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学定义

实验动物学定义

实验动物学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实验动物学定义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实验动物学呀?这就好比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面住着一群特别的“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可不是普通的动物哦,它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呢!想象一下,我们人类想要搞清楚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想要研发出厉害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法,那可不得找些帮手来帮忙做实验嘛。

这些被选中的动物呀,就像是勇敢的小战士,它们进入实验室,为了我们的科学进步默默地贡献着自己。

实验动物学可不只是简单地把动物抓来做实验就行啦!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我们得精心挑选合适的动物种类,就像给一场重要的比赛挑选最合适的选手一样。

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特点的动物,这可得好好琢磨。

而且呀,照顾这些实验动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它们得吃好喝好,住得舒服,还得有人时刻关心它们的健康状况。

这就跟我们照顾自己家的宝贝宠物似的,得用心呐!不然它们怎么能好好配合实验呢?我们还得讲究实验方法呢!不能随随便便就开始动手,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这就好像盖房子,得先设计好图纸,再一砖一瓦地盖起来。

实验动物学也是这样,每一步都要谨慎,可不能出岔子。

再说了,我们用动物做实验,可不是为了好玩或者残忍地对待它们。

我们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让更多的人受益呀!所以,我们得尊重这些动物,尽可能地减少它们的痛苦和不适。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没有这些实验动物行不行呢?嘿,你想想,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医学怎么能进步得这么快?那些神奇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怎么能被发现呢?这些实验动物就像是无名英雄,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着。

总之呢,实验动物学就是这样一个既有趣又重要的领域。

它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可不能小看了它,得好好对待它,就像对待我们的好朋友一样!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包括模式动物、动物保护、生物学实验等内容,主要是在研究有关生物体(例如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影响的实验研究。

它强调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模式动物:以某种特定的动物作为实验的模型,用来研究另一种物种的行为和生物学特性,如小鼠、大鼠、家兔、无尾熊等。

二、动物扩增:利用遗传学和转基因技术,改变动物的基因组,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研究目标,如研究基因功能、研究新药等。

三、动物保护:确保在实验中所有动物不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痛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良好的环境。

四、生物学实验: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医学、药理、食品等方面的实验,以研究不同疾病、药物、食品的作用机制等。

五、动物繁殖:家兔、小鼠等实验动物的繁殖,以为实验提供足够的动物样本。

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影响,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实验动物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生产、教学、检定及其它学科的动物;2、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应用及动物实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3、实验用动物:是所有用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4、近交系:指至少经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5、封闭群动物:是一个长时期一般为5年以上与外界隔离,其种群保持一定大小一般不得少于25对,雌雄个体之间能够随机交配的动物群体,其遗传组成较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的动物群体结构;6、基础动物:基础动物CV A 指饲养在开放系统中,又称普通级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畜共患寄生虫;7、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无菌动物GFA是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在动物体内检测不到有其他生命体的动物;8、清洁动物:清洁级动物CLA是指除不携带基础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9、人畜共患病:之际能引起动物感染又能引起人类患病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10、实验动物营养需要:是指为满足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和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11、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配方经工业化生产的均匀混合物;12、实验动物营养学:是众多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食物、营养素与各种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健康和种群繁衍等关系的科学;13、杂交群动物:有两个无关的近交品系动物之间有计划的杂交而繁殖第一代动物;成为杂交群动物或杂交一代动物;简称F1代动物;其遗传组成均等的来自两个近交品系,属遗传均一、基因型和表现性相同的动物;14、屏障系统饲养SPF动物:饲养环境是密闭的,经屏障装置与外界相通;送入的全新风要经过1万级洁净度过滤;送入的一切物品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后经特制传递装置送入;饲育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15、实验动物环境:是指将动物饲育在人为的有限空间,并按科研要求,按人们意志控制动物生长、繁殖、实验的一个人工的特定场所;/是指实验动物周围客观存在的,与实验动物相互依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一切外部事物的有机体系;16、实验动物标准化:是指外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生产条件等统一技术标准;。

实验动物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实验动物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实验动物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引言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生理和遗传方面的科学学科。

随着社会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步,实验动物学专业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实验动物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

1. 实验动物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实验动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多种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1 科研机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如大学实验室、科研院所等。

在科研机构的研究团队中,可以从事动物行为研究、动物生理学实验等相关研究工作,以推动实验动物学领域的发展。

1.2 医药生物公司医药生物公司是实验动物学专业的另一个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医药生物公司从事新药研发、药效评价、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等工作。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医药生物公司对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1.3 教育机构实验动物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如高校、研究院等。

在教育机构中,毕业生可以担任教师或研究员,传授实验动物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1.4 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组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组织也成为实验动物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之一。

毕业生可以从事动物保护、动物行为观察、环境监测等工作,以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环境。

2. 实验动物学专业的前景分析实验动物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科研发展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实验动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研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科研机构对于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

2.2 医药健康产业需求实验动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医药健康产业中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

新药研发、药效评价等工作对于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同时医药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2.3 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需求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工作亟需专业人才。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学科,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实验操作技术以及动物实验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提高我们对实验动物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动物本次实验所选用的实验动物为小鼠和大鼠。

小鼠品系为 C57BL/6,大鼠品系为 Wistar。

实验动物均由学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健康状况良好,符合实验要求。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实验器材手术器械:眼科剪、眼科镊、手术刀柄、手术刀片、止血钳等。

注射器:1ml、2ml、5ml 注射器。

灌胃针:小鼠灌胃针、大鼠灌胃针。

其他:天平、鼠笼、垫料、麻醉剂等。

2、实验药品麻醉剂:戊巴比妥钠。

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小鼠的抓取:先用右手抓住鼠尾提起,置于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轻拉鼠尾,使小鼠固定在粗糙面上,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两耳及头部皮肤,将小鼠提起。

大鼠的抓取:首先戴上防护手套,从大鼠笼中抓住大鼠尾巴根部,将大鼠提起,使其身体悬空。

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大鼠两耳后的项背部皮肤,其余三指抓住大鼠的背部皮肤,将大鼠固定。

2、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染色法:用苦味酸或品红溶液在小鼠或大鼠的背部进行染色标记。

耳标法:使用专用的耳标钳在小鼠或大鼠的耳朵上打耳标进行标记。

3、实验动物的麻醉小鼠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剂量为 40mg/kg。

大鼠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剂量为 30mg/kg。

4、实验动物的采血尾尖采血:将小鼠或大鼠固定好,用酒精棉球擦拭尾部,然后用剪刀剪去尾尖约 2-3mm,让血液自然流出,用微量吸管吸取血液。

眼眶采血:用左手抓住小鼠或大鼠,使眼球突出,用毛细吸管或移液器从内眦刺入眼眶,吸取血液。

5、实验动物的给药灌胃:将小鼠或大鼠固定好,使其头部和颈部保持伸直,将灌胃针从口角插入口腔,沿咽后壁缓慢插入胃内,注入药液。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关于使用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学科。

通过实验动物学,科学家能够研究和了解生物学、药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的基础和应用性科学问题。

实验动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医学家和科学家常常使用动物进行实验,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在18世纪,法国的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比约克开创了现代实验动物学。

他使用小麦、豌豆和果蝇等动物进行实验来探索遗传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实验动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药物学。

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实验动物,科学家能够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确定药物剂量、疗程和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此外,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基础生物学研究,科学家能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解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机制。

例如,使用小鼠模型可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调控以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实验动物学还在许多其他领域有应用,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疾病研究等。

在心理学中,实验动物模型被用于研究认知过程、学习和记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

在神经科学中,实验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和异常,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疾病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然而,实验动物学也面临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人们普遍关注动物的权益和福利,并呼吁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使用。

在进行实验动物研究时,有严格的伦理和法律规定以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最小化痛苦。

同时,科学家也在努力寻找替代实验方法,例如使用体外细胞模型和计算模拟等,以减少对动物实验的需求。

总之,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关于使用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学科。

它在药物学、生物学和其他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和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疾病机制,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动物学(462页PPT课件)

实验动物学(462页PPT课件)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动物实验技术
(Animal Experiment Techniques)
是进行动物实验时的各种操作技术和实验方法,也包括实验动 物本身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各种监测技术。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实验物福利
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应该得到友好的对待!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2.实验用动物(Animal for Research)
B. 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或称家禽家畜(Domestic Animal and Domestic Fowl) 是指人类生活需要的动物,特别是用科学方法饲育的家禽、家畜等 经济动物,虽经人工培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遗传学、微生物学 控制,但其严格程度与实验动物相比,相差悬殊。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实验动物营养学
(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
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 科学。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实验动物生态学
(Laboratory Animal Ecology)
是研究影响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与条件。例如饲养动物的房舍、通风、 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笼具、饲料、饮水以及各种垫料等。
近交系(Inbred Strain) 封闭群(Closed Colony) 杂交群(Hybrid Colony)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1.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 )
四大特点
B.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施行人工控制
目前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程度,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和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GN)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的解决方案
• 实验动物学应加强动物福利和伦理原则的研究,制定合 理的实验动物福利措施和伦理规范 • 实验动物学应加强实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实 验动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实验动物学在未来科学研究中的展望
实验动物学在未来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实验动物学将继续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和方 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 实验动物学将继续关注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提高科学 研究的伦理性和可持续性
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
• 实验动物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研究疾 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法等 • 实验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04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问题
实验动物福利的概念与原则
实验动物福利的概念
• 实验动物福利是指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 • 实验动物福利要求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和福利权
实验动物饲养设施
• 实验动物饲养设施应包括动物房、动物实验室、饲料储存室、动物解剖室等 • 实验动物饲养设施应配备相应的设备,如笼具、麻醉设备、监护设备等
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管理
实验动物的饲料
• 实验动物饲料应根据动物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饲料 • 实验动物饲料应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需求
实验动物学在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 实验动物学可以帮助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 实验动物学可以为药物毒性评价提供重要的动物模型,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毒性和 副作用
实验动物学在疾病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实验动物学在遗传性疾病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 实验动物学可以帮助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建立遗传性疾病动物模型 • 实验动物学可以为遗传性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 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学第一章绪论要求掌握内容第一节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 ——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研究实验动物+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动物具有三大特点:遗传学要求: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或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杂交群(hybrids) 。

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应用要求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机构及法规《这个我没听清楚重点是什么,抱歉啦》第四节动物福利近年越来越多的人提倡¡°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第一节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

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则分为品种和品系。

品系包括近郊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五、近交系动物的特点(一)基因纯合性(homozygosity)(二)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三)表现型的一致性(uniformity)(四)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五)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identifiability)(六)遗传组成独特性(individuality)(七)背景资料可查性(accessibility)(八)国际分布广泛性(extensity)第三节封闭群动物一、封闭群动物的定义封闭群(closed colony)动物又称远交群(outbred stock)动物,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

如昆明种小鼠、SD大鼠等。

如果有效群体数目过小,必然导致近郊系数上升率加大。

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第三章重点掌握内容将实验动物划分为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和无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控制二、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CV ) animal]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实验动物;要求不携带主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及人兽共患寄生虫,如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和兔出血症病毒等。

普通级动物有豚鼠、地鼠、兔、犬和猴等,普通级小鼠和大鼠等级被取消。

2001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取消了普通级小鼠和大鼠等级标准。

三、清洁动物[clean (CL) animal] 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如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等。

清洁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等动物。

犬和猴没有清洁级。

四、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通常被称为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如绿脓杆菌等。

SPF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等。

五、无菌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 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其来源是普通动物经无菌剖腹产手术,幼子在无菌隔离器中人工哺育或由其他无菌动物代乳饲育而成。

人兽共患病——指人类也可感染发病的一类动物疾病。

(一)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1.病毒4: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2.细菌5:沙门菌、布鲁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

3.真菌1:皮肤病原真菌。

4.寄生虫1:弓形虫。

(二)实验动物主要烈性传染病病原体鼠痘病毒(小鼠脱脚病病毒)、兔出血症(兔瘟)病毒、犬细小病毒(急性出血性肠炎)、犬瘟热病毒、传染性犬肝炎病毒。

(三)引起实验动物一般性疾病的病原体1.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猴反转录D型病毒。

2.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泰泽病原体、鼠棒状杆菌、支原体。

3.寄生虫——多种体内寄生虫。

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第一节实验动物环境一、实验动物环境实验动物环境:是指人工控制的, 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有关条件, 即围绕实验动物所有事物的总和。

实验动物设施:界定实验动物生存空间、维持其所需的建筑物和设备等。

(新国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和动物实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实验动物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1.实验动物外环境: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环境。

2.实验动物内环境:指依科研要求和人们的意愿,将实验动物的生长、繁殖或活动限定在某种特定的人工场所内。

内环境分为小环境和大环境。

小环境¡ª指包围在实验动物体的饲养盒内, 对实验动物直接产生影响的各种理化因素, 如温度、湿度、气流速度、氨浓度、光照周期、噪声等。

(2)大环境¡ª指放置实验动物笼架器具等辅助设施的饲养间和实验间的各种理化因素。

第二节,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指对实验动物个体发育,生长繁殖以及生理生化平衡和有关反应性产生影响的一切外界条件。

这些因素依其来源,性质以及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可分为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2、理化因素:光照、噪声、粉尘、有害气体;3、生物因素: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落下菌数),社会因素、动物饲养密度。

饲养室每平方米面积收容的成年实验动物最大密度,大约是小鼠100只、大鼠50只、豚鼠20只、兔4只、狗1只、猴1只。

第五章实验动物营养学第一节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实验动物饲料六大营养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

一、蛋白质—氨基酸为基本单位(一)分类—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二)基本功能1.生命的基本物质。

2.构成肌肉、神经、内脏器官、皮肤、血液等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3.构成酶、部分激素和抗体等。

二、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1、无氮浸出物(醣类)--淀粉和糖(能量来源)。

2、粗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在草食性动物的消化道中经纤维素分解菌作用酵解,部分转变为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部分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甲烷排出体外。

粗纤维还对胃肠运动起刺激作用,而有助于排便并排出毒素。

三、脂类—脂肪、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1.(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是细胞和神经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2.(脂肪)经代谢产生热量供动物利用。

3.多余能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 并在皮下形成脂肪层。

储备能量、保温、缓冲外力的作用。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

四、矿物质—指饲料分析中的粗灰份(一)分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常量元素--钙、磷、钾、钠、氯、镁等(占实验动物体重的0.01%以上)。

2、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碘等(占实验动物体重的0.01%以下)。

(二)生理机能:1.钙和磷2.氯和钠3.钾和镁4.微量元素(表5-1)4.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和缺乏症(表5-1)五、维生素:(一)分类——脂溶性和水溶性。

(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三)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豚鼠和猴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 ,须由饲料供给表5-1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缺乏症及来源微量元素营养作用缺乏时的主要表现来源铁(Fe) 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贫血、生长发育不良、奶、鱼粉、运输氧气,参与细胞内精神萎靡、皮毛粗糙肉粉、FeSO4生物氧化过程。

无光泽。

铜(Cu) 与造血过程、神经系统腹泻、四肢无力、豆饼、豆粕、及骨骼正常发育有关,营养性贫血。

CuSO4亦为多种酶的活化剂。

锌(Zn) 是许多酶的成分,生长停止、进行性消动物性饲料、以碳酸酐酶最重要瘦、脱毛、不孕、性酵母粉,含周期紊乱、形态变异锌应>2mg/kg 锰(Mn) 参与造血、骨骼生长发育不良、共济米糠、麸皮、发育、脂肪代谢失调、骨节肥大。

MnSO4碘(I) 甲状腺素成分,甲状腺肿、粘液性碘化食盐与基础代谢有关。

水肿六、水水占实验动物体重的60%。

* 功能——物质输送、组织器官形态的维持、渗透压调节和体温调节、生化反应与排泄等活动的进行。

实验动物体内水分减少8%----严重干渴、食欲丧失、粘膜干燥、抗病力下降、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体内水分减少10%----代谢紊乱;体内水分减少20%----动物死亡。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一、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 食性—不同种动物摄取食物的习性。

* 依食性将动物分为三大类:草食性动物:豚鼠、兔、羊;肉食性动物:狗、猫;杂食性动物:小鼠、大鼠、金黄地鼠、猴。

实验动物的基本营养需要——实验动物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营养素的日平均需求量。

表5-2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和来源维生素生理功能缺乏症来源脂溶性维生素 A 维持正常视觉,参视觉损害、夜盲症、肝脏、鱼肝油、与上皮细胞正常形上皮粗糙、角化、骨蛋黄、牛奶成,促进生长发育。

发育不良,生长迟缓。

维生素D 促进钙吸收,与软骨病鱼肝油、蛋、骨骼的形成有关。

苜蓿干草维生素 E 与胚胎发育及繁殖生殖系统损害,睾油脂,如花生油、有关,保持心血管丸萎缩、肌肉麻痹、玉米油;绿色植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瘫痪、红细胞溶血。

物、蛋、鱼肝油。

水溶性参与糖代谢多发性神经炎谷类、豆类、酵母维生素B1参与生物氧化、晶状生长停止、脱毛、麦麸、豆粉、维生素B2体及角膜的呼吸过程,白内障、角膜血动物内脏。

维护皮肤粘膜完整性。

管新生。

维生素C 参与糖、蛋白质代谢,坏血病新鲜蔬菜参与胶原、齿质及骨细胞间质生成。

第六章常用实验动物突变系动物——由自然变异或人工致畸,使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种遗传缺陷或某种独特遗传特点的动物。

三、大鼠常用品种、品系名称:(一)近交系1.F344/N2.Lou/CN(3.其它近交系大鼠:ACI、AGUS、BN、CAS、LEW、M520、WKY/Ola、WN/N等。

)(二)封闭群1.Wistar大鼠2.SD(Sprague Dawley,SD) 大鼠3.Long-Evans大鼠(4.其它封闭群大鼠:三)杂交群常用的有AS×AS2F1,LEW×BNF1,F344×Wistar F1,Lou×RF1,WAG×BNF1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