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
养鸭应注意慎防四种病发生

养鸭应注意慎防四种病发生一、鸭霍乱该病也称禽出败,常发生在中鸭期。
其典型病状是:病鸭食欲减少或不食,多口渴,精神呆顿,不愿下水,经常独自蹲在一个地方打瞌睡,尾巴与两翅下垂,头偏颈弯,口和鼻常有粘液流出,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且常摇头,下痢,排出绿色或白色带血的粪便,有时两脚瘫痪,不能行走。
防治方法:①对50日龄以上的鸭进行注射禽霍乱菌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毫升,一般能免疫5~6个月。
②当鸭病发时,即给每只鸭肌肉注射青霉素100毫升,连用2天,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
③用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按0?4%~0?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连续喂4~6天,或口服0?2~0?5克(按每千克体重算),连续喂4~5次即可。
④给每只鸭口服土霉素0?2~0?3克,或按0?05%~0?1%的比例混合饲料连续喂6~8天。
二、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病程短,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其典型症状是:病鸭在发病初期精神呆顿,行动迟缓,食欲废绝,身体衰弱,常离群,眼半闭呈昏迷状态6~7小时后,病鸭双脚即呈痉挛性状,头向后仰,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最后双腿直伸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给1日龄雏鸭接种弱毒疫苗,在肌肉或鼻腔接种,4天后即产生免疫。
②给刚出壳的雏鸭肌肉注射血清,每只肌注康复鸭血清0?5~1毫升,即可预防。
③给1日龄雏鸭皮下注射“鸭肝炎灵”0?5毫升,可防此病发生。
三、鸭瘟该病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典型病状是:病鸭在病发初期高烧不退,体温达40摄氏度以上,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不食,口干,不愿下水,常流泪,眼脸水肿粘连,鼻孔有粘稠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声叫嘶哑,排出绿色或白色的稀便,头颈部肿大,故此病又有“大头瘟”之称。
防治方法:①定期用鸭瘟疫苗作预防接种,雏鸭在20日龄注射,即可免疫一个多月,60日龄(成鸭)以上注射可免疫8~9个月,使用时疫苗加生理盐水稀释200倍,每只鸭胸肌注射1毫升。
②在饲料里拌入3%~5%的鸽粪,早、晚各喂一次,连喂6~7次,或每100只鸭用耳环头2千克,地胆头1?5千克,路边青1千克,野芋头0?5千克,香附0?5千克,牛脚木1千克,煎水喂服,日服3次。
鸭子常见疾病有哪些?鸭子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鸭子常见疾病有哪些?鸭子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鸭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肉食禽类,具有一定的养殖价值。
而在鸭子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禽霍乱、病毒性肝炎、大肠杆菌病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鸭子大规模死亡。
那么,鸭子常见疾病有哪些?现将鸭子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禽霍乱禽霍乱目前主要是散发流行,但有时出现地方性流行。
鸭出败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鸭。
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避免饲喂发霉饲料;禽霍乱的病原有多个血清型,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菌苗免疫预防。
二、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鸭病毒性肝炎常发生于4周龄以内小鸭,5-15日龄的雏鸭最容易感染,最早的3日龄雏鸭即可发病,且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周龄内的小鸭死亡率可达95%以上。
防治方法:使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好。
种鸭开产前一个月用弱毒疫苗进行第1次免疫,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每次肌肉注射1毫升;或者在开产前2-3周,同时用鸭肝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对无鸭肝炎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日龄皮下注射50倍稀释的弱毒疫苗0.1ml/只。
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于7-10日龄注射50倍稀释的弱毒疫苗0.2ml/只;对发病鸭应尽早采用抗鸭肝炎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按每只雏鸭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同时适当配合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三、鸭大肠杆菌病患病雏鸭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食,拉黄白色稀粪,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特征性病变是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心包粘连。
防治方法:鸭大肠杆菌血清型多,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免疫预防;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四、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并多发于20日龄之后的鸭。
病鸭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泪、拉绿色稀粪、病鸭头和颈部肿胀,故有“大头瘟”之称。
防治方法:注射鸭瘟疫苗是防治鸭瘟唯一最有效的措施。
几种鸭常见病的防治

见病 的防治 总结 如下 , 以供参 考 。
1 病毒 病
情 况 可 以得 到控 制 。
鸭瘟 俗 称 大头 瘟 , 又名 鸭 病 毒性 肠 炎 ,
11 鸭 瘟 .
13 鸭 流 感 本 病 是 由 A型禽 流 感病 毒 引起 的轻 _ 度 呼吸道 症状 的疾病 , 常继 发 细菌 感染 而 死亡 。症
2 01 01 .
疾 病 防 治
S uQ n h ̄e h i i S i
毒 ; 的运 动 场 地 要 平 整 , 止 鸭 掌 磨 伤 或被 尖 硬 鸭 防 物刺 伤 ; 强 饲 养 管 理 , 牧 的水 塘 应保 持水 源 清 加 放
状 为 鸭 突然 发 病 , 高烧 , 鸭 表 现不 同程 度 的呼 发 病
是 由鸭瘟 病 毒 引起 的一种 急 性 、 败血 性 传 染病 。此 病 传播 速 度 快 , 同 品种 、 不 性别 和年 龄 的鸭 均 可感
染 , 中 以 1月 龄 以下 雏 鸭 发病 较 少 , 年 鸭 和产 其 成 蛋鸭 发病 和死 亡较 为 严重 。 该病 程 一般 为 2 5 , ~ d 慢
胞) 病 鸭进 行 早 期 治疗 , 只 成 鸭 肌 肉注 射 l l 对 每 m, 每3 d一 次 , 连用 2 3次 , 达 到一 定疗 效 。 ~ 可 同时 , 也
防治措施 : 本病无有效 的治疗药物 , 也无疫苗 进 行 免疫 接种 。因此 , 加 强饲 养 管理 和 防疫 消 毒 要
抗 体 的小 鸭 可 在 1 7周 龄 内接种 雏 鸭用 病 毒 性 肝 ~
22 鸭 葡 萄球 菌病 .
鸭 葡萄 球 菌 病是 由金 黄 色葡
鸭常见疾病防治

鸭常见疾病防治(一)鸭瘟1、病原或病因疱疹病毒2、症状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3、防治在2月龄时注射鸭瘟疫苗,一般在1周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鸭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
成年鸭一次肌注聚肌胞1毫克,3日1次,2~8次有良好疗效。
(二)雏鸭病毒性肝炎1、病原或病因鸭肝炎病毒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左右的雏鸭,发病半日到一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背脖”,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时在地上旋转,咀壳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3、防治初发病鸭群或受到此病威胁的鸭群,可注射康复鸭的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蛋黄匀浆,经皮下注射每只0.5~1.0毫升可起到降低死亡率,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
(三)雏鸭传染性浆膜炎1、病原或病因鸭疫巴氏杆菌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2~3周的雏鸭,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地面,眼鼻有浆液或粘性分泌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不久抽搐而死。
3、防治氯霉素或土霉素按0.04%混于饲料中,边疆辅助4天。
并改善良雏室的卫生条件。
(四)鸭霍乱1、病原或病因多杀巴氏杆菌2、症状此病的最急型无明显可见的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3~43℃,口渴、嗉囔内积食或积液,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并常摇头,故称此病为“摇头瘟”。
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稀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有此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天内死亡。
3、防治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按0.4~0.5%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
3种常见鸭病防治技术解析

3种常见鸭病防治技术解析
鸭子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疾病,这和鸭子养殖过程中环境以及管理等方面多是有关系,今天本人整理三个常见疾病以及其防治的技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鸭病毒性肝炎。
雏鸭未开食前要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无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20倍稀释,每只0.5毫升肌肉注射;有母源抗体的7~10日龄皮下1毫升注射。
二、鸭瘟。
用鸭瘟弱毒苗10日龄首免,40倍稀释,每只0.2毫升肌肉注射;60日龄100倍稀释0.5毫升肌肉注射。
蛋鸭开产前200倍稀释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
三、禽流感。
用禽流感二价灭活苗,10~15日龄首免,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3毫升;50~60日龄二免,每只0.5毫升;蛋鸭110日龄三免,每只1.5~2毫升。
四、鸭霍乱。
25日龄首免,用禽霍乱油乳灭活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毫升,也可用弱毒活苗按其说明饮水免疫。
产蛋鸭110日龄用灭活苗二免,每只注射0.5毫升。
11鸭常见疾病的防治

鸭常见病的防治(一)鸭瘟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是高热、脚发软、流泪、排绿色的稀粪,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1.病原:鸭瘟病毒2.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鸭均可感染,30日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病。
病鸭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两季易发。
3.临床症状:1)高热(体温高达43——44℃),呈稽留热型。
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欲增加,两脚发软,步态蹒跚,经常卧地,难于走动,不愿下水浮游。
3)两眼流泪,常有脓性分泌物把两眼粘合。
4)呼吸困难,鼻孔内有分泌物流出。
5)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故称为“大头瘟”。
6)排绿色或灰白色的稀粪。
7)病后期体温下降,不久死亡,病程2——7天。
较少病鸭能耐过,但出现角膜混浊,产蛋减少或停产。
4.病理变化: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本病基本病变。
特征病变是胃肠粘膜出血、形成假膜和溃疡。
口腔舌下、喉头周围覆盖一层灰黄色或草黄色表面皱缩、象豆腐皮的假膜,对本病有特殊诊断意义。
5.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药物疗法,主要上抓好预防工作。
1)发病后,病鸭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应深深埋或焚烧。
鸭舍及场地用2%烧碱水消毒后,空闲1——2月再用。
2)抗体疗法:病初可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只0.5—1ml.或肌注聚肌胞,成鸭每次肌注1.0ml,3日一次,2—3次用药后有良效。
3)预防接种:用鸭瘟活疫苗接种,有两种程序可供选择。
①1周龄以内雏鸭,疫苗稀释50倍,每只鸭肌注0.25ml,免疫期1个月,接种满1月后,疫苗稀释200倍,每只再注射1.0ml,免疫期9个月,本程序对雏鸭,成鸭均可保护,本病严重流行疫区可采用。
②2月龄鸭,疫苗稀释200倍,每只肌注1.0ml,免疫期9个月。
4)治疗:处方:黄芩80g 黄柏45g 黄连须50g 大黄20g 银花藤100g 白头翁100g 龙胆草100g 茵陈45g 板蓝根90g 车前草20g 陈皮20g 甘草10g用法:水煎去渣,以药汁煮至干,每100只鸭6次喂完,每日3次,连喂2天。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鸭是常见的家禽,富有营养价值且易于饲养。
然而,鸭子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鸭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鸭霍乱鸭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病毒可通过水源、食物或粪便传播。
鸭子感染鸭霍乱后,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鸭子的死亡。
鸭霍乱的防治方法包括:1.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鸭舍内的粪便和污水,减少霍乱弧菌的滋生和传播。
2.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3. 疫苗接种:及时给鸭子接种鸭霍乱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二、鸭秧苗烧伤病鸭秧苗烧伤病是由感染鸭白痢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高温季节更容易发生,患病鸭子表现为悲鸣、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鸭秧苗烧伤病的防治方法包括:1.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2. 环境卫生管理: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拥挤。
3. 处理患病鸭子:对于发现患病鸭子,应及时将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三、鸭鹅病毒性肝坏死鸭鹅病毒性肝坏死是一种由黄痢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进入鸭体内。
患病鸭子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等症状,重症时可造成鸭子的死亡。
鸭鹅病毒性肝坏死的防治方法包括:1.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2. 疫苗接种:及时给鸭子接种鸭鹅病毒性肝坏死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3.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四、鸭新城疫鸭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鸟类和污染的物品传播,鸭子一旦患病,会出现神经症状、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谈谈鸭六种常见传染病

谈谈鸭六种常见传染病作者: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8期一、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上的鸭。
病鸭肿头、肿颈、流泪,两脚发软,翅膀扑地,拉绿粪,口腔和泄殖腔有黄色假膜,食道亦有黄色索状假膜。
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
严防从疫区购进种蛋和病鸭,确需进鸭时,必须做好预防注射,严格检疫,隔离观察,证明健康方可购进。
(2)严格疫苗免疫,雏鸭5日龄用鸭瘟疫苗首免、25日龄二次免疫,成年种鸭及蛋鸭开产前进行第三次免疫。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对鸭舍、用具和运动场要定期清扫和消毒。
(4)发生疫情要立即隔离、消毒,紧急预防免疫,病死鸭焚烧深埋,对所有受污染的地面、用具等彻底消毒。
(5)治疗:①高免血清疗法。
每只病鸭颈背部皮下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
②高免卵黄疗法。
每只病鸭颈背部皮下注射高免卵黄2毫升,同时口服高免卵黄液2毫升。
③鸭瘟鸡胚化弱毒苗紧急接种法。
每只鸭注射鸡胚化弱毒苗1毫升,要做到1鸭1针。
④干扰素疗法。
每只成鸭肌注1毫克聚肌胞,每隔3天肌注1次,连用2-3次。
⑤中药疗法。
紫花地丁、大蒜、大血藤、香附子、萱草根各30克,陈皮、枇杷叶各20克,车前草10克,加水煎至100毫升,每只每次口服1毫升,每天喂3次,连用1周。
二、鸭霍乱鸭霍乱是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
口鼻流粘液,张口呼吸,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带血,腥臭难闻。
浆膜和粘膜上有小出血点,肝脏上布满灰黄色点状的坏死灶。
防治方法:(1)平时做好饲养管理和消毒以及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0.05-0.1%土霉素或氟哌酸,连用3天。
(2)预防接种:用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50日龄以上的鸭,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持续6个月。
(3)药物治疗:选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10%磺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2克肌肉注射,青霉素、复方氨基比林稀释每只2-3万单位肌肉注射,或用2.5%恩诺沙星2毫升/只,连用三天,可取得良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
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雏鸭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肠病毒,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
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
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
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肾、脾有时肿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毫升进行预防,也可用免疫过母鸭产的蛋,制成免疫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1.5毫升。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
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霍乱
药物治疗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对鸭霍乱均有良好的防治和治疗效果,常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往往停药后又开始发病死亡。
因此,治疗时必须保证足够药量和坚持疗程,即停止发病死亡后,不要立即停药。
磺胺类药物可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恶唑,按0.4~0.5%比例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比例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按0.05~0.1%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
复方新诺明按0.02%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抗生素可用土霉素,每只鸭每天取0.15~0.2克加水稀释后灌服,连用3~5天,可收到良好疗效。
或按0.05~1%比例混于饲料或饮水,连用3~4天,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病鸭注射30000~50000国际单位,每天2~3次。
中暑
中暑又叫日射病、热射病或热衰竭,是水禽在夏天炎热季节常发的一种疾病。
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鸭若长时间放牧或休息于烈日暴晒之下,就容易发生中暑;如果舍内通风不好,闷热潮湿,就更容易造成鸭中暑。
中暑鸭主要以神经症状为主,病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口渴,翅膀张开下垂,昏迷倒地,痉挛、体温升高,粘膜潮红,昏迷;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剖检死鸭可发现大脑充血、出血,全身静脉充满暗红色血液,血液凝固不良。
防治方法高温季节避开温度最高的时间放牧,放牧时早出晚归,中午找有荫凉的地方休息,组群不宜太大,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鸭舍要采取适当措施防暑降温。
解暑配方为淡竹叶10克、滑石15克、生地黄12克、白茅根25克、香薷15克煎水,供15日龄鸭饮用;也可用鱼腥草、车前草、淡竹叶、香薷煎水饮服。
花肝病
花肝病是一种鸭病毒性传染病,以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及胰脏大量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故暂称之为“花肝病”,其病原归属仍在研究中。
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天,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给番鸭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即可涉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病势发展较快,1~2天内即达死亡高峰。
症状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现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
病变剖检时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
肝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针头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坏死小点;脾稍肿大,亦可见如肝脏的类似病变;肾苍白,有小点坏死出血;间或见胰腺水肿及小点状坏死,部分肺淤血、水肿。
防治迄今尚无特异性有效防治药物,在疫区以本地病鸭分离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
对患病早期番鸭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血清抗体进行治疗,结合使用多维、抗生素和中草药制剂,经实验室和现场应用,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腹泻
饲料引起的腹泻饲料保存不当易引起霉变,鸭吃了霉变的饲料就会发生腹泻。
可在饲料中加入脱霉剂(制霉菌素、克霉唑等)进行预防;饲料中蛋白质过高,会加重鸭肾脏的负担,引起代谢紊乱,出现腹泻,治疗须及时通肾;钙、磷比例不当和维生素缺乏时也会引起鸭腹泻,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药物引起的腹泻多维用量过大时会引起鸭腹泻,要及时调整用量;对药物中毒引起的腹泻要保肝护肾,通肾利尿;对连续用药引起的腹泻,要调整肠道菌群,加入芽孢杆菌和益生素,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在用药过程中,要由低敏到高敏,由单一用药到用复方制剂,制定合理的用药程序,选用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兽药。
环境引起的腹泻夏季,由于高温天气使鸭饮水量加大导致肠道菌群减少、阴雨雷电的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畅、防暑降温不良、室内氨味过大等都会引起鸭腹泻,所以在高温天气要做好鸭群的饲养管理,及时清粪,更换垫料,供给新鲜清洁饮水,同时需在其饲料中加入鱼肝油、维生素C等以减少应激。
疾病引起的腹泻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腹泻有大肠杆菌病、浆膜炎、魏氏梭菌病等。
治疗大肠杆菌病、白痢可选用氨苄西林、头孢拉啶、环丙沙星等;治疗浆膜炎和魏氏梭菌病,可选用利福平、磺胺二甲氧嘧啶、氟苯尼考等药物;对病毒性疾病如鸭流感、副黏病毒病要从预防入手,7日龄时接种禽流感疫苗,14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