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讲解

合集下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作为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物,由于传统种植方式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造成了水稻的产量与质量降低。

近年来,人民环保意识逐渐提高,更加注重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病虫害对稻田的危害,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率,而且还可以提高防治水平,解决水稻的质量安全问题。

一、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包括以下几点:1、二化螟的防治通过物理措施防治二化螟,在田地里布置大量的诱杀器,对二化螟进行诱杀。

为了确保水稻的生长,还需要在病虫害孵卵时,喷放苏云金杆菌水,大概喷放两次即可,以此实现有效的防治目标。

2、稻象甲的防治水稻的主要天敌之一就是稻象甲,属于鞘翅目象甲科,稻象甲成年后,通常在水稻上产卵,并食用水稻的叶子,显示出白条状,雌性稻象甲可以单独产卵,新孵化的稻象甲具有一定趋光性,所以可以采取物理措施进行防治。

3、稻瘟病的防治当地天气和种植管理水平都会对稻瘟病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是小面积的发病,对水稻的危害程度较轻,属于一级状态程度,可以通过喷放生物农药,提高种植水平进行防治。

在进行生物农药防治时,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枯草芽孢杆菌,另一种是春雷霉素。

病发时稻叶上会出现明显的病斑,可以将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稀释,均匀的喷洒在水稻页面上起到防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每隔5-7d还需要进行二次喷洒。

4、纹枯病的防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需要适量地喷洒生物农药,通过井冈霉素进行防治,控制浓度范围在5%左右,每隔7-10d喷洒两次即可。

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应用1、农业防控技术的应用稻田培育管理可以对水稻病虫害起到预防作用,是农业防控中的核心内容,遍布水稻种植的整个生长期,需要合理选择水稻的种植时间和灌溉时间,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肥,增加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

在种植水稻前,种植人员需要分析往年的病虫害情况,选择抵抗力较强的水稻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其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性。

为了保护水稻作物,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一、绿色防控技术1.抗病虫水稻品种的选育:通过选育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可大大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对高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应重点关注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以及稻飞虱、稻螟等主要害虫。

2.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天然杀虫剂等生物制剂来控制水稻病虫害。

引入寄生性昆虫来控制稻飞虱和稻螟等害虫的繁殖,以及利用昆虫天敌来控制稻瘟病等病害的传播。

3.培育健康土壤:通过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健康度和肥力,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注重土壤调理和土壤水分管理,以提高水稻的生长条件和抗病虫能力。

4.机械防治:采用机械方法来控制水稻病虫害的传播。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病害虫的滋生环境;利用粉碎机粉碎田间废弃物,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栖息地。

5.无公害农药的应用:采用无公害农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用量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农药。

二、推广对策1.加强科技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传授绿色防控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农民的防病虫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

2.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稻田病虫害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生物学识别技术等手段,提高病虫害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农业保险,降低农民的防病虫成本和风险。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农业节目、农业网站、传统媒体等方式,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解答他们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可度和使用率。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的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绿色、优质的防治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点。

一、生物防治技术要点1. 合理利用天敌。

水稻生长过程中,蜘蛛、蝴蝶、蚜虫等一些天敌对水稻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要合理利用天敌,维护天敌的种群平衡,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2. 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

在水稻田中引入一些对害虫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者其他生物,比如斑茎蜂、瓢虫等,通过建立生态平衡来控制水稻生长中的害虫。

3. 选择抗性品种。

培育和选择抗病虫性强的水稻品种,采用抗性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育种选育出具有抗病虫性的优质水稻品种,可以降低化学防治的次数,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损害。

二、物理防治技术要点1. 适时而充分的灌溉。

保持水稻生长田间对水分的适应性,通过适量的灌溉来保持水田的湿润环境,减少病虫害在水稻田中的传播。

2. 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增加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合理设计田坎。

田坎的高度和宽度要适当,控制水位,使水稻生长适应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化学防治技术要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

根据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切实减少对水稻环境的影响。

2.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农药的使用要根据使用说明书来进行,避免过量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对水稻产生副作用。

3. 定期清洗和更换喷药设备。

定期对喷药设备进行清洗,保持喷药设备的清洁,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综合防治技术要点1. 科学合理的轮作。

通过科学的轮作,合理利用农作物之间的联防效应,从而减轻病虫害的传播与发展。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掌握,辅以科学、合理、平安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掌握水稻病虫害,目前,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四川省稻区推广66.7hm2。

该技术能实现增加水稻产量10%左右,每667m2可削减农药施用3~4次,削减农药使用量30%~40%,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的稻谷质量平安。

1绿色防控技术要点所谓绿色防控技术,就是以水稻为中心,从稻田生态系统动身,依据有害生物、有益生物和稻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掌握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确保水稻生产平安、稻谷质量平安和农田生态环境平安,促进增产增效。

它对水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效可达90%以上。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专家介绍,该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态掌握、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五大板块。

在农业防治方面,首先要因地制宜,选用经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并具有良好抗逆性的品种;其次要选用无病田留种,彻底处理病稻草,不用带菌稻草拴捆秧苗,浸种前要晒种,并用温汤、石灰水、沼液或多抗霉素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此外,床土用田园土和腐熟农家肥配制成优质养分土,匀称播撒,采纳宽窄行或大垄双行稀植栽培;最终秧苗移栽前7~10d选用植物诱导免疫剂喷雾;秧苗移栽前3~5d选用三环唑或咪鲜胺加四氯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混合施用,预防本田叶瘟,防治水稻螟虫等。

2生态掌握要求一是在稻区周边沟渠种植野稗、马塘、游草等害虫嗜食的诱集植物,形成隔离带;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爱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力量;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削减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二是要转变农事操作,采纳提前育秧、早栽早插等措施,避开病虫危害。

在生物防治中,要爱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开展稻田养鸭,利用鸭子取食稻株中下部有害生物,人工释放赤眼蜂,通过性诱剂诱杀害虫,充分运用井冈霉素、纹曲宁等生物农药掌握害虫。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保证粮食安全,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一、水稻病虫害的危害水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水稻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纹枯病、褐飞虱等,而水稻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给水稻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降低了水稻的产量,甚至造成了水稻死亡,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水稻病虫害的传统防控技术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农药的使用、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化学农药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害虫和病菌,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虽然对环境友好,但是防治效果不稳定,防治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

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针对传统的防控技术存在的问题,绿色防控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了生物防治、植物抗性培育、外源基因导入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些对水稻害虫和病菌有天敌作用的昆虫、细菌、真菌等进行防治,如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或者利用病原菌对病菌进行防治。

植物抗性培育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或者基因技术手段培育出对水稻病虫害具有耐受性和抗性的新品种。

外源基因导入则是将一些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

四、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绿色防控技术相比传统的防控技术有着诸多优势。

绿色防控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绿色防控技术更加安全,不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最重要的是,绿色防控技术能够稳定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证粮食安全。

五、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研发与推广
加强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技术
的普及率和应用效果。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水稻病虫害全程 绿色防控技术的政策支持和资 金投入,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 。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 高他们对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 防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 国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生态
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
的技术体系。
02
技术特点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等优点,可以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03
实施意义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
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02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体系
农业防治技术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 水稻品种,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
健身栽培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 除草等措施,提高水稻的 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轮作换茬
实行轮作换茬制度,避免 同一种病虫害在同一地区 连续发生。
术的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 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 学等防控措施,可以实现水稻病
虫害的有效控制。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环保、高效、 安全等优点,对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良好抗病虫特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在选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经过审定或推广的优良品种。

(2)合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每亩种植 15 万 25万穴为宜。

(3)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平衡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同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降低病虫害的基数。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

一般每 30 50 亩设置一盏灯,开灯时间为害虫发生高峰期的夜间。

(2)色板诱杀在田间悬挂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诱杀稻飞虱、蓟马等害虫。

色板的高度要与水稻植株顶部平齐,每亩悬挂 20 30 块。

(3)性诱剂诱杀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性害虫,降低害虫的交配率,从而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性诱剂要定期更换,一般每 30 45 天更换一次。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天敌,如蜘蛛、青蛙、蜻蜓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

同时,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2)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1)精准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监测预报,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按照推荐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精准施药,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

(2)轮换用药为了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品种。

优质常规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优质常规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优质常规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常规稻病虫害防治是稻米高产和优质稻米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生态环境调控、优质农艺管理、生物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稻米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优质、可行的绿色防控技术,帮助农民朋友实现绿色防治。

1. 灰质霉病防治技术灰质霉病是水稻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稻米品质下降,甚至使稻米变质。

传统灭菌剂是控制灰质霉病的有效手段,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残留物问题。

因此,以生物防控为主要手段的灰质霉病绿色防治技术备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主要措施如下:(1)覆盖清洁田间垃圾,保持田间湿度适宜,以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种植抗逆性强、优质的稻种,降低植物感病性。

(3)使用生物菌剂,如无芽孢杆菌、链格孢等,与土壤混合后施入灰质霉病防治田中,稻田内的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对灰质霉病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还可以提高土壤质地,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水稻纹枯病也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会导致水稻连根死亡,使产量大减。

以生态防控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有:(1)适宜的农艺管理促进稻株的生长,提高稻株的抗病能力。

(2)通过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

例如,利用腐殖质会生产一些具有抗病性的有机酸和物质,可以增加土壤有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3. 水稻螟虫防治技术水稻螟虫是稻米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对稻米生长发育及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应用经济昂贵,积累大量化学残留物,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采用农艺措施,如合理的增施有机肥料和提高田间气温,充分利用天敌自然杀虫。

(2)使用生物制剂辅助防治,如芹菜赤眼蜂、蜜蜂等一些有益昆虫。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能够缓解稻米生产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米品质,更符合当代人们健康、环保的需求,可谓是一项大有前途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晚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 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4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预防稻蓟马、螟 虫。
5、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
? 在水稻分蘖盛期,每亩稻田放养15日龄鸭 子12-15只,破口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 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 发生为害。
6、性引诱剂诱杀螟虫技术
?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效果好 的特点。
? 每亩田有两三个塑料盒就够了,外面涂有蜡质层, 可防雨,每个可使用 1年。此外,诱芯可用 40天, 粘虫板可用 15至20天,其失效后都可以进行更换。
7、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 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 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诱杀二化螟、三 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 虫。在4月中旬-10月上旬,每晚天黑至夜 间12点开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技术
一、重要性
? 近年来,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为害 程度重,尤其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连续 偏重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
? 在水稻主产区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 范区,落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是 贯彻“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举措,是确 保水稻生产安全和稻谷质量安全的重要途 径。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选用经审定抗病虫良 种,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
? 选用抗(耐)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淘汰 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 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根本 措施。
3、种子消毒预防病虫技术
? 早稻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用25%咪酰胺 乳油2000—3000倍液间歇浸种24—36小时, 直接催芽播种;
10、科学用药技术
? 螟虫用三唑磷、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毒 死蜱等;
? 稻纵卷叶螟用丙溴磷; ? 稻飞虱用噻嗪酮、噻虫嗪; ? 稻瘟病用三环唑、稻瘟灵; ? 纹枯病、稻曲病用苯醚·甲环唑; ? 细菌性条斑病用噻菌酮、三氯异氰尿酸。
10、科学用药技术
? 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增强农药粘着、扩散 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 常用增效剂有氮酮、有机硅等。
10、科学用药技术
? 在水稻破口期,采用混合用药统防统治, 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 早稻主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和稻瘟病等;
? 晚稻主要防治螟虫、稻飞虱和应在害虫低龄 幼虫期和病害发病初期施药。穗期施药, 应执行安全间隔期。
10、科学用药技术
? 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正确选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化学农药品种,做到对 症下药。
? 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品种。
10、科学用药技术
? 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 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 进入本田。
? 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除稻田杂草,可选 用乙·苄(野老)、丁·苄、二氯·苄等药剂。
9、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
? 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剂,为天敌创 造良好的繁殖生境,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 作用;推广BT防治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岗霉素防治 纹枯病
? 保护利用稻田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 制作用。常用措施有:田埂种豆保护利用 蜘蛛等天敌,保护青蛙、释放赤眼蜂等。
? 晚稻预防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和稻瘿蚊, 用吡虫啉拌芽谷,用量为10%吡虫啉可湿 性粉剂10克拌稻种2.5公斤。
4、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大田病虫害 技术
? 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超级送嫁药,预 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
? 早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 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 剂6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预防螟虫和稻瘟 病等;
二、指导思想
? 从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出发,树立“公共植 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坚持“预防 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 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 调控等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 量和竞争力,全方位地提升我省水稻病虫 害防治工作能力,确保我省水稻稳产增产 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8、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井 冈霉素或井冈霉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 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枯草芽孢杆菌 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农用链霉素防 治细菌性条斑病;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 素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
? 生物农药要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使用, 避免高温干旱时使用。
1、稻田栽培管理技术
? 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压低螟虫基 数;统一栽培品种和播种时间,培育无病 虫壮秧,减少桥梁田;合理密植,科学管 理肥水,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增 施磷肥和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
? 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翻耕冬闲田、 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 化,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 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 效果。
? 使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蛾,使 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下代基数, 减轻发生为害。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亩 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一个,每代放一 次,诱捕器应高出水稻30厘米。
6、性引诱剂诱杀螟虫技术
? 在稻田中间插着一些竹竿,约 1.5米高。在每根竹 竿上挂着三角形塑料盒子。
? 盒中装有雌性激素诱芯,可引诱稻纵卷叶螟雄性 害虫前来交配,而盒底的粘板则让雄虫无处可逃。 在消灭了部分雄虫后,减少了雌虫交配、产卵的 机会,从而达到控制害虫迅速发展的目的。
三、目标任务
? “两迁”害虫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防治效果达85% 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20%以上,化学 农药利用率提高4%,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 控制在5%以下;降低稻谷农药残留,提高 稻谷品质,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四、主要技术
在防治技术上坚持长效治理与应急防治相 结合,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区域治理和分 类指导,注重控制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 力,加大迁飞性害虫绿色防控力度,有效 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