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报告化工原理实验实验题目:——离心泵性能实验姓名:沈延顺同组人:覃成鹏臧婉婷王俊烨实验时间:XX.11.21一、实验题目:离心泵性能实验。
二、实验时间:XX.11.21三、姓名:沈延顺四、同组人:覃成鹏、臧婉婷、王俊烨五、实验报告摘要:通过实验学习和练习离心泵的灌泵等注意事项和离心泵的使用,通过孔板压计对压将的测量和水温等的测量,得到实验数据绘制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通过改变离心泵的转速来测的压头和流速的关系来测绘实验的管道特性曲线。
通过实验也从实验的方向来了解化工原理的知识点,从感性的方向来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
六、实验目的及任务: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4、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5、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七、基本原理:1、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
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孤傲对泵内液体之地那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阻力、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小,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见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和η~Q 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另外,根据此曲线也可以求出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图(1)、泵的扬程He式中:——泵出口处的压力。
——泵入口处的真空度。
——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0.85m。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是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比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式中:Ne——泵的有效功率,KwQ——流量,He——扬程,ρ——流体的密度,kg/m3 由泵轴输入离心泵的功率为:式中:——电机的输入功率,kw——电机效率,取0.9——传动装臵的转动效率,一般取1.0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孔板流量计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图在水平管路上装有一块孔板,其两侧接测压管,分别与压差传感器的两端连接。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天津翔宇学校刘国英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一.试验目的:1. 熟悉离心泵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了解常用测压仪表。
2.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加深对离心泵性能的理解。
二.试验内容:1. 熟悉离心泵的结构与操作2. 测定IH50-32-125型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Q 与H ,N ,Ƞ之间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最佳操作区。
三.试验原理:离心泵是最常见的液体输送设备。
对一定型号的泵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ƞ随流量Q 的改变而改变。
通常通过实验测定Q-H ,Q-N ,Q-Ƞ关系,并用曲线进行表示,称离心泵特性曲线。
该曲线是确定泵适宜操作条件和选用泵的重要依据。
测定方法如下:1. H 的测定(在泵的吸入口和后出口之间列柏努利方程)泵进,出口径相同,U 入=U 出H=(Z 出-Z 入)+gP P 出ρ入+zgU U 22入出-(Z 出-Z 入)=0.5 m ,因(Z 出-Z 入)很小,则∑hf 入-出≈0,然后将实测的P 出、P 入数值代入方程,即可得不同流量下的H 值。
2. N 的测定泵的轴功率=电机输出功率(直连式离心泵) 电机输出功率=电机输入功率 × 电机效率N=功率表读数 × 电机效率(电机效率取60%) 3. Ƞ的测定: Ƞ=N Ne × 100% Ne=102HQP (kw )式中:Ƞ-泵的效率%, N-泵轴功率 kw Q-泵的流量m 3/s , Ne-泵有效功率 kw H-泵的丫头 m, ρ-水的密度 kg/m 3四.试验方法 (离心泵性能测定工艺过程) 1) 离心泵正常开、停车操作① 先将泵入口阀全部开启,出口阀全部关闭,关闭出口压力表,控制阀V A14b ,然后启动电机。
② 当泵出口压力高于0.2Mpa 时,逐渐打开出口阀门。
然后进行离心泵性能测定的工艺过程。
2) 流体由原料罐V105径阀门V A152,在泵P103输送作用下,通过电动调节阀V A145——涡轮流量计F105——V A140后回到原料罐。
离心泵性能试验

气缚现象
当泵壳内存有空气,因空气的密度比液体的密 度小得多而产生较小的离心力。从而,贮槽液面上 方与泵吸入口处之压力差不足以将贮槽内液体压入 泵内,使离心泵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 缚现象”。 为了使泵内充满液体,通常在吸入管底部安装 一带滤网的底阀,该底阀为止逆阀,滤网的作用是 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或防碍泵的正常操 作。
(2) 泵壳 作用是将叶轮封闭在一定的空间,以便由 叶轮的作用吸入和压出液体。泵壳多做成蜗壳 形,故又称蜗壳。由于流道截面积逐渐扩大,
故从叶轮四周甩出的高速液体逐渐降低流速,
使部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泵壳不仅汇
集由叶轮甩出的液体,同时又是一个能量转换
装置。
叶轮安装在泵轴上,泵轴由电动机 带动旋转,泵壳中央的吸入口与吸入管
量:
(1)将出水弯头由回流格拔向排水格的同时, 用秒表记取时间,用容器接取一定量的水。用 量取体积的方法测定水的流量。
(2)从压强表和真空表上读取压强和真空度的
数值。 (3)记取孔板流量计压差计的读数。 (4)从电流表和电压表上读取电压和电流值。 5.停车。实验完毕后,应先将泵出口调节阀 关 闭,再将变压器调回零点,最后切断电源。
2.启动。启动前,先确认泵的出口调节阀关闭,变压
器调回零点,然后合闸接通电源。缓慢调节变压器
至额定电压(220V)。泵即随之启动。
3.运行。泵启动后,叶轮旋转无振动和噪声,
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和真空表指示稳定, 则表明运行已经正常,即可投入实验。 4.测量。逐步调节泵出口调节阀。每调定一次 阀 的开度,带状况稳定后即可进行以下的测
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
实验序号
1
2
3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熟悉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离心泵主要依靠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甩出叶轮并进入压出室,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其性能通常用流量 Q、扬程 H、功率 N 和效率η 等参数来描述。
1、流量 Q 的测定通过安装在管路上的流量计来测量离心泵的流量。
2、扬程 H 的测定在离心泵进出口处分别安装压力表,根据压力差计算扬程:\H =(P_2 P_1) /(ρg) +(v_2^2 v_1^2) /(2g)\其中,P1、P2 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处的压力,ρ 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1、v2 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处的流速。
3、功率 N 的测定由电机输入功率乘以电机效率和传动效率得到离心泵的轴功率:\N = N_e \times η_m \times η_v\其中,Ne 为电机输入功率,ηm 为电机效率,ηv 为传动效率。
4、效率η 的计算\η =(ρgQH) / N\三、实验装置1、离心泵实验中采用的是型号为_____的离心泵。
2、管路系统包括吸水管路和压出管路,管路上安装有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测量仪表。
3、电机用于驱动离心泵运转。
4、测量仪表流量计采用_____型流量计,精度为_____;压力表采用_____型压力表,量程为_____。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各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2)向离心泵内灌满液体,排除泵内的气体。
2、启动离心泵(1)接通电源,启动电机,缓慢打开出口阀门,调节流量至一定值。
(2)待离心泵运行稳定后,记录此时的流量、进出口压力、电机功率等数据。
3、改变工况(1)逐步调节出口阀门,改变流量,在不同流量下重复上述测量。
(2)记录多组数据,流量的调节范围应涵盖离心泵的正常工作范围。
4、实验结束(1)关闭出口阀门,切断电源,停止离心泵运行。
离心泵性能测试实验

实验一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性能,绘制出该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扬程—流量(H-Q )曲线;轴功率—流量(N-Q )曲线及泵效率—流量(η-Q )曲线;2.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方法,了解流量仪表、测功装置的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进一步巩固离心泵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装置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试验台 三、基本原理 1.扬程H 的测定根据柏努利方程,泵的扬程H 可由下式计算:gu u z g p p H bc b c 222-+∆+-=ρ (1-1)式中 :H ——泵的扬程,m 水柱; b p ——真空表读数(为负值),Pa ;c p ——压力表读数,Pa ;b u ——真空表测量点接头处管内水流速度,m/s ;b b A Q u /103⨯=- A b =π/4×d b 2c u ——压力表测量点接头处管内水流速度,m/s ;Ac Q u c /103⨯=- A c =π/4×d c 2 , m 2z ∆——压力表与真空表测量点之间的垂直距离,m ; ρ——水的密度,ρ=1000 3/m kg ;g ——重力加速度,9.812/s m 。
在本实验装置中,z ∆=0、真空表测量点接头处管内径d b =32mm 、压力表测量点接头处管内径d c =25mm2.功率测定(1)轴功率N (电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9554n M N ⋅= kW(1-2)式中: M ——转矩,N ·m; n ——泵转速,r.p.m 。
(2)有效功率N e (单位时间内离心泵所做的有用功)1000gHQ N e ρ= kW(1-3)式中 :Q ——流量,s m /3。
3.效率η%100⨯=NN e η(1-4)四、实验步骤1.关闭热流体进出口阀门,打开换热器管程的进出口阀门;2.打开自来水阀门灌泵,保证离心泵中充满水,开排气阀放净空气;3.启动水泵(11-9),向右转动“11-6”水泵运行选择开关为直接启动运转方式; 4. 启动组态王程序,进入“实验一”画面后,清空数据库;5. 调节冷水泵出口流量调节阀,改变流量Q 1,使冷水流量从0.5到2.5L/s,每间隔0.4L/s 单击“记录”按钮,记录一次数据。
离心泵性能综合实验(化工原理实验)

离心泵性能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离心泵汽蚀、气缚现象,了解汽蚀、气缚现象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方法;2、学习工业上流量、功率、转速、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了解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3、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绘制出扬程、功率和效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
二、实验原理1、气缚现象离心泵靠离心力输送液体。
离心力大小,除与叶轮直径及叶轮旋转速度有关外,还与流体重度有关。
若离心泵启动时,泵壳内存在大量空气,则由于空气的重度远远低于液体的重度,叶轮旋转所造成的离心力也很小,导致泵入口与水池液面间的压差太小,不能把水池内液体抽压到叶轮中心,就会发生离心泵空转却送不出液体的状况,这种现象称“气缚”。
所以,离心泵若安装在液面上方时,启动前必须先使泵体及吸入管路中充满液体(所谓“灌泵”)。
同时,在运转过程中也要防止外界空气大量漏入,以免产生气缚。
2、汽蚀现象离心泵之所以能吸取液体,是由于泵的叶轮旋转时,将液体抛向外沿,而中心形成真空,而贮槽液面上的压力却为大气压,因此,泵就依靠此压差将液体压入泵内,如果输送的是水,并设叶轮进口处为绝对真空,管路阻力为零,液面上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最大几何吸上高度也不超过10.33米。
图1离心泵吸上真空度参照图1,列0~0,1~1截面间柏努利方程式:0120112s f p p u Z h g g g ρρ-⎛⎫=-++∑ ⎪⎝⎭(1)式中s Z 为几何安装高度。
设:01s p p H gρ-=,s H 为吸上真空高度,则012112o s s f p p u H Z h g gρ--==++∑(2)由此可知,1p 愈小,s H 愈大。
但当1p 低达v p (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就要汽化,就产生汽蚀现象,使泵无法工作,所以对1p 的降低幅度应有限制。
由上式可见,1p 随着泵的几何安装高度s Z 提高而降低,故最终应对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加以限制。
在离心泵的铭牌(性能表)上一般都列有允许吸上真空高度s H 允许和汽蚀余量h ∆允许,二者均是对泵的安装高度加以限制,以避免汽蚀现象发生。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2、 测量离心泵在恒定转数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其最佳工作范围;3、 测量管路特性曲线及双泵并联时特性曲线;4、了解工作点的含义及确定方法;5、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 0与雷诺数Re 的关系(选做)。
二、基本原理: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离心泵的特征方程是从理论上对离心泵中液体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离心泵压头与流量的关系。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和转数的影响,故在实际工作中,其内部流动的规律比较复杂,实际压头要小于理论压头。
因此,离心泵的扬程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精确的计算,需要实验测定。
在一定转数下,泵的扬程、功率、效率与其流量之间的关系,即为特性曲线。
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He = H 压力表 + H 真空表 + H 0 [ m ]其中:H 真空表,H 压力表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的压力 [ m ];H 0为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H 0= 0.3m 。
N 轴 = N 电机•η电机•η传动 [ kw ]其中:η电机—电机效率,取0.9;η传动—传动装置的效率,取1.0; 102ρ⋅⋅=He Q N [ kw ] 因此,泵的总效率为: 轴N Ne =η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板孔径处的流速u 0可以简化为:u 0=C 0(2gh )1/2根据u 0和S 0,即可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Vs 为:Vs=u 0S 0=C 0S 0(2gh )1/2或: Vs= C 0S 0(2△p/ρ)1/2式中Vs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p ——孔板压差,Pa ;S 0——孔口面积,m 2;ρ——流体的密度,kg/m 3;C 0——孔流系数。
孔流系数的大小由孔板锐孔的形状、测压口的位置、孔径与管径比和雷诺数共同决定,具体数值由实验确定。
当d0/d1一定,雷诺数Re超过某个数值后,C 0就接近于定值。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2、 测量离心泵在恒定转数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其最佳工作范围;3、 测量管路特性曲线及双泵并联时特性曲线;4、了解工作点的含义及确定方法;5、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 0与雷诺数Re 的关系(选做)。
二、基本原理: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离心泵的特征方程是从理论上对离心泵中液体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离心泵压头与流量的关系。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和转数的影响,故在实际工作中,其内部流动的规律比较复杂,实际压头要小于理论压头。
因此,离心泵的扬程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精确的计算,需要实验测定。
在一定转数下,泵的扬程、功率、效率与其流量之间的关系,即为特性曲线。
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He = H 压力表 + H 真空表 + H 0 [ m ]其中:H 真空表,H 压力表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的压力 [ m ];H 0为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H 0= 0.3m 。
N 轴 = N 电机•η电机•η传动 [ kw ] 其中:η电机—电机效率,取0.9; η传动—传动装置的效率,取1.0; 102ρ⋅⋅=He Q N [ kw ] 因此,泵的总效率为: 轴N Ne =η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板孔径处的流速u 0可以简化为:u 0=C 0(2gh )1/2根据u 0和S 0,即可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Vs 为:Vs=u 0S 0=C 0S 0(2gh )1/2或: Vs= C 0S 0(2△p/ρ)1/2式中Vs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p ——孔板压差,Pa ;S 0——孔口面积,m 2;ρ——流体的密度,kg/m 3;C 0——孔流系数。
孔流系数的大小由孔板锐孔的形状、测压口的位置、孔径与管径比和雷诺数共同决定,具体数值由实验确定。
当d0/d1一定,雷诺数Re超过某个数值后,C 0就接近于定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2、 测量离心泵在恒定转数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其最佳工作范围;3、 测量管路特性曲线及双泵并联时特性曲线;4、 了解工作点的含义及确定方法;5、 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 0与雷诺数Re 的关系(选做)。
二、基本原理: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离心泵的特征方程是从理论上对离心泵中液体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离心泵压头与流量的关系。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和转数的影响,故在实际工作中,其内部流动的规律比较复杂,实际压头要小于理论压头。
因此,离心泵的扬程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精确的计算,需要实验测定。
在一定转数下,泵的扬程、功率、效率与其流量之间的关系,即为特性曲线。
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He = H 压力表 + H 真空表 + H 0 [ m ]其中:H 真空表,H 压力表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的压力 [ m ];H 0为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H 0= 0.3m 。
N 轴 = N 电机•η电机•η传动 [ kw ]其中:η电机—电机效率,取0.9;η传动—传动装置的效率,取1.0; 102ρ⋅⋅=He Q N [ kw ] 因此,泵的总效率为: 轴N Ne =η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板孔径处的流速u 0可以简化为:u 0=C 0(2gh )1/2根据u 0和S 0,即可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Vs 为:Vs=u 0S 0=C 0S 0(2gh )1/2或: Vs= C 0S 0(2△p/ρ)1/2式中Vs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p ——孔板压差,Pa ;S 0——孔口面积,m 2;ρ——流体的密度,kg/m 3;C 0——孔流系数。
孔流系数的大小由孔板锐孔的形状、测压口的位置、孔径与管径比和雷诺数共同决定,具体数值由实验确定。
当d0/d1一定,雷诺数Re超过某个数值后,C0就接近于定值。
通常工业上定型的孔板流量计都在C为常数的流动条件下使用。
三、实验流程与操作:1、流程说明:水箱内的清水,自泵的吸入口进入离心泵,在泵壳内获得能量后,由出口排出,流经孔板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后,返回水箱,循环使用。
同时,在流程中还安装了涡轮流量计,以其为标准,可以对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进行校正。
本实验过程中,需测定液体的流量、离心泵进口和出口处的压力、以及电机的功率;另外,为了便于查取物性数据,还需测量水的温度。
图一、离心泵流程图1 水箱2 离心泵 3涡轮流量计4 孔板流量计d=21mm 5流量调节阀2、操作说明:⑴先熟悉流程中的仪器设备及与其配套的电器开关,并检查水箱内的水位,然后按下“离心泵”按钮,开启离心泵;⑵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在恒定转数下用流量调节阀5调节流量进行实验,用涡轮流量计4计量流量,测取10组以上数据。
为了保证实验的完整性,应测取零流量时的数据;⑶测定管路特性曲线,先将流量调节阀5固定在某一开度,利用变频器改变电机的频率,用以改变流量,用涡轮流量计4计量流量,测取8组以上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变频仪的最大输出频率最好不要超过50Hz,以免损坏离心泵和电机);⑷测定不同转速下的离心泵扬程线,首先固定离心泵电机频率,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5,测定该转速下的离心泵扬程与流量的关系。
然后,再改变频率,再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5,测定此转速下的离心泵扬程与流量的关系。
就可以得到不同转速下离心泵的扬程随流量的变化关系。
⑸进行双泵的并联的实验时,其方法与测量单泵的特性曲线相似,只是流程上有所差异。
首先,将两台离心泵启动,打开离心泵连通阀,使1#设备与2#设备连通,调节1#或2#设备上的流量调节阀进行实验。
其他操作方法与单台泵相同。
此实验只能测定离心泵并联时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而不能测定离心泵并联时轴功率及效率与流量的关系。
注:在离心泵实验中,测定管路特性曲线及不同转速下的离心泵扬程线必须使用变频器。
四、报告要求1、画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确定该泵较为适宜的工作范围。
2、绘出管路特性曲线—Re曲线。
3、做出C五、思考题1、根据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分析为什么离心泵启动前要灌泵?在启动前为何要关闭调节阀?2、试分析气缚现象与气蚀现象的区别。
3、从你所得的特性曲线中分析,如果要增加该泵的流量范围,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流体流动阻力实验一、实验目的:6、掌握直管摩擦阻力系数的测量方法; 7、掌握突扩管及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 8、回归光滑管的λ—Re 曲线,并与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 9、 回归层流管的λ—Re 曲线,并与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选做内容);二、基本原理: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粘性和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和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发生变化,产生局部阻力。
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较多,在工程研究中,利用因次分析法简化实验,引入无因此数群:雷 诺 数: μρdu =Re 相对粗糙度: ε/ d管路长径比: l/ d可导出: 2)(Re,2u d d l p ⋅⋅=∆εφρ 这样,可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直管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22u d l p H f ⋅⋅=∆=λρ 因此,通过改变流体的流速可测定出不同Re 下的摩擦阻力系数,即可得出一定相对粗糙度的管子的λ—Re 关系。
在湍流区内,λ = f (Re ,ε/ d ),对于光滑管大量实验证明,当Re 在3×103至105的范围内,λ与Re 的关系遵循Blasius 关系式,即: 25.0Re 3613.0=λ对于层流时的摩擦阻力系数,由哈根—泊谡叶公式和范宁公式,对比可得: Re 64=λ三、实验流程与操作:§1 流体阻力实验1、流程说明:图1实验流程图1离心泵 2 水箱 3 电磁阀 4 涡轮流量计 5 管路切换阀6 稳流罐 7测量管线 8流量调节阀 9 层流流量调节阀离心泵将水箱内的清水打入系统中,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通过管路切换阀门进入相应的测量管线,在管内的流动压头损失,可由压差传感器(或倒U 型压差计)测量。
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测定不同流量下的压头损失。
如图1所示,在设备中有7条横向排布的管线,自上而下分别为:No1 层流管,为φ6×1.7mm的不锈钢管,管长1.2m;No2 球阀与截止阀,为φ27×3.5mm的不锈钢管;No3 光滑管,为φ27×3mm的不锈钢管,管长1.5m;No4 粗糙管,为φ27×2.5mm的镀锌管,管长1.5m;No5 突然扩大管,为φ22×3mm→φ48×3mm的不锈钢管;No6 孔板流量计(涡轮)管线,为φ48×3mm的不锈钢管。
图2 管路测压连通器与倒U型压差计示意图图2为管路测压连通器与倒U型压差计的示意图,其中a1,a2,……,f1,f2,分别与图1中的a1,a2,……,f1,f2相连接,若要测某管路的压降,即打开与其相连的测压管线上的阀门,关闭其他管线上的阀门,则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降即为该管路上的压降。
若在流量为0时,压力传感器仪表上显示的数据不为0,则有可能测压管线中有气体存在。
此时可以打开阀门v1,v2排气,直到将管线中的气体排净。
倒U型压差计的排气方法为:在有流量下①打开v3,v4,v5,v6,10—15秒;②关闭v3,v4;③打开v7,将倒U型压差计中的水排净;④关闭v5,v6,v7;⑤打开v3,v4;⑥关闭流量,此时若倒U型压差计中的差值为0,则说明管线中的气已排净。
2、操作说明:⑴先熟悉流程中的仪器设备及与其配套的电器开关,并检查水箱内的水位,然后开启离心泵;⑵在实验开始前,系统要先排净气体,使液体连续流动。
首先,将流量切换阀和流量调节阀打开,将管路内的气体排净;然后,开启测量面板上相应的压降切换阀,使倒U型压差计(及压差传感器)与系统相连,将测量管线内的气体排净;最后,关闭流量调节阀,检查倒U型压差计两端的液面。
若相平,则可以开始实验,若不平,则需要重新排气(如果倒U型压差计液面已调平,但压力传感器不在零点,则可以修改仪表的Sc值,并调零);⑶读取数据时,应注意稳定后再读数。
测量局部阻力系数时,各测取3组数据,对于直管,测取10组左右数据,层流管的流量用量筒及秒表测取;⑷测完一套管路的数据后,关闭流量调节阀,再次检查倒U型压差计的液面是否相平。
然后重复以上步骤,测取其他管路的数据。
⑸装置具有自动补水功能,通过设置水箱液位仪表参数,可将水箱中液位的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见附录。
四、报告要求1、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λ–Re-ε/ d 的关系曲线。
2、将光滑管的λ–Re 关系与Blasius 公式进行比较。
3、计算局部阻力系数ξ。
4、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层流时的关系曲线(选做)。
五、思考题P63①②④⑤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净?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净?2、在不同社备(包括相对粗糙度相同而管径不同)、不同温度下测定的λ–Re 数据能否关联在一条曲线上?3、如果要增加雷诺数的范围,可采取哪些措施?4、计算实验装置中层流管层流时的最大流速能达到多少?传热膜系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2. 测定强化与非强化传热过程中,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的系数A 和指数m 、n ;3. 测定套管换热器的静压损失与雷诺准数的关系(选做);4. 通过实验提高对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二、基本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 ,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p n m Gr A Nu ⋅⋅⋅=Pr Re (4—1)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 准数可以忽略,故n m A Nu Pr Re ⋅⋅= (4—2)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A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 =0.4(流体被加热)。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 Re lg lg Prlg 4.0m A Nu += (4—3)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 ,即: m Nu A RePr 4.0⋅= (4—4) 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 、m 、n 。
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