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的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

3. 结果报告
根据蓝色或绿色菌落的计数和确证性试验的
结果,计算每250mL水样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数 量,结果以CFU/250mL计。 生融合而可能影响计数的精确度。
受到严重污染或培养时间过长时,菌落会产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阳性对照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阴性对照菌株

平铺时应避免在滤膜和培养基之间夹留着气泡。
2.2.3 检验程序
结果观察:

所有显蓝色或绿色(绿脓色素)的菌落,初步判定 为铜绿假单胞菌。 所有发荧光不产绿脓色素疑似铜绿假单胞菌菌落, 进行乙酰胺肉汤确证性试验。


将其它所有红褐色不发荧光的菌落进行氧化酶测试、 乙酰胺肉汤、金氏B培养基确证性试验。

1.1 生物学特性

无特殊营养要求,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 好,琼脂通常会被染成蓝绿色或黄绿色。 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为灰绿色或蓝绿色菌落, 并形成透明溶血环。 在营养肉汤中呈混浊生长,液面可长出菌膜,菌液 上层为蓝绿色。


1.1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1)氧化酶阳性; 2)液化明胶; 3)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4)吲哚阴性; 5)绿脓菌素试验阳性; 6)其它生化试验(糖利用试验、脱羧酶试验等等)。

-P:呈蓝/绿色的菌落数(所有证实为铜绿假单胞 菌的菌落)。 -F: 显荧光的菌落数。 -R: 呈红褐色的菌落数。 -nF:进行产氨测试的显荧光菌落数。 -CF:产氨阳性的显荧光菌落数。 -nR:进行产氨、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 试的红褐色菌落数。 -CR:产氨、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试均 呈阳性的红褐色菌落数。

【精品文档】绿脓杆菌

【精品文档】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检验方法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空气、水、土壤中均有存在。

1 方法提要根据本菌生物学特征: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能产生绿脓菌素。

此外还能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42℃条件下生长等,可与类似菌相区别。

2 培养基和试剂2.1 1.05284.0500(绿脓)培养基制法:取44.5g 于1 L水中,加温使溶解,调pH为7.2,煮沸过滤后补足液量,溶解混匀,,121℃15min灭菌后备用。

平板制法:将灭菌后培养基倾注5CM平板约3CM厚,冷却凝固后贮藏于冰箱(4℃)3仪器3.1 培养箱:37℃、42℃。

3.2 锥形烧瓶。

3.3 过滤装置。

3.4 灭菌平皿。

3.5 灭菌刻度吸管。

3.6 显微镜。

3.7 载玻片。

3.8 接种针、接种环。

3.9 电炉。

3.10 高压消毒锅。

4 操作步骤4.1 菌落的培养:取250ml样品经0.22μ无菌过滤后,将过滤后的滤膜用无菌镊子轻轻取下贴于制备好的平板上,并将气泡赶走,置37℃培养48h。

如有绿脓杆菌生长,则有呈黄绿色或蓝绿色菌落出现。

4.2 分离并提纯培养:挑取典型菌落,划线接种在普通细菌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24h。

4.3 染色镜检:挑取单一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者应进行氧化酶试验。

4.4 氧化酶试验:取一张氧化酶试纸放在灭菌平皿内,用无菌玻璃棒挑取绿脓杆菌菌落涂在滤纸片上,在15~30s之内,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时,为氧化酶试验阳性,若培养物不变色,氧化酶试验阴性。

4.5 绿脓荧光试验:取4W/366nmUV灯观察菌落,可以看到产生荧光。

4.6 42℃生长试验:挑取纯培养物,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放在41~42℃培养箱中,培养24~48h,绿脓杆菌能生长,为阳性,而近似的荧光假单胞菌则不能生长。

5 检验结果报告1)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氧化酶阳性,应报告检出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实验报告(3篇)

绿脓杆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

3. 熟悉绿脓杆菌的生化特性。

二、实验原理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和植物表面。

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烧伤感染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绿脓杆菌,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生化实验,以鉴定绿脓杆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

(2)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伊红美蓝琼脂、葡萄糖发酵管等。

(3)试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接种环、无菌移液器、无菌棉签等。

2. 实验仪器(1)显微镜(2)恒温培养箱(3)高压蒸汽灭菌器(4)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方法1. 绿脓杆菌的分离(1)将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样品采集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进行涂布培养。

(3)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观察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显微镜观察:取少量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观察菌落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脓杆菌的分离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绿色菌落生长,经涂布培养后,菌落形态一致,表明已分离得到绿脓杆菌。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革兰氏染色:细菌呈革兰氏阴性,呈长棒形,两端钝圆。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接种后,发酵管内产生气泡,表明绿脓杆菌能发酵葡萄糖。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接种后,菌落呈黑色,周围有绿色晕圈,表明绿脓杆菌具有氧化酶活性。

雏鸡绿脓杆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

雏鸡绿脓杆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
常瑞琴 ( 山西 省 长 治 市 畜 牧 兽 医 局 , 山西 长 治 0 4 6 0 0 0 )
进。
中图 分类 号 : ¥ 8 5 8 . 3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41 0 4 ( 2 0 1 3 ) 1 2 - 0 0 2 3 — 0 2
菌 脱 脂 棉 球 均 匀 涂 布 于 普 通 琼 脂 平 板, 按一定距离加贴药敏纸片 , 测 定 对
绿脓 杆 菌 ( P s e u d o mo n a s a e r u g i . n o s a ) 首 次 由G e s s a r d 于1 8 8 2 年从伤 口 脓 液 中 分 离 出 来 .在 自然 界 中 分 布 广 泛, 可 引起 多 种 动 物 的脏 器 脓 肿 。 对 动 物绿 脓 杆 菌病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绿 脓 杆 菌是 鹌鹑 化脓 性 肝 炎 、 水 貂 出 血 性 肺 该 养 殖 户 携 带 病 鸡 来 到 长 治 市 兽 医 院
心包膜 混浊 ; 脾脏肿 大 , 出血 ; 卵 黄 吸
收 不 良 .呈 黄 绿 色 :肾 脏 肿 大 有 出血
传 播 。我 们 对 送 检 的 疑 似 绿 脓 杆 菌 病 例 进行 病 原 的分 离 鉴 定 .并 对 分 离 菌 的 培 养 特 性 、致病 力 及 抗 菌 药 物 的 敏 感 性 进 行 了研 究 。为有 效 防 制鸡 绿 脓
生死 亡 。 当地 兽 医诊 断 为绿 脓 杆 菌 性
生 化 特性 , 并结合临床资料 , 确 定 本 病
为 绿 脓 杆 菌感 染 。 3 - 2 . 3 药敏试 验结果 : 结 果 高 敏 的药
血 琼脂 平板 和麦 康凯 琼脂平 板 , 3 7 ℃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铜绿假单胞菌的概述2.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3.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4.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治疗药物5.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控措施篇1正文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概述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

其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铜绿假单胞菌编码三种 VI 型分泌系统,即 h1-t6ss、h2-t6ss 和 h3-t6ss。

其中 h1-t6ss 被认为是一种严格的细菌靶向途径,而 h2-t6ss 和h3-t6ss 通过作为靶向宿主细胞并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毒力。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形态学观察: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2.培养法:将采集的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特征。

3.免疫学检测:通过抗原 - 抗体反应检测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原或抗体。

4.分子生物学检测:如 PCR、DNA 测序等方法,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

三、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在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铜绿假单胞菌对人有致病力,常引起人皮肤化脓感染,特别是烧伤、烫伤、眼部疾病患者被感染后,常使病情恶化,并可引起败血症。

因此,在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四、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治疗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败血症等。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1.半合成青霉素: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为最常用。

2.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3.其他内酰胺类药物:如亚胺配能及氨曲南。

4.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

5.氟喹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氟罗沙星等。

绿脓细菌菌实验报告

绿脓细菌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绿脓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2. 掌握绿脓杆菌的形态观察和特征鉴定。

3. 了解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又称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运动性、形成芽孢和荚膜等特点。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水、空气等,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种感染。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绿脓杆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运动性,并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等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绿脓杆菌标准菌株、土壤样品、营养肉汤、营养琼脂、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镊子、无菌移液器、无菌试管、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器、显微镜、接种环、接种针等。

2. 试剂: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绿脓杆菌的分离(1)取土壤样品10g,放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中,振荡混匀,制成10^-1稀释液。

(2)取10^-1稀释液1ml,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10^-2稀释液。

(3)取10^-2稀释液0.1ml,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划线。

(4)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绿脓杆菌的鉴定(1)观察分离得到的菌落,挑选典型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记录结果。

(3)进行氧化酶试验,观察菌体是否产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脓杆菌的分离经过培养,营养琼脂平板上出现典型的绿色菌落,符合绿脓杆菌的特征。

2. 绿脓杆菌的鉴定(1)革兰氏染色:菌体呈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

(2)氧化酶试验:菌体产生颜色变化,说明具有氧化酶活性。

根据实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落符合绿脓杆菌的特征,可初步判断为绿脓杆菌。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分离和鉴定了绿脓杆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绿脓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了解了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研究绿脓杆菌的致病机制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简述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几种检测方法

简述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几种检测方法

简述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几种检测方法作者:马慧娟徐慧高宏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19年第03期引言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也称为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空气、水源等)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大小为(1.5~3.0)μm×(0.5~0.8)μm,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专性需氧,菌落形态不一,多数直径在 2~3 mm,边缘不整齐,扁平湿润。

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水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类型水中,对消毒剂、干燥、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引起急性肠道炎、脑膜炎、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

目前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中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生化方法,包括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不能实现大批量水样的快速检测。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对近年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为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准确检测研究技术提供参考。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技术国标滤膜法检测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方法是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产色素分为三种:产绿脓菌素,产青脓素,产红脓素;铜绿假单胞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具有氧化酶,可以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可以产生一种脱酰胺酶,可使乙酰胺经脱酰胺作用释放氨,滴加纳氏试剂(碘化汞钾),氨在碱性条件下与碘化汞钾作用,生成红色络合物;根据这些生化特性,通过滤膜过滤将铜绿假单胞菌富集到CN琼脂上,再用生化试剂管进行生化鉴定。

也可以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用于微生物鉴定,准确率高,可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毒素 A 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高度保守,根据 GenBank 中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片段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并利用实时荧光 PCR技术,对目标靶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建立了一套检测食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方法,特异性试验和灵敏性试验良好,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的特点,能够满足检测要求,为食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绿脓杆菌数量检测标准值

绿脓杆菌数量检测标准值

绿脓杆菌数量检测标准值
绿脓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物体、水或土壤而传播给人类。

通常情况下,绿脓杆菌对健康个体无害,但对于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有慢性疾病者,则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

检测标准值
绿脓杆菌数量检测主要用于评估个体是否存在感染或携带绿脓杆菌的情况。

不同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标准值:
痰液培养:
无绿脓杆菌检出:无感染迹象
≥10^5 CFU/mL:存在绿脓杆菌感染
尿液培养:
无绿脓杆菌检出:无感染迹象
≥10^4 CFU/mL:存在绿脓杆菌感染
血液培养:
无绿脓杆菌检出:无感染迹象
任何数量:存在绿脓杆菌感染
影响因素
检测结果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
采样方法:不同采样方法(如痰液、尿液或血液)可能影响菌株数量。

样本处理:样本处理不当会导致菌株死亡或生长,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实验室技术:不同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差异可能会导致结果差异。

临床意义
绿脓杆菌数量检测有助于诊断和监测绿脓杆菌感染。

检测结果有助于:
确定感染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指导抗生素治疗的选择
监测治疗的疗效
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注意事项
检测结果仅作为诊断和监测的辅助手段,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评估。

标准值可能因不同实验室或检测方法而异,应咨询具体检测机构。

绿脓杆菌携带者并不一定表现出感染症状,但仍可能将绿脓杆
菌传播给免疫力低下者。

对于免疫力低下者,应进行定期绿脓杆菌筛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可疑菌落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者应进行下列试验:
氧化酶试验:取一小块洁净的白色滤纸片放在灭菌平皿内,用无菌玻棒挑取可疑菌落涂在滤纸片上,然后在其上滴加一滴新配制的1%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30 s内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绿脓菌素试验:取2~3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绿脓菌素测定培用养基斜面,35℃±2℃培养24 h,加入三氯甲烷3~5 mL,充分振荡使培养物中可能存在的绿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03-33
版号
A.0
绿脓杆菌的测定方法
页次
生效日期
2020/01/02
脓菌素溶解,待三氯甲烷呈蓝色时,用吸管移到另一试管中并加入1 mol/L的盐酸1 mL,振荡后静置片刻。如上层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即为阳性,表示有绿脓菌素存在。
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挑取被检菌纯培养物接种硝在酸盐胨水培养基中,置35℃±2℃培养24 h,培养基小倒管中有气者即为阳性。
5.记录保存:
5.1.质检保管5年。
6.相关操作规程
6.1.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6.2.HWS-1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
6.3.生化培养箱操作规程
6.4.YX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6.5.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7.相关记录
7.1. 生物性能检测记录。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4.2 器具
烧杯(250ml)、量筒(100ml)、三角烧瓶(250ml)、试管、硅胶塞、白金耳、酒精灯、培养皿(φ90mm)、刻度吸管(1ml,5ml,20ml)
4.3 培养基、菌种:
SCDLP培养液、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酸盐胨水培养基、明胶培养基、琼脂培养基、乙酰胺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明胶液化试验:取可疑菌落纯培养物,穿刺接种在明胶培养基内,置35℃±2℃培养24h,取出放于4~10℃,如仍呈液态为阳性,凝固者为阴性。
42℃生长试验:挑取可疑培养物,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置42℃培养24~48 h,有绿脓杆菌生长为阳性。
4.6结果报告
被检样品经增菌分离培养后,证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及绿脓杆菌试验均为阳性者,即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绿脓杆菌。如绿脓菌素试验阴性而液化明胶、硝酸盐还原产气和42℃生长试验三者皆为阳性时,仍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绿脓杆菌。
4.4 器具灭菌:
与样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刻度吸管、培养皿等)应按下述方法灭菌:包好后置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内121℃20分钟高压灭菌,或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160℃2小时干热灭菌。
4.5 操作步骤
取样液5 mL,加入到50 mL SCDLP培养液中,充分混匀,置35℃±2℃培养18~24 h。如有绿脓杆菌生长,培养液表面呈现一层薄菌膜,培养液常呈黄绿色或蓝绿色。从培养液的薄菌膜处挑取培养物,划线接种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置35℃±2℃培养18~24 h,观察菌落特征。绿脓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扁平,边缘不整,菌落周围培养基略带粉红色,其他菌不长。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03-33
版号
A.0
绿脓杆菌的测定方法
页次
生效日期
2020/01/02
1.目的
制订绿脓杆菌的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对从事检测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按测定方法操作。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绿脓杆菌的测定。
3. 职责
质检部对本测定方法实施负责。
4.程序
4.1 仪器
电子天平、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净化工作台、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生化培养箱 、显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