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距离计算表
无线传输距离和发射功率以及频率的关系(转)

无线传输距离和发射功率以及频率的关系(转)无线传输距离和发射功率以及频率的关系功率灵敏度(dBm dBmV dBuV)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dBmV=20log(Vout /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dBuV=20log(Vout /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电压值换算关系:Pout=Vout×Vout/R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dBuV=60+dBmV应用举例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无线路由器能传输多远的无线信号?无线路由器在空旷的地方传输能到100米左右;在家里能覆盖十几米,砖墙能穿透3-4堵墙,混凝土能穿透1-2堵墙。
无线路由器发射功率10mW左右,换算下来约10dBm,天线增益一般在3-5dB,Wlan设备的接收灵敏度在-70~-85dBm左右。
因此允许的路径损耗约10+5-(-70~-85)=85~100dB。
2.4G频段的电磁波有近似的路径传播损耗公式为: PathLoss(dB) = 46 +10* n*Log D(m)其中,D为传播路径,n为衰减因子。
对于全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2.0~2.5;对于半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2.5~3.0;对于较封闭环境下n的取值为3.0~3.5。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在全开放环境下,传播距离在80-150米左右;较封闭环境下,传播距离在13-50米左右。
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Los=20Lg(4π/c)+20Lg(f(Hz))+20Lg(d(m))=20Lg(4π/3x10^8) +20Lg(f(MHz)x10^6)+20Lg(d(km)x10^3)=20Lg(4π/3)-160+20Lgf+120+20Lgd+60=32.45+20Lgf+20Lgd, d 单位为km,f 单位为MHz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一般车内损耗为8-10dB,馈线损耗8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完整word版)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功率灵敏度(dBm dBmV dBuV)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dBmV=20log(Vout /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dBuV=20log(Vout /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电压值换算关系:Pout=Vout×Vout/R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dBuV=60+dBmV应用举例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Los=20Lg(4π/c)+20Lg(f(Hz))+20Lg(d(m))=20Lg(4π/3x10^8)+20Lg(f(MHz)x10^6)+20Lg(d(km) x10^3)=20Lg(4π/3)-160+20Lgf+120+20Lgd+60=32.45+20Lgf+20Lgd, d 单位为km,f 单位为MHz 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一般车内损耗为8-10dB,馈线损耗8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1. 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Los = 115dB2. 由Los、f计算得出d =30公里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距离计算方法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距离计算方法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距离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1. 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Los = 115dB2. 由Los、f计算得出d =30公里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假定大气、遮挡等造成的损耗为25dB,可以计算得出通信距离为:d =1.7公里结论: 无线传输损耗每增加6dB, 传送距离减小一倍。
无线传输路径分析是无线传输网络设计的重要步骤,通过对传输路径的分析便于网络设计者根据无线链路的裕量大小选择合适类型的天线(方向,极化,增益等指标),安装天线高度,选择合适的馈缆和长度等。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无线传输路径分析中的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信号接收强度的计算,链路系统裕量的计算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自由空间损耗是指电磁波在传输路径中的衰落,计算公式如下:Lbf=32.5+20lgF+20lgDLbf=自由空间损耗(dB)D=距离(km)F=频率(MHz)2400MHz:Lbf=100+20lgD通过查找上表和通过公式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从发射站到接收站电磁波传输的理论衰落.2.信号接收强度的计算:信号接收强度是指接收站设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强度。
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表

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表
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表通常是根据具体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信号传输环境而定,不同的通信技术和环境下的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大致关系:
- 2.4GHz WiFi网络:在室内环境下,信号强度与距离间大约呈现倒数平方的关系,即距离增加一倍,信号强度降低约4倍。
在室外环境下,由于受到建筑物和地形等因素的干扰,距离与信号强度的关系更加复杂。
- 蓝牙设备:在室内环境下,蓝牙信号强度与距离大约呈现1/m的关系,其中m为距离。
即距离增加一倍,信号强度降低约一半。
- GPS定位:GPS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相对简单,通常呈现一次函数关系。
在信号良好的情况下,距离与信号强度成正比,即距离增加一倍,信号强度也增加一倍。
信号传输距离公式

信号传输距离公式信号传输距离公式是计算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的数学公式。
其依赖于多种因素,包括信号强度、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干扰等。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距离公式常用的形式是弗里斯公式(Friis formula),它描述了无线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输距离和信号功率之间的关系。
弗里斯公式可以表示为:Pr = Pt * (Gt * Gr * λ^2 / (4π * R)^2)其中,Pr是接收功率,Pt是发送功率,Gt和Gr分别是发送和接收天线的增益,λ是信号的波长,R是传输距离。
这个公式说明,信号的功率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增大发送功率、使用高增益的天线、减小传输距离和使用较小波长的信号,都可以提高接收功率,从而延长传输距离。
然而,在现实应用中,大部分信号传输并不处于自由空间中,而是通过建筑物、树木等物体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信号传输距离公式需要考虑传输介质的衰减和多径效应。
传输介质的衰减是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各种损耗导致的,如自由空间路径损耗、自由空间损耗、建筑物穿透损耗等。
传输介质的衰减可以使用路径损耗模型来计算,常用的模型包括Friis模型、Hata模型、COST模型等。
多径效应是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条不同路径抵达接收端,导致信号相位和幅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多径效应对信号传输距离的影响较大,常见的解决方法包括使用均衡器和解调器,并采用合适的编码和调制方法。
除了信号强度、传输介质和多径效应,信号传输距离还受到干扰的影响。
干扰来自于其他信号源,在无线通信中常见的干扰包括噪声、多径干扰、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等。
干扰会降低信号的接收功率,影响信号传输距离。
因此,要准确计算信号传输距离,需要综合考虑信号强度、传输介质、多径效应和干扰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射线跟踪(ray tracing)方法、仿真软件或进行实测来估算信号传输距离。
同时,优化天线设计、信号处理算法和通信协议,也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距离。
wifi 信号强度单位dBm

wifi 信号强度单位dBm总结一下:简单的说dBm值肯定是负数的,越接近0信号就越好,但是不可能为0的ASU的值则相反,是正数,也是值越大越好按规定,只要城市里大于-90,农村里大于-94就是正常的,记住负数是-号后面的值越小就越大具体情况就是:-81dBm的信号比-90dBm的强,-67dBm的信号比-71dBm 的强低于-113那就是没信号了关于dBm和ASU换算的关系是dBm=-113+2乘以ASU比如我们看到信号为-67dBm 23ASU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就是-113+2*23ASU=-67dBm反之就是{-113-(-67dBm)}/2 =23ASU有错误大家及时更正啊第一篇:关于手机信号强度单位db和dBm最近做android开发,在wifi模块遇到手机信号的问题,设计到强度的计算,于是就有了db和dbm两个单位。
dB,dBm 都是功率增益的单位,不同之处如下: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纯粹的比值,只表示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单位,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的计算公式:10log (甲功率/乙功率),如果采用两者的电压比计算,要用20log(甲电压/乙电压)。
[例]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
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 dB。
反之,如果甲的功率是乙的功率的一半,则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小3 dB。
dBm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也可以认为是以1mW功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10log(功率值/1mw)。
[例] 如果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例] 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log (40W/1mw)=10log(40000)=10log4+10log10000=46dBm。
总之,dB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表示两个量间的相对大小,而dBm则是表示功率绝对大小的值。
无线通信距离计算

无线传输距离计算Pr(dBm) = Pt(dBm) - Ct(dB) + Gt(dB) - FL(dB) + Gr(dB) - Cr(dB)Pr:接受端灵敏度Pt: 发送端功率Cr: 接收端接头与电缆损耗Ct: 发送端接头与电缆损耗Gr: 接受端天线增益Gt: 发送端天线增益FL: 自由空间损耗FL(dB)=20 lg R (km) +20 lg f (GHz) + 92、44R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f就是频率=2、4自由空间通信距离方程自由空间通信距离方程设发射功率为PT,发射天线增益为GT,工作频率为 f 、接收功率为PR,接收天线增益为GR,收、发天线间距离为R,那么电波在无环境干扰时,传播途中的电波损耗L0 有以下表达式:L0 (dB) = 10 Lg( PT / PR ) = 32、45 + 20 Lg f ( MHz ) + 20 Lg R ( km ) - GT (dB) - GR (dB)[举例] 设:PT = 10 W = 40dBmw ;GR = GT = 7 (dBi) ; f = 1910MHz问:R = 500 m 时, PR = ?解答: (1) L0 (dB) 的计算L0 (dB) = 32、45 + 20 Lg 1910( MHz ) + 20 Lg 0、5 ( km ) - GR (dB) - GT (dB)= 32、45 + 65、62 - 6 - 7 - 7 = 78、07 (dB))(2) PR 的计算、、807 ) = 1 ( μW ) / 6 PR = PT / ( 10 7、807 ) = 10 ( W ) / ( 10 7、807 ) = 1 ( μW ) / ( 10 0412 = 0、156 ( μW) = 156 ( mμW ) # 顺便指出,1、9GHz电波在穿透一层砖墙时,大约损失(10~15) dB无线传输距离估算传输距离估算无线网络系统的传输距离或覆盖范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信号源的发射功率、天线的增益、接收设备的灵敏度、频率、自由空间衰减、噪声干扰外,还有现场环境的影响,例如建筑物、树木与墙壁的遮挡,人体、气候等对电磁波的衰减,纯粹自由空间的传输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就是不存在的。
72. 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如何计算?

72. 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如何计算?72、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如何计算?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无线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到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再到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的通信,无线通信无处不在。
然而,你是否曾经想过,这些无线信号能够传输多远?它们的传输距离又是如何计算的呢?要理解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计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无线通信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信号强度的衰减。
这些因素包括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工作频率、传播环境等等。
发射功率是指无线信号发射端所输出的功率。
一般来说,发射功率越大,信号能够传播的距离就越远。
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射功率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增大的,它受到法规和设备性能的限制。
接收灵敏度则是指接收端能够检测到并正确解调的最小信号强度。
如果接收灵敏度越高,那么能够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就越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信的距离。
工作频率也是影响传输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较低频率的电磁波具有更好的绕射能力,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更远的距离。
但较低频率的频谱资源有限,而且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较高频率的电磁波虽然传输速率快,但绕射能力差,传播距离相对较短。
传播环境是影响无线通信传输距离的最复杂因素之一。
在理想的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遵循自由空间损耗公式。
但在实际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如建筑物、山脉、树木等,这些障碍物会对电磁波产生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等作用,从而导致信号强度的大幅衰减。
在计算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数学模型和经验公式。
其中,最简单的模型是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假设电磁波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理想空间中传播。
根据这个模型,信号强度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工作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L = 3244 + 20\log_{10}(d) + 20\log_{10}(f)\其中,L 表示信号的损耗(单位为 dB),d 表示传输距离(单位为千米),f 表示工作频率(单位为 M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式一(正算自由空间通信损耗):Los=32.45+20*LgF+20lgD,其中,通信损耗Los单位为dB,工作频率F单位为MHz,通信距离D单位为K
公式二(反算自由空间通信距离):D=10^(Los/20-1.6225-LgF),其中,通信损耗Los单位为dB,工作频率F单位为MHz,通信距离D单位为
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参考值计入公式中,即可计算出实际近似通信距离。
为dB,工作频率F单位为MHz,通信距离D单位为Km
位为dB,工作频率F单位为MHz,通信距离D单位为Km
T(TransmitPower)单位为dB,接收灵敏度R(ReceiverSensitivity)单位为dB
公式三(收发通信损耗):Los=ABS(T)+ABS(R),其中,通信损耗Los单位为dB,发射功率T(TransmitPower)单位为dB,接收灵敏度R(
公式四(实际通信损耗):Los=ABS(T)+ABS(R)-ABS(C),其中,通信损耗Los单位为dB,发射功率T(TransmitPower)单位为dB,接收灵 发射器发射功率 (dBm) 10 10 10 10 接收器接收灵敏度 (dBm) -105 -105 -105 -105 收发通信损耗 (dBm) 115 115 115 115 环境通信损耗 (dBm) 25 25 25 25 实际通信损耗 (dBm) 90 90 90 90
发射功率T(TransmitPower)单位为dB耗C单位为dB 收发工作频率 (MHz) 433.92 433.92 433.92 433.92 理论通信距离 (Km) 30.909 30.909 30.909 30.909 理论通信距离 (m) 30909.383 30909.383 30909.383 30909.383 实际通信距离 (Km) 1.738 1.738 1.738 1.738 实际通信距离 (m) 1738.162 1738.162 1738.162 173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