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双桂堂

合集下载

梁平县双桂堂简介

梁平县双桂堂简介

梁平县双桂堂简介梁平县双桂堂【简介】双桂堂位於重庆市梁平县城西南九公里处的金带镇,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双桂堂创建於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它的创始人是清朝名僧破山禅师,该寺因破山法师在寺内植双株桂树而得名「双桂堂、双桂堂法系为禅宗,破山乃承宁波天童寺密云禅师之法,号为「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师」。

被誉为「东方小释迦」。

破山禅师俗姓蹇,字懒愚,四川大竹人,生於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自幼读书勤奋,聪明过人,懂书画、善琴棋。

十九岁出家,遍游名山。

博阅佛教经典。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湖北黄梅县破头山参禅三年,深有所悟。

後常年在天童寺,跟随密云禅师学法。

民间传说双桂堂这两棵桂树是月宫中的嫦娥亲手培植,嫦娥借观音的净瓶水为之浇灌,遣神燕去天河衔来肥泥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云剪为之修整,在嫦娥的精心护理下,这两株桂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於一个中秋之夜,在嫦娥的精心护理下,这两株桂树带着满枝的清香落在宁波天童寺院内,密云法师将两棵桂树交给弟子破山,让他带回蜀中兴建佛寺,传播佛法,并称桂树生根之处就是其安身之地。

破山尊师命,身背桂树,跋涉了几个月,进入蜀中。

一日,他落脚在万竹山,半夜里,山间霞光四射,钟鼓齐鸣,四周的村民闻声而至,只见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参禅,他所背两株桂树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

从此,破山和尚就在双桂落地之处建立禅院,并取名「双桂堂」。

桂树至今尚存,枝繁叶茂,浓绿如云。

每年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香飘数里,人们争相观赏。

破山禅师熟谙诗文,精於书画,着有《双桂草》、《破山语录》等传世,所留墨绩也为後人所珍藏。

他的诗,以幽默、诙谐见长。

他的《自赞诗》写到:「这个川老蜀,浑无奇特处,问禅禅不知,问教教非熟,懒散三十年,天人忽推出。

握名短杖藜,打佛并打祖。

」他的弟子很多,遍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有的还去东南亚弘法。

因此,双桂堂在东南亚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曾多次问起梁平双桂堂,表达过到双桂堂参访的强烈意愿。

梁平景点介绍

梁平景点介绍

梁平欢迎您
百里观音竹海市级风景名胜区与宜 宾“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南川“金佛 山风景名胜区”一道成为我国西部三个 重要的以“竹”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并以其竹海绵延百里的规模,两山夹一 槽的独特地形,山、水、林、洞、瀑、 石齐全的景观资源而极具开发潜力
梁平欢迎您
明月湖位于梁平县屏锦镇境 内.距县城约二十五公里。被誉为 “群山锁铜”的大型水库,坝型为条 石拱坝,高四十六点五米,总库溶为 一千九百七十五万立方米。修建于一
化遗址,山水一色的独特景观,使滑
石寨成为融观光游览、拓展运动、休 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梁平欢迎您
梁平石马山鸣钟寺为渝东古迹, 始建于清朝年间,毁于文革期间。 2005年由梁平双桂堂负责开始复建鸣 钟寺。按设计规划,新的鸣钟寺占地 50余亩,风格独具,殿堂楼阁随山形 而立,石刻依旧;寺内有大山门,大 雄宝殿、观音殿3重殿宇,并依山形 而塑露天大佛一尊,建7层鸣钟塔一 座,塔内置7吨大钟一口,2006年年5 月寺庙钟楼重建完毕
九六六年十月,水淹面积为一千三百
七十二亩,我县最大的一坐水库。甚 为宏伟,侧巨石矗立,争高竞奇。
梁平欢迎您
大的八角塔。塔身12层,准确高度
35.68米,有民谣赞为“梁山(平) 有个文峰塔,隔天只有一尺八。”
梁平欢迎您
滑石寨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双桂旅 游区内,距梁平县城9公里,与双桂 堂遥遥相望。是古寨文化旅游景区。 历经300年风雨,梁平县境内其余

古寨皆已废芜,墙垣无存,唯滑石寨
因其险要独特的地形,幸免了人为的 严重破坏。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军事文
双桂堂 石马山
文峰塔 百里竹海
滑石寨
明月湖
双桂堂位于梁平县城西南 方的金带桂村,距梁平县城13 千米。双由曹溪南派禅宗第35 代法师破建于清顺治十年 (1653年),至有345年历史。先 后法传十五代十八任绍席方丈, 其中以破山禅最享盛名

重庆梁平双桂堂布局及保护

重庆梁平双桂堂布局及保护

重庆梁平双桂堂布局及保护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寺庙景观越来越向商业旅游方向倾斜,成为人们视觉艺术及身心休养的一种表现方式。

重庆梁平双桂堂便是寺庙景观商业旅游的典型代表,下面笔者针对重庆梁平双桂堂景观布局及其保护进行探讨,从而诠释双桂堂景观布局背后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双桂堂,景观布局,保护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eople’s ideas change of consciousness, the temple landscape more and more to the business travel direction, become a visual art and the mind and body to rest an expression. Liang of the Chongqing Shuanggui hall is the temple landscape tourism business representative in Chongqing, below the author Liangping dual landscape layout and protect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us the interpretation of dual landscape layout the inherent logic.Key words: dual, landscape layout, 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重庆梁平双桂堂又名“福国寺”、“金带寺”、“双桂禅院”、因其地竹林茂盛,别号“万竹山”。

由明末清初高僧破山(1597-1666)创建。

双桂堂占地约120亩,位于梁平县西南方十二公里处,处在四川东部的山间地带,气候温和、潮湿,在茂林修竹中已矗立300余年。

梁平双桂堂

梁平双桂堂

罗汉堂前威武的狮子
2011年六月十九的庙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年举行四次佛祖的庙会和三次观音的庙会,特别是在每年观音的成道日 (阴历6月19日)前后,前来烧香拜佛,顶礼膜拜者多达数万人,这天寺内红烛高 照、钟鼓声声、香烟缭绕、人群涌动,信徒僧侣来往其间,烧香拜佛者不绝于殿。
西南第一古刹——梁平双桂堂
2012.3.12完 成
双桂堂,又名万竹山,福国寺,由破山海明禅是始建于清顺治 十年。公元一八五六年(清咸丰六年)扩寺掘得古金带一条, 故又名“金带寺”。数百年来,几经修葺扩建,现占地120余 亩。庙内殿宇幽深七层:第一层大山门(关圣殿),第二层弥 勒殿,第三层大雄宝殿,第四层文殊殿,第五层破山塔,第六 层大悲殿,第七层,舍利殿(藏金阁)。
当你走过这个普渡桥,也许你会想去钓鱼,也许你会 被水鬼拉下去,但是我想说的是……

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浴佛”仪规诵经套曲研究

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浴佛”仪规诵经套曲研究

禅三载 后 , 于1 6 1 9 年至 浙江宁波 , 师 承 天 童 寺 密 云禅师 。 1 6 6 1 年双桂堂竣 工后任住持 , 为 双 桂 堂
禅 宗 文 风 的传 承 , 起 到 了 奠 基 作 用 。今 E t , 我 们
从 双桂堂 “ 浴佛 ” 仪 规 的诵 曲 联 缀 中 , 仍 能 清 晰 地 听到3 5 0 年前 , 从 浙 江 宁 波 天 童 寺 飘 来 的 曲 风
雅韵 : 从 善男 信 女 吟经 诵 曲 的 声 音 中 , 仍 能 耳 闻 “ 浴佛 ” 仪 规 套 曲 留 下 的痕 迹 ; 从“ 浴 佛” 主 持 的 领诵声 中 , 仍 能感悟 到“ 浴佛 ” 仪 规 套 曲 的 历 史
文化 内涵 ,让我们 久久 思寻 那跨 越3 5 0 年 时 空
“ 焰 口” 独立 存在 的审美 价值 及相 对完 整 的科仪 功 能 。寺庙 音乐 “ 元 系统 ” 之 所 以能 够成 立 , 在 于 这一 系统 各环 节存 在着 相互 呼应 、 自成关 系 的 自我循 环律 动
现象 。有 循环 就有 动能 , 有循 环 就有 生命 。动 能何 在 ?生命何 在 ?正是 我们 对 不 同寺 庙 音乐 的存 在状 况 , 进 行溯 源 辨析 的关键 所在 。 我 们说 , 寺 庙音 乐 的风格 性 、 完整 性 、 独 立性 、 自律 性是 “ 元 系统 ” 客 观存 在
重庆永川人 , 音乐 学专 业 本 科 生 。
l 3
佛教 音乐 “ 多 元 系统 ” 的文 化架 构 。而 中国寺庙 音 乐“ 多元 系统 ” 的 客 观存 在 , 正是 风 格 各 异 的 中 国
佛教 音乐 区域化 特点 的具 体反 映 。 例如 : 同属 重庆 地 区 的佛 教 寺庙 , 地 处市 区一 角 的罗汉 寺 , 与 地处 梁平 城 郊 的双桂 堂 ,两寺 院 尽管 相距 仅有 数 十公 里, 僧侣 也 同属渝 东 方言 区 , 然而 , 由诵 经 音 调 基

梁平景点介绍

梁平景点介绍

大的八角塔。塔身12层,准确高度
35.68米,有民谣赞为“梁山(平) 有个文峰塔,隔天只有一尺八。”
梁平欢迎您
滑石寨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双桂旅 游区内,距梁平县城9公里,与双桂 堂遥遥相望。是古寨文化旅游景区。 历经300年风雨,梁平县境内其余
古寨皆已废芜,墙垣无存,唯滑石寨
因其险要独特的地形,幸免了人为的 严重破坏。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军事文
化遗址,山水一色的独特景观,使滑
石寨成为融观光游、拓展运动、休 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梁平欢迎您
梁平石马山鸣钟寺为渝东古迹, 始建于清朝年间,毁于文革期间。 2005年由梁平双桂堂负责开始复建鸣 钟寺。按设计规划,新的鸣钟寺占地 50余亩,风格独具,殿堂楼阁随山形 而立,石刻依旧;寺内有大山门,大 雄宝殿、观音殿3重殿宇,并依山形 而塑露天大佛一尊,建7层鸣钟塔一 座,塔内置7吨大钟一口,2006年年5 月寺庙钟楼重建完毕
九六六年十月,水淹面积为一千三百
七十二亩,我县最大的一坐水库。甚 为宏伟,侧巨石矗立,争高竞奇。
梁平欢迎您
双桂堂 石马山
文峰塔 百里竹海
滑石寨
明月湖
双桂堂位于梁平县城西南 方的金带桂村,距梁平县城13 千米。双由曹溪南派禅宗第35 代法师破建于清顺治十年 (1653年),至有345年历史。先 后法传十五代十八任绍席方丈, 其中以破山禅最享盛名
梁平欢迎您
文峰塔位于梁平县梁山镇全国 新农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区范围内, 距县城三公里,有水泥硬化公路直 达。为清代道光7年(1827年)所建 建筑物,。文峰塔设计施工技术高 超,选材用料严格。是一座雄巍高
梁平欢迎您
百里观音竹海市级风景名胜区与宜 宾“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南川“金佛 山风景名胜区”一道成为我国西部三个 重要的以“竹”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并以其竹海绵延百里的规模,两山夹一 槽的独特地形,山、水、林、洞、瀑、 石齐全的景观资源而极具开发潜力

重庆双桂堂禅宗学堂的建筑风水

重庆双桂堂禅宗学堂的建筑风水

浅谈重庆双桂堂禅宗学堂的建筑风水【摘要】重庆梁平双桂堂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清代禅林之一,从风水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破解双桂堂的选址、朝向、殿堂布局异于普通寺院的原因,从而为禅宗学堂继续发扬光大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水;学业禅堂;双桂堂“风水”二字始见于托名为晋代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葬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又称堪舆、卜宅、青乌等,是一种古老的“山水之术”,属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范畴。

它以传统的阴阳、五行以及干支生肖思想为基础,内容广泛,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人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创造理想的生存居住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而形成的一门学问。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风水理论存在曲解和误解,没有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发展,更没有充分发挥其对极具中国特色的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指导作用。

俞孔坚称风水学说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

也就是说它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实现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

风水学说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在中国及一些亚洲国家的实践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且现在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也变的越来越流行,以至国内外对风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

但是,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使得国外学者对风水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和评价性的层面上,主要集中于建筑、陵墓、阳宅、城市等领域,而对于风水与书院、寺院的选址与布局研究甚少,本文即从此视角出发探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重庆的双桂堂。

双桂堂是中国著名佛教禅院,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在中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具有重要地位。

历经三百五十多年,气象恢宏,香火鼎盛,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

双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庙”命名,只因这里系西南禅宗之“大学堂”,双桂堂创始人破山,一生培育弟子一百余人。

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

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

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梁平双桂堂又名“福国寺”、“万竹山”,是由破山海明禅师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创建,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双桂堂因有两株桂花树而得名,是全国重点寺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之美誉。

双桂堂位于梁平县城西南10公里,占地120余亩。

寺内殿堂林立,布局严谨,组合别致,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关圣殿、弥勒殿、大雄殿、文殊殿、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位置从前到后,地势由低到高,一一平行排列在中轴线上,均匀而对称;客堂僧寮分布两旁,天井海坝点缀其间,主次分明,虚实相生,自成体系;回廊曲巷,长亭短榭,廊巷紧连,巧妙地连接成一个结构恢宏的宫殿式建筑群,婉转幽深,引人入胜。

该庙在佛教史上具有显赫的历史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史料记载:以双桂堂得名的双桂法派素以“雄浑壮阔”著称,法系弟子众多,高僧大德辈出,历史上曾经产生巨大影响,几乎成为国内汉传佛教的最大禅派。

创建人破山海明由此成为西南佛教禅宗的领袖,被尊为“古佛出世”、“小释迦”,双桂堂也被戴上了“西南佛教禅宗祖庭”、“蜀中丛林之首”、“第一禅林”等桂冠。

第十代方丈竹禅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书画家,长于诗、书、画、印诸方面的造诣,更具有文学、佛学的修养,曾为慈禧太后传戒、作画,被列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

除此之外,庙内文物珍品、石刻字画众多,泥塑、铜铸佛像数百尊,情态栩栩如生,曾珍藏有十一、十二世纪印度梵文写本《贝叶经》106页,有御赐古乐器、铜佛、有缅甸白玉石佛和朝鲜宝光和尚口含笔书汉字一轴,还有最负盛名的双桂堂高僧及现代名人的字画等等。

双桂堂林荫溪环、稻香鹭舞、绿树掩映、桂花飘香、殿堂巍峨、钟声萦绕,是佛学和民间艺术精美的融合,俨然一个积淀丰富的文化宝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桂堂求助编辑重庆双桂堂常州双桂堂重庆双桂堂常州双桂堂展开编辑本段重庆双桂堂简介双桂堂(3张)双桂堂,我国著名佛教禅院,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在我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具有重要地位。

历经三百五十多年,气象恢宏,香火鼎盛,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

双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庙”命名,只因这里系西南禅宗之“大学堂”,“教”出一批方丈与住持。

当地负责人表示,双桂堂创始人破山,一生培育弟子一百余人。

后来,这些弟子分赴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省市甚至东南亚地区,中兴了许多毁于战乱的寺院,成为西南汉传佛教的主体,故有“云贵川禅宗祖庭”之称,并尊其为“堂”。

沿革双桂堂,初名为"福国寺",因有双桂堂前法事多(19张)古老桂花树二株,故名"双桂堂"。

又因寺被古竹环绕,又取名"万竹山"。

清朝咸丰十年(1860),建舍利殿时,破土得一条金带,因此又名"金带寺",但"双桂堂"名延用至今。

建筑双桂堂全寺占地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

寺院坐东朝西,殿堂为木石结构,有双桂堂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七重建筑,近年来全部修复一新,并新建了五百罗汉堂重现巍峨雄姿。

两侧有厢房、僧舍三百余间,长廊相连,有天井、海观42口,玲珑古雅,周围有白莲池、后缘池、花园等景观点缀,使整个寺院环境清幽,好似人间仙境。

大雄宝殿是双桂堂最宏伟的建筑,为三层宫殿式建筑,底楼有石雕狮、象,中层高悬名人题刻,三楼有龙凤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宝顶,连脊通高16米,直插云霄。

大殿扩建于光绪年间,历五年建成。

支撑大展的52根石柱,柱长三丈,直径三尺,每根重达二万余斤,全凭人力从百里之外运来,可见其艰难。

文物双桂堂历经沧桑,仍保存文物237件,其中有名人字画61件,佛像110尊西南名刹重庆双桂堂风光图册(19张),其他佛教文物66件,其中最著名者为铜佛、竹禅画、玉佛,皆被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

“文化大革命”中,当地宗教工作干部和寺院僧人用木板将佛像、文物加封,外贴毛主席语录,巧妙保护了寺内佛像、文物。

现寺内制作了文物柜,陈列和保护文物。

寺内的珍贵文物还有:清代雍正皇帝御赐的《藏经》一部,天聋、地哑、铜锣、铜鼓四种,各类石刻、碑记七二多块。

另有11世纪用梵文写的《贝叶经》106页,其它佛经七千多册。

1990年5月2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双桂堂举行了玉佛开光典礼。

这尊玉佛为缅甸白玉雕琢而成,重1.3吨,高1.6米,精美庄严。

释妙谈法师主持了列光仪式,数千名信徒参加了玉佛开光法会。

寺内另有僧舍利塔四座,金带一领,舍利子一颗,系竹禅和尚从五台山请得,被视为镇寺之宝。

1986年时,有正式僧人27名。

寺内恢复了丛林制度并成立了双桂堂寺院管理委员会,释妙谈法师任主任。

双桂堂在僧人的精心管理和维修下,殿堂雄伟,佛像庄严,环境整洁。

人称:寺外清溪环绕,四季鹤鸟飞鸣,八月桂花飘香,游人络绎不绝。

方丈身振法师,1970年生,重庆市垫江县人,1988年于重庆双桂堂出家,由15代方丈妙谈法师剃度。

1997年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三论学课程。

后受邀回重庆双桂堂担任寺管会副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双桂堂启动了庙群文物保护与发展规划工程。

2000年任双桂堂监院,2001年10月5日接任双桂堂第17代方丈。

身振法师主持编写了《西南禅学研究丛书》,并积极投身社会文化活动,成立双桂堂书画院。

现任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双桂堂方丈。

双桂堂方丈大块和尚,77岁,重庆奉节县人,1930年出家为僧,师从演熙法师,毕业于中国汉藏教理院,兼任重庆市梁平县八届政协常委,梁平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万州区政协委员。

现任寺管会副主任为身振法师,重庆市垫江人,1989年出家,1997年在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同年当选为重庆市佛协副秘书长,1998年当选为梁平县政协委员。

破山破山禅师,俗姓蹇,名栋宇,字懒愚,四川大竹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自幼读书勤奋,聪明过人,懂书画,善琴棋。

19岁出家,遍游名山,转览佛教经典。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住湖北黄梅县破头山,参禅三年,深有所悟。

后常年在天童寺跟随密云禅师学法。

民间传说双桂堂这两棵桂树是月宫中的嫦娥亲手培养,嫦娥借观音的净瓶水为之浇灌,遣神燕去天河衔来肥泥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云剪为之修整,在嫦娥的精心护理下,这两株桂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一个中秋之夜,嫦娥将它们送往人间。

这两棵桂树带着满枝的清香落在宁波天童寺院内。

密云法师将这两棵桂树交给弟子破山,让他带回蜀中,兴建佛寺,传播佛法,并称桂树生根之处就是你安身之地。

破山禅师尊师命,身背桂树,跋涉了几个月,进入蜀中。

一日,他落脚在万竹山。

半夜里,山间霞光四射,钟鼓齐鸣,四周的村民闻声而至,只见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参禅,他所背两株桂树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

从此,破山和尚就在双桂落地之处建立禅院,并取名“双桂堂”。

桂树至今尚存,枝繁叶茂,浓绿如云。

每年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香飘数里,人们争相观赏。

破山禅师熟谙诗文,精于书画,著有《双桂草》、《破山语灵》等传世,所留墨迹也为后人所珍藏。

他的诗,以幽默、诙谐见长。

如他的《自赞诗》写道:“这个川老蜀,浑无奇特处。

问禅禅不知,问教教非熟。

懒散三十年,人天忽推出。

握条短杖藜,打佛兼打祖。

”他的弟子很多,遍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的还去东南亚弘法。

因此,双桂堂在东南亚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双桂堂创建以后,得到清朝历代皇帝的支持,连续不断地修建了二百多年,从1653-1926年,双桂堂历经破山、竹禅等七代祖师累世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积120亩(该寺最后一次修整是1980年)。

民国时期,双桂堂以它宏传的规模、庄严的殿堂、丰富的藏经、独特的雕塑被列为“蜀中丛林之首”。

传承双桂堂初创之时,正是反清复明高潮之际,盘踞在川东、陕南和鄂西的"蔓东十三家"利用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采取松散型联合,流动作战的战术,打着明朝的旗号,共同抗击清兵,镇守着大西南的门户。

"贫东十三家"据险自守,长期与清廷对峙,成为清朝扫平西南诸省和一统天下的障碍。

破山奔走于反清复明阵营之间,以一个佛门中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的高僧的身份,鼓励抗清将领们坚持斗争,复兴明朝。

抗清将领们也成为破山创建双挂堂的资助者和保护伞,使双挂堂得以迅速竣工,佛事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双桂堂远看[1]最终打破这一僵持局面,消灭反清武装势力,为清朝完成统一大业的是顺治十四年(165)出任川陕三边总督的清朝重臣李国英。

而李国英在完成这项重大任务的前前后后,均注重建立和发展与双挂堂破山的关系。

李国英通过书信或委派专人到双桂堂,对破山表示崇敬和景仰,并说自己对佛教如何的信仰,对佛门如何的亲近,希望有朝一日大师能发慈悲,来教育自己。

李国英不愧为清朝政府一位有胆识有谋略有德行的封疆大吏,他很快得到了破山的好感,使之成为盟友。

但是,破山的这种变化,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实的需要。

反清复明运动已持续二十年,战火的侵扰使巴山蜀水成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世界。

出没于川东地区的"黎东十三家"和出没于滇黔地区的永历政权的其他武装势力,虽然均以反清复明为旗号,但实际上不过是占山为王,纪律松散,各自为阵,胸无大志的散兵游勇,在清朝大兵压境之际扼险自保,也只是作垂死的挣扎罢了,况且他们中间,烧杀成性的有之,为利忘义的有之,腐化堕落的有之,投降变节的也有之!他们自身的腐败和内部的倾轧足以使其人和斗志丧失殆尽,由这些人来担当反双桂堂清复明的民族大任,其成功的把握是可想而知的。

即使侥幸获得成功,除了祸国殃民,他们还会有什么能耐?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到鲁王政权,一个个短命的南明王朝其腐朽早已大白于天下,路人皆知。

而永历政权虽以广阔的西南为根据地,坚持时间最久,生命力最强,但其中激烈的党争,不断的内认亦昭然若揭。

日落西山,气息奄奄的气象预示着它的寿终正寝之日也行将不远了。

进出双挂堂的游僧信徒们频繁来往于西南各地,种种信息的综合,使破山越来越感到反清复明不过是一场无法实现的梦,相反,持续的战乱则只能增加人民的痛苦和社会的灾难。

久乱思治,祈求和平成为破山晚年的强烈愿望。

由此,他逐渐由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积极的民生主义者,他以关怀、慈爱、保护人民为己任,在给李国英的诗中有"重开巴国苏民困,再造黎门启世贤"、"人寿同天寿,民安即国安"的诗句,就是表明态度,希望他治理好这片土地,安民苏困,不要再当杀手。

清朝多年末能解决的西南归属问题在李国英手里终于划上了句号,而李国英所施行的也正是他所谓的"仁政"。

安居双桂堂的破山,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顶礼膜拜。

破山总是给他们讲解佛法,叙说因果报应,"以不杀为至德"。

所以,从朝廷重臣到总督巡抚按、县官吏,前往B双桂堂者不计其数。

其中,明朝叛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被封为平西王,驻节陕西汉中,为了建立与破山的关系,又害怕遭到大师的拒绝,便以夫人的名义派遣专人千里迢迢来到双桂堂,赠送了最高档最豪华的整套佛门用品。

这显然是吴三枝为平定西南拉拢破山所作的政治铺垫。

以后,吴三桂到了云南,想不到他的夫人--名扬天下的苏州名妓陈圆圆突然以削发出家作为自己的最终归宿,改名为寂静,字玉庵。

一代名妓陈圆圆着破红尘,大概与双桂堂中的破山不无联系吧!双桂堂在我国明清之际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作用,特别是当重庆已变为清朝李国英的总督府后,长寿、垫江等县也尽人清朝的版图,而以梁平为界,川东三峡地区则是抗清武装的势力范围。

双挂堂成了双边频繁往来的据点,破山成了联系双边关系的纽带,对尽快结束战乱,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