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赏析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古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

古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

古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者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古诗词曲鉴赏(二):炼字及答题方法

古诗词曲鉴赏(二):炼字及答题方法

古诗词曲鉴赏(二):炼字及答题方法古人如此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东坡“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炼字题的设问形式: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或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①一静一动,俱写了李凝居住之处的清幽;②文意、手法:上句写鸟儿的酣眠,正面写出环境的恬淡幽静;下句写僧人的敲门,从侧面烘托环境的寂静清幽。

③声韵方面:“下字贵响”,“敲”字响中寓意,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的选用,一直被人们当作修辞学上的范例。

洪迈《容斋续笔》载:吴中士人家藏有此诗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绿”字极富表现力,有鲜明的色彩感与形象感。

这个“绿”字马上唤起人们对春到江南的感觉,使人联想到江南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赏菊爱菊时那种超脱怡然、悠闲自得的神态与心态。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虚实结合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体会到的环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也就是作品的余韵、余味。

表达技巧五大方面: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三、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等四、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衔接、铺垫、照应等五、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兴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技法点拨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鉴赏答题模板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整理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整理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整理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整理思想感情的?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答题模板(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1:XXX的《春行即兴》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示例2:XXX的《游月陂》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3解答分析:语言特色是指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见的语言特色。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语言特色。

3)此语言特色有效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答题示例1:赋得古原草送别XXX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XXX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分析其效果。

中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绝对经典)

中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绝对经典)

中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绝对经典)读懂——得分的前提述明——得分的关键本意+语境意+……的情感)先表态后述因(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意+情感+手法。

)(描述情境+揭示思想、情感+揭示语言风格)(意思符合。

有欠缺酌扣)(提取景物+想像描述情境+揭示情感)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提取景物+概述特点+揭示情感、手法)字词品析题:字词本意+语境意(修辞/写作手法;意境;情感)意境描述题:忌直译,重想像,用描写。

思想情感归纳题: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题思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解题思路】意象+关键词+(诗题+注释+题干)解析:新绿+重重,我们可以看出“新叶翠嫩,枝繁叶茂”,“小蕾+深藏”我们可以看出“含苞待放”。

古代诗词欣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词欣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词欣赏(答题技巧)1. 阅读与理解在欣赏古代诗词时,首先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建议:- 了解背景:熟悉诗词的创作时期、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题。

- 分析结构:观察诗词的结构,包括韵律、字数和句法,以帮助理解诗词的节奏和韵感。

- 理解词意:注意诗句中的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推敲词句的意义,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 把握主题每首诗词都有一个或多个主题,掌握主题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下是一些方法:- 探究诗词的题材:思考诗词所描绘的内容、情景或思想,以推测作者的主题倾向。

- 分析关键词:寻找诗词中的重复词语、象征性词汇或者集中出现的特定词汇,从中找到对主题有启示的线索。

- 理解意象: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思考它们对主题的贡献和象征意义。

3. 感受意境古代诗词的魅力在于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欣赏诗词意境的技巧:- 聚焦细节:细致观察诗词中所描绘的细节,体会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 想象情境:根据诗词的描写,设身处地进入其中的情景,感受其中的气氛和情绪。

- 体味诗情:思考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与之共鸣,体验其中的美学享受。

4. 注意审美价值古代诗词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艺术品。

以下是一些欣赏诗词审美价值的技巧:- 欣赏语言之美:留意诗词中的优美语言表达和节奏感,感受诗词在语言层面的艺术价值。

- 品味文化内涵:深入了解诗词所体现的文化,探索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 比较欣赏:将诗词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思考其独特之处和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以上是一些古代诗词欣赏的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分析技巧型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分析技巧型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分析技巧型答题技巧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图片表达技巧)图片。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语文月刊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曲赏析答题技巧
方法1赏析辨析题的解题方法
1.设题形式
(1)找出对四首诗歌的赏析中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2)找出对同一首诗歌的四句赏析中正确或者不正确的
一项。

2.应对策略
做这类客观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

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
生的思维定式,把浅显易懂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或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确的和错
误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
“不” “ 是” “ 都” 。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有时在诗歌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将某局部的特点说成是全体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例(2015山西,5)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
情味。

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强调的是重
聚之难和离别之苦,该诗中讴歌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答案D
方法2主旨情感题的解题方法
1.设题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
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找准“诗眼” ,分析意象,把握作者情感;其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入手分析,把握作品主题;还可从写作背景、作家风格(豪放、婉约、沉郁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方面领悟诗句含意及表达的情感。

初中阶段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思乡、爱国、惜别、友情、爱情、关心民生、热爱自然等。

例(2015河南,1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中的“ 乡书” “ 归雁” 是表思乡的意象,可体现诗人的思乡愁绪。

答案思乡。

方法3表达技巧题的解题方法
(一)遣词炼字
1.设题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个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个字能否改为另一个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2.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
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赏析技法
1.设题形式
(1)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2)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
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2018浙江杭州,2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3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解析衬托手法是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
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

范诗“无人过” “ 蜻蜓蛱蝶飞” 形成对立条件,初夏正是农忙时节,四顾无人,可见农事繁忙;高诗中“ 花落尽” 与“ 蝶来多” 形成对比,可见蜂蝶都来到了菜畦,让人立即联想到菜花的繁盛。

答案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
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
“花落尽” “ 蝶来多” 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方法4想象描述题的解题方法
1.设题形式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例(2015贵州遵义,2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2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所展现的画面。

解析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昏暗
无光。

句子大意是说,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此诗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
别环境。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

答案(示例)茫茫沙漠纵横散布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方法5名句赏析题的解题方法
1.设题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2.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
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

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例(2018河南,1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2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解析本题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所以切入的角度比
较自由。

可以从句式、语气、修辞等角度来赏析,最后要落脚到情感上。

答案(示例1)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2)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3)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4)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