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綦江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綦江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綦江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重视的重大战略,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綦江县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善农村发展状况,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首先,綦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县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綦江注重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业生产体系。
其次,綦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县政府将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投入资金改善农村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綦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发农家乐、乡村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再次,綦江重视农民素质的提升。
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农技培训和技能转换的机会,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增加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綦江还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培育农民的创新创业意识,拓宽收入来源。
此外,綦江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县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綦江还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最后,綦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县政府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綦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生产中提倡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綦江县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任重道远。
下一步,綦江要继续加大力度,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村庄全面振兴,打造美丽乡村,为实现中国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03.07•【字号】綦江府办发〔2013〕24号•【施行日期】2013.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綦江府办发〔2013〕24号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在綦市管单位:《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3月7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一、2013年主要目标(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
责任领导:成世坤责任单位:区发改委、统计局及相关部门,各街镇(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
责任领导:易良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及相关部门,各街镇(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9%。
责任领导:赵文明责任单位:区经信委、区工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责任领导:蒲德洪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外经委)、统计局,各街镇(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责任领导:成世坤责任单位:区发改委、统计局及相关部门,各街镇(六)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4.5%。
责任领导:易良武、孟德华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农委、统计局,各街镇(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责任领导:赵文明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区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各街镇二、2013年主要任务(一)实现城乡一体发展新突破。
争取城乡总体规划尽快获批,加快编制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做好各镇总规修编,加强村规划编制,做好各大园城及镇控规编制工作。
责任领导:王前元责任单位:区规划局、区国土房管局,各街镇力争启动环城大道通惠互通、登瀛大道等重要节点工程建设。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重庆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四月目录前言II第一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I II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I II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V)第三节面临的形势 (VIII)第二章土地利用与规划目标.................................................................................. X I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XV)第一节基本稳定农用地 (XV)第二节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X VI 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XVII)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XVIII)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XVIII)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XXII)第五章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任务.................................................................... X XIV 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X XIV 第二节优化利用建设用地 (XXVII)第三节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X XIX 第四节协调区域土地利用 (XXXII)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XXXIII)第七章重大工程安排 (XXXIV)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 (XXXIV)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XXXV)第三节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X XXVII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XXXVIII)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XXXVIII)第二节完善实施管理制度 (XXXIX)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XL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X LII 第五节构建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XLIII 附表.......................................................................................................................... XLV前言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綦江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24•【字号】綦江府发〔2015〕12号•【施行日期】2015.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綦江府发〔2015〕12号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在綦市管单位,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52号)的要求,区政府对全区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决定对原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9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或者修改:一、决定予以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一)《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实施意见》(綦江府发〔2009〕7号);(二)《綦江县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綦江府发〔2010〕26号);(三)《綦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綦江府办发〔2010〕188号);(四)《綦江县街镇社区临时占道经营设置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綦江府办发〔2010〕241号);(五)《綦江县行政审批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綦江府办发〔2011〕115号);(六)《綦江县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奖励办法(试行)》(綦江府办发〔2011〕147号);(七)《綦江县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綦江府办发〔2011〕123号);(八)《綦江县医疗纠纷处置办法》(綦江府办发〔2011〕163号);(九)《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工作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的通知》(綦江府发〔2012〕36号);(十)《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通知》(綦江府发〔2012〕48号);(十一)《重庆市綦江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綦江府办发〔2012〕74号);(十二)《规划区内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实施办法(试行)》(綦江府办发〔2013〕97号);(十三)《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綦江府办发〔2013〕55号)。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范本模板】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前言 (1)1方案编制总则 (2)1.1 编制目的及原则1。
2 编制依据1.3 设计采用技术标准2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6)2。
1 建设项目概况2。
2 建设项目区概况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21)3.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3。
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3.3 综合分析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3)4.1 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4。
2 防治责任范围及设计深度4。
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施总体布局4.4 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4。
5 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分析4.6 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计划4.7 水土流失监测5 工程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52)5。
1 工程投资概算5.2 效益分析5.3估算结论6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62)6。
1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6.2 技术保证措施6.3 监督管理措施6.4 资金保证措施7 结论及建议 (64)7。
1 结论7。
2 建议8 附图及附件 (67)前言綦江县鱼栏咀水利工程位于重庆綦江北部,水库位于三角镇古柏村附近的通惠河上,距县城16km,距三角镇5km,地理座标东经106°44′,北纬29°05′。
项目以灌溉为主,兼有城乡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和灌渠两大部分组成,水库总库容2520万m3,正常蓄水位352m,设计灌溉面积7.45万亩,解决县城、场镇及农业人口20。
33万人和27。
92万头牲蓄饮水。
工程建设可保障綦江县五个乡农用水源,缓解綦江县用水紧张的矛盾,对改变綦江县面貌,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重庆江河水电咨询公司委托我院编制鱼栏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接受委托后即派员进行现场踏勘,对工程情况进行了解,编制出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因考虑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本方案设计深度按可行性深度进行设计。
綦江前期分析共19页

山水格局
1.3 现状分析
生态结构:两屏两轴多廊
两屏:以古剑山、紫荆坪、 插旗山、长田山等连绵山和以 黑山形成东西区域生态屏障; 是区域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两轴:以綦江河为主干,串 联天台山、老瀛山、硫峨坪、 古岐山、谭家山、九盘山、万 隆自然保护区等形成的区内生 态主轴,是服务于綦江区的主 要生态资源;以蒲河为主干, 串联两屏。
沿街小商业
垃圾回收
1.3 建设现状分析
现状市场
活力: 市场是最具活力之处,生活氛
围浓厚
问题: 1)现状市场皆为露天形式,人
流量较大,阻碍车行交通,如北街 市场将车行道阻隔。
2)缺乏管理控制,影响市容;
集聚发展、强调分区、强化双中心 、 交通需求大
綦江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中规院08版总规)
中观区位
1.3 现状分析
生态结构:两屏两轴多廊
两屏:以古剑山、紫荆坪、插旗山、长田山等连绵山和以 黑山形成东西区域生态屏障;是区域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两轴:以綦江河为主干,串联天台山、老瀛山、硫峨坪、 古岐山、谭家山、九盘山、万隆自然保护区等形成的区内生 态主轴,是服务于綦江区的主要生态资源;以蒲河为主干, 串联两屏。
多廊:由主要河流构成枝状生态 廊道,可以串联各级生态资源,将 生态服务引入城市
建筑分析
1.3 建设现状分析
现状商业活动
活力: 市场是最具活力之处,生活氛
围浓厚
问题: 1)现状市场皆为露天形式,人
流量较大,阻碍车行交通,如北街 市场将车行道阻隔。
2)缺乏管理控制,影响市容;
活动分析
迈斯特酒店
重庆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1背景分析1.1研究区概况1.1.1自然地理条件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
辖区东西长470km,南北宽450km,总面积8.24万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全市共辖38个区县(自治县)。
重庆市地貌类型以丘陵、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台地共占幅员面积的97. 58%左右,平坝占2.42%。
全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山脉(如图2)。
重庆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等。
全市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8°C,年总降雨量1000~1350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h,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是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新积土、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黄褐土、粗骨土10个大类。
1.1.2社会经济条件2010年,重庆市常住人口2884.62万,其中城镇人口1529.55万,农村人口1355.07万,城镇化率53.00%。
全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5.5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5.38亿元、4359.12亿元、2881.08亿元,产业结构比值为8.65:55.00:36.35。
重庆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34.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6.66元。
綦江区已征未用地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綦江区已征未用地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为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綦江区严格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开展土地利用管理,切实保障了各类重大项目及时落地、投产、增效,为稳定全区大经济盘,持续改善国计民生,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实际征地运作过程中,由于招商落地力度不够、土地整治不及时、区域配套不成熟、地形高差、报批范围坐标偏移、地下管线切割等多种因素,造成全区纳入区级储备,并由各实施土地征收的街镇园城负责日常管护的土地中,存在大量已征用长期未利用土地(含商住和产业用地)。
由于各责任主体日常管护不到位,造成周边居民违规占用,私搭乱建、乱垦滥用、违规焚烧、野蛮耕种,给城市形象、环卫管护、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研究目的土地资源的极端稀缺性迫使我区要坚持走内涵式城市化发展道路,因此积极研究务实举措,管好、用好已征未用地是今后我区土地利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上海、重庆等特大城市都相继开始重视国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
2018年07月30日,为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达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盘活利用闲置土地的目的,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1号)文件。
但是由于綦江区在城市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目前在已征未利用地管理方面,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考核机制,规划统筹引领不足、奖惩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土地整治、土地开发融资制度的建设和探索明显滞后于发展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全区国土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已征未利用土地存量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为了规范全区已征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促进全区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全区已征未利用土地的使用管理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明确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建议,以提升全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水平,推动城市精明拓展发展理念落实落地落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綦江县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 (1)第二条规划任务 (1)第三条规划期限和范围 (1)第四条规划实施管理 (2)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面临形势 (2)第五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第六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第七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4)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5)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 (5)第九条规划基本原则 (5)第十条总体发展定位 (6)第十一条规划目标 (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 (9)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 (9)第十三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内容 (9)第十四条主要用地布局调整方案 (12)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 (14)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4)第十六条土地利用分区 (17)第十七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2)第六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25)第十八条交通运输用地 (25)第十九条水利设施用地 (25)第二十条其他建设用地 (25)第七章土地保护、整理、复垦和开发 (25)第二十一条土地保护 (25)第二十二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27)第八章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30)第二十三条指标分解指导思想 (30)第二十四条指标分解原则 (30)第二十五条镇(街)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31)第九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5)第二十六条构建核心生态网络体系 (35)第二十七条加大林地保护,强化基础生态用地的保护 (36)第二十八条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36)第二十九条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36)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7)第三十条行政措施 (37)第三十一条经济措施 (38)第三十二条法制保障 (39)第三十三条监督机制 (39)第三十四条技术保障 (40)附表 (42)第一章前言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确定綦江县土地利用战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解决耕地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努力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安排,以及《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綦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条规划任务(一)总结规划背景和面临形势,合理确定綦江县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对各区域、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同时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任务;(三)划分土地利用的综合分区、用途分区以及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分区,确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四)围绕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保障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用地;(五)探索完善规划调控的途径,制定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和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三条规划期限和范围本次规划修编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时限为2006~2020年。
其中,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綦江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括17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为2186.07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实施管理本规划由綦江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
本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綦江县土地利用、各项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遵照实施。
綦江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面临形势第五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綦江县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18607.36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94339.51公顷,占綦江县土地总面积的88.90%;建设用地面积为14751.01公顷,占綦江县土地总面积的6.75%;其他土地面积为9516.84公顷,占綦江县总土地面积的4.35%。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它农用地。
其中耕地81682.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36%;园地3365.42公顷,占1.54%;林地70783.11公顷,占32.38%;牧草地0.00公顷;其它农用地38508.34公顷,占17.62%。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2572.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5%,交通水利用地1993.98公顷,占0.91%;其他建设用地184.29公顷,占0.09%。
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
其中,水域为2822.31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9%;自然保留地6694.53 公顷,占3.06%。
第六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1997-2005年间綦江县耕地面积净减少7319.06公顷,年均减少813.23公顷,其主要减少流向为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和自然灾毁。
伴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綦江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项目用地量增加,特别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等的修建,建设占用耕地量逐步增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良田沃土还将大量被挤占,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有待优化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到10306.4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76.60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64.29平方米/人,且存在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村庄用地空置率达10%以上。
由于长期以来居民点布局缺少整体上的规划指导控制,为便于农业生产,其建设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自然村落普遍形成了“满天星”式的散乱布局现象。
全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促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应减少。
因此,对农村建设用地集中整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状况突出。
(三)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灾毁土地严重綦江县位于渝黔结合部,地形地貌过渡性特征明显,地表侵蚀剥侵严重,加之人为破坏环境,水土流失频繁。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4.3%。
綦江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种类多,主要有伏旱、低温、阴雨、冰雹、寒潮等。
地区间降雨量与气温和蒸发量成逆变化,造成高海拔区遭湿害,低海拔区多干旱,严重影响耕地。
1997-2005年綦江县自然灾毁减少基本农田254.00公顷。
(四)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根据《重庆市綦江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全县土地垦殖率高为40.30%。
2005年末,綦江县其他土地9516.8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822.31公顷,自然保留地6694.53公顷,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资源不足。
(五)采煤沉陷区问题日益突出綦江县矿产资源丰富,石壕、打通、安稳、赶水等四镇是南部的重点采煤区,四镇辖51个村、646个社,幅圆面积539平方公里。
煤炭开采以迅猛势头发展同时,采煤沉陷区面积逐渐扩大,问题日益突出。
经初步调查,已经形成的采空区,涉及綦江县南部四个镇31个村248个合作社,17189户,人口6.08万人,损毁耕地3466.74公顷(52000亩)(其中石壕镇受损毁耕地932.53公顷(13988亩),赶水镇受损毁耕地1145.67公顷(17185亩),打通镇受损耕地720.67公顷(10810亩),安稳镇受损毁耕地667.87公顷(10018亩)。
第七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的机遇——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的贯彻落实,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重庆市区域发展新格局对綦江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为綦江县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经济基础。
——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新目标。
立足于建设重庆市独具特色的大型城市,着眼于推进綦江又好又快发展,在“五个重庆”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符合自身发展目标,为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指导。
——綦江县地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南端,在重庆的经济结构中可能会受到主城区的双重辐射:一是主城区产业与功能的转移;二是主城区多元化需求的外溢,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綦江县构建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煤化工基地及渝黔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等发展定位的提升,有利于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二)存在的挑战——綦江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协调土地利用和管理将更加迫切。
——綦江县作为重庆市的老工业基地,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低下,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益不高。
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评价体系有待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科学理念要进一步深化。
——綦江县矿产资源丰富,加大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力度,对采空区进行移民及复垦整理,成为今后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以“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为指引,围绕把綦江县建设成渝黔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及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南翼中心的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国土生态屏障的前提下,统筹綦江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充分认识全县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按照保护资源、服务发展、维护权益的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綦江县未来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实现綦江县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第九条规划基本原则——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耕地;——坚持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挥农地多重功能,拓展生态空间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的协调衔接;——留置旅游设施文化景观廊道用地的原则。
第十条总体发展定位綦江县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
未来坚持走“兴工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机械制造、能源、冶金、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力争建成渝黔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及重庆重要的机械制造、能源产业基地;依靠较好的农业基础条件,抓好农产品加工、养殖加工的建设,打造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立国土生态屏障,将綦江建设成为环境美、设施齐、功能全的宜居工贸城市。
第十一条规划目标(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总人口及城镇化率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区位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綦江县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05年綦江县城镇化率为24.90%,随着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一圈两翼”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綦江县城市化进程快速增长,2010,2020年綦江县总人口(常住人口)分别为83.30万、8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分别为33.32万人、43.16万人,城镇化率分别为40.0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