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201432课程类别:核心课程授课系(部):化学工程系学分学时:4学时、62学时一、课程定位《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针对现代化工企业对生产操作和管理一线岗位的要求,确定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以化工生产操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把化工生产一线操作技能明确为具体能力目标、把操作技能的理论支撑界定为知识目标,操作和管理人员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确定为素质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生产操作和事故处理能力、生产设备结构识读及故障诊断能力等。

课程承接《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与《化学反应工程》、《无机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课程相配合,与《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依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法,将教学项目与生产性实训、仿真操作相结合。

课程以满足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目标,参照“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有机衔接,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岗位的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及安全环保意识。

使学生掌握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具备有机化工生产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典型有机工业的发展概况。

(2)掌握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主副反应、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影响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

(3)了解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性能与用途、原料工业规格要求、产品质量指标、催化剂的选用条件、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熟悉典型有机化工生产开停车操作步骤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了解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治理、节能措施与环境保护知识。

2、能力目标(1)能根据生产条件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2)能应用生产原理确定工艺条件(3)能对产品质量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优化控制提高产品质量(4)能执行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方法(5)能识读、理解、绘制工艺流程图。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要求的依据是“化工工艺操作有关岗位国家职业标准”,体现化工企业岗位需要。

通过对合成氨、氯碱、醋酸、苯乙烯、甲醇等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常见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及主要设备,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工程观念。

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取与化工工艺操相关岗位资格证书。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其工作任务包括:工艺条件控制;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原料消耗分析等。

课程内容是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化工操作与管理化工生产操作1.材料识别能力;2.工艺识图能力;3.工艺理解能力;4.工艺监测和调节能力;5.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能力;6.处理突发问题能力;7.沟通能力、协同工作能力。

1. 化工生产过程组织2. 合成氨生产3. 氯碱生产4. 甲醇生产5. 醋酸生产6. 苯乙烯生产7.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生产工 1.工艺识图能力;艺管理 2.工艺理解能力;3.工艺监测和调节能力;4.工艺文件编制能力;5.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能力;;6.处理突发问题能力;7.物料平衡能力;8.化工安全生产能力;9.沟通能力、协同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将具备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

以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能运用其知识、技能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对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职业态度端正,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及代码:化工安全技术0121205B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别:B类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2023级石油化工技术1 .前言《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是根据本专业特点及化工生产企业生产岗位所需的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和安全素质而制定。

用于指导《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

1.1课程定位《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是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是讲授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技术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化工安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技术,贯穿于化工生产全过程,从“原料预处理工段安全一化学反应工段安全-产品精制工段安全”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逐级培养学生“知风险辨识f能应急处置f会安全预防”的职业能力,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始终。

本课程力求学生在学习后知晓和掌握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方法,提升防范和处置安全事故的职业能力,强化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意识,培养具备完备安全知识,优秀安全能力,扎实安全素质的化工人。

后续课程包括:《化工单元操作》、《石油化工工艺》等。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石化生产操作岗位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化工生产岗位需要,紧紧围绕安全职业技能的需求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化工生产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切身感受“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发展愿景,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以化工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组教学内容,基于化工安全生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了3个模块,实现了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都设置了相应学习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探索在线授课模式,利用平台优势,实时收集分析学情数据,动态调整教学方法手段。

强化、优化过程评价,使学生扎根学习过程。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适用专业: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的等化工类相关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程时数:256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化工单元操作》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定量运算、设计、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和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课,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技能。

课程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企业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及相应设备操作及维护技能,会进行化工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为今后学习《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完整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具体以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化工管路、流体输送过程、碳酸钙悬浮液及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换热操作、吸收操作、精馏操作、干燥操作、其他单元操作操作简介等八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按照认识工艺流程-了解主要设备-明确加工物系-理解工艺指标-分析检验结果-评定考核过程等若干工作任务来训练学生化工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知识。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标准学时学分:42/3适用专业:精细化工专业专业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无机、有机)、化工单元操作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化工安全技术是江苏省五年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本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生产中发生事故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化学物质危险分类和危险表征,明确化工装置维护和公用工程设施安全等,熟练掌握各种化工安全技术,为将来从事化工工作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生岗位工作要求,设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为:以课程能力为本位,以“必须”、“够用”为度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确定合适的培养方案。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以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1.知识目标:按照化工类从业人员安全技术要求,对于少学时专业,主要系统学习掌握化学危险物质分类知识,化工防火防爆知识,化工防毒知识,电气安全和静电防护知识、化工企业安全检修注意事项等。

在多学时专业,增补压力容器安全知识、劳动保护相关知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知识等内容。

同时,利用课外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化工安全生产方面相关安全法规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参照化工工艺类岗位高级工职业技能标准,能够认识化工企业常用阻火器具,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阻火器具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技术。

学会常用灭火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化工灭火剂的选择方法,清楚各种灭火剂的适用环境。

掌握各种防毒器械的操作要领,熟悉过滤式和供养式两类防毒机械的操作技能。

清楚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场合。

掌握防火、防毒现场急救技术,能够正确实施现场抢救。

掌握危险高压气瓶的识别常规方法,了解各种危险气瓶的安全维护与检测技术。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010,适用专业:化工工艺、石油炼制、有色冶炼、工业分析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工分析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主要方向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化工专业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

通过化工分析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深人学习化工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初步具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工分析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工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技能:理论知识:1.掌握化工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以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4.熟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分析天平、滴定仪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常用分析仪器和分析设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职业素养:学生领悟6S的管理,营造规范、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追求实是求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学生通过对《化工分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对工业产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水平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达到化学分析初级工的学业水平,应具备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职业技术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从试样处理到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结果验证的整个过程,准确表述分析结果,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分析故障的可能原因,并排除仪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化工生产技术(701321)二、建议课时96学时(理论课时76+实践课时20);建议学分:6学分建议学期:第三学期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阐述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并对各工艺的操作规程、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煤石油天然气的初步加工、无机化工典型产品生产技术(合成氨、尿素、硫酸、烧碱、纯碱等)、有机化工典型产品生产技术(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醇等)。

课程主要功能在于使化工工艺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化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和勤奋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依据《应用化工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制定本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以基本理论为主线,以知识点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从而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以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各项要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强调学生的“适用性”。

课程的开设的依据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与化工总控工、仪表维修工、化工生产操作工的职业标准对接,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化工操作过程对接。

2.课程内容设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选择依据是化工生产的两大主线:一条主线是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原料化工,另一条主线是按照生产特点进行分类的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等。

课程甄选每一个大类中典型的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一一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合成氨化工、尿素化工、甲醇化工等典型生产工艺组织教学。

每一个项目的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引领法,引导学生完成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反应原理、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工艺设备、岗位操作等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2》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2》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Ⅱ》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201325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授课系(部):化学工程系学分学时: 6学分102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主要讲解化工生产中通用的物理操作过程,涉及化工生产中的精馏技术、吸收技术等单元操作,首次把学生带入化工生产领域真实和复杂的问题中,以各种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为教学主线,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过程控制及其方法的理解,学习必要的原理性知识,把过程原理、工艺过程、操作规程融会贯通,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工艺操作参数的选择;设备的操作规程;常见故障的排除。

课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工作过程,学会各种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初步具有生产过程常见问题的分析控制能力,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吸收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化工操作工和化工中控工工作岗位的能力,可取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因而该课程的学习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支撑。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它的前续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等,后续课程有《无机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化工总控操作技术》等,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及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针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控制岗以及车间技术、管理岗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化工生产事故处理过程开发的,通过对8个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维护化工设备意识,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故障诊断、故障处理的技能。

掌握化工设备维修所必需的知识,了解化工设备安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对设备检修开停车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CAD》,后续课程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以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维护为导向,以典型化工设备维修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和教学做说(写)合一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能正确掌握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维修原则和技术措施,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维修工具,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肯干、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品质,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化工生产中设备常见的故障现象,了解其发生原因以及一般解决办法。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独立诊断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故障现象;
(2)能够组织设备的检修;
(3)能够编制设备开停车的检修方案;
(4)能够对化工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