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高中学科教研基地的工作意见
高中语文学科基地校工作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学科基地校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落实部门、学科工作的重点,以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指导思想,以基地校教师资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潜能,发挥基地校在学科教学、教研中的示范作用,发挥基地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搭建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交流有效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双重理想。
二、工作实施目标1.通过基地校建设,为教师们深入领会课程理念,开拓教学思路,创新教研方法,勇于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等教育教学行为建言献策,搭建学科宣传、引领与展示的平台。
2.以树立学科高效课堂研究为宗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考察,使年轻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并展开专长突破;培养基地校语文学科典型,使骨干教师在校内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为骨干教师在校外的辐射作用创造条件。
3.搞好学科的集体备课,为教研组内的课程开发献计献策,促成学科组学案、教案在创设质量上的稳步提高,促成学科导学案较成熟模板的诞生。
4.完善评价体系。
以高效课堂研究为依托,对学生课内学习方法、课外学习延伸、课堂学习兴趣、教材知识点把握等重点研究,力图用评价体系的完善促成课堂学习高效的完善。
三、主要工作1.教师成长:教师整体成长与骨干教师成长并轨前行。
抚顺一中是我市省示范高中层面中的强校,教师整体素质优秀。
从学科教师构成看,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比例偏高,拥有学科中心组成员三名、省骨干一名、市级骨干5名、高级教师9名,其余均为一级教师。
这样的队伍中,老教师带新教师已成为一种传统,加之队伍整体素质过硬,教师对自身要求严格,在这个良性基础上,通过学科基地校研究,在导学案设计、集体备课研讨、课堂实地研究实践、教学思想融通、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使年轻教师开阔眼界,学习经验,自我磨砺与集体扶助,尽快走上教学的成熟之路;骨干教师通过经验介绍、参加各层面学习研讨、个人的经验积淀加工、有效经验校内外传承,实现个人的更快更稳步的成长,走名师之路。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10•【字号】教办基〔2022〕61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学校: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建设为载体,推进“双新”背景下高品质学科育人体系建设,形成优质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科教学特色,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培养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分级负责、统筹推进。
建立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管理机制,坚持省级统筹,落实市县主体责任,发挥支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
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新课程实施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专业支撑、分类指导。
加强与高校、教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依托国家和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层分类对学科基地进行指导,开展基于学科的教学教研活动。
——示范引领、深化改革。
发挥普通高中学科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式创新、学习方式优化、评价方式转变,带动提升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水平,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三、建设目标“十四五”期间,按照分批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全省建设一批普通高中学科基地。
原则上建设省一级50个,省二级150个,覆盖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生涯教育等学科。
2024学年度市高中英语学科基地工作计划范文

2024学年度市高中英语学科基地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目标在2024学年度中,市高中英语学科基地将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全力打造高效的英语学科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工作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1)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学科发展趋势,进行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修订与开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2)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组织各类英语角、英语比赛和演讲比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组织读书活动和阅读比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英文书籍和文章。
(4)注重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开设写作工作坊、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2.教师培训与团队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
(2)建立教研团队,推动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组织教研活动和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材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交流。
3.学生能力培养与竞赛(1)组织各类英语竞赛和活动,包括英语演讲、英语听力、英语阅读等方面的比赛。
提供良好的比赛平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2)开设英语辅导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分类辅导和个性化辅导,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
(3)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夏令营、交流活动等,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4.课外拓展活动(1)丰富学生的学科生活,开设英语俱乐部和讲座,组织电影欣赏、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英语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2)组织英语文化周等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三、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表,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工作计划

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工作计划1. 引言学科教研基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提供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本文将就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
2. 目标与任务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推动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具体任务包括: - 促进学科教研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 - 搭建教研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科教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 配备教学研究设备和工具,提供实践教学支持。
3. 工作内容及计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将按照以下计划进行:3.1 学科教研团队建设•招募专兼职教研人员,组建强大的学科教研团队;•组织教研团队成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教研团队成员参与学术研究和项目申报,提高学术造诣。
3.2 教研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搭建学科教研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建立内部网站、开设线上教研论坛等;•鼓励教师上传和分享教学改革的案例、教学设计和优秀教育资源;•定期组织教研团队成员进行资源评审和审核,确保共享资源的质量。
3.3 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组织•组织学科教研团队内部定期研讨会,促进经验交流和学科教学问题的研究解决;•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教研讲座和研讨会,提升教师对最新教学理念的认识;•组织教研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研究成果展示,提高学校教师学术声望。
3.4 教学研究设备和工具配备•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软件工具,支持教师的实践教学需求;•建立教学研究实验室,提供给教师开展课程设计和实验研究的场所;•定期维护和更新教学设备和工具,保证正常运行和使用。
4. 资金投入与保障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具体举措包括: - 争取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相关企业的项目经费支持; - 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经费,用于教研基地建设和日常运营; - 建立健全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
学科教研基地创建总结汇报

学科教研基地创建总结汇报学科教研基地创建总结汇报一、引言学科教研基地是为了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而创建的。
为了加强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本次创建总结汇报旨在总结经验、挖掘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创建过程回顾1. 建立创建小组:确定创建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和责任。
2. 制定创建计划: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3. 集中力量创建学科教研基地:建立教研文件资料库,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创建工作。
三、取得的成果1.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研文件资料库,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学科教研资料,方便教师查阅和借鉴。
2. 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 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指导。
四、存在的问题1. 教师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学科教研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参与教研活动。
2. 资料整理工作尚不完善:虽然建立了教研文件资料库,但资料整理和更新工作还不够及时和规范。
3. 培训和交流活动缺乏深度:培训和交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深入和系统性。
4. 缺乏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目前评估工作大多是定性分析,缺乏具体的定量指标和标准。
五、改进措施1. 提高教师参与度:加强对学科教研基地的宣传,加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和动力。
2. 完善资料整理工作:建立科学的资料整理和更新机制,确保教研文件资料库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3. 丰富培训和交流活动内容: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组织更多元化和有深度的培训和交流活动。
4. 建立定量评估机制: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教研基地的工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六、总结和展望通过学科教研基地的创建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研基地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筑教发〔2017〕16号贵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学科教育研究基地建设的意见(2017)

筑教发〔2017〕16号贵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学科教育研究基地建设的意见(2017)各区(市、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幼儿园)、师大附中、省实验中学、贵大附中:我市学科教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学科基地)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十多年来,学科基地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统筹管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业指导以及各区(市、县)教育局、教研室、基地学校的积极协作和努力下,在教育科研、教师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面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发展、全面提高我市教育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又评选出了第三批学科基地,为更好发挥学科基地在实现“全面提高我市基础教育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中的积极作用。
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学科基地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目的和意义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是全面深化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推进教育立市战略、全面提高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是建设全省一流学科、培养一流教师队伍、增强我市基础教育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对充分发挥我市基础教育质量在全省走前列、做表率,为我市培养具有全面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国家未来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精神为统领,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和目标,探索适合我市教育优质公平发展的有效路径,把学科基地建设定位为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发力点和动力源。
以完善工作机制、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队伍、服务全市教育作为我市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的主要思路,进而实现我市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主要目标1.建设一流学科(1)建设一流学科教研平台。
依托各基地学校原有基础,建设成具有前瞻性、现代化、设施一流的学科教育研究基地。
武城县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方案

武城县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武城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科教研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教研基地,成为区域内教育的高地,我们提出了这个方案。
二、目标定位1.建立一个集学科研究、教师培训、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教研基地。
2.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武城县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建设内容1.硬件设施建设一个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教研基地,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等。
配备先进的教研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建设校园网络,实现资源的高速共享。
2.软件建设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研团队,包括学科带头人、教研员、教师等。
开展定期的教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会、学术交流等。
建立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课件、教案、试题库等。
3.人才培养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四、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武城县的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学科教研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国内外先进的教研模式,为我们的方案提供借鉴。
2.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教研基地建设方案。
设计教研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组织实施筹集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招聘专业人才,组建教研团队。
开展教研活动,逐步推进项目的实施。
4.监测评估建立项目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方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五、预期效果1.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绩明显提高。
2.武城县的教育品牌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3.学科教研基地成为区域内教育的高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六、风险与对策1.资金不足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筹集资金。
2.人才流失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人才长期服务于教研基地。
1001001001010铜仁综合市教育局关于建立教研基地校

1 1铜仁市教育局关于建立教研基地校及成立中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的通知各中小学、职校:为了充分发挥全市各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健全中小学教学研究体系,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建立教研基地校,成立铜仁市中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
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要切实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成员的作用。
希望各教研基地校、各中小学积极支持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工作,为本校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参与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现将教研基地校及学科中心教研组作如下安排:一、教研基地校:中学语文:铜仁五中中学数学:铜仁二中中学英语:铜仁五中中学政史地:铜仁市民中中学理化生:铜仁五中中学音体美:铜仁市民中中小学信息技术:市实验小学小学语文:逸群小学小学数学:铜仁二小小学英语: 铜仁六小小学思品科学:南长城小学小学音体美:铜仁五小二、学科中心教研组及成员:中学语文:组长:田强(五中)副组长:田军(二中)成员:罗建明(二中)竹一黔(五中)田奕(六中)杨前江(茶店中学)杨腊昌(市民中)中学数学:组长:黄志刚(二中)副组长:罗云其(市民中)成员:赵文国(二中)张晓燕(二中)胡戟耀(二中)张君义(五中)黄梓(五中)中学英语:组长:唐丽蓉(五中)副组长:魏丹(二中)邱美刚(六中)成员:张玉华(市民中)曾晓凤(市民中)李红艳(二中)韩苏(五中)中学物理:组长:覃秀良(五中)副组长:杨胜勇(二中)周蓉(市民中)成员:曾敏(五中)曹红(六中)杨海(坝黄中学)杨波(川硐中学)陈树林(茶店中学)中学生化:组长:杨建国(六中)副组长:杨雪峰(灯塔中学)成员:徐红(五中)唐波(市民中)徐茂华(六中)杨俊(白水中学)陈刚(川硐中学)中学政治:组长:肖晓燕副组长:刘会金(市民中)成员:吴树珍(二中)欧江萍(五中)黄玉英(市民中)刘皎(五中)杨玉华(六中)中学史地:组长:向国友(五中)副组长:侯雁(坝中)成员:刘晓勇(市民中)(地理)杨胜国谭庆英(五中)罗文云(市民中)(历史)谢勇(川硐中学)中学音体美:组长:黄贵川(二中)副组长:张腊芝(五中)成员:刘明(二中)杜长琳(市民中)张裕学(市民中)曹斌(五中)李承勇(市民中)小学语文:组长:熊继红(逸小)副组长:饶红斌(十小)成员:张雪贵(逸群)陈飞(五小)赵红(五小)张丽娟(二小)王权芬(实验)尹桂明(三小)汪红霞(六小)小学数学:组长:彭丽萍(二小)副组长:杜小娟(五小)成员:唐万华(二小)付启君(三小)王红英(五小)熊宴(七小)刘学强(实验)姜红英(逸群)向萍(六小)小学英语:组长:刘德宜(六小)副组长:舒双英(五小)成员:黄前刚(三小)文慧(漾小)杨蓉华(二小)卢艳萍(市实验小学)熊燕(逸群小学)小学思品科学:组长:杨代祥(七小)副组长:杨代华(南长城小学)成员:腾芳(三小)唐慧(二小)黄亚东(二小)田案梅(六小)谷黔(鱼小)小学音体美:组长:沈雁(南长城)副组长:谢沙(五小)成员:刘梅(五小)赵宇红(二小)余佳荣(二小)彭雁(南长城)陈丽芳(七小)中小学信息技术:组长:张传涛(五中)副组长:章磊(市实验)李荣(南长城)成员:陈清克(大中)陈兴(二小)黄洁(五小)三、学科QQ群:初中语文群号:110222972 联系人:杨光福初中数学群号:17801346 联系人:唐昌华初中英语群号:7067254 联系人:姚玲初中政治群号:9646815 联系人:杨香云初中史地群号:126765798 联系人:向国友初中物理群号:110223413 联系人:周欣初中生化群号:10855427 联系人:蒋秀文初中音体美群号:82356679 联系人:张裕学高中综合组: 13873653 联系人:黄剑中小学信息技术群号:97166411 联系人:张传涛小学语文群号:14366873 联系人:马尼娅小学数学群号:120018378 联系人:金勇小学英语群号:11712460 联系人:罗娜小学思品科学群号:109321555联系人:罗丽华小学音体美群号:126300305 联系人:沈雁附件:铜仁市中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管理办法(试行)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附件:铜仁市中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保证中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运行顺畅有序,工作务实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高中学科教研基地的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的高中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发挥我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决定在部分学校建立江阴市高中学科教研基地。
现就学科教研基地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建立江阴市高中学科教研基地的目的是要发挥重点学校、特色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整合全市的教学研究力量,形成群体优势、规模优势,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确保我市的高考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各学科基地将成立学科专家组、中心组,整合全市的教学研究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一批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带作用,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与创新,深入研究并及时解决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以基地学校为平台,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全市的教研活动水平和活动效益,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1
二、基地安排
根据我市的高中布局和教学实际,确定11所教研力量相对较强、教学质量相对较高的重点中学作为江阴市高中学科教研基地。
具体安排如下:
语文:南菁高级中学江阴市第一中学
数学:南菁高级中学江阴高级中学
英语:江阴高级中学青阳中学
物理:成化高级中学
化学:山观中学
生物:长泾中学
政治:祝塘中学
历史:要塞中学
地理:华士高级中学
教研基地:澄西中学
三、工作职责
(一)学科教研基地是我市学科中心组开展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阵地。
在具体工作中,学科基地及其相关人员必须自觉履行如下职责:
2
1.各基地学校校长应积极支持学科基地建设,指导并督促学科专家组和中心组带领学科基地教研组共同形成基地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各项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活动,并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后勤服务。
2.教研基地专家组、中心组成员应在教研员的带领下,共同研究、制定学科教学研究和发展规划,包括学科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研活动、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
各学科基地每学期要有计划地举办全市性学科教研活动,如举行公开教学研讨,邀请市内外名优教师讲学、上示范课,组织参加新课程培训、听课调研、送教下乡等活动,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资料编写和重大考试的命题、审稿、阅卷工作,抓实、抓好学科基地建设。
3.教研基地学校的教研组,应在学科教研员和专家组成员的协助下,就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研究心得、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每年能够总结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在面上交流推广。
基地教研组骨干教师要积极承担上实验课、进行案例评析和专题复习研究等工作。
4.教研基地成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课改动态和高
3
考信息,提供给全市各基层学校。
在高考结束后,会同教研员认真分析研究高考试题,形成全市本学科考试情况分析和教学质量分析评估报告,拟定下学期高中各年级教学及复习工作意见。
5.教研基地的成员,应热情参与江阴教育信息网学科网站和资源库建设,定期为学科网站及资源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二)学科教研员是学科基地建设的责任人,应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科教研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1.要在各项学科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专家和基地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上好研究课、示范课,作好专题讲座,带好青年教师;同时,要积极安排基地学校教师参与教学调研、学科教学评比和对外交流等活动,促进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根据基地学校条件和学科特色,指导教研组确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教学研究专题,帮助教研组制定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3.要经常深入基地学校了解本学科教研与课改情况,积极参加基地学校学科教研组的业务学习、课题研究、教学研究等活动,及
4
时发现总结该学科课程改革、教学创新中的成功经验或典型个案,及时进行会议交流、网上发布、向杂志推荐等,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学科教研基地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明确相关的工作程序,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落实一定的经费保障。
1.明确管理责任。
各学科教研基地的有关工作和活动,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该学科教研组长和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共同负责管理,其中教研员负责教研基地的工作规划、学科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职责,基地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履行作为教研基地的工作职责,双方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督促。
2.建立资料文档。
基地学校必须建立专项档案,在教研基地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全市性教研活动和教研员参与的教研组活动,都应由教研组组长负责作好记载,将有关活动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
3.落实考核评价。
每学期期末,市教育局将组织专人对学科基地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考评,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对各教研基地工作情况作出初步评估,及时召开总结会议,
5
交流基地建设经验,提出改进意见,研讨学科发展问题。
每学年末,组织专人对学科基地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及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结合基地学校和基层教师意见,对学科教研基地的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4.落实活动经费。
教育局将视基地学科规模给予每年八千到一万二千元的经费资助,用于扶持基地学校开展教研活动。
设立教研质量成果奖,每学年将对在基地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对全市教学质量作出重大贡献的基地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5.被授牌的学科基地,该学科组在全市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中享有优先权;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中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评比,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江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二○○五年十一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