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统计》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2017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总页数】11页(P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迈入新时代坚持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重庆市政府核准的投资
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渝府发[2017]18号3.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扶贫办重庆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7]112号4.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国家税务局重庆市地方税务局重庆市
民政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确定退役士兵、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限额标准的通知渝财规[2017]3号5.202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指 标
_年末 数一(万人■) ■ ■比重 ■( %
全 市 常住 人 口 按 城 乡分
城 镇 乡 村 按 性 别分 男 性 女 性 按年 龄段 分 0—15岁 (含 不 满16周 岁 1 6—59岁 (含不 满60周 岁 60周岁及 以上
全 年 人 口 出 生 率 为 11.1 8‰ , 死 亡 率 为 7.27‰ ,人 口自然增 长率 为 3.9I‰ 。全 市常 住 人 口性别 比 (以女性 为 IO0,男性对 女性 的比例 )为
2 0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a 8月 9a 1oa 11月 128
一 月幢 lIjJlt 0I 一0 2 O 2 0 6 0 8 1 0 1 3 1 7 1 5 l 6 1 6
业 生产者购进 价格上涨4.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上 涨 5.3%。 农产 品 生 产 者 价 格 上 涨 3.2%。
图 3 201 7年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月 度 涨 跌 幅 度 单 位 : %
1.48个 百 分 点 。 全 年 外 出 市 外人 口482.31万 人 , 市
外 外 来 人 口167.65万人 。
W J止I‘ { :总 『直 12894 26 1439319 15872 23 17740 59 19500 27
一 t L 1年 Jf}
12 3 10 9 ii 0 l0 7
9 3
一 一●_■_■
101.74,出生婴儿性别 比l为 l01008 .5■8。 _■ 一
仞 步 核 算 , 全 实 现 地 I×= J'1,:总 值 l9500. 元 , 比 年 增 长 9.3%。按 、 分 , 第 一产 业 坪 1339.62亿 元 ,增 K,i.O%; J :,Iki ̄DN值 85 亿 元 ,增 长 9.5%; 第 三产 、I 增 J J【I{ ̄{9564.o4{z 增 长 9.9%。三 次 产 、I 结 构 比 J.j6.9:44.1:49.( 公有 制 经 济 实现 增 JJl1值 1l924.69亿 元 ,增 长9. 占伞 市 经 济 的 61.2%。 其 中 , 经 济 史 J=!J【!.上f【 9832.61亿 元 ,增 长9.9%, l 伞 IH经 济 的 5O.5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綦江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6.18•【字号】綦江府发〔2020〕13号•【施行日期】2020.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在綦市属机构,有关单位:《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2020年6月18日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一、规划总则1.1 规划背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各国应对经济挑战、抢占竞争制高点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重庆市着力强化区域创新发展的技术供给、资本来源、创新生态“三个关键支撑”,深化科技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扩大试点、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等重点工作,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家高新区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主要的战略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高新区169家,依托其中代表性突出、综合实力强的国家高新区,国务院先后批复建设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9家。
重庆2017年第一季度观经济数据汇总报

74.28 49.73 48.00 48.18
其中:重庆市总值合计为4306.74
(单位:亿元)
重庆市2017年第一季度各区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3 17.8 16.6 15.4 15.4 12.0
16.6
12.6 12.4 8.1 8.0 8.1 9.7 5.6 6.2 4.8 5.0 6.8 8.2
11.6 11.6
5.1
6.0
6.6
5.0
1.8
3.8 5.3
4.3 2.1 5.5
3.5
5.3
5.4
3.4
1.7 2.1 2.1
其中:重庆市总值合计为335.1
(单位:亿元)
重庆市2017第一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00
10000 9326 8000 7825 6000 9743
10710 9980
住宅 767.74 84%
住宅 1334.05 89%
住宅
办公楼
商业营业用房
住宅
办公楼
商业营业用房
住宅
办公楼
商业营业用房
投资额
销售额
销售面积 (单位:亿元,%)
重庆市2017年第一季度各个地区生产总值
321.31
262.51 215.35
265.68
205.15
208.28
170.98 173.91
其中:重庆市均值合计为25804.75
(单位:亿元)
重庆市2017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2.18 131.43
154.75 141.53 110.53
87.18 72.03
80.41
87.3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5年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庆市綦江区统计局二O一六年二月统计公报2015年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克服煤炭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持续下滑等不利影响,务实创新,砥砺奋进,全力加快“四区一城”建设,全区经济呈现“低开高走、强势崛起”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尧综合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98亿元(本公报数据均不含万盛经开区),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51亿元,同比增长4.6%,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35.12亿元,同比增长11.7%,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14.73亿元,同比增长11.5%,建筑业增加值20.39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8.35亿元,同比增长13.1%,拉动经-2-济增长4.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9:47.2:37.9。
地区生产总值“十二五”年平均增长12.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963元,同口径增长14.8%,“十二五”年平均增长13.0%。
图1“十二五”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幅图2“十二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幅二尧农业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73亿元,同比增长8.9%。
其中:农业41.51亿元,林业2.15亿元,牧业18.02亿元,渔业1.5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53亿元。
农业增加值42.51亿元,可比增长4.6%。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28万亩,同比减少0.8%。
其中:小春面积20.74万亩,同比减少3.6%;大春面积79.54万亩,与去年持平。
油菜种植面积4.62万亩,同比增长2.0%,蔬菜种植面积39.65万亩,同比增长3.0%。
全年粮食总产量37.64万吨,同比增长0.9%。
其中小麦产量1.48万吨,同比减少10.0%;水稻产量16.12万吨,同比增长1.7%;玉米产量7.80万吨,同比-3-产品名称产量同比依%37.640.5759.981.37145371.52.074.83492.286.36-4-增长0.9%;红苕产量7.07万吨,与去年持平。
重庆市綦江区简介

⾯积:2746平⽅公⾥⼈⼝:117万⽅⾔:四川话⽓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候著名景点:古剑⼭、丁⼭湖、⽩云观、古树化⽯群、傣族⽣殖图腾等⽕车站:綦江站、綦江北站⾏政代码:500222重庆市綦江区简介綦江区百科名⽚重庆市綦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原东南结合部,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北低,以⼭地、丘陵为主。
綦江河纵贯南北,有蒲河、清溪河等⽀流汇⼊。
属中亚热带湿润⽓候区,⽴体⽓候明显,年均降⽔量1071毫⽶,年均⽓温18.8℃。
有煤炭、铁矿、⽯灰岩、天然⽓、⽯英砂等矿产资源。
渝黔、三南铁路,国道210线、省道303线,渝湛、綦万⾼速路过境,有⽕车站点6个、⾼速公路出⼊⼝6个。
名胜古迹有古剑⼭、丁⼭湖、⽩云观、古树化⽯群、傣族⽣殖图腾、⽯壕红军烈⼠墓(省级保护⽂物)、韩国临时政府遗址等。
中⽂名称:綦江区外⽂名称:Qijing District⾏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重庆市下辖地区:⽯⾓镇、东溪镇、赶⽔镇、打通镇政府驻地:古南街道中⼭路电话区号:023邮政区码:401420年,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重庆市万盛区和綦江县,设⽴重庆市綦江区。
调整后,綦江区位于重庆市南部,东连南川区,南接贵州的桐梓县和习⽔县,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
总⾯积约2744平⽅千⽶,户籍总⼈⼝1213770⼈(2010年底)。
辖5个街道、25个镇:古南街道、⽂龙街道、三江街道、万盛街道、东林街道、⽯⾓镇、东溪镇、赶⽔镇、打通镇、⽯壕镇、永新镇、三⾓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镇、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林镇、⾦桥镇、⿊⼭镇。
区政府驻通惠新区。
中⽂名称:綦江区外⽂名称:Qijiang District别名:中国农民版画之乡⾏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重庆市下辖地区:⽯⾓镇、东溪镇、赶⽔镇政府驻地:古南街道电话区号:023邮政区码:401420地理位置:重庆市南部⾯积:2746平⽅公⾥⼈⼝:121万⽅⾔:四川话⽓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候著名景点:⽩云观,古剑名⼭,丁⼭湖,天⼭台,⽯门寺,万龙花坝⽕车站:綦江站、綦江北站重点企业: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益达家政有限责任公司古称:隆阳县、南州基本情况 綦(qí)江道路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万南)、两条国(省)道(210线、303线)、两条⾼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车站点9个、⾼速公路出⼊⼝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924.69亿元,增长9.5%,占全市经济的61.2%。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2.61亿元,增长9.9%,占全市经济的50.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市常住人口307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0.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67.65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18‰,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5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23万人,比上年增长3.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67万人,增长4.7%。
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9.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
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3%。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2%。
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4.43万户,比上年增长9.2%。
其中,内资企业72.83万户,外资企业0.62万户,个体工商户157.7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3万户。
2017年新发展微型企业7.41万户,年末微型企业达56.07万户,增长8.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綦江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四区一城”建设,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13亿元(本公报数据均不含万盛经开区),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9亿元,同比增长4.3%,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4.70亿元,同比增长11.1%,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46.42亿元,同比增长10.9%,建筑业增加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4亿元,同比增长10.9%,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6:48.2:38.2。
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平均增长10.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40元,同比增长12.9%,近三年平均增长13.2%。
图1 近三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幅图2 近三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幅二、农业全区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3.59亿元,同比增长2.8%。
其中:农业50.44亿元,同比增长8.1%,林业2.84亿元,同比增长18.6%,牧业17.89亿元,同比下降11.8%,渔业1.76亿元,同比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0.66亿元,同比增长13.1%。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82亿元,可比增长4.3%。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9.67万亩,同比下降0.9%。
其中:小春面积19.01万亩,同比减少6.2%;大春面积80.66万亩,同比增长0.5%。
油菜种植面积8.02万亩,同比增长49.6%,蔬菜种植面积39.01万亩,同比增长1.7%。
全年粮食总产量38.16万吨,同比增长0.2%。
其中小麦产量1.05万吨,同比下降23.5%;水稻产量16.47万吨,同比增长0.4%;玉米产量7.95万吨,同比持平;红苕产量7.3万吨,同比增长0.3%。
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60.65万吨,同比增长4.6%;油菜产量0.94万吨,同比增长44.2%。
表1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三、工业和建筑业2017年全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22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51.37亿元,同比增长15.4%。
战新企业19家。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6.42亿元,可比增长10.9%,工业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0.4%。
工业实现税收7.84亿元,同比增长22.1%。
表2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从支柱产业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铝铜材料101.18亿元,同比增长22.7%;汽摩整车及零部件126.80亿元,同比增长4.9%;建筑产业现代化17.64亿元,同比增长65.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4.47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利润总额12.04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53亿元,同比增长15.5%,总资产贡献率9.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8.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8.28亿元,可比增长11.9%。
全区纳入统计的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3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36家,三级和不分等级56家。
全年完成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77.93亿元,同比增长13.5%,在地建筑业总产值176.15亿元,同比增长19.7%。
建筑业实现税收4.00亿元,同比下降32.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和农户投资)总额完成417.46亿元,同比增长15.4%。
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360.99亿元,同比增长16.6%;建安投资361.96亿元,同比增长20.0%;房地产开发投资56.47亿元,同比增长8.3%;农业投资7.23亿元,同比下降41.5%;工业投资160.34亿元,同比增长10.9%;交通运输业投资42.40亿元,同比增长29.3%;水利及公共管理投资114.36亿元,同比增长43.9%。
区内投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23亿元,同比下降41.5%;第二产业投资160.34亿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投资249.90亿元,同比增长18.3%。
全年区内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3.24亿元,涉旅行业投资93.44亿元。
年末纳入统计的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53家,房地产开发项目93个。
表4 2017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五、国内贸易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4.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6%,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3.04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6%。
年末限额以上单位350家,其中企业260家。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23亿元,同比增长13.3%。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88.98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城区56.27亿元,同比增长13.9%;乡村实现42.25亿元,同比增长12.0%。
按行业统计,批发业实现17.32亿元,同比增长3.3%;零售业实现85.15亿元,同比增长18.8%;住宿业实现9.10亿元,同比增长3.0%;餐饮业实现19.66亿元,同比增长5.9%。
从限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看,文化家具类增长105.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2.1%。
六、对外开放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6个,协议引资365.36亿元,同比增长10.4%;到位资金151.04亿元,同比增长14.6%。
外贸进出口总额4810.87万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4810.87万美元,同比增长3.2%。
实际利用外资237万美元,同比下降98.6%。
实际利用内资(市外国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130.01亿元,同比增长29.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07亿元,可比增长11.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1%。
全年客运量1993万人次,同比下降14.4%;货运量7515万吨,同比增长7.8%;实现客运周转量9.50亿人/公里,同比下降21.7%;货运周转量128.9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0%,铁路旅客周转量63.95万人,铁路货运周转量731.64万吨,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4.8%。
全区公路里程(不含高速)480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800公里,同比增加202公里。
高速公路124公里。
全区拥有客运汽车506辆,城市公交车211辆,出租汽车260辆,民用货车30662辆。
水路里程214公里,拥有船舶17艘。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1.85万辆,增长15.6%,其中摩托车9.22万辆,增长9.4%,汽车12.64万辆,增长20.6%,其中小型汽车8.87万辆,增长23.7%。
年末拥有通信基站2405座,同比增长23.4%;固定电话用户12.66万户,同比增长7.6%;移动电话用户75.78万户,同比增长6.9%;国际互联网用户17.58万户,同比增长47.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80亿元,同比增长8.9%。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1亿元,同比增长24.8%;电信业务总量4.59亿元,同比增长5.3%。
年末已有挂牌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具有三星级以上农家乐93家,星级旅游饭店床位483张。
旅行社3家,重庆在綦江设立旅行门市部2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2万人。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5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其中国内游客1047.23万人次,同比增长20.5%,旅游经济总收入38.93亿元,同比增长28.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辖区内财政总收入55.70亿元,同比增长6.8%。
区级分成收入43.24亿元,同比增长7.9%。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1亿元,同比下降9.9%;政府性基金收入15.60亿元,同比增长51.1%。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5.22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税收增长较大的是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房产税、资源税,分别增长26.9%、24.8%、21.8%。
下降较多的是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分别下降90.2%、49.3%、30.3%、21.0%。
非税收入10.09亿元,同比下降11.8%。
图3 近三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收入总量近三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下降1.4%,税收收入年均下降0.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06亿元,同比增长10.3 %。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12亿元,同比增长21.8%;公共安全支出2.48亿元,同比下降17.4%;科学技术支出0.72亿元,同比增长0.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74亿元,同比增长1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6亿元,同比下降3.1%;医疗卫生支出8.72亿元,同比增长7.0%;城乡社会事务支出7.17亿元,同比增长26.2%;交通运输支出3.45亿元,同比增长72.6%;住房保障支出2.34亿元,同比下降9.8%。
国防和农林水事务分别支出0.05亿元和5.5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5.8%和23.9%。
政府性基金支出9.53亿元,同比增长4.1%。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05亿元,可比增长17.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年末银行机构10家,担保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7.98亿元,同比增长11.5%。
其中,住户存款303.37亿元,同比增长8.3%。
人民币贷款余额306.41亿元,同比增长15.6%。
贷存比68.40%,同比提高2.39个百分点。
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54.08亿元,同比增长2.7%;中长期贷款249.23亿元,同比增长18.0%。
年末全区营业性保险支公司18家,全年保费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人身险5.65亿元,同比增长17.3%,财产险2.35亿元,同比增长6.8%。
理赔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人身险赔付0.39亿元,同比增长2.9%,财产险赔付1.16亿元,同比增长4.1%。
全区证券公司营业部2家,开户数7257户,同比增长54.3%;股票交易额94.92亿元,同比下降9.1%。
九、城市建设和市政设施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338.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城市排水管道长度326.02公里,同比增长21.8%;供水管道长度574.31公里,同比增长15.9%;全年供水总量1868.53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生活用水1094.59万吨,同比增长19.7%,用水户数14.12万户,同比增长43.1%;用水人口35.64万人,同比增长25.6%;;天然气供气量454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6%,其中生活用气243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4%,天然气用户9.87万户,同比增长19.1%;液化气供应量0.10吨,同比下降22.2%,其中生活用气0.10吨,同比下降21.8%,液化气用户1.06万户,同比下降3.5%;建成区土地面积29.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