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并购调查报告证券.doc

合集下载

海尔集团调研报告

海尔集团调研报告

海尔集团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成为了每一家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海尔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分析和评估该公司的经营状况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实地访谈、网络调查以及分析报告收集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获取准确、全面的调研数据。

2. 数据来源本次调研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尔集团的官方网站、财务报表、行业分析报告以及相关媒体报道。

同时,我们还与该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面谈,从中获取了许多有关公司发展战略、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信息。

三、海尔集团概况1. 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良好声誉。

2. 公司业务海尔集团主要从事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其产品线涵盖了家电、厨电、通讯设备等多个领域,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手机等。

3. 全球化战略海尔集团一直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收购其他公司以及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军国际市场。

目前,海尔产品已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品质管理海尔集团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该公司成功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增强了竞争优势。

四、市场竞争分析1. 国内市场海尔集团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以及品牌建设等方式,海尔成功占据了家电市场的一席之地,并在空调和冰箱等产品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2. 国际市场海尔集团在国际市场上同样表现出色。

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升级,该公司在全球多个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销售表现。

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海尔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建设使其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

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

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摘要纵观全球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并购已成为当今资本市场的最热话题,中国企业在并购中饰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随处可见中国企业活跃的身影,通过企业合并和收购来实现公司发展,这是行业快速发展和扩大获取技术和知识资源的途径,因此并购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

中国许多企业都采取了这样的经营措施来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而在高利益的驱使下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的企业并购失败更或是让企业深陷危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控企业并购所潜在的财务风险也是我们财务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通过海尔家用电器的并购来详细分析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建议来防范其财务风险,希望能帮助到未来企业并购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海尔公司Financial risk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merger andacquisition——Take Haier as an exampleAbstracLooking a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M & a market, M & A has become the hottest topic in the capital market, Chinese enterprises play a more and more active role in M & A, and there are active fig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everywhere. It is a way for the industry to develop rapidly and expand access to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resources through busines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so M & A is more and more valu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Many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taken such management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owever, driven by high profits, there are also high risks. There are not a few cases of M & a failure or crisis caused by financial risks.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of M & A is also a problem we need to solv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inancial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Haier household appliances. On this basis, it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event its financial risks, hoping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M & A in the future.Key words:Merger and acquisition; Financial risk; Haier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并购是企业为了实现快速有效的扩张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从19世纪至今,西方国家经历了数次并购的浪潮。

我国家电业跨境并购的创造价值探讨——以海尔的并购发展为案例

我国家电业跨境并购的创造价值探讨——以海尔的并购发展为案例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94我国家电业跨境并购的创造价值探讨——以海尔的并购发展为案例梁惠雅 张艺莹澳门城市大学 澳门 999078摘要: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主要手段,企业之间的并购成功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购买价格的合理性。

然而购买价格的合理性,要求在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非仅参考企业当下的发展现况,仍要考量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潜力等创造价值因素。

本文以海尔企业的并购发展作为案例分析,试图探讨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的发展趋势及所引起的绩效。

关键词:家电行业;海尔;并购价值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35-0094-05一、跨境并购活动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使得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各类企业竞争不断加剧。

根据并购的悠久发展历史证明,成功的并购除了可以加速资本的集中,更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且长远的经济发展。

(一)全球跨境并购的状况西方的并购历史起源于上世纪的发达国家,自彼至今全球已发生了五次的并购浪潮[1]。

伴随着人类社会走向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每次的并购浪潮额的超高额增长均体现出国际市场统一化的急速趋势。

而第六次的并购浪潮是发生于2004年,各国在贸易、金融、研发和服务等各经济活动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此次浪潮中的市场并购额将再一次推向新高点。

随着第六次并购浪潮的到来,全球的跨境并购投资额开始以突破万亿美元为表现,虽然中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调整期,但随之恢复。

直至2019年,全球的跨境并购投资额已达到1万5千亿美元。

图1 2002年~2019年全球跨境并购投资额资料来源:根据前瞻数据库资料而自行整理,访问时间:2020年3月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相比,第六次的并购浪潮重心随着国际市场格局的变化,也随之指向发展中国家(地区),当中以中国的影响力最大。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海尔为例(DOC 30页)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海尔为例(DOC 30页)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海尔为例(DOC 30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学号密级________________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以海尔为例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工商管理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一二年五月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WUHAN UNIVERSITY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f HaierColleg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ubjec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ame :Ge Xiaoxia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 Pan ChanMay 2012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各国企业开始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跨国并购与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生存的基本形式。

跨国并购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一种战略投资行为,从理论上研究这种投资行为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又是一种并购行为。

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角度,主要有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从并购行为角度,分为横向并购理论、纵向并购理论和混合并购理论。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整体兼并—红星电器公司一、背景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

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

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

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前景堪忧。

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

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

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

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

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表 1 2013 年 - 2017 年青岛海尔品牌零售量的全球市场份额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整体
9. 70%
10. 20%
9. 80%
10. 30% 10. 60%
冰箱


15. 70%
16. 80% 17. 30%
洗衣机


14. 30%
14. 40% 14. 60%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党苏平
(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 我国政府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为响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了 “走出去” 战略。自 2016 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在 国内企业 “走出去” 的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增加、也越来越成熟,这有助于我国对外投资结构的优化。同时,企业跨国并购趋于理 性。目前,家电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的份额抢夺更加趋于白热化,一些家电企业开始 “走出去”,海尔集团也在 2016 年目标锁向了 美国的通用家电。本文分析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前后情况,为其以后更有效整合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 跨国并购; 青岛海尔; 通用家电; 整合
一、案例回顾 ( 一)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于 1984 年创立于山东青岛,它坚持是非、发展、利益 观等核心价值观,从一个小型集体工厂逐步奋斗发展壮大,它拥有 41% 青岛海尔的股权。上世纪末海尔集团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在海外 创牌,经历多次跨国 并 购 交 易 后, 其 海 外 资 源 得 到 快 速 扩 展 和 整 合,构建起世界品牌集群。2017 年,该集团连续九年保持其在大型 家用电器市场的领先地位,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高达 10. 6% , 成功挤入世界领先的白色家电生产商之一。 ( 二) 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公司简称 GE ( 其前身是爱迪生电灯公司) ,于 1892 年在美国正式创立。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通用电气公司秉承着持 续创新理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探索物体和物质,涉及业务领域有 医疗、航空、发电、可再生能源、运输、金融等。通用电气公司在 2017 年 《财富》 杂志评选的美国 500 强企业里排第 13 名。在世界 品牌实验室编制的 《2018 世界品牌 500 强》 排行榜中,通用电气公 司荣获第 14 名。 二、并购动因 ( 一) 快速拓展海外市场 北美这个全球第二大家电市场,其市场广阔成熟。处于北美市 场的通用电气公司也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美国扎根已经有近百 年,群众基础广泛,很受当地用户的信赖。另外该公司当时也在积 极转变发展战略,欲抛售家电等板块,而我国的家电等产品处于成 熟阶段,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迫使很多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 以求在同行中有一席之位。也就是集团要想完成其全球家电目标, 那么进军北美是个不错的选择。 ( 二) 提升品牌形象 虽然海尔集团是我国首家进行海外创牌的企业,但相对发达国 家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要起步晚,品牌影响力要弱于一些在国际的 同业著名品牌。通用家电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 “企业名 片”,因此身处互联网 时 代 的 青 岛 海 尔 想 借 此 次 巨 额 并 购, 增 加 自 身竞争优势,获取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三) 获取技术、研发团队等战略性资源 在实施跨国企业并购之后,并购方会继承被并购方大量的技术 和资源,像是核心技术、市场资源、技术人员等等。青岛海尔在本 次并购中收购了通用电气公司家电部门的相关资产,还获得销售和 采购的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这意味着拥有世界一流的物流和分销 能力,以及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还接管了通用电气公司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

44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20年12月第23卷第24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Dec.,2020Vol.23,No.240 引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企业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选择跨国并购。

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2007年就迈入了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跨国并购交易额已达到4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虽然并购案例的成功率逐年上升,但并购绩效水平依旧很低,其中,财务风险是影响跨国并购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1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介绍1.1 案例概况1.1.1 青岛海尔概况海尔集团于1984年成立,由最初单一的冰箱生产与销售,到现在多元化领域经营,如今已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佼佼者。

青岛海尔作为海尔集团的一员,不断推陈出新,依靠自身研发实力和客户信用积极参与国内外家电市场的竞争合作,2009-2015年连续7年稳居全球家电零售量第一的宝座。

就市场表现看,其自身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

1.1.2 通用家电概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1892年成立,是一家多元化跨国集团,产品和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具有开放、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

通用家电部门隶属于通用电气旗下,研发与创新能力较强,2015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高达42亿美元,全美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较高。

1.2 并购过程海尔并购通用家主要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有:2016年1月14日,海尔与通用电气正式签署关于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2016年1月15日,海尔宣布与通用电气达成并购协议,拟用54亿美元收购通用家电部门及相关资产;2016年6月6日,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正式完成交割,支付并购价款55.8亿美元。

海尔从签署《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到支付并购价款,仅用时6个月,由此可见,海尔在并购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并购效率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红星案例不同,这一次并购是跨地区进行的,当地政府的态度对于并购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务实精明的顺德人此时展现出了他们的远见,顺德市以及爱德集团所在的桂洲镇对此次并购都表示了支持,桂洲镇是顺德家电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尤其是小家电,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霸主地位”,镇政府支持爱德选择海尔这个中国大家电第一名牌合作,他们认为得益的不仅仅是爱德,对全镇所有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服务水平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和促进。

镇政府官员甚至认为,海尔的到来,可使桂洲的小家电继续保持全国的“霸主地位”。

顺德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从1992年撤县建市后开始的。

有人说顺德的崛起90%以上是靠政策,顺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锦秋曾说,这是因为顺德抓住了90%以上的发展机遇,体现在4个字上:务实,快速。

务实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企业采取“让利发展”政策上。

为此,提倡政府利益向企业分配,每年都要从市政收入中拿出20%来支持企业发展,水、电、用地、用工和税收上都实行减免。

正是宽松的政策环境,使企业获得高速发展,然后又以丰厚的效益回报政府和社会。

目前,顺德基本上已消灭了城乡差别,家家户户都已提前10年进入了“小康”阶段。

从经济发展程度看,顺德已完成了“资本积累”,正进入以投资为主的第二次创业阶段。

顺德第二次创业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达到发达国家中等工业水平。

其思路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尽快淘汰劳动力密集型、污染型产业,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

具体做法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将国内外大集团、大财团和名企业都吸引到顺德来。

此次爱德集团与国内最有名,实力最强的海尔集团合作,就是顺德实施第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在全市震动和反响都很大,为顺德企业如何吸引名牌大企业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经验,市委市府对此非常重视和支持。

对于顺德海尔公司,市委市府和桂洲镇都已决定,要在两级政府的权力范围内全力支持,首先市在信贷方面倾斜,其次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税收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给企业,增值税也将返还一部分,在就是水、电、土地、用工等都将实行最优惠的政策。

由此可见,在这次并购中,顺德地方政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至少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支持直接促成了爱德与海尔的合作;其次,地方的支持使得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整和与重组得以顺利进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走上了生产经营的正轨。

从这一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的中国企业并购中地方政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如能取得他们的支持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强强联手—西湖电子一、背景及并购目的有关数字显示,我国彩电生产能力已达3000万台,而市场年需求只有2000万台。

彩电生产行业被称为“黑色家电”,商标品牌价值被评估为77.36亿元的“海尔”选在此时“下海”—进入黑色家电业,多少有些令人惊讶。

1997年9月海尔与浙江省最大的电视机定点生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大屏幕彩电。

海尔为什么要在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残酷时“自投落网”呢?海尔总裁张瑞敏十分肯定的认为:中国彩电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他说,海尔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调查,认为中国彩电企业最大的弱点之一是技术开发能力低且雷同,而以电脑、电视、电信一体化为标志的数字技术时代正悄然来临。

用数字技术代替以模拟技术为主的电子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市场。

因此,拥有雄厚资本和技术力量的海尔有能力在未来的彩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集团副总裁杨绵绵认为,上彩电也是海尔事业发展的要求。

海尔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而她认为要跻身500强就必须实行“多元化”,海尔从白色家电转向黑色家电就十分自然了。

而作为拥有资产近17亿元的国家一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主导产品为彩电、彩色显示器、VCD、电子琴及电子元器件等。

公司建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电视设计、综合电子电器产品设计、数字技术应用、工艺技术、专用集成电路等五个研究所和一个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中心,具有年生产120万台彩电的生产能力。

公司连续8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前列,并进入全国科技开发实力百强企业行列。

近年来在满足自己品牌生产的基础上,为日本的三菱、韩国的大宇、国内的牡丹公司进行定牌生产,但几年的合作并没有给“西湖”自己带来太多的的实惠,而西湖在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弱点却一天天暴露出来。

由于西湖拥有一支近200人的科研队伍,具备多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成熟技术,在这几年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西湖仍能站住脚,但已经缺乏后劲。

西湖是一家有雄心的企业,因此寻求一家有实力和强大市场开拓的企业与之合作成为它明智的选择。

二、并购经过97年9月海尔推出了其自有品名的中国数字丽音彩电“探路者”和VCD、电话及电脑等信息产品。

调研中据海尔员工介绍,根据西单商场销售额统计估计海尔彩电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但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对此数据加以证实。

对此次并购的具体操作过程由于无法深入了解,因此不知道双方各自的出资比例。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也不尽一致,有的说海尔不曾投入一分钱只是利用其自身的无形资产入股,但有的媒体却称是双方共同出资。

三、并购特点毫无疑问本次并购是海尔若干次并购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它标志着海尔集团向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

就兼并方式而言,海尔也认为这是其品牌运作的一种高级形式,超过了其所谓“吃休克鱼”的模式,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新造了一条活鱼。

海尔集团并购调查报告_证券论文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

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500元。

全新的海尔管理,使原红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广大干部,开始认识到管理的差距与不足了。

干部红黄榜迅速设立,先后有10位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失误进行了自罚,许多长期难以根除的质量、供货、干部作风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抓住员工观念已有所转变的时机,柴永森组织全体员工分批参观海尔电冰箱等企业,使他们亲眼目睹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集团OEC管理,寻找自身差距。

海尔现场管理的精髓是“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除去生产环节,哪怕是车间里一扇窗户的玻璃,其卫生清洁也有指定员工负责。

而该公司现场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责任不清,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任。

参观回来后,该公司各分厂都把严抓现场管理,落实每人、每事、每天的责任,作为开展工作、上水平的突破口,各分厂领导每天至少有6小时靠在现场,抓薄弱环节,解决实质问题,促使现场管理水平每天都有提高。

过去现场管理较差,各种物品乱堆乱放的总装分厂,现场面貌从此变得整洁而有条理,崭新的《现场管理区域图》挂在车间大门处;最优、最差车间主任、员工及评比缘由,提醒大家注意的当日工作重点,工整地书写在黑板报上;日清栏内质量、生产、物耗管理、设备、文明生产、工艺、劳动纪律等条目标注清晰,一目了然;车间地面上新画的区域黄线,将各种物品的设置,界定了归位明确的界限厖现在,该公司各分厂均改变了过去那种从投入到产出的无序状态,形成了系统管理。

3、市场理念的导入“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

”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再次印证。

在新理念的导向下,该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

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

按照“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

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

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的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

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为“小神泡”。

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还有条营销理念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

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

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

95年底,该公司又根据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这个目标要求,进行了力度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下马了一批商场滞销产品,同时确立了加速开发市场畅销的“小神童”、“小神泡”系列洗衣机目标,保证每月开发一种新产品。

(三)整合的成效企业却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

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权威部门最近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

截止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96年海尔洗衣机发展势头更猛,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并囊括了洗衣机行业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出口量全国第一,仅一个品种出口日本就占日本进出总量的61%,占中国出口日本的91%中国每出口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就有一台是海尔出口的;国家质量抽检连续两年荣登榜首,其中全自动洗衣机无故障运行突破了7000次大关,达到国际新水准;荣获全国消费者欢迎产品第一名、九七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率调查活动中,海尔洗衣机成为唯一一家投诉率为零的企业厖目前,海尔洗衣机已拥有8大系列50多种规格洗衣机产品,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投资控股—顺德爱德集团 一、背景介绍顺德,是创造了中国家电工业奇迹的城市。

只要看看下面这些产品的名字,你就不会怀疑顺德为什么会被誉为“家电王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