌握离心泵流量调节的方法(阀门、转速和泵组合方式)和涡轮流量传感器及智能流量积算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6).学会轴功率的两种测量方法:马达天平法和扭矩法。 7).了解电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8).学会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组态软件MCGS 和VB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使用。 1.2.2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流量V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外部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这一特性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 ) 流量V 的测定与计算 采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流量,智能流量积算仪显示流量值V m 3/h 。 2) 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 在泵进、出口取截面列柏努利方程: g u u Z Z g p p H 22122121 2-+ -+-=ρ (1—9) 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压强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量m/s g :重力加速度 m/s 2 当泵进、出口管径一样,且压力表和真空表安装在同一高度,上式简化为: g p p H ρ1 2-= (1—10) 由式(1-10)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泵的扬程。 本实验中,还采用压力传感器来测量泵进口、出口的真空度和压力,由16路巡检仪显示真空度和压力值。 3) 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 轴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N=M ω=M 60 281.9602n PL n ππ.. = (1—11)

北京化工大学离心泵性能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离心泵性能试验 实验时间:2015年12月16日 报告人: 同组人: 报告摘要 本实验以水为工作流体,使用了额定扬程He为20m,转速为2900 r/min IS 型号的离心泵实验装置。实验通过调节阀门改变流量,测得不同流量下离心泵的各项性能参数,流量通过计量槽和秒表测量。实验中直接测量量有P真空表、P 压力表、电机功率N电、孔板压差ΔP、计量槽水位上升高度ΔL、时间t,根据上述测量量来计算泵的扬程He、泵的有效功率Ne、轴功率 N轴及效率η,从而绘制He-Q、Ne-Q和η-Q三条曲线即泵的特性曲线图,并根据此图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又由P、Q求出孔流系数C0、Re,从而绘制C0-Re曲线图,求出孔板孔流系数C0;最后绘制管路特性曲线H-Q曲线图。 本实验数据由EXCEL处理,所有图形的绘制由ORIGIN来完成 实验目的及任务 ①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②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③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④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⑤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基本理论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图4-3中的曲线。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小,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和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另外,根据此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特性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操作特性,做出特性曲线; 3.了解电动调节阀、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f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 2222111ρρ (1) 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 p p z z ρ1 212)-+ - 210(H H H ++=表值) (2) 式中: 120z z H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 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 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 k N N ?=电 (3) 其中,N 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95.0=k 。 即:电N N 95.0= (4) 3.效率η的计算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 测量离心泵在恒定转数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其最佳工作范围; 3、 测量管路特性曲线及双泵并联时特性曲线; 4、 了解工作点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5、 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 0与雷诺数Re 的关系(选做)。 二、基本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特征方程是从理论上对离心泵中液体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离心泵压头与流量的关系。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和转数的影响,故在实际工作中,其内部流动的规律比较复杂,实际压头要小于理论压头。因此,离心泵的扬程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精确的计算,需要实验测定。 在一定转数下,泵的扬程、功率、效率与其流量之间的关系,即为特性曲线。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 He = H 压力表 + H 真空表 + H 0 [ m ] 其中:H 真空表,H 压力表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的压力 [ m ]; H 0为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H 0= 0.3m 。 N 轴 = N 电机?η电机?η传动 [ kw ] 其中:η电机—电机效率,取0.9; η传动—传动装置的效率,取1.0; 102 ρ ??=He Q N [ kw ] 因此,泵的总效率为: 轴 N Ne = η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孔板流量计孔板孔径处的流速u 0可以简化为: u 0=C 0(2gh )1/2 根据u 0和S 0,即可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Vs 为: Vs=u 0S 0=C 0S 0(2gh )1/2 或: Vs= C 0S 0(2△p/ρ)1/2 式中Vs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 p ——孔板压差,Pa ; S 0——孔口面积,m 2; ρ——流体的密度,kg/m 3; C 0——孔流系数。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离心泵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心泵的操作。 2.测定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 离心泵的性能一般用三条特性曲线来表示,分别为H-Q 、N-Q 和-Q 曲线,本实验利用 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测定工作。 泵的压头用下式计算 g u u h H H H 22 1 220-+++=真空表压力表 其中压力表H 及真空表H 分别表示离心泵出口压力表和进口真空表的读数换算成米液柱的数值,0h 表示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21u u =,故 真空表压力表H H H += g QH N e ρ=/(36001000) 效率%100?= N N e η, 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W ; N ——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W ; Q ——泵的流量,-13h m ?。

图1. 实验装置流程图 1-底阀 2-入口真空表 3-离心泵 4-出口压力表 5-充水阀 6-差压变送器 7-涡轮流量计 8-差压变送器 9-水箱 离心泵入口和出口管的规格为 1#~2#装置,入口内径为,出口内径为 3#~8#装置,入口内径为41mm,出口内径为48 三、实验步骤 1.打开充水阀向离心泵泵壳内充水。 2.关闭充水阀、出口流量调节阀,启动总电源开关,启动电机电源开关。 3.打开出口调节阀至最大,记录下管路流量最大值,即控制柜上的涡轮流量计的读数。 4.调节出口阀,流量从最大到最小测取8次,再由最小到最大测取8次,记录各次实验数据,包括压力表读数、真空表读数、涡轮流量计的读数、功率表的读数。 5.测取实验用水的温度。 6.关闭出口流量调节阀,关闭电机开关,关闭总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离心泵禁止在未冲满水的情况下空转。 四、数据处理与讨论 水温:℃,离心泵型号规格: 序流量泵入口压力(表压)泵出口压力(表压)电机功率扬程效率

离心泵性能实验

实验名称:离心泵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测定管路的特性曲线。 4.熟悉个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和安装方法。 5.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二、实验原理: 1.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以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不免的会产生阻力损失,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实际压头小于理论压头,且难以计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以找到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择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 由伯努利方程,泵的实际压头He如下: 其中,动能项相比于压头项数量级很小,可以忽略;损失项由于管路较短,损失较小,可以忽略,因此得到:

式中——泵出口处的压力,mH2O ——泵入口处的压力,mH2O ——出口压力表和入口压力表的垂直距离,m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因此泵的实际和流量较理论低,而输入功率又比理论值高,有泵的总效率: 轴 轴电电转 式中——泵的有效功率,kW ——流量,m3/s ——扬程,m ——流体密度,kg/ m3 N轴——泵轴输入离心泵的功率,kW N电——电机的输入功率,Kw η电——电机效率,取0.9 η转——传动装置的效率,取1.0 2. 孔板流量计孔流系书的测定 孔板流量计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孔板流量计构造原理 在水平管路上装有一块孔板,其两侧接测压管,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的两端连接。孔板流量计是根据流通通过锐孔的节流作用,使流速增大,压强减小,造成孔板前后压差作为测量依据。若管路的直径为d 1,锐孔的直径为d 0,流体流经孔板后所形成缩脉的直径为d 2,流体的密度为ρ,孔板前测压导管截面处与缩脉截面处的速度和压强分别为u 1、u 2和p 1、p 2,根据伯努利方程,不考虑能量损失可得: 或 由于缩脉的位置随流速的变化而变化,缩脉处的截面积S 2难以知道,而孔口的面积已知,且测压口的位置不变,因此可以用孔口处的u 0代替u 2,考虑流体因局部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用校正系数C 校正后,有: 对不可压缩流体,根据连续性方程有: 整理得: 令 ,则可简化为: u d d

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克川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炼制)班级:化工11203 学号:201202681

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的结构与特征,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 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征曲线,并确定离心泵的最佳工作围。 3. 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与性能以及安装方法。 4. 测量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 岁雷诺数R e 变化的规律。 5. 测量管路特性曲线。 二、 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 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2.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z 1+ P 1ρg +U 12 2g +H=z 2+ P 2 ρg +U 22 2g +∑h f (1-1) 由于两截面间的管子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h f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也可忽略,则有 H=(z 1-z 2)+ p 1?p 2ρg =H 1+H 2(表值)+H 3 (1-2)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 N=N 电k(w) (1-3) 其中,N 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0.90 2.3效率η的计算 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 与轴功率N 的比值。有效功率Ne 是单位时间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率,轴功率N 是单位时间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 可用下式计算: N e =HQ ρg (1-4) η= HQρg N ×100% (1-5)

离心泵实验

一、 实验题目 离心泵性能实验 二、 实验摘要 本实验使用转速为2900 r/min ,WB70/055型号的离心泵实验装置,以水为工作流体,通过调节阀门改变流量,测得不同流量下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并画出特性曲线同时标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 0,测定管路的特性曲线。实验中直接测量量有q v 、P 出、P 入、电机输入功率N 电、孔板压差ΔP 、水温T 、频率f ,根据上述测量量来计算泵的扬程He 、泵的有效功率Ne 、轴功率N 轴及效率η,从而绘制泵的特性曲线图;又由P 、q v 求出孔流系数C 0、Re ,从而绘制C 0-Re 曲线图,求出孔板孔流系数C 0;最后绘制管路特性曲线图。 关键词: 特性曲线图、孔流系数、He 、N 轴、η、q v 三、 实验目的及内容 1、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4、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5、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四、实验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下图的曲线。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笑,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 、N-Q 和η-Q 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另外,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He 式中: ——泵出口处的压力,mH 2O ; ——泵出口处的压力, mH 2O ; ——出口压力表与入口压力表的垂直距离, =0.2m 。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比理论值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 轴 N Ne = η 102 e ρ QHe N = 式中 Ne ——泵的有效效率,kW ;

离心泵串并联实验讲义

离心泵串并联实验讲义 一、 实验目的 1. 增进对离心泵并、串联运行工况及其特点的感性认识。 2. 绘制单泵的工作曲线和两泵并、串联总特性曲线。 二、 实验原理 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单台泵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需要几点组合运行。组合方式可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下面讨论的内容限于多台性能相同的泵的组合操作。基本思路是:多台泵无论怎样组合,都可以看作是一台泵,因而需要找出组合泵的特性曲线。 1. 泵的并联工作 当用单泵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流量时,可采用两台泵(或两台以上)的并联工作方式,如图所示。离心泵I 和泵II 并联后,在同一扬程(压头)下,其流量Q 并是这两台泵的流量之和,Q 并=Q I +Q Ⅱ。并联后的系统特性曲线,就是在各相同扬程下,将两台泵特性曲线()I H Q -和()II H Q -上的对应的流量相加,得到并联后的各相应合成流量Q 并,最后绘出()并H Q -曲线如图所示。图中两根虚线为两台泵各自的特性曲线()I H Q -和()II H Q -;实线为并联后的总特性曲线()并H Q -,根据以上所述,在()并H Q -曲线上任一点M ,其相应的流量Q M 是对应具有相同扬程的两台泵相应流量Q A 和Q B 之和,即Q M =Q A +Q B 。 图 泵的并联工作

图 两台性能曲线相同的泵的并联特性曲线 上面所述的是两台性能不同的泵的并联。在工程实际中,普遍遇到的情况是用同型号、同性能泵的并联,如图所示。()I H Q -和()II H Q -特性曲线相同,在图上彼此重合,并联后的总特性曲线为()并H Q -。本实验台就是两台相同性能的泵的并联。 进行教学实验时,可以分别测绘出单台泵I 和泵II 工作时的特性曲线()I H Q -和 ()II H Q -,把它们合成为两台泵并联的总性能曲线()并H Q -。再将两台泵并联运行,测出并 联工况下的某些实际工作点与总性能曲线上相应点相比较。 2. 泵的串联工作 当单台泵工作不能提供所需要的压头(扬程)时,可用两台泵(或两台上)的串联方式工作。离心泵串联后,通过每台泵的流量Q 是相同的,而合成压头是两台泵的压头之和。串联后的系统总特性曲线,是在同一流量下把两台泵对应扬程叠加起来就可得出泵串联的相应合成压头,从而可绘制出串联系统的总特性曲线()串H Q -如图所示。串联特性曲线()串H Q -上的任一点M 的压头H M ,为对应于相同流量Q M 的两台单泵I 和II 的压头H A 和H B 之和,即H M =H A + H B 。 教学实验时,可以分别测绘出单台泵泵I 和泵II 的特性曲线()I H Q -和()II H Q -,并将它们合成为两台泵串联的总性能曲线()串H Q -,再将两台泵串联运行,测出串联工况下的某些实际工作点与总性能曲线的相应点相比较。

离心泵性能实验报告(带数据处理)

实验三、离心泵性能实验姓名:杨梦瑶学号:1110700056 实验日期:2014年6月6日 同组人:陈艳月黄燕霞刘洋覃雪徐超张骏捷曹梦珺左佳灵 预习问题: 1.什么是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为什么要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答: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泵的He、P、η与Q V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泵的基本性能。要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为了得到离心泵最佳工作条件,即合适的流量范围。 2.为什么离心泵的扬程会随流量变化? 答:当转速变大时,,沿叶轮切线速度会增大,当流量变大时,沿叶轮法向速度会变大,所以根据伯努力方程,泵的扬程: H=(u22- u12)/2g + (p2- p1) / ρg + (z2- z1) +H f 沿叶轮切线速度变大,扬程变大。反之,亦然。 3.泵吸入端液面应与泵入口位置有什么相对关系? 答:其相对关系由汽蚀余量决定,低饱和蒸气压时,泵入口位置低于吸入端液面,流体可以凭借势能差吸入泵内;高饱和蒸气压时,相反。但是两种情况下入口位置均应低于允许安装高度,为避免发生汽蚀和气缚现象。 4.实验中的哪些量是根据实验条件恒定的?哪些是每次测试都会变化,需要记录的?哪些 是需要最后计算得出的? 答:恒定的量是:泵、流体、装置; 每次测试需要记录的是:水温度、出口表压、入口表压、电机功率; 需要计算得出的:扬程、轴功率、效率、需要能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方法及有关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 2.熟练运用柏努利方程。 3.学习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心泵的性能测定及其图示方法。 4.了解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二、装置流程图: 图5 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流程图

离心泵的串并联实验-

流体输送系统实训离心泵的串并联输送

班级: 学号: 姓名: 组成员: 指导老师: 一、实训目的: ①.熟悉工艺生产过程中离心泵的串并联工作流程、工作原理; ②.熟悉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③.了解离心泵串并联流量不同的原因。 二、实训装置:

高位槽、低位槽、离心泵A、离心泵B、流量计 三、实训操作流程 1、离心泵串联输送操作步骤 开机前准备 ①.打开高位槽罐顶进口阀、溢流阀及放空阀; ②.打开低位槽出口阀、溢流阀及放空阀; ③.检查并调整低位槽液位不低于25 cm(液位计的一半); ④.检查并调整高位槽液位不高于10 cm(若高于 10 cm,打开高位槽底阀和低位槽进口阀;当高位槽液位低于10 cm时,关闭高位槽底阀和低位槽进口阀); ⑤.选择一种流量计,全开计前阀和旁路阀; ⑥.打开A泵的泵前阀; ⑦.打开A泵、B泵的前真空表、后压力表;

⑧.打开A泵和B泵之间的串联阀。 开机 ①.启动A泵开关; ②.打开A泵的泵后阀; ③.启动B泵开关; ④.打开B泵的泵后阀; ⑤.调节流量计的旁路阀至流量为800 L/h; ⑥.等高位槽液位到达20 cm时,开始停机。 停机 ①.全开流量计的旁路阀,至主路上没有流量; ②.先关B泵泵后阀,再关B泵; ③.先关A泵泵后阀,再关A泵; ④.恢复其他阀门至初始状态(包括A、B泵前真空

表、后压力表,A、B泵之间的串联阀,A泵的泵前阀,流量计的计前阀和旁路阀); ⑤.关闭低位槽出后阀、溢流阀及放空阀; ⑥.关闭高位槽进口阀、溢流阀及放空阀。 2、离心泵并联输送操作步骤 开机前准备 ①.打开高位槽罐顶进口阀、溢流阀及放空阀; ②.打开低位槽出口阀、溢流阀及放空阀; ③.检查并调整低位槽液位不低于25 cm(液位计的一半); ④.检查并调整高位槽液位不高于10 cm(若高于 10 cm,打开高位槽底阀和低位槽进口阀;当高位槽液位低于10 cm时,关闭高位槽底阀和低位槽进口阀);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离心泵的性能试验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性能实验 班级:化工13 姓名: 学号: 20130 序号: 同组人: 实验二:离心泵性能实验 摘要:本实验以水为介质,使用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离心泵的性能、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以及管路的性能曲线。实验验证了离心泵的扬程He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呈2次方的关系;有效效率有一最大值,实际操作生产中可根据该值选取合适的工作范围;泵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当Re大于某值时,C 0为一定值,使用该孔板流量计时,应使其在C 为定值的条 件下。 关键词:性能参数(N H Q, , , )离心泵特性曲线管路特性曲线C0一.目的及任务

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和安装方法。 4.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5.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二. 实验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图1中的曲线。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 和η-Q 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另外,根据此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泵的选择依据。 图1.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与实际压头 (1)泵的扬程He He=0真空表压力表H H H ++ 式中 H 压力表——泵出口处的压力,mH 2o ; H 真空表——泵入口处的真空度,mH 2o ; H 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H 0=。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比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 轴 ηN Ne = 102 QHe Ne ρ = 式中 Ne ——泵的有效功率,kW ;

离心泵实验

离心泵实验(第6组)——工程楼102&104 摘要 本实验以水为介质,使用IHG32-125型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离心泵的性能、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以及管路的性能曲线。实验验证了离心泵的扬程He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呈2次方的关系;有效效率有一最大值,实际操作生产中可根据该值选取合适的工作范围;泵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Re大于某值时,C0为一定值,使用该孔板流量计时,应使其在C0为定值的条件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离心泵的结构、性能铭牌及配套电机情况 2、了解孔板流量计的结构、使用及变频器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4、掌握最小二乘法回归管路特性方程、扬程方程中的参数A、B 5、学会选择、使用离心泵(由物性+泵特性+管路特性等决定) 二、实验内容 1、测定某一转速条件下的离心泵特性曲线 2、测定阀门处于某一开度条件下的管路特性曲线 3、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0随Re d变化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损失,产生能量损失和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小,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和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此曲线也可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 He He = H压力表+ H真空表+ H0 H压力表——泵出口处的压力,mH2o;H真空表——泵入口处的真空度,mH2o;H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H0=0.85m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低,而输入功率又比理论值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 η=N e N 轴 N e=QH 102 e Ne—泵的有效功率,Kw; Q—流量,m3/s; He—扬程,m;ρ—液体密度,kg/m3 由泵轴输入离心泵的功率为 N轴= N电*η电*η转 N电—电机的输入功率,Kw;η电—电机效率,取0.9;η—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一般取1.0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孔板流量计的构造原理如下图所示。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姓名:刘开宇 学号:1410400g08 班级:14食品2班 实验日期:2016.10.10 学校:湖北工业大学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f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 2222111ρρ (1-1) 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 p p z z ρ1 212)-+ - 210(H H H ++=表值) (1-2) 式中: 120z z H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和 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 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 k N N ?=电 (W ) (1-3) 其中,N 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95.0=k 。 3.效率η的计算 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 与轴功率N 的比值。有效功率Ne 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

离心泵性能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性能实验 班级:化工100 学号:2010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日期:2012.10.7

一、报告摘要: 本次实验通过测量离心泵工作时,泵入口真空表真P 、泵出口压力表压P 、孔板压差计两端压差P ?、电机输入功率Ne 以及流量Q (t V ??/)这些参数的关系,根据公式 0e H H H H ++=压力表真空表、转电电轴ηη??=N N 、102e ρ ??= He Q N 以及轴 N Ne =η可以得出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再根据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ρp u C ?=2/ 0与雷诺数 μ ρdu = Re 的变化规律作出Re 0-C 图,并找出在Re 大到一定程度时0C 不随Re 变化时的0C 值;最后测量不同阀门开度下,泵入口真空表真P 、泵出口压力表压P 、孔板压差计两端压差P ?,根据已知公式可以求出不同阀门开度下的Q H -e 关系式,并作图可以得到管路特性曲线图。 二、目的及任务 ①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②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③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④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⑤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三、基本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笑,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 、N-Q 和η-Q 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另外,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He :e 0H H H H =++真空表压力表 式中:H 真空表——泵出口的压力,2mH O , H 压力表——泵入口的压力,2mH O 0H ——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0H 0.85m = 。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

离心泵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的性能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离心泵的操作,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特性。 2、 学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了解单级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扬程、轴功率、效率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主要是指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均随流量的大小改变。即扬程和流量的特性曲线H=f (Q );功率消耗和流量的特性曲线N 轴=f (Q e );及效率和流量的特性曲线?=f(Qe);这三条曲线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他们与离心泵的设计、加工情况有关,必须由实验测定。 三条特性曲线中的Qe 和N 轴由实验测定。He 和?由以下各式计算,由伯努利方程可知: He=H 压强表+H 真空表+h 0+g u u 22 1 20- 式中: He ——泵的扬程(m ——液柱) H 压强表——压强表测得的表压(m ——液柱) H 真空表——真空表测得的真空度(m ——液柱) h 0——压强表和真空表中心的垂直距离(m ) u 0——泵的出口管内流体的速度(m/s ) u1——泵的进口管内流体的速度(m/s ) g ——重力加速度(m/s 2 ) 流体流过泵之后,实际得到的有效功率:Ne= 102ρ HeQe ;离心泵的效率:轴 N N e =η。在实验中,泵的周效率由所测得的电机的输入功率N 入计算:N 轴=η传η电N 入 式中: Ne ——离心泵的有效功率(kw ) Qe ——离心泵的输液量(m3/s) ρ——被输进液体的密度(kg/m3) N 入——电机的输入功率(kw ) N 轴——离心泵的轴效率(kw ) η——离心泵的效率 η传——传动效率,联轴器直接传动时取1.00 η电——电机效率,一般取0.90 三、 实验装置和流程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离心泵试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离心泵试验

化工原理 实 验 报 告 班级: XXXXXX 指导老师: XXX 小组: XXX

组员:XXX XXX XXX XXX 实验时间: X年X月X日 目录 一、摘要 (2) 二、实验目的及任务 (3) 三、基本原理 (3) 1.泵的扬程He (4)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4) 四、实验装置和流程 (5) 五、操作要点 (6)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7) 1.泵的扬程与流量关系曲线的测定(H e~Q) (7) 2.泵的轴功率与流量关系曲线的测定(N轴~Q) (8) 3.泵的总效率与流量关系曲线的测定(η~Q) (10)

4.计算示例 (13) (1)泵的扬程与流量关系曲线的测定(H e~Q) (13) (2)泵的轴功率与流量关系曲线的测定(N 轴~Q) (13) (3)泵的总效率与流量关系曲线的测定(η~Q) (13)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 (14) 八、误差分析 (15) 九、思考题 (16) 实验二离心泵性能试验 一、摘要 本实验以水为工作流体,使用WB70/055型离心泵实验装置。通过调节阀门改变流量,测得不同流量下离心泵的各项性能参数,流量通过涡轮流量计测量。实验中直接测量量有P真空表、P压力表、电机功率N电、水流量Q、水温℃。根据上述测量量来计算泵的扬程He、泵的有效功率Ne、泵的总效率η。从而绘制He-Q、N e-Q和η-Q三条曲线即泵的特性曲线图,并根据此图求出泵的最佳操作

范围。 关键词:离心泵特性曲线 二、实验目的及任务 ①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②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关系曲线。 ③测定离心泵的轴功率与流量关系曲线。 ④测定离心泵的总效率与流量关系曲线。 ⑤综合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三、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笑,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和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另外,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串并联实验讲义教学提纲

离心泵串并联实验讲 义

离心泵串并联实验讲义 一、实验目的 1.增进对离心泵并、串联运行工况及其特点的感性认识。 2.绘制单泵的工作曲线和两泵并、串联总特性曲线。 二、实验原理 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单台泵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需要几点组合运行。组合方式可以有串 联和并联两种方式。下面讨论的内容限于多台性能相同的泵的组合操作。基本思路是:多台 泵无论怎样组合,都可以看作是一台泵,因而需要找出组合泵的特性曲线。 1.泵的并联工作 当用单泵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流量时,可采用两台泵(或两台以上)的并联工作方式, 如图所示。离心泵 I 和泵 II 并联后,在同一扬程(压头)下,其流量 Q并是这两台泵的流量之和,Q并=Q I+QⅡ。并联后的系统特性曲线,就是在各相同扬程下,将两台泵特性曲线 (Q - H )I 和 (Q - H )II上的对应的流量相加,得到并联后的各相应合成流量 Q并,最后绘出 (Q - H )并曲线如图所示。图中两根虚线为两台泵各自的特性曲线 (Q - H )I和 (Q - H )II;实线为并联后的总特性曲线 (Q - H )并,根据以上所述,在 (Q - H )并曲线上任一点 M,其相应的流量 Q M是对应具有相同扬程的两台泵相应流量 Q A和 Q B之和,即 Q M=Q A+Q B。 图泵的并联工作

精品资料 真 -515图两台性能曲线相同的泵的并联特性曲线 上面所述的是两台性能不同的泵的并联。在工程实际中,普遍遇到的情况是用同型号、 同性能泵的并联,如图所示。 (Q - H )I和 (Q - H )II特性曲线相同,在图上彼此重合,并联后的总特性曲线为 (Q - H )并。本实验台就是两台相同性能的泵的并联。 进行教学实验时,可以分别测绘出单台泵 I 和泵 II 工作时的特性曲线 (Q - H )I和 (Q - H )II,把它们合成为两台泵并联的总性能曲线 (Q - H )并。再将两台泵并联运行,测出并联工况下的某些实际工作点与总性能曲线上相应点相比较。 2.泵的串联工作 当单台泵工作不能提供所需要的压头(扬程)时,可用两台泵(或两台上)的串联方式 工作。离心泵串联后,通过每台泵的流量 Q是相同的,而合成压头是两台泵的压头之和。串 联后的系统总特性曲线,是在同一流量下把两台泵对应扬程叠加起来就可得出泵串联的相应 合成压头,从而可绘制出串联系统的总特性曲线 (Q - H )串如图所示。串联特性曲线 (Q - H )串上的任一点 M 的压头 H M,为对应于相同流量 Q M的两台单泵 I 和 II 的压头 H A和 H B之和,即 H M=H A+ H B。 教学实验时,可以分别测绘出单台泵泵 I 和泵 II 的特性曲线 (Q - H )I和 (Q - H )II, 并将它们合成为两台泵串联的总性能曲线 (Q - H )串,再将两台泵串联运行,测出串联工况下 的某些实际工作点与总性能曲线的相应点相比较。

离心泵检验和试验规定

2.离心泵检验和试验规定 1 总则 -------------------------------------------------------- 7 1.1 目的-------------------------------------------------------- 7 1. 2 范围--------------------------------------------------------7 1. 3 工程特殊要求------------------------------------------------ 7 1.4 买方检验---------------------------------------------------- 7 2 检验和试验记录 ---------------------------------------------- 7 2.1 检验记录和合格证--------------------------------------------7 2.2 试验记录和报告---------------------------------------------- 8 3 检验和试验项目及验收标准-----------------------------------8 3.1 定义--------------------------------------------------------8 3.2 材料试验----------------------------------------------------8 3.3 外观检验----------------------------------------------------9 3. 4 尺寸检验----------------------------------------------------9 3. 5 平衡试验----------------------------------------------------9 3. 6 液压试验----------------------------------------------------10 3. 7 性能试验和机械运转试验-------------------------------------10 3. 8 其它--------------------------------------------------------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