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盛唐开放的社会风貌

合集下载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

2.比之前朝后代,盛唐妇女的地位相对要高一些。
盛唐时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的表现:
1.参政议政; 2.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社会交往广; 4.婚姻自由、开放; 5.参加丰富的体育运动; 6.服饰的自由奔放。
三、诗歌的繁荣
1.品味唐诗
孟浩然和王维是 盛唐山水诗人的 代表。
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
3.诗圣——杜甫
其诗内容丰富、思想深沉、 沉郁顿挫,语言锤炼、技 艺高超。他的诗真实而形 象地反映了历史,被称为 “诗史”。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1.社会经济繁荣是基本原因; 2.庶族地主的兴起给诗坛增添了一大批新生力量; 3.统一使南北文化交融; 4.科举取士对诗歌发展的推动; 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的频繁,使唐朝文化兼收并蓄,给诗歌增添了新 鲜的血液。
7.盛唐时期,妇女地位比之前朝后代有所提高,以 下表述错误的是( )
C
A.可以“户主”身份签订一些“契约”
B.可以出面打官司 C.“女主外,男主内” D.妇女穿着大胆开放
8.唐朝前期的两大时代特征: 繁荣与开放
佳句欣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重要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必背重点】
经济的繁荣农业
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耕作)和筒车(灌溉)
等生产工具
手工业
(1)纺织业: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
于全国
(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闻
名中外的唐三彩
商业
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
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交往与交融政策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
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方式和对应史实
战争
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唐高宗时,唐朝联合
回纥灭西突厥
册封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
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设置
机构
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的天山南北地区
通婚
(和亲)
文成公
主入藏
(641年)
背景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
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易混淆知识点】
1.“曲辕犁”的“犁”字下面是“牛.”。

2.唐朝越窑的瓷器品种是青瓷
..不是青花瓷。

3.文成公主入藏是在唐太宗
...时期,金城公主入藏是在唐中宗时期。

4.“诗史”指的是杜甫的诗
....。

【知识拓展】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3)各民族间的交往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图片解读】。

大唐盛世的描写

大唐盛世的描写

大唐盛世的描写
大唐盛世指的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其时间跨度大致为公元618年至
907年,被尊称为“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等。

以下
是大唐盛世的描写:
1.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物资丰富,民生富庶,货币时行,交通运输
发达,商业繁荣。

2.文化繁荣:唐朝时期,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出现了诗歌、书法、
绘画、音乐等一系列文化成就,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学士。

3.政治稳定:唐朝时期,政治稳定,并采取了很多新政策和改革,如
农田水利改革、科举制、均田制、削藩等,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军队强盛:唐朝时期,军队实力强大,维护国家边疆的能力强,对
外战争中很少败北。

5.社会风貌优美:唐代社会风尚开放、优美,文化氛围浓郁,人文艺
术荟萃。

6.对外交往广泛: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广泛,与邻国和平友好交往,
经常派遣使节前往西域、南海、日本、新罗,保持着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

7.建筑艺术高超:唐代建筑艺术充满创意和美感,盛行砖木结构,城
市规划、官府建筑物、寺庙、居住建筑、汉墓、石窟寺等各类建筑物、工
艺品都充满特色。

诗词中的社会风貌

诗词中的社会风貌

诗词中的社会风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揭示出不同朝代的社会问题、人民生活以及文人情怀。

本文将从诗词中探索古代社会风貌,并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主题。

一、唐代盛世的社会繁荣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被诗人们生动地描绘出来。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街道繁忙、人们兴奋的氛围。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宏伟的建筑物和繁忙的市井场景,这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富庶与繁荣。

二、宋代士人的闲适生活宋代时期,诗人们常常描绘自己的生活,他们大多是士人出身,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

他们喜欢游山玩水、饮酒作乐,这种生活方式在诗词中得以体现。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了士人们在赤壁上饮酒吟诗的场景,这展示了他们的优雅生活和文人情怀。

三、元代社会的动荡与战争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在元代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战乱和动荡的忧虑和痛苦。

例如,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南丰草堂记》中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的不幸遭遇。

这些诗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困境。

四、明清时代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关于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的描绘。

例如,清代诗人袁枚的《七夕》描绘了女性地位低下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

总结:通过观察诗词中的社会风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诗人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社会,记录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诗词中的社会风貌与我们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所不同,然而,它们依然具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并从中汲取智慧。

古诗词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有哪些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既是艺术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社会风貌。

通过研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人物以及历史变迁。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一、初唐时期的开创与繁荣初唐时期是古代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华文化的辉煌期。

唐初诗人的作品涉及各个方面,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川河流,表现了开阔宏大的自然景观,展示了当时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的景象。

二、盛唐时期的辉煌与壮丽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刻。

在这个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展现了盛唐时代的繁荣与荣耀。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首诗折射出了边塞戍卒的艰辛生活和战乱频发的时代背景,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三、晚唐时期的衰败与离愁晚唐时期是唐朝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词多以忧国忧民、离愁苦别等主题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和动荡。

李白的《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清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离愁。

四、宋代的变革与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古诗词延续了唐代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新的元素,展现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兴盛的特点。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首词以猎官出行为题材,展示了宋代社会上层人士的奢华生活和豪情壮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们对政治的关切。

通过研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

每一首古诗词都如同一扇时光之窗,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古代的历史风貌。

归纳唐朝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归纳唐朝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归纳唐朝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1. 经济繁荣:唐朝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商业繁荣,商品交流频繁。

作为东方贸易中心,唐朝的长安、洛阳等都市成为了繁荣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批商贾和手工业工人。

2. 文化开放:唐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吸引了大量外国文化的传入。

唐朝皇室对外交流和取经十分重视,通过与突厥、吐蕃等邻国、西域地区以及东南亚、印度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往,使得唐朝文化更加开明包容。

3. 科技进步: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的科技发展涉及农业、纺织、造纸、印刷、医药等领域,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政治制度稳定:唐朝政权相对稳定,尤其是李唐后裔所建立的新唐王朝,使得社会治安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这使得商贸和文化交流得以更顺利地进行。

5. 文艺繁荣:唐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王维、韩干等画家,都是唐朝文化繁荣与开放的体现。

总的来说,唐朝繁荣与开放的表现体现在经济繁荣、文化开放、科技进步、政治稳定和文艺繁荣等方面。

这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和灿烂的时代。

唐朝盛世的瑰丽风貌

唐朝盛世的瑰丽风貌

唐朝盛世的瑰丽风貌唐朝,中国历史上璀璨辉煌的一个朝代。

在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昌盛的社会景象和瑰丽多彩的文化风貌闻名于世。

在唐朝的这片盛世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繁荣、文化繁盛、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等诸多特征,展示出当时中国独特的瑰丽风貌。

一、经济繁荣在唐朝盛世中,经济繁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唐朝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昌盛、手工业蓬勃发展、商业繁荣兴盛。

农业的繁荣奠定了国家财富的基础,大规模的灌溉工程、农田整理和农具改良,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升。

同时,唐朝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商业发展,推广进口外国产品,并扶持国内的手工业和工商业,形成了一幅繁荣兴盛的经济图景。

二、文化繁盛唐朝的文化繁盛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灿烂的一支。

在唐朝,文人墨客辈出,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唐朝的文化繁盛得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以及宽容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唐朝的文化高度开放,吸引了许多外国文化的传入与融合,使得唐朝成为了东方文化的瑰宝。

三、政治稳定唐朝的政治稳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唐太宗贞观之治,是唐朝盛世的重要标志。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廉政、宽政、修法等,使得政权更加稳定,国家更加强盛。

随后的唐高宗、唐玄宗时期,由于政治上的稳定,国家繁荣稳定的局势得以延续,社会风气更加开放,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四、社会进步唐朝的盛世还表现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

唐朝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也在科技和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唐代的科技成就包括了造纸术的发明和普及、火药的使用、印刷术的创新等。

从思想文化层面来看,唐朝也孕育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成果,如玄奘的西行取经、韩愈的文学改革、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等。

总结唐朝盛世的瑰丽风貌使得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

经济繁荣、文化繁盛、政治稳定以及社会进步等特质共同构成了唐朝社会的美丽画面。

浅谈盛唐的开放包容

浅谈盛唐的开放包容

浅谈盛唐的开放包容第一篇:浅谈盛唐的开放包容浅谈盛唐的开放与包容经历三百余年的分裂,隋唐王朝重新恢复了中国一统的政局。

隋代国祚短促,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性质。

古代中国经历前期的发展与磨难,在首尾将近三个世纪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走向辉煌。

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使边地民族慕风向化,中原王朝则开放、宽容,更显容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

双方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唐代的开明和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日臻巩固。

唐太宗李世民相信“盖恩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于是,他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极大地传播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派出使节到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尤其是新罗与唐朝的往来相当频繁。

日本国内更是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

同时,唐朝也以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如阿拉伯的医药学、天竺的熬糖法、朝鲜的音乐、西域的乐舞等,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唐朝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世界各国的人民,长安城“胡人”随处可见,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窥见一般。

不仅如此,唐王朝还以开放博大的胸怀对待它的子民,所以有唐太宗怕魏征而“小鸟藏袖而死”的故事,也有一代女政治家武则天成为“女皇”的事实。

唐代大臣和皇帝思维开放,贵族们不仅热衷于舞文弄墨,而且对“马球”这样的剧烈运动十分喜爱。

相比于后来的宋、明等时期,唐代人的思想更加自由奔放、不受拘束,诗人李白的桀骜不驯、洒脱不羁就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心态和文化。

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缔造了唐帝国的神话:经济繁荣,俯瞰天下,以诗为媒,集强盛与浪漫一处,共经济与文化一体。

马克思说,“先进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极大促进作用”。

在一千多年前,当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残酷的奴隶制压迫下时,唐帝国已经用她自信而包容的胸怀赢得了经济的强劲发展和文化的高度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盛唐开放的社会风貌
盛唐指的是从贞观到天宝这一历史时期,这是唐朝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经济社会空前繁荣的局面,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呈现出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特点。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一)
公元618年,李渊灭隋建唐。

秦王李世民执政后,以隋炀帝穷奢极侈、不恤百姓而身死国亡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他推行偃武修文方针,政治上任人唯贤,虚心求谏,健全法制,中央官员由2000余人精减为600多人。

经济上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去奢省费,释放3000多名宫女,提倡节俭。

与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家友好相处。

隋末丧乱而造成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的残破局面迅速改观。

至贞观四年(630年),出现了物价低廉(一斗米仅四、五文铜钱),马牛遍野,外出不必带粮,夜不闭户(全国全年判死罪者仅29人)的空前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高宗即位后,在其父托孤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下,继续推行贞观前期的治国方略,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有贞观遗风之誉,而且大唐国威超过了太宗时代。

然而,高宗体弱多病,御国大权逐渐落在精明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废黜其子中宗、睿宗,从后宫走上朝堂,垂浅紫色帐听政。

她任用酷吏,无
情镇压反对者,以降服烈马的手段驾驭群臣。

天授元年(690年),改唐为周,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选拔治国英才;设置武举,录取勇武之士;不拘一格地任用拥护她的人;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推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奖励屯田戍边;收复安西四镇,维护丝绸之路畅通;重视文化,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在她实际掌权的几十年间,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作为农耕社会生产力发展重要标志的人口,从太宗、高宗之际的380万户,激增为615万户。

从综合国力和人才储备等,为开元、天宝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则天被赞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杰出封建政治家。

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的临淄王李隆基,在结束武则天逊位以来近八年的混乱政局后,在名相姚崇、宋璟辅佐下,锐意革弊布新,澄清吏治,禁用珠玉锦绣,不许臣下进贡求媚。

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重视农桑,减轻封户租税,命部分僧尼还俗生产,抑制土地兼并,招抚流民,大力开荒,兴修水利。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在籍户口猛增至906.9万余户。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全面发展繁荣。

据学者研究,天宝年间人均粮食多达700斤。

人们普遍知书达理,三尺童子以不言文墨为耻。

诗歌、书法、绘画、雕塑、乐舞等成就辉煌,全国上下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盛唐气象”。

京城长安,是人口逾百万的国际大都市,王维著诗曰“万国衣冠拜冕旒”。

盛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大帝国。

盛唐文明居世界文明前列,是世人向往的中心。

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人街”
遍布海外,是盛唐在世界上影响深远的生动体现。

开放包容的盛唐风气(二)
1.开放并蓄。

李唐统治者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朝廷的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掌管对外事宜,为来唐的外国使节提供食物、翻译、医疗、丧葬、赐物、封官等优惠。

对其他来唐者,朝廷和地方官吏也予以照顾。

难以数计的外国使节、留学生、宗教徒、艺术家、科学家、商人和旅行者等,不畏茫茫沙碛或惊涛骇浪,潮水般地涌入大唐帝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些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外来文明,深受盛唐人喜爱。

《旧唐书;舆服志》说: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由西域胡商出售的火烤、水蒸和油炸的各式胡饼,或酥脆可口,或热气腾腾,人人爱吃。

波斯名酒三勒浆,由“貌如花”、“笑春风”的胡姬素手招客,并为客人跳胡舞助兴,生意兴隆。

李白等诗人也乐往品酒赏舞,写下了不少动人诗歌。

最受盛唐人欢迎的胡舞,是出自中亚的旋转如风的胡旋舞、腾跃飘逸的胡腾舞和雅妙馨香的柘枝舞。

王维和岑参等诗人对高丽、天竺(今印度)的音乐和歌舞怀有浓厚兴趣。

盛唐朝廷的十部乐中,就有外来的高丽、天竺、康国(中亚撒马尔罕)和安国(中亚布哈拉)四部乐。

以虚帽、翻领、襟袖窄小、条纹裤和软锦靴为特征的胡服,是盛唐男女竞穿的时髦款式。

今存的盛唐墓壁画、唐三彩俑、唐诗和文献记载中,都有大量出土文物和文字数据可证。

外来的小狗、马、象、犀牛、豹、鹰和鹦鹉等动
物,也备受唐人宠爱。

如毛茸茸的小狗,是盛唐贵妇的宠物。

杨贵妃有一条“康国小狗”,颇像今天的京巴狗。

盛唐人还将马、象、犀牛调教成宴会上取乐的特殊“演员”。

当优美的乐声响起,舞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或“衔杯上寿”;犀象“或拜或舞”。

(参见《资治通鉴》卷218)外来的沉香等香料,深得上流社会青睐。

他们用香料熏衣、沐浴、除口臭、净化室内空气、建宅、抹墙、娱乐等。

外来的玛瑙等珠宝,被皇帝、贵族官僚用于赏赐、服饰和家具的点缀;外来的石蜜、紫石英等,被唐玄宗君臣用于养生延年。

由此可见,来自天涯海角的“舶来品”,几乎覆盖了盛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丰富了盛唐人尤其是上流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女性的风采(三)
在开放的煌煌盛世,女性较少受封建礼教束缚,思想较为开放,行为较为自由。

她们自信自强,已从初唐全身障蔽、面网垂颈的状态中走出,靓装露髻地出现在盛唐的人生舞台上,涌现出不少诗人、音乐家、舞蹈家、书法家和巧妇等,在中国妇女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章。

可以说,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

政治上,武则天以后,宫廷女性参政成风,韦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都欲步武则天后尘,再续女人称帝的历史。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等也参与其事,尽管失败了,但也体现了女强人的风采。

经济上,女性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一半,还参加女红、开店和做小生意等手工业及商业劳动。

唐玄宗妃柳婕妤之妹,新创夹缬印染
法。

文化上,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

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顶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

盛唐女性尽管尚未摆脱重视门第、聘财、婚姻前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羁绊,但不少女性已开始冲破各种习惯势力的束缚,向往自主择偶的自由婚姻,也得到一些男性的理解与支持。

如李林甫在大厅墙上开一横窗,每有贵族子弟拜见,便让几个女儿于窗中自选如意郎君。

唐代宫女众多,玄宗时有四万。

她们红颜入宫,白发而亡,能得帝宠者极少。

一些勇于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宫女,或题诗红叶,投御沟漂出宫墙,寻觅知音,史载有的宫女因此获得好的归宿。

在唐人传奇小说中,记载有一些少女为追求美满婚姻而不顾一切艰险甚至付出生命的动人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