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第二课时教学步骤设计
语文一年级上册《zh ch sh r》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总结激励
今天我们与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交上了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本课作业
1、让学生回家练习拼读。
2、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和平翘舌音相关的绕口令,举行“家庭绕口令比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7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学会zhi、chi、shi、ri4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zhi、chi、shi、ri4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词语。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桌、纸”,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①引导学生指出:“桌”是有光滑平板,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可以用来吃饭、写字、工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教师指导学生读音节。
1.zh—az—ez—ush—u—o
2.shāshèshǔchùzhuōz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生字、儿歌
1.识字学词。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适时出示“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
②形象记忆“纸”:出示纸张,引导学生明白这就是“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讲述。
4.能够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课文情感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准确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课计划、课件、课文PPT、教学实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等。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主题。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活动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2.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3. 教学反馈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的主动表达。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重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发挥想象力,写一段有关潮水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感悟和体会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体会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和“边写景,边抒情”的方法。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抓重点词句的办法读懂课文。
3、联系全文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的作用和含义。
教学重难点1、联系全文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的作用和含义。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回顾1、板书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草原》,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2、除了大草原的美丽,老舍爷爷还写了什么?指名说。
(板书:美丽草原——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愉快联欢)3、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事情发展顺序和地点变换顺序)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1、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老舍爷爷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草原的美?除了草原的美,作者还写了什么?(边读课文边做批注,圈出关键词语,指名汇报。
)2、你就是老舍,请你带着对草原喜爱的感情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直抒胸臆等。
)3、朗读体会:哪句直接写草原景色?哪句写作者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三、走出教材,当堂练笔1、请同学们仿照第一自然段描写,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运用比喻等修辞写一写你喜欢的一处景。
(课件出示:周边的校园、公园、湖泊、森林……)2、指名读自己作品,教师点评,总结方法。
四、回归教材,体会“情深”过渡:感受了草原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其他景象。
1、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指名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辽阳市第七中学李丽一、学习目标1.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条理,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
感受到潮来前钱塘江畔人山人海的壮丽景观,这时的人们焦急地等着、盼着,江上传来了隆隆的响声,什么要来啦?想看看吗?(教师播放视频并配读三、四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1.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2.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⑷汇报读学生评价⑸老师范读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边读边想小学描写的景象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描写了这所小学怎样的景象呢?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1.认真阅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你勾画相关语句与同学交流。
(1)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交流要点:从“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可知,这所小学的小朋友从不同的地方来上学。
从“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可知,学校里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
从“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可知,这所小学是一所美丽而团结的小学。
(3)除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还有苗族、藏族、土家族、彝族、白族、维吾尔族等等。
(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其他四字词语替换它吗?“绚丽多彩”意思是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可以用“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等词语来替换它。
2.读2—3段,想想上课时、下课时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1)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交流要点:上课时,教室里不同民族的小学生齐读书发出好听的声音。
小动物们被这声音吸引过来安静地听着。
下课时,同学们尽情玩耍、游戏,引来小动物们观看。
(3)“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跑来了两只猴子”这是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上课时“安静”的美、和谐的美,同时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好听。
3.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第4自然段呢?(1)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交流要点:自豪、开心的语气。
因为“我们”很喜欢这所小学,为自己在这所可爱的小学学习而骄傲。
学习任务二: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联系自己的学校生活,对比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提示:可以从“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学生服装”“学校环境”“周围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1《春》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1 春教学详案(第2课时)一、激情导入上一堂课,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朱自清先生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抓住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摹,使各种景物跃然纸上。
这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从三个方面进入《春》的艺术境界,感受它的手法美和语言美。
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
(小组接龙背诵比赛)二、合作探究(一)品味《春》之美景。
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探究一)学生发表意见,师生对话交流,期间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性地朗读,在朗读中赏析《春》语言的魅力。
备用赏析:1.春草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钻”字;短句的表达效果;对比语序,体会表达效果,如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对比赏析——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的嫩和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如果调到前面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2.春花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闹”字;比喻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景,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虚实结合的写法,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句话是作者由春天的花联想到秋天的果,虚实结合,既表现了花味的香甜引人遐想,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
3.春风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景,如触觉、听觉、嗅觉等。
4.春雨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逼”字;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长短句,如将“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丁香结(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丁香花的特点,了解“丁香结”的意思•能够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崇敬之情,体味到诗歌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教学重点•了解“丁香结”的意思•能够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崇敬之情,体味到诗歌的美感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1)教师首先介绍丁香花的特点,接着出示“丁香结”的图片并请学生作出反应。
(2)为引入本课文,教师可先向学生朗诵“丁香节”的诗歌。
鼓励学生直观领略这些羞涩清香的芳香,感受诗歌的美感。
2. 讲解课文(1)情感交流通过阅读课文,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热爱之情。
(2)语文表达教师可请学生自由表述对丁香花的感触,以及《丁香结》这篇课文中特别打动你的地方。
3. 课文分析(1)重点词句的讲解教师解释并讲解《丁香结》中的生词和常用语句。
(2)文学鉴赏从课文描述的丁香花比喻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入手,学生感受到了明清时代古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4. 课文拓展(1)课外知识交流让学生分享对其他花卉的了解。
(2)艺术欣赏鼓励学生欣赏、模仿、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花卉诗歌。
5. 课堂归纳通过讲解、分析和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作业布置1、整理所学生字,归纳丁香花的特点,以及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和感受。
2、写一篇文章,主题为:“我的最爱——温馨花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片花海,通过观察和动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花海的美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逐渐接近丁香花这一主题所展现出来的人情美感,愈发感受到多彩多姿人间万物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传递知识为万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养成优美的语言表达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第一课时教学步骤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字音的学习:a尝试自学b教师领读
c易错音的重点指导d多种方式的检测。
字形的教学1.交流识记方法。
2.教师重点指导(针对新技术、新偏旁的学习)。
字义的教学
1.在文中找出含有这个生字的词语。
2.扩词
3.造句。
四、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1.概括课文大意
2.弄清课文脉络。
五、指导写字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复习字词
三、快速浏览,回顾课文大意
四、理解感悟
五、拓展延伸
六、写字指导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中、高年级第一课时教学步骤的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a尝试自学b多种方式的检测c易错字的重点指导。
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在文中圈画词语。
2.自主理解词语。
3.教师检测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概括课文大意。
明白课文脉络
四、指导写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复习字词
三、快速浏览,回顾课文大意
四、理解感悟
五、拓展延伸
六、写字指导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