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基本不等式的解法

初高中衔接基本不等式的解法
初高中衔接基本不等式的解法

基本不等式的解法

1.不等式21x >的解是 ( )

A .1x >±

B .1x >-或1x <

C .1x <-或1x >

D .无解

2.在01a <<时,不等式1()()0x a x a

--<的解是 ( ) A .1a x a << B .1x a a

<< C .x a <或1x a > D .1x a <或x a > 3.下列四个不等式(组)中①|1|2x -≤,②103x x +≤-,③3 1x x ≤??≥-?

,④232x x -+≥. 解相同的只有 (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4.若26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5.不等式24410x x ++≤的解是 .

6.不等式220ax bx ++>的解是213

x -<<,则a = ,b = . 7.方程2(3)0x m m +-+=有两个实根,求m 的取值范围.

8.解不等式(组)

(1)508x x +≥- (2)10x a x -<- (3)23 2 1680

x x x x +?>?-??-+>? 9.已知24560x x --<,化简269|1|x x x -+++.

10.若不等式290x px -+≥的解为一切实数,求p 的值.

11.已知直线21y kx k =++与直线4y x =-+的交点在第四象限,试求k 的取值范围.

12.若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是 (0)x αβαβ<<<<,求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必要性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仙桃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脱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 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在已进行“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讲授后,我们对学生初高中“脱节”知识点作了全面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1.代数部分:

高一数学不等式解法例题.doc

典型例题一 例 1 解不等式:( 1)2x3 x2 15 x 0 ;(2) ( x 4)( x 5)2 (2 x)3 0 . 分析:如果多项式 f (x) 可分解为 n 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 f ( x) 0 (或f (x) 0 )可用“穿根法”求解,但要注意处理好有重根的情况. 解:( 1)原不等式可化为 x(2x 5)( x 3)0 把方程 x(2 x 5)( x 3) 0 的三个根 x1 0, x2 5 , x3 3顺次标上数轴.然后从右上2 开始画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下图的阴影部分. ∴原不等式解集为x 5 0或 x 3 x 2 ( 2)原不等式等价于 ( x 4)( x 5)2 (x 2)3 0 x 5 0 x 5 (x 4)( x 2) 0 x 4或 x 2 ∴原不等式解集为x x 5或 5 x 4或x 2 说明:用“穿根法”解不等式时应注意:①各一次项中x 的系数必为正;②对于偶次或 奇次重根可转化为不含重根的不等式,也可直接用“穿根法”,但注意“奇穿偶不穿” ,其法如下图. 典型例题二 例 2 解下列分式不等式: ( 1) 3 1 2 ;(2) x2 4x 1 1 x 2 x 2 3x2 7x 2 分析:当分式不等式化为f (x) 0(或0) 时,要注意它的等价变形g( x)

① f ( x) f ( ) g ( ) 0 g( x) x x ② f ( x) f (x) g(x) f ( x) f ( x ) 0或 ( ) ( ) 0 或 g( x) g (x) 0 g (x) f x g x ( 1)解: 原不等式等价于 3 x 3 x 0 x 2 x 2 x 2 x 2 3( x 2) x( x 2) x 2 5x 6 ( x 2)( x 2) (x 2)( x 2) ( x 6)( x 1) 0 (x 6)( x 1)( x 2)(x 2) 0 ( x 2)( x 2) (x 2)( x 2) 0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 ( , 2) 1,2 6, 。 ( 2)解法一 :原不等式等价于 2x 2 3x 1 0 3x 2 7x 2 (2x 2 3x 1)(3x 2 7 x 2) 0 2x 2 3x 1 0 2x 2 3x 1 3x 2 7x 2 或 3x 2 7x 2 1 或 1 x 或 x 2 x 2 1 3 ∴原不等式解集为 ( , 1 ) ( 1 ,1) (2, ) 。 3 2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 ( 2x 1)( x 1) 0 (3x 1)( x 2) (2x 1)( x 1)(3x 1) (x 2) 0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 ( , 1) ( 1 ,1) (2, ) 3 2 典型例题三 例 3 解不等式 x 2 4 x 2

初高中衔接英语语法基础知识汇总

英语语法基础知识(适用于初高中衔接) 第一部分语法框架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数词、介词、代词、连词 语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同位、表 法主语+谓语 句简主语+谓语+宾语 法单主语+谓语+宾语(间宾)+宾语(直宾) 按句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结主语+系动词+表语 构并列句: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 分定语从句 复合句:主句+从句状语从句 句名主语从句 子词宾语从句 结性 构从同位语从句 句表语从句 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 按疑一般疑问句:将be/情态动词/助动词do/does/did/have/has/had移到主语前构成 语问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what/when/where/why/which/how…)+一般疑问句 气句选择疑问句:一般疑问句+or+一般疑问句(通常省去与前句相同的内容) 分反义疑问句:前肯后否;前否后肯 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以动词原形开头 What +名词+主语+谓语! 感 What+形容词+名词+主语+谓语! 叹 How+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 句 How +形容词+ a +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How +主语+谓语! 第二部分词类

第三部分句子成分及简单句 一、简单句的五大基本句型: 主语+ 谓语 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 不及物动词 主语+ 谓语+ 宾语 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 及物动词+ 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 主语+ 谓语+ 宾语(间宾)+ 宾语(直宾)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 及物动词+ 代词+ 名词 主语+ 谓语+ 宾语+ 宾补 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 及物动词+ 代词+ 代词/名词/数词/非谓语动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 主语+ 系动词+ 表语 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 系动词+ 代词+ 代词/名词/数词/非谓语动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 实例依次如下:She arrived (on time). 主谓(状) 她按时到了。 We will accept (their) invitation. 主谓(定)宾 我们将接受他们的邀请。 The company offered him a well-paid job. 主谓+直宾+间宾 那家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 All of them consider him considerate. 主谓宾+宾补 他们大家都认为他很体贴。 This is an exciting result. 主系表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结果。 二、句子八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表语(主谓宾,定状补,同位表) 1、主语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十例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问题求解十例 一、基本不等式的基础形式 1.222a b a b +≥,其中,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2a b a b +≥,其中[),0,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3.常考不等式: 2 2 2 2112 2a b a b a b a b ++??≥≥≥ ??? + ,其中(),0,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二、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办法 问题1:基本不等式与最值 解题思路: (1)积定和最小:若a b 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a b =时,()m in 2a b a b +=。其中[),0,a b ∈+∞ (2)和定积最大:若a b +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a b =时,()2 m a x 2a b a b +??= ??? ,其中,a b R ∈。 例题1:若实数,a b 满足221a b +=,则a b +的最大值是 . 解析:很明显,和为定,根据和定积最大法则可得:2 2 222 221222 4 a b a b a b a b -++?= ??≤≤? ??+≤-? ? ,当且 仅当1a b ==-时取等号。 变式:函数1 (0,1)x y a a a -=>≠的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在直线1m x n y +=上,则m n 的最大值为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得函数图像恒过定点()1,1A ,将点()1,1A 代入直线方程1m x n y +=中可得1m n +=,明显,和为 定,根据和定积最大法则可得:2 124m n m n +?? ≤= ? ?? ,当且仅当12m n ==时取等号。 例题2:已知函数()2 122 x x f x +=+ ,则()f x 取最小值时对应的x 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很明显,积为定,根据积定和最小法则可得:2 2 1122212 2 x x x x +++≥? =,当且仅当2 12 12 x x x += ?=-时 取等号。 变式:已知2x >-,则12 x x + +的最小值为 。 解析:由题意可得()120,2 12 x x x +>+ ?= +,明显,积为定,根据和定积最大法则可得: ()1122 222 2 x x x x ++≥+?=++,当且仅当122112 x x x x += ?+=?=- +时取等号,此时可得

初高中语法衔接——短 语【含短语练习】

初高中语法衔接——短语 精美资料,亲情奉献 短语的结构类型 [注]1、构成短语的词叫做短语的组成部分。 2、短语的成分(符号)有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 ] 补语〈〉 3、短语按照结构分为七大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 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一、并列短语 [定义]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处于平等的关系。 [注]中心语地位相等,词性相等。 1、并列关系 科学技术(名)报纸杂志(名)老师和同学(名)修辞与逻辑(名)改革开放(动)听说读写(动)雄伟壮丽(形)酸甜苦辣(形)我你他(代)心旷神怡草长莺飞 2、递进关系 细致而周到(形)光荣而艰巨(形)美丽又善良(形) 讨论并通过(动)学习并研究(动) 3、选择关系 上游或下游(名)升学或者就业(动) 二、偏正短语

[定义]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并且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 [公式]A……样的B 怎么B 1、定中关系(名词性短语——中心语是名词) (我)的故乡(前进)的步伐(遥远)的朋友(一个)顾客 (几朵)茶花(千斤)重担(祖国)大地(散文)流派 (流动)状态(美丽)乡愁(优秀)作文 2、状中关系(动词性或形容词短语——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 A、中心语为动词 [小心]地计算[已经]完成[完全]相信[独立]思考 [大力]支持[认真]学习[可以]参加[精心]培养 [积极]投身[热情]备战[努力]工作 B、中心语为形容词 [很]好看[更加]坚强[十分]艰巨[多么]嘹亮[不]细致 [注]中心语为动词时,它的状语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动词。 中心语为形容词时,它的状语多为副词,即程度副词或否定副词。 三、动宾短语 [定义]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动作行为,后一部分是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即宾语。[公式]A什么 翻修马路寄存行李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来了客人 影响声誉振兴中华表扬先进防止中毒象征光明 庆祝回归安排工作盖房子吃包子下决心 写文章夸奖我像珍珠停了风是红花

初高中数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课程名称 初高中数学衔接 年级:九年级 学科:初中物理 姓名:

目录 总论...........................................................................2 第一讲:垂径定理.........................................................8. 第二讲:直径所对的圆周角.............................................10 第三讲:因式分解(部分)与解方程(组)........................12 第四讲:函数图像的平移................................................14 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8 第六讲:二次函数c bx ax y ++=2(c b a ,,是常数,0≠a (20)

总论 经过紧张的中考,暑期之后初三的同学们就要迎接紧张充实的高中生活。为了迎接高中的数学学习应该做些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今天主要谈一下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学科的衔接问题。很多同学还没有接触高中知识,我们既不谈那一个个知识点,也不谈那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学习方法,主要讲讲为什么要做好衔接以及从精神上、认识上如何去准备。 一、为何要做好初高中衔接? 从初中升入高中,大家普遍觉得上升了一个门槛。教学实践证明,踏好这个门槛,实现这个转折确实需要衔接。其原因是: 1.环境的改变对学生有影响。初中学校与高中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完全相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或大或小,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大家熟悉以前的校园、以前的人际关系、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纪律要求。但进入新校园后,校园环境不同了,同学不同了,新学校有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具体纪律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新的学校,这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对高一新生来讲,各方面可以说是全新的,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管理措施与教育理念……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如初三辛苦了,在高一休息一下,待高二认真一些、高三冲刺,使得高中入学后无紧迫感。

高中三类基本不等式的解法

基础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下列不等式 2230x x --> 23520x x -+-> 24410x x -+> 2230x x -+-> 结论: 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例2、解下列不等式 3 07x x -<+ 20x x +< 42333x x x ->--- (高次不等式)1 x x > 结论: 三、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例3、解下列不等式 3x ≥ 13x -≤ 3235x <-<

练习 1、(2010,山东)已知全体U R =,集合{} 240M x x =-≤,则U C M =( ) A 、{}22x x -<< B 、{}22x x -≤≤ C 、{}22x x x <->或 D 、{}22x x x ≤-≥或 2、(2009,安徽)若集合()(){}2130A x x x =+->,{} *5B x N x =∈≤,则A B 是( ) A 、{}1,2,3 B 、{}1,2 C 、{}4,5 D 、{}1,2,3,4,5 3、(2010,全国)已知集合{}2,A x x x R =≤∈,{} 4,B x Z =∈,则A B = ( ) A 、()0,2 B 、[]0,2 C 、{}0,2 D 、{}0,1,2 4、(2009,安徽)若集合{}213A x x =-<,2103x B x x ?+?=,{} 2680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 ) A 、[)1,4- B 、()2,3 C 、(]2,3 D 、()1,4- 7、设集合{}2230A x x x =--≤,21x B x x ??=>??+?? ,则R A C B = ( ) A 、{}13x x -<≤ B 、{}13x x -≤≤ C 、{}23x x -<≤ D 、{}21x x -≤≤- 8、函数()f x = ) A 、(),1-∞ B 、()(),00,1-∞? C 、()1,+∞ D 、()[),01,-∞?+∞ 9、(2010,天津)设集合{}1,A x x a x R =-<∈,{}15,B x x x R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6a a ≤≤ B 、{}24a a a ≤≥或 C 、{}06a a a ≤≥或 D 、{}24a a ≤≤ 10、(08,天津)设集合{}23S x x =->,{} 8T x a x a =<<+,S T R =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a -<<- B 、31a -≤≤- C 、31a a ≤-≥-或 D 、31a a <->-或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开题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状需要 1.教学目标的差异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五级要求。而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达到八级,才能参加高考选拔性的考试。以词汇为例,初中阶段要求把握约1500个词汇,200—300个短语以及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则要达到3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语法结构也明显复杂起来。而且高中英语对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语言技能上,初中应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训练。而目前一些初中学校,因受师资水平、学习环境、应试教育的残留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笔头上的应试,对学生语音、听力的培养有所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听、说方面的基本技能差。而高中在兼顾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侧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由此,高中英语学习与测试的重点已从初中的基础知识转向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课堂教学容量较小,知识单一,教师讲解可能比较慢而细,甚至逐字翻译;而高中英语教师要求全英文授课,且课堂容量大,致使综合性强,侧重精讲精练。以语法、词汇学习为例,初中以讲解、归纳后记忆、操练和运用为主要形式;而高中则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主发现和

主动实践等方式,从语言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进行运用。除此之外,因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富于指导性,学生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因此,学生如仍沿用初中学法而不进行预习、复习、总结等自主规划或调整,只会使初高中间的落差越来越大。 3.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差异 很多初中学生学习依赖性太强,大多数是被动式地“跟着教师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他们习惯于老师对课文逐句详释,不习惯课文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习惯于老师教读生词,不习惯自己拼读;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知识点。有些学生力图将老师讲的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有的甚至等老师暗示才知道哪些需做记录,自己难以判断主次和重难点,不懂得把握老师讲课的精髓,不会抓学习规律、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盲目地学习。 4.学习的心理差异 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已接近成熟,思维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更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教师应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否则就会给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时间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一定学习阶段中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而持有放弃高中英语学习的心理等等。所以,这既是教师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障碍,也体现了教师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精讲教案-不等式的解法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不等式的解法 1不等式ax>b 若a>0,解集为 ? ? ? ? ? ? x| x> b a;若a<0,解集为?? ? ? ? ? x| x< b a;若a=0,当b≥0时,解集为?,当b<0时,解集为R.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个二次”分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与ax2+bx+c<0的解集,可归纳为: 判别式 Δ=b2-4ac Δ>0Δ=0Δ<0 二次函数 y=ax2+bx+c (a>0)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x=x1或x=x2 有两相同实根 x=x1=x2 无实根 一元 二次 不等 式的 解集 ax2+bx+ c>0(a>0) {x|xx2} { x∈R| x≠ - ? ? ? b 2a R ax2+bx+ c<0(a>0) {x|x10(a0≠0,n∈N*,n≥3)可以转化为a0(x-x1)(x-x2)…(x-x n)>0(其中x10时,由于f(x)=a0(x-x1)(x-x2)…(x-x n)的值的符号在上述区间自右至左依次为+、-、+、-、…,所以正值区间为f(x)>0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 f(x) g(x) >0(<0)?f(x)·g(x)>0(<0); (2) f(x) g(x) ≥0(≤0)? ?? ? ??f(x)·g(x)≥0(≤0), g(x)≠0.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地位不容置疑,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很多数学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目录 数与式的运算 绝对值 乘法公式 二次根式 .4分式 分解因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

2015年暑期初高中衔接英语语法专项练习:XI动词不定试含答案

XI动词不定试 1.Charles Babbag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________the first computer. A. to have invented B. inventing C. to invent D. having invented 2.Little Jim should love ________to the theatre this evening. A. to be taken B. to take C. being taken D. taking 3.— I usually go there by train. — Why not ________by boat for a change? A. to try going B. trying to go C. to try and go D. try going 4.John was made ________the truck for a week as a punishment. A. to wash B. washing C. wash D. to be washing 5.Sh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stopped ________on a big rock by the side of the path. A. to have rested B. resting C. to rest D. rest 6.She pretended________ me when I passed by. A. not to see B. not seeing C. to not see D. having not seen 7.Though he had often made his sister ________, today he was made ________by his sister. A. cry; to cry B. crying; crying C. cry; crying D. to cry; cry 8.Tell him ________the window. A. to shut not B. not to shut C. to not shut D. don’t’ shut 9.________her sick to think of the matter. A. That made B. That caused C. It made D. It caused 10.The woman’s job is ________after the disable children. A. look B. looks C. looked D. to look 11.She ________to ________everything. A. demanded; tell B. demanded; be told C. required; tell D. required; be told 12.It’s time ________our league meeting. A. to begin B. beginning C. that we begin D. that we’ll begin 13.That day I was the last one ________the experiment. A. made B. making C. to make D. having made 14.I’m hungry. Get me something ________. A. to be eaten B. to eat C. eating D. to be eating 15.Would you ________me to show you around the place? A. let B. like C. mind D. care 16.She is said ________the necklace. A. that she lost B. that she has lost C. to lose D. to have lost 17.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________the problem? A. to settling B. in which settling C. to settle D. settling 18.You are ________retell the story. A. ought B. ought to C. expecting D. expected to 19.I didn’t want the problem ________again. A. to raise B. to be raised C. being raised D. be raised 20.Have you had the nurse ________your son’s temperature?

高中数学不等式解法15种典型例题

不等式解法15种典型例题 例1 解不等式:(1)01522 3>--x x x ;(2)0)2()5)(4(3 2 <-++x x x . 分析:如果多项式)(x f 可分解为n 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0)(>x f (或0)(-+x x x 把方程0)3)(52(=-+x x x 的三个根3,2 5,0321=-==x x x 顺次标上数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下图的阴影部分. ∴原不等式解集为? ?????><<- 3025x x x 或 (2)原不等式等价于 ?? ?>-<-≠????>-+≠+?>-++2 450)2)(4(050 )2()5)(4(32x x x x x x x x x 或 ∴原不等式解集为{} 2455>-<<--+-+-x x x x 2 12 1 310 2730 132027301320 )273)(132(2 22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或或或∴原不等式解集为),2()1,21()31,(+∞??-∞。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 0) 2)(13() 1)(12(>----x x x x 0)2()13)(1)(12(>-?---?x x x x 用“穿根法”∴原不等式解集为),2()1,2 1()31 ,(+∞??-∞ 典型例题三 例3 解不等式242+<-x x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去绝对值符号,而去绝对值符号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绝对值的意义? ??<-≥=)0() 0(a a a a a 二是根据绝对值的性质:a x a x a x a a x >?<<-?<.,或a x -<,因此本题有如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原不等式?????+<-<-?????+<-≥-?2 40 4240422 22x x x x x x 或 即? ? ?>-<<<-???<<--≤≥1222222x x x x x x x 或或或 ∴32<≤x 或21<-+<-) 2(42 422x x x x ∴312132<<<-x x x x 故或. 典型例题四 例4 解不等式 04125 62 2<-++-x x x x . 分析:这是一个分式不等式,其左边是两个关于x 二次式的商,由商的符号法则,它等价于下列两个不等式组: ?????>-+<+-041205622x x x x 或?????<-+>+-0 4120 562 2x x x 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上面两个不等式级的解集的并集.也可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2018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2017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高一年语文备课组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刚入初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 1、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个阶段变化较大,由具体到抽象,学生比较难适应.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的运算”的经验,以便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是作了一定努力的,如解方程的处理,原来完全按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现在改为按等式性质来解,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有利的. 2、思维方式的差异

初高中衔接英语语法专项练习题集(共14个专题 58页 附答案)

初高中衔接英语语法专项练习题集(共14个专题 58页附答案) 目录 I名词和冠词 II代词和数词 III形容词和副词 IV时态 V主谓一致 VI状语从句 VII名词从句 VIII定语从句 IX被动语态和短语动词 X情态动词 XI动词不定试 XII分词 XIII动名词 XIV虚拟语气 I名词和冠词 1.Beyond ________ stars, the astronaut saw nothing but ________ space. A. the; X B. X; X C. X; the D. the; the 2.Alexander Graham Bell invented ________telephone in 1876. A. X B. a C. the D. one 3.________terrible weather we’re having these days! A. How a B. What a C. How D. What 4.—Where’s Jack? —I think he’s still in ________ bed, but he might just be in ________bathroom. A. X; X B. the; the C. the; X D. X; the 5.We have worked out the plan and now we must put it into ________. A. fact B. reality C. practice D. deed 6.Many people are still in ________ habit of writing silly things in ________public places. A. the; the B. X; X C. the; X D. X; the 7.He dropped the ________and broke it. A. cup of coffee B. coffee’s cup C. cup for coffee D. coffee cup 8.— How did the boss pay you?

高中数学精讲教案-不等式的解法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法 若a<0时,可以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对照上表求解. 3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如果一元 n 次不等式 a o x n + a 1X n 1+ …+ a n >0(a o 工 0, n € N *, n > 3)可以转化为 a °(x — X 1)(x — X 2)…(X — X n )>0(其中X 10时,由于f(x) = a o (x — X 1)(X — X 2)…(X — X n )的值的符号在上述区间自右至 左依次为+、一、+、一、…,所以正值区间为 f(x)>0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f x (1) g T>0(<0) ? f(x) g(x)>0(<0); y x f x f x g x > 0 < 0, (2严> 0( < 0)? g x g x 工 0. 总基础点重难点 1 不等式ax>b 若a>0,解集为x | x>-;若a<0,解集为 x | xv-;若a = 0,当b > 0时,解集为?,当b<0 a a — 时,解集为R. 2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个二次”分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集,可归纳为: ax 2 + bx + c>0 与 ax 2 + bx + c<0 的解 判别式 △= b 2 — 4ac 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a>0)的图象 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同实根 无实根 二次 不等 式的 解集 (a ^ 0)的根 ax 2 + bx + c>0(a>0) ax 2+ bx + c<0(a>0) X = X 1 或 X = X 2 X = X 1= X 2 {xxX 2} {X|X 1V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