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2020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4月复学联合诊断性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20年重庆江津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A卷

2020年重庆江津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A卷

2020年重庆江津中考历史试卷及解答A卷(开卷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50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宋人写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的由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著名工程是()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4.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5.海关是国门的钥匙。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正式开关征税,这标志着()A.重庆正式开埠 B.英国打开了重庆乃至四川的大门C.列强开始在重庆开设租界D.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6.重庆市渝中区的“沧白路”是为纪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杨沧白先生而命名。

下列活动中,属于杨沧白先生的是()A.创办《渝报》 B.创办《重庆日报》C.倡议建立公强会D.成立献机委员会7.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平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8.军工生产是支撑持久抗战的重要保证。

抗战开始后除重庆是全国军火生产基地外,另一个军火生产基地是()A.太原 B.武汉 C.贵阳 D.西安9.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材料表明土地改革()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岁月留痕,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康德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参考答案

康德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参考答案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参考答案1~5DCABD6~10BACDA11~15CDDCB解析:1.D。

链主型龙头企业担负着产业生态集聚者的重任,往往能带动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具有群链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

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中拥有整合产业协作、引领品质提升等能力,带动整个产业链向上突围。

当然能降低生产成本,但不属于在产业链中的作用。

链主型龙头企业不会在区域产业链中加剧企业竞争、兼并区域企业。

2.C。

据材料,为促进该县纺织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适宜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是研发设计。

与芯片加工、化工、仓储物流关系不大。

3.A。

基础知识,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挤压地带。

4.B。

据“破火山口”的概念,结合图中破火山口区面积,可知:破火山口比通常的火山口面积更大。

破火山口是由于火山口后期受自然或人工的破坏而成为的不完整的火山口,故其形状更加不规则,锥体更低,坡度更缓。

5.D。

图中区域是太平洋地区主要的航空航线,火山喷发会威胁空中航线。

该地区人口极其稀少,不会有特大城市,同时该地区纬度高、温度低,不会有珊瑚生长,故不会造成珊瑚死亡、也不会毁灭特大城市,虽可能导致局部冰雪消融,但不会形成洪水灾害。

6.B。

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天鹅湖湿地的盐碱水来自于灌溉农田区的排碱干渠,图示方式就是指用冰雪融水或河水去灌溉盐碱地,获取盐碱水并用于水产养殖,这样获取的盐碱水补充湖泊水量,同时也可以降低农田的盐碱含量,故B正确。

天鹅湖湿地地势低,大量排碱干渠的盐碱水注入,湿地水域面积会增加,故A错误。

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多样,盐碱水养殖会影响湖水盐度变化,但对河水没有影响,故C错误。

湖泊要源源不断地接收排碱干渠的盐碱水汇入,盐碱水养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体中的盐碱含量,不会影响耐盐碱植物的生长,更不会导致耐盐碱植物退化,故D 错误。

2020年中原金科大联考高三4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20年中原金科大联考高三4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20年“中原●金科”大联考高三4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24.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把开拓疆域获得的大量土地直接分配给农民耕种称作授田制。

授由制的实行A.名义上须得到周王认可B.减缓了井田制的瓦解进程C.有利于君主权力的加强D.阻碍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5.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宰。

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引经据典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来解释政治现象的症结,董仲舒这样做的目的是A.获得在最高统治者认同B.宣扬君权神授D.适应加强皇权专制的需要 C.限制君权26.三国曹魏时时期曹操在用人方面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一时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其子曹丕即位后采取九品中正制以维护统治,这种变化A.不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B.激化了曹魏政权和豪门士族的矛盾C.使君主进一.步掌握了选拔官吏的选拔权D. 变换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的发展27.下面左图是唐初10道图,右图是元中期11行省图。

对比二图可知,元代的行政区划A.A.多以山川形势为界B.便于地方政府治理C.加强了地方文化的认同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8.郑观应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之时,目睹外国商品倾销到中国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又造成通商口岸区域的本土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由此可知,郑观应主张创办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富大量外流B.保护中国的自然经济C.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年中国商办工矿交通各企业地区分布统计表。

该表反映出,晚清1895- -1911图表为29.A.民族资木主义由沿江沿海向内地发展B.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C.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D.经济结构因半殖民地环境而畸形发展30.《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卷1. 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的彩陶风格影响所及,东到辽西和山东,南到江汉平原。

而具有江浙地区崧泽文化特点的陶器群也广泛出现在北至山东,西抵洞庭湖东岸的广大地带。

长江中游大溪文化风格的彩陶和刻纹白陶,出现在岭南直至珠江三角洲地带。

这反映了此时期的中国()A.形成多元一体发展趋势B.区域间的交往联系扩大C.中原地区主导文化发展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2.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自秦始皇消灭东方各诸侯国的公元前221年起,就完成了统一。

后来有研究者提出,中国的统一在春秋战国就已孕育,秦的统一主要是制度层面的统一,西汉建立后,才将统一逐渐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

据此可知,关于中国古代统一的认识()A.主流观点已经过时不再可信B.后期学者的研究更严谨和权威C.因标准不同而无法得出结论D.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3. 魏晋南北朝,世家豪族占有大量的依附人口,这些人口不在政府注册,不对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

世家豪族还通过“竞招游食”等手段来千方百计地扩大人口,为了逃避租税赋役,“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成为豪强大族“私附”的“藏户”。

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A.统一安定依然任重道远B.政治腐败加剧社会无序C.世家豪族主导社会救济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4. 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制的道教诸神、伏羲、女娲等传说中的人和神,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

北朝至唐飞天的变化说明了()A.文化的世俗化趋势成为主流B.华夷之别的界限已消除C.民族交流推动文化多元创新D.中原文化胡化现象严重5. 宋代《萍州可谈》记载:“本朝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分。

1.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强调“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指()A. 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建立B. 从部落联盟到封邦建国C.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2.阅读下表。

人物思想孔子修己以安百姓孟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墨子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 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B. 代表新兴阶级的政治诉求C. 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D. 表达广大平民的价值取向3.下图是小楚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民心所向是其建立的源动力B. 郡是直属于三公的地方行政机构C. 儒家大一统思想被成功实践D. 该体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4.下表所示是汉朝时期的部分科技和文化成就。

汉朝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根源是()项目成就与西方比较数学(公元1世纪)《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法法则最早造纸术西汉:劳动人民制造絮纸、麻纤维纸东汉:(105年)蔡伦的改进(植物纤维纸)最早地震测量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早1700年A. 国家疆域实现统一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5.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

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A. 门阀势力发达B. 政局动荡不安C. 民族政策开明D. 社会高度繁荣6.下图描述了我国古代某一历史现象,下列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与之相符的是()A.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B. 周室衰微不共国,干戈终日互争强C. 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7.如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选官制度民谣、诗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榜高悬娃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A.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8.《礼记》载“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2024-2025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表说明,江苏地区()新石器时代江苏地区部分遗址概况高邮龙虬庄遗址(距今约7000年)该遗址中首次发现,有陶片和鹿角上带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号,有学者称之为“陶文”,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A. 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B. 出现了成熟的早期国家C. 提前了可考信史的时间D.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2. “年”的叫法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变化过程。

商朝因非常重视年头岁尾时对祖先的祭祀,故称之为“祀”;周朝认为农业的丰歉关乎社会的正常运作,人背禾形象的“年”受到了特别的推崇,故称之为“年”,并祭祀天地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从“祀”到“年”的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A. 宗族观念淡化B. 农业技术的进步C. 民本思想的发展D. 血缘关系的疏远3. 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

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

南郡守腾这一做法()A. 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B. 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C. 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D. 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4. 《史记·循吏列传》开篇说道:“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以此为标准,以下汉代人物可列入循吏传的是()选项人物事迹A洛阳令王涣“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2024届湖北省八校联考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

2024届湖北省八校联考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

鄂南中学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中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2024届高三其次次联考文科综合实力测试命题学校:襄阳五中命题人:地理组政治组历史组审题人:张国防丁治东谭伟生张波郑晓梅赵元梅段林陈文施戴迎春考试时间:2024年3月16日上午9:00—11:30本试题卷共16页,共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依据自己选做的题目精确填涂题,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整齐。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自然石拱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自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淌,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C.雅丹地貌D.风积地貌2.在图1所示时刻,拍摄者位于太阳的什么方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东北该地与北京昼长相当B.东南该地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小于47.5°C.东北此季节索马里半岛东面海疆渔业资源丰富D.东南阿图什天门的影子变更角度小于180°下表是在对某区域5块不同林地连续9年的观测分析后所得到的侵蚀模数与滞留水模数的相关数据。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最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珍重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2020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4月复学联合诊断性考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

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

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

这一变化旨在()A. 强化君主专制B. 塑造政治认同C. 否定“君权神授”D. 宣扬道德教化2.下面是关于汉魏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的统计表。

据此表可知,3世纪上半期()大族小姓平民合计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汉(196-219年) 38 29.0 19 14.5 74 56.5 131曹魏(220-239年) 60 38.7 38 24.5 57 36.8 155曹魏(240-264年) 74 47.1 59 37.6 24 15.3 157(资料来源于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A. 门阀士族势力受到抑制 B. 汉代选官制度得以延续C. 豪强地主垄断人才选拔D.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弱3.城隍是道教神话中的城市守护神。

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较盛行,《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

甚至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

由此可知,唐代()A. 城市经济日益发达B. 地方官员全都迷信鬼神C. 道教成为主流思想D. 儒学地位受到严重冲击4.题本改签指内阁将票拟好的题本进呈皇帝后,如皇帝不同意内阁票签的意见,就会下令内阁重新票拟,或直接拟好交内阁发出。

乾隆时期,很多题本改签的内容或是由军机处传达到内阁,或是先由军机大臣草拟,然后呈报皇帝,获准后,发交内阁照签办理题本改签。

这一变化表明乾隆时期()A. 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 制衡机制得到完善C. 内阁决策受到削弱D.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5.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十的日记中写道:“英吉利豕突定海,沿海游弋。

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

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

”这说明()A. 英吉利人自大骄横B. 曾国藩尚存“天朝上国”思想C. 英吉利人十分贪婪D. 曾国藩对英吉利十分了解6.1913年,熊希龄在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时宣布:“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

”这一举措()A. 有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B. 打破了官僚资本的垄断C. 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D. 确保了政府的经济收入7.下图是我国国家邮政局199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以纪念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基础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事件的主要影响是()A. 揭开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B. 人民解放军从此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C. 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D. 有助于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推进民主进程8.历史上,东南地区是霍乱、鼠疫、天花、疟疾、血吸虫病等疫病的多发地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

这反映了建国初期()A. 地域发展差异缩小B. 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C. 国家治理效能显著D. 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9.外邦人在自己的墓志铭上面从来不自称为“某城的外邦人”,也不使用“某人居于某城某德莫”的字眼,而只写“某,系某之子,某城人”,只是标明自己原来系何地(即拥有公民权的城邦)人而已。

这说明,在古雅典()A. 外邦人都无公民权B. 外邦人没有归属感C. 保护所有公民利益D. 强调城邦利益至上10.从当时的形势看,新的人民革命正在酝酿。

而英国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阻碍,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材料意在说明()A. 宫廷政变方式的明智性B. “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力来源C. “光荣革命”具有不彻底性D. 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的利益11.下表反映了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棉纺绽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 1852年 1861年 1867年年份国家英国10 000 18 000 31000 34 000美国1400 5500 11500 8000法国2500 4500 5500 6800德国626 900 2235 2000瑞士580 900 1350 1000A. 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 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 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 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12.观察下面名为《岌岌可危的美元》的漫画。

据此可知,漫画反映出()A. 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B. 美元已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C. 世界货币体系出现多元化趋势D. 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时期蒙学教育发展较快,这时期编写了众多蒙学教材,主要有:识字类教材,如《急就篇》、《千字文》等;思想类教材,如《太公家教》、《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历史类如《蒙求》、《咏史诗》等;工具类如《杂抄》、《俗务要名林》等;另外还有专门为应付科举考试而编写的教材,如《兔园册》、《文场秀句》等。

这些教材,篇幅短小,句子较短、语言简练,采用韵语的形式表达,音韵流畅,铿锵悦耳。

它将识字教学、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识字教学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品德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人。

——摘编自陈玉英《唐代蒙学教育研究》材料二:在中世纪,人们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与成人没有差别。

新生的婴儿是带着原罪来到世间的,为拯救灵魂,儿童从幼年起就要接受基督教教义的教育。

儿童在家里任何事情上都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否则即受惩罚,甚至当大人们外出的时候,儿童在家里也必须安安静静地坐着。

到了近代,儿童逐渐被发现,夸美纽斯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他相信人生来就具有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应通过教授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以使他们全面发展。

到卢梭时期,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儿童自然本性, 反对成人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为科学研究儿童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周红安《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维度中的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欧洲儿童教育领域出现的变化及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主题,即独立和富强。

这个历史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从国弱民贫到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过程。

从这个角度说,所谓革命史观,所谓现代化史观,都不是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

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真正主线。

尽管现代化进程在近代中国缓慢地进行,却从来没有居于主导地位;在近代中国,革命和改革才是历史发展的主调。

因此,现代化史观把现代化进程作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妥当的。

按照唯物史观,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成为主流,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并有所发展之后,现代化进程实际进入中国社会生活领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教材(“马工程”系列)编写的有关问题与思考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

(要求:观点明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28年底随着张学良的“改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中国政局趋于相对稳定。

为巩固政权,富国强兵,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发展铁路的政策和措施。

在新路建设方面,为了筹划和管理全国铁路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 颁布中国第一部铁道大法——《铁道法》,规定“凡关系全国交通之铁道以中央政府经营为原则;其关系地方交通之铁道,地方政府得依公营铁道条例经营之”。

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下,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个以南京为中心,以西南和东南为规划重点的庞大而又系统的的铁路规划。

在旧路整理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从铁路财政、铁路经营、铁路业务、铁路教育、铁路技术等方面进行积极整理。

在铁路经营方面,注重对铁路沿线资源、物产的调查与统计,举办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创设国货贩卖所,对农工商产品实行优惠价运输,发展铁路旅游,充分发挥铁路的经济功能。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在全国范围内共修了九条铁路(主要有:杭江铁路、浙赣铁路、陇海铁路、江南铁路、京赣铁路、淮南铁路、沪杭甬铁路), 总长度达3793公里(东北三省境内日本修筑的1600公里未计在内) 。

——李长玲《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政策研究(1927—193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铁路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铁路政策改革的意义。

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徽(约225—约295),魏晋时期著名平民数学家,代表作《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

刘徽创造了“割圆术”这一重要方法,在推理圆面积的过程中,创立了著名的“化曲为直”的极限学说;在体积计算上提出了“出入相补”的数学理论。

刘徽还对整勾股数进行了描述,在论证勾股定理的同时,对勾股数进行了公式证明。

另外,刘徽还求证了开方的计算方法,并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正确定义,阐述了方程组的解题方法。

与此同时,刘徽还阐述了分数的定义,并引入正负分数的概念,给出了无理数的相关定义。

刘徽还将圆的周长与面积进行了代数运算,最终得到3.14 的圆周率,这也是后人所说的“徽率”。

因其在算术,几何,代数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被世人誉为“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

——李秋莎《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数学思想及其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徽的数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徽能够取得伟大数学成就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并结合商周政治制度来看,周朝改变政治意识以获取百姓的认同、支持。

B正确;君主专制出现于秦朝,A排除;“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排除;道德教化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提出的,D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