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07-02-01颅脑肿瘤MRI诊断要点
颅内肿瘤的MR表现

星形细胞瘤
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约占胶质 瘤的40%-75%,占颅内肿瘤的13-26%,是颅内 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
男性多于女性,约占60%
发病高峰年龄31-40岁
发病部位:成人多见于幕上,以额颞叶为多,可 沿胼胝体侵及对侧;儿童多见于幕下
星形细胞肿瘤
颅内肿瘤的MR表现
颅内肿瘤的诊断要点
定位:轴内、轴外 定性:边缘、信号特点、邻近结构 定量:单发、多发
肿瘤的定位
轴内肿瘤:发生在脑实质内的肿瘤 征象:白质膨胀
灰、白质界限模糊 相邻蛛网膜下腔变窄
常见轴内肿瘤
* 发生在大脑半球: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 胶质细胞瘤)、淋巴瘤、转移瘤
* 发生在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
幕下轴内占位
➢ 小脑肿瘤 ➢ 脑干肿瘤
轴外肿瘤
脑膜瘤与脂肪瘤 鞍区占位 桥小脑角区(CPA)占位 脑室内占位 松果体区肿瘤 颅骨肿瘤 颈静脉孔区肿瘤
胶质瘤(Glioma)
占颅内原发肿瘤的50%,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 肿瘤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幕下(小脑) 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
结节
幕上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
密度/信号: 均匀
不均匀
边缘:
清楚
不清楚
瘤周水肿: 无/轻
显著
占位效应: 无/轻
显著
强化情况: 无/轻
显著
AA
GBM
G B M
星 形 细 胞 瘤
星 形 细 胞 瘤
星 形 细 胞 瘤
间 变 星 形 细 胞 瘤
GMB
F/53y
GBM
鉴别诊断
颅脑肿瘤的CT和MRI诊断

•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CT表 现为脑内伴发钙化的团块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少突胶质细胞瘤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少突胶质细胞瘤伴瘤卒中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少突胶质细胞瘤,MRI未见 明显钙化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精品课件
四脑室受压—幕上脑积水.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MR表现:
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
信号一般较均匀,如不均匀提示有坏死、囊变或
出血、钙化等。肿瘤表面光滑,若位于上蚓部时,
常使中脑导水管受压变窄,主要向前移位;如位
于四脑室顶部时,中脑导水管被撑开且向上移位,
四叠体板变水平。瘤周有新月形的脑脊液残留,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前颅凹底脑膜瘤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右侧额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左颞叶恶性胶质瘤
精品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二)、少突神经胶质瘤
病理:少突神经胶质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
胞,单纯少突神经胶质瘤往往很
颅脑肿瘤MR诊断(修改最新)

颅脑肿瘤MR诊断
二:脑膜瘤
(四) 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而异 (1)大脑突面和镰旁: )大脑突面和镰旁: 单发脑转移瘤 恶性淋巴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颅脑肿瘤MR诊断
二:脑膜瘤
(四) 鉴别诊断
(2)鞍区脑膜瘤: )鞍区脑膜瘤: 垂体腺瘤 实性颅咽管瘤 脊索瘤 动脉瘤
颅脑肿瘤MR诊断
二: 脑膜瘤
颅脑肿瘤MR诊断
一 :星形胶质细胞瘤
(一) 概述: 概述: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 1.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 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力视野改变、癫痫、 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和生 命体征改变等 2.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 2.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 而异
(1)脑实质内结节状肿块,大小不等, )脑实质内结节状肿块,大小不等, 单发或多发。 单发或多发。 (2)多发时肿瘤相对较小,单发时肿 )多发时肿瘤相对较小, 瘤通常较大。 瘤通常较大。 上呈低信号; (3) 瘤结在 ) 瘤结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 上呈低信号 上 呈高信号
颅脑肿瘤MR诊断
颅脑肿瘤MR诊断
二:脑膜瘤 (二) MRI表现特点
(4)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及扩大的蛛网膜下 ) 上呈低信号; 腔,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 上呈低信号 上 呈明显高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 (6)出现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
脑 膜 瘤
颅脑肿瘤MR诊断
二:脑膜瘤 (二) MRI表现特点 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颅脑肿瘤MR诊断
二:脑膜瘤
(一)概述
临床表现:初期症状及体征不明显, 临床表现:初期症状及体征不明显, 以后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及局部定位 症状体征,如癫痫,视力障碍, 症状体征,如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 碍等。 碍等。
颅内肿瘤的MR诊断

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为室管膜瘤最常见部位,起于第四脑 室顶或底部,周围或一侧有脑脊液围绕又称残 留脑脊液袋。肿瘤可沿脑脊液间隙阻力最小的 方向扩展。当肿瘤较大时,可完全充填第四脑 室,形成与第四脑室相似的形态。当肿瘤长到 相当大时可以经外侧隐窝扩展到桥小脑池或向 下进入小脑延期池,形如“洛酷状”
星形细胞瘤
神经上皮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20%,神经上皮性肿瘤的40% 男女比例约为2:1 多见于年青人,也见于儿童和中年人,65岁
以上发病罕见 以幕上多见,约占80% 肿瘤可以单发或多发
星形细胞瘤
分化好的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好发于额叶,其次为颞叶、顶叶、小脑、脑干,好 可见于丘脑和胼胝体
室管膜瘤
侧脑室内室管膜瘤,常起源于盂氏孔附近,可伴 有单侧或双侧的脑积水。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者 少见,脑积水征象也出现较晚。第三脑室内室管 膜瘤则好发于第三脑室偏后部,当肿瘤较大时, 与丘脑分界不清可引起四叠体池移位变形,也可 压迫阻塞中脑导水管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大脑半球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较少见。一般位于脑 室附近,有时可突入脑室内。
可发生在小脑半球 边界多不清楚,偶因有假包膜而边界清楚 肿瘤囊变、钙化、出血均少见
example
小脑髓母细胞瘤
example
example
男性.7岁。主诉: 双眼视物不清3月。 体征:颈抵 抗.双眼底水肿, 并有出血,小脑 征(+)。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example
脑膜瘤(meningioma)
颅内肿瘤的MR 诊断
The diagnosis of MRI in Intracalvarium tumors
磁共振成像诊断mri脑部常见肿瘤

谢谢观看
脑膜瘤
总结词
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详细描述
脑膜瘤在MRI上通常显示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与正常 脑膜组织相似。这是因为脑膜瘤主要由脑膜组织构成, 细胞成分相对较少。
总结词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详细描述
脑膜瘤在增强扫描时通常呈现明显强化,这是由于肿瘤 细胞膜上富含血管和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高。强化程度越 高,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可能越高。
胶质瘤
总结词
增强扫描强化
详细描述
在进行增强扫描时,胶质瘤通常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具 有较高的通透性,能够摄取较多的造影剂。强化程度越高,提示肿瘤的恶性程 度可能越高。
胶质瘤
总结词:占位效应
详细描述:由于胶质瘤在脑组织中生长,会导致周围脑组织受压,从而产生占位 效应。在MRI上表现为肿瘤周围的水肿和脑室受压变形。
在进行增强扫描时,垂体瘤通常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通透性,能够摄取较多的造 影剂。强化程度越高,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可能越高。
总结词
垂体柄受压移位
详细描述
垂体瘤的生长会导致垂体柄受压移位,在MRI上表现为垂 体柄偏离正常位置或消失。此外,垂体瘤还可能压迫视交 叉和视神经等周围结构。
价格
PET-CT检查价格较高,而 MRI相对较为经济。
适用范围
PET-CT在全身肿瘤筛查和 转移灶检测方面具有一定 优势。
MRI与X线检查的比较
安全性
MRI无辐射,X线检查存在辐射风险。
适用范围
分辨率
MRI的软组织分辨率优于X线检查,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部肿瘤及其周围 结构。
X线检查主要用于骨骼和肺部等部位 的检查,对于脑部肿瘤诊断价值有限。
脑膜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脑膜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脑膜瘤磁共振诊断的要点:
1. 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 在MRI图像上,脑膜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位于脑膜(脑部覆盖的薄膜)的表面或附近。
3. 脑膜瘤磁共振图像显示肿瘤的信号特征,可通过不同的序列进行评估。
典型的脑膜瘤信号是等或低信号在T1加权像以及等或高信号在T2加权像。
4. 对于较大的脑膜瘤,MRI还可以展示与肿瘤密切相关的结构,如脑室、脑组织、颅骨和血管。
5. 提升剂(造影剂)的使用可以增加对脑膜瘤的可见性。
造影剂通过血管系统注入,使肿瘤呈现更明显的亮度,有助于区分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
6. MRI还能提供有关脑膜瘤的血供情况和脑水肿程度的信息,这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7. 脑膜瘤的MRI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总之,MRI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诊断工具,能够提供关于脑膜瘤的详细信息,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特点和定位。
详细的磁共振诊断结果需要由医生进行解读和分析。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酮症酸中毒脑表现-DWI呈弥漫性高信号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010-7-27 女,6岁,乙脑
2011-2-24 2010-7-27
脑肿瘤诊断的思路
定位:轴内,轴外 定性:影像征象,临床信息(年龄,性别,症状,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病人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 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检查前准备】
4.告诉病人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 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 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的病人,根据情 况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 症立即停止检查,让病人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中回波有利于显示Cho代谢物
TE=135ms
TE=30ms
定位图
TE=30ms时,Cho/NAA=1.21; TE=135ms时,Cho/NAA=6.12。
增强T1WI+脂肪抑制
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可以 明确平扫高信号病灶是脂肪组 织(可被抑制呈低信号),还 是其它成像(仍呈高信号)。
多方位直接成像有 助于病灶准确定位 -MRI的优势之一
术后大体标本
病理结果: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术后组织切片图
M
RI
是
评
价
术后3个月复查 病灶已完全切除
脑 内 肿
左侧颞叶单发脑转移癌
男,67岁,记忆力减退1个月。
肺窗-横断面图像。
脑部发现转移 癌必需行肺部 CT检查。
同前病例, 左上肺癌伴 脑转移。
纵隔窗- 增强冠状 面重建图 像。
头颅肿瘤MRI诊断

MRI表现
典型脑转移瘤表现为: T1低信号(长T1); T2高信号(长T2); 增强后有明显异常强化。 瘤灶小而周围水肿明显,有占位效应 (中线结构移位)。
肿瘤部位
区分脑肿瘤部位(内、外):脑外肿瘤: 宽基底贴于颅骨内面;肿瘤邻近蛛网膜 下腔(脑池)增宽;邻近脑白质受压向 脑室方向移位。
肿瘤信号特点
大多数肿瘤细胞内或外水增多,呈长T1 (低信号)、长T2(高信号)。 在T1图象上呈高信号肿瘤:颅咽管瘤、皮 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黑色素瘤转移等。 在T2图象上呈等或低信号肿瘤:脑膜瘤 (70%)、淋巴瘤(10~15%)。
3.出血
MRI在显示出血部位、判断出血原因、估计 出血时间有独到作用。 血液由血管内溢出形成血肿,随着血肿内血 红蛋白的演变、血肿液化、吸收,氧和血红 蛋白释氧为去氧血红蛋白,使MRI信号发生 根本性变化。
急性期(48小时内)
由于血肿内去氧血红蛋白增多,出现T2 低信号。产生短T2原因为血肿内去氧血 红蛋白有顺磁性效应,使局部磁场发生 变化所致。T1信号无异常。
头颅肿瘤MRI诊断
概述 MRI在神经放射学的应用已经 有20余年。近几年已经非常普遍。 对于神经放射诊断的价值也非常 显著。但是,MRI依然是一种形 态学技术,对组织特异性分析还 有限度。
MRI检查和诊断特点 1.优点:
☆ 高对比度: MRI成像可选择参数多(T1、T2、质子 密度加权像等)。选择适当的脉冲可使 各器官形态直接显示。 CT只有一个成像参数(X线吸收系数)。
学和组织学特征,但对某些疾病定性仍有困难;
成像速度慢; 有运动伪影; 不能显示钙化(钙化对病变定性很重要);
禁忌症:金属异物(眼内、动脉瘤银夹、心
脏起博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07-02-01颅脑肿瘤MRI诊断要点
脑外肿瘤有哪些特点?
Case contributed by Dr Hani Salam
颅脑肿瘤MRI诊断要点
(一)肿瘤的部位
肿瘤的定位在诊断中极其重要,正确定位是正确诊断的前提。
对脑部肿瘤而言,定位需要确定肿瘤是在脑内还是在脑外。
通常脑外肿瘤有以下特点:
(1)肿瘤以宽基底紧贴在颅骨内侧面。
(2)邻近肿瘤的蛛网膜下腔增宽,或在脑沟、裂、池内发现异常信号。
(3)邻近脑白质受压,向脑室方向移位,即“白质挤压征”阳性。
(4)肿瘤较大时,脑室缘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系脑池或脑沟向脑室方向移位所致
(5)有时出现“假包膜”征象。
结合MRI直接行多方位扫描的优点,多数情况下可作出颅脑肿瘤的正确定位诊断。
(二)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细胞外含水量高于正常组织,因此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构成了肿瘤信号改变的共同特征。
但定量测定其T1和T2弛豫时间对诊断的帮助并不大,仅凭T1和2值既不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也不能区分肿瘤的类型。
颅脑肿瘤成分复杂多变,其信号改变也呈多样性。
有些肿瘤整体或部分含有特殊成分,在T1加权像也可表现为高信号,见于颅咽管瘤、胶样囊肿、脂肪瘤、皮样囊肿、畸胎瘤、含有出血成分的肿瘤,以及含有黑色素的转移瘤等;有些肿瘤整体或部分在T2加权像
可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如脑膜瘤(70%)、结肠癌或前列腺癌的脑转移、少突胶质细胞瘤30%)、淋巴瘤(10%-15%),以及髓母细胞瘤等。
结合临床资料及特殊信号特点,若辅以正确的定位诊断,大多数颅脑肿瘤可得到正确诊断。
通常信号均匀的肿瘤多为良性,信号混杂的肿瘤多为恶性,但也有例外。
例如:良性颅咽管瘤,因具有囊变成分可以呈高低不均匀信号,囊变或坏死的信号在T1加权像比实性肿瘤更低,而
在T2加权像表现为更高信号;亚急性期出血灶在T1和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钙化灶在T1加权像可呈高信号或低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为低信号。
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肿瘤信号不均匀。
(三)肿瘤的边缘
良性肿瘤(如脑膜瘤、神经鞘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垂体瘤等)通常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如Ⅲ、IV级星形细胞瘤)通常无明确边界,有些肿瘤具有假包膜,对定性诊断有一定意义。
例如:脑膜瘤的假包膜在多种脉冲序列图像上均呈低信号,其形态学基础为肿瘤周围受压移位的血管,肿瘤周围受压的脑实质,黏连的纤维化环状结构,或者直接显示了硬脑膜。
70%直径大于4cm的脑膜瘤都有假包膜。
(四)肿瘤的血供
肿瘤在T2加权像通常为高信号,而瘤周或瘤内的肿瘤血管因流空而呈低信号,因此在T2加权像很容易显示肿瘤血管,若出现此征象,则提示肿瘤的血供丰富。
在垂体瘤中若出现海绵窦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则提示海绵窦受累;窦旁脑膜瘤也可侵入静脉窦。
通常流空信号提示动脉血流或流速较快的静脉血,高信号则代表流速缓慢的静脉血。
(五)肿瘤的增强
肿瘤增强的前提是具有异常增多的血管及血液供应,对脑内肿瘤而言,增强还同时意味着血脑屏障破坏。
部分肿瘤在常规平扫显示得不明显或边界不清楚,对这些怀疑肿瘤的患者、进行增强MRI扫描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诊断,尤其对直径2cm以下的小脑膜瘤和小转移瘤的检出更是如此。
一般认为,肿瘤的增强程度代表其恶性度,恶性程度越高,强化就越明显、但是实际上并非总是如此。
例如:脑外肿瘤的增强很明显,但绝大多数为脑膜瘤或神经鞘瘤等良性肿瘤。
脑内肿瘤的恶性程度常与增强程度一致,但也有例外,例如:I级星形细胞为良性肿瘤,但其强化程度超过Ⅱ级甚至Ⅲ级星形细胞瘤。
此外,还应注意治疗(如放射治疗)后强化部分不一定提示肿瘤残留或复发,可能为治疗引起的反应性改变。
(六)肿瘤周围水肿
肿瘤所致的水肿属于血管源性水肿,由于肿瘤导致脑组织血脑屏障不同程度受损,使水分子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并在肿瘤周围聚集。
脑白质由于血管内皮下接合相对较松弛,使肿瘤周围水肿容易在白质中发生、发展,由于水肿的含水量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脑白质,使其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在FLAlR序列T2加权像上显示得更加明显。
在血脑屏障破坏严重时,蛋白质等大分子也进入血管周围间隙,使水肿中结合水的含量明显增加。
在T2加权像上,肿瘤和瘤周水肿均为高信号时,难以分清二者的界限,增强扫描可解决这一问题。
对脑内肿瘤而言,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瘤周水肿的多少有关,级别低则水肿轻级别高则水肿重。
脑转移瘤通常水肿很明显,但也可以无明显水肿,脑外肿瘤如脑膜瘤在压迫邻近引流静脉时,也可以引起明显水肿。
此外,水肿程度还与很多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全身情况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