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描写手法(人物+环境)讲义加习题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阅读技巧九 身临两境,体会环境描写作用 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阅读技巧九    身临两境,体会环境描写作用  附参考答案

阅读技巧九身临“两境”,体会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一般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类型。

阅读记叙文,要学会身临“两境”,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具体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展示人物性格。

(3)表现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心情(如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暗示人物命运(悲剧命运、喜剧命运)。

(4)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5)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等。

(6)酝酿诗情画意,揭示(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时代背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描写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就是社会环境描写,目的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答题模式:这一句话(这段话)写了……(写出环境的具体特点)的环境,有……(指出具体类型)的作用。

名题引航母亲梁晓声①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

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

但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

②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

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

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

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

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

我那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

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话说了很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在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⑤“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环境描写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环境描写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环境描写专题讲解一、要点梳理(一)环境描写的含义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环境描写的分类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注意:实际上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

不存在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的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不存在不包含一点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例如:英国作家莫里斯芳的《哦!冬夜的灯光》中一开始极写小镇的荒凉“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使整个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思考:上文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答:这是一段乘船去看戏时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视觉(月色朦胧)、动觉(群山踊跃)等各个感官,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

由情即景,可以体会出本段描写烘托了看社戏的孩子们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也表现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例如:鲁迅的《故乡》中描写到:“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9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带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9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带答案)

人物描写的作用xxx考点解读人物描写方法一般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包括别人的描述、评价,次要人物的衬托、对比,环境烘托,情节推动等。

同时在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中都可能存在细节描写。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进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主要考查形式:①下列文段或语句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方法?②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刻画人物方法及其作用。

③结合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④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01 典型例题朱自清《背影》(部编版八上)“思考探究”一: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答:作者这样写父亲的背影: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文章选取了独特的角度,“背影”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关注点。

作者将目光凝聚在父亲的“背影”上,恰当地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鲁迅《社戏》(部编版八下)“思考探究”一:总之,是完了。

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了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

此段心里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看戏人喝豆浆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悲伤、失落的情绪。

02 答题模板题型: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此句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生动传神)+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

题型:人物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1)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样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辅导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辅导讲义

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课前一开心开学前夕为什么下雪?1、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2、渲染了凄凉凄惨忧伤的气氛3、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4、揭露了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5、为即将开始的悲惨情节埋下伏笔……知识梳理阅读思路: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典语段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金题精讲题一:永远的鹤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

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

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

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

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

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

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

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

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

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

中考阅读复习《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讲义

中考阅读复习《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讲义

中考阅读复习《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讲义——人物性情及环境描写的作用剖析人物的性情特点主要是针对写人的记叙文。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情、提醒作品主题效劳的。

阅读时只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掌握人物性情特点,才干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如何掌握剖析人物的思想性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人物富有特性化的言语、外貌、举措、神态、心思描写。

〔二〕经过对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写,直接反映主人公思想性情。

〔三〕经过了解详细事情,了解人物笼统。

〔四〕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也是描写人物性情的重要手腕。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言语、举措、服饰、神情以及事物、环境的纤细处停止详细描写。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父亲在打完我之后,跑到学校,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夹袄拿给我,还塞给我两个铜板。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五〕从剖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如«最后一课»一文中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教员到了解、同情和亲爱教员,以致于觉得〝他历来没有这么矮小〞,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表达了小弗朗士的逐渐成熟和剧烈的爱国之心。

又如抓关键性词语。

如«背影»一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上去了〞这句话中〝很快〞二字表现出〝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六〕和文章宗旨结合起来了解人物。

写人物的基本目的,还是为了表达文章的宗旨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和宗旨结合起来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写的是保罗的哥哥,在圣诞节前一天,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保罗一辆新车。

有一个男孩很是羡慕,当男孩坐着这辆新车离开自己的家,对腿有残疾的弟弟说,〝未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时,他的弟弟快乐极了。

文章的开头写道,保罗从内心感遭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最后一句,显然是文章的宗旨。

这里,〝给予〞是什么意思?在文章中区分是谁给予了谁?结合全文不难发现,是保罗的哥哥给了保罗一辆新车,保罗是快乐的,保罗的哥哥当然也快乐;是男孩〝未来要送你〔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是男孩爱弟弟的快乐,弟弟也很快乐;也是保罗让男孩和男孩的弟弟坐车兜风,他们三个一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更是快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描写方法阅读讲义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描写方法阅读讲义

分析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奥楚蔑洛夫、菲利普夫妇装腔作势、官派十足的性格特征。

总结:四、类文阅读,中考真题讲习(2015河南)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专项06赏析人物描写(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前知识点梳理及真题专项训练

专项06赏析人物描写(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前知识点梳理及真题专项训练

20222023学年度现代文阅读专题知识点总结+真题练习(带解析)部编版(九年级通用)专项6赏析人物描写学习目标图知识结构图知识点详解【相关知识点】1、什么是人物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人物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

描写的作用是表现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在文中具象化。

2、人物描写的基本类型有哪些?1)正面描写:即直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进行描写。

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③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④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的描写。

⑤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描写。

⑥细节描写: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①通过写器物陪衬人物。

②通过写文中其他人的反应/评价(引用语言)来表现。

③通过写与主人公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突出烘托主要人物。

④通过写与主人公相关的人物衬托主人公。

⑤通过写与主人公相似的人物衬托主人公。

【常见题型】1、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好处/表达效果?2、加点字:体会/品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妙处/作用。

【答题方法】(一)常规答法1、基本作用1)外貌(肖像):揭示人物的职业、身份、地位、处境、经历等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语言:言为心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

3)动作: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刻画人物形象。

4)心理: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品质、性格等。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点--描写的方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点--描写的方法

描写的方法一、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三、人物描写及作用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解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运用了XX描写的手法+具体内容解释+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X,表达了XXX。

经典案例:《皇帝的新装》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经典案例:《故乡》第二小节: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阅读描写手法(人物+环境)讲义加习题描写手法赏析题通用公式:判断 + 解释+ 效果+ 人物形象/事物特征+中心情感赏析题的考查角度“两辞两表”两辞:1、修辞:两问两比、反对夸拟2、辞藻(词语、句式):(1)叠词、拟声词、成语、连续性的词……(2)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排比句……两表: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4、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人物描写类赏析题会怎么出?1、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本文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冼星海这个人物的?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

4、品读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人物描写类赏析题必用公式:判断手法 + 分条列举+人物形象(含性格、品质)/事物特征+中心情感(含心情、心理)P.S. “效果”一般不作要求(不赋分),因此省去;“分条列举”即结合上下文内容摘抄部分描写语句或概括事件。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

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

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⑤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⑥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⑦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

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

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⑧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

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

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

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

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⑨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

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

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

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⑩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

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

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⑾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⑿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

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⒀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细致刻画了老妇人清扫烛油的形象,请说说这样刻画有什么好处。

(3分)【例2】张切糕李切糕①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糕。

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②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筋道爽口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

多大?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

做这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

无大锅能做出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

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秘不示人。

而李切糕呢,不但切糕做的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

就这每天还卖不完。

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去,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

张切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

用不到两个时辰,切糕就卖完了。

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热切糕啊!嗓门倒是挺亮,隔几条街都能听得到。

③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

做切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

④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

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参事官想吃切糕。

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

不料这张切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

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⑤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

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进大牢折磨他。

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

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把李切糕请来。

一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

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

他想:不就是做个切糕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

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⑥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

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

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

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扎伤口。

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

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乱,我也不想活了。

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

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

张切糕就说,你附耳过来。

⑦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

原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

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⑧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

不想他的这个举动让张切糕心一沉。

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⑨李切糕很快出狱。

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的生意重新开张。

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

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

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

⑩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

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

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

而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11.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

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12.谁知这日,日本宪兵队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

原来参事官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13.李切糕很快被枪毙。

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取材于同名小说,有删改)问题:小说是怎样刻画形象鲜明的张切糕的?请你加以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6分)知识回顾1、赏析题有哪些考查角度?2、“人物描写”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什么?3、清楚各种“XX描写”之间的关系了吗?4、人物描写类赏析题公式会背了吗?环境描写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题怎么考1、简要分析文章第X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划线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具有什么作用?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语句的作用。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方法大揭秘一切作用题的思考角度:环境描写作用题必用公式:内容:1、交代要素(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社会背景等)2、渲染了……的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表现人物……性格/ 事物……特征5、点明或暗示文章中心情感结构:推动下文情节发展(或对比、抑扬等其他)P.S. “其他”指其他结构方面的作用,即“承铺点照引悬线”“要素”指句子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括号内的内容一、交代要素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满满地坐喝。

(《孔乙己》)二、渲染气氛 + 三、烘托人物心情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