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古诗词大全必背

四年级下古诗词大全必背

四年级下古诗词大全必背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25.古诗两首·元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二)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

三、教学准备:搜集春节相关习俗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辨词导入:1.同学们,十二月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一的一年的第一天叫做什么?(元旦)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是25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元日》。

3.板书课题,并质疑:元日和元旦有区别吗?(二)初读古诗,学会朗读:1.自由朗读古诗,出示朗读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记号划出生字词,反复朗读。

(2)用横线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用红笔标上问号。

2.指名朗读古诗,相机正音、释义。

3.指导描红。

4.听读古诗,找准节奏,学生反复朗读。

(三)再读古诗,尝试理解:1.齐读古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说出原因。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并让学生尝试理解句意,教师随机释文。

3.总结诗意,思考从诗中了解的古人过春节的习俗。

(燃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4.尝试作画,体会从中体会到的欢乐氛围。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过春节时的期盼。

6.联系作者王安石,质疑:王安石在新年时有什么样的期盼?7.介绍王安石及创作背景。

8.以己身体他情:体会王安石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新春期盼。

(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四)拓展延伸: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官拜宰相,推行新政时所写,意借新年新气象展现自己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雄心大志。

可是不是每个人的抱负都能一帆风顺的实现,同是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就是一位主张革新却惨遭失败的诗人,他在失意之时又有怎样的心境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古诗《江雪》。

四年级下册该背的古诗

四年级下册该背的古诗

1.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舟过安仁》(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两首舟过安仁》PPT课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两首舟过安仁》PPT课件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不是为 了遮雨,是想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
2019/5/23
1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 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 俐的赞赏。
2019/5/3
18
2019/5/23
19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2019/5/23
7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 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
横草 野铺
2019/5/23
8
反衬——以动衬静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1
2019/5/23
12
2019/5/23
13
2019/5/23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gāo zhào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zh头ē是使风。
14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2019/5/23
4
牧mù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suō
不脱蓑衣卧月明。
2019/5/23
5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2019/5/23
6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20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20古诗两首)

zhì


幼稚

侧面
请小朋友们互相讨论以下 词语的意思。
稚子 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 钓鱼。 莓 一种小草。 诗是什么意思?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 正在学钓鱼, 侧身坐在青 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请小朋友们小组 讨论,这两句是什么 意思?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生怕把鱼儿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同桌之间互相 读一读这首诗,并 画出它的节奏。
小儿垂钓 蓬头 稚子 学垂纶, 侧坐 莓苔 草映身。 路人 借问 摇招手,怕得 鱼惊 不应人。
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 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 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活灵 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 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 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 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 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 诗好吗?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天真的农村儿 童,他撑着一只 小船,偷偷活泼 地去采人家的白
莲花。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回来的时候, 他不懂怎样掩盖留 下的踪迹,小船把 水面上的浮萍荡开, 船后留下了一道清 清楚楚的水路。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 将一“偷莲”小童的憨态 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 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 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现在已是初夏 时节,让我想起了《小 池》这首诗。今天我 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 是讲的夏日池塘发生 的事。
池 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自由 读读这首诗。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醉吟先 生。原籍山西太原, 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 号“文”,世称白傅, 白文公。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1.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 是无法阻挡的,它总 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的。
作业: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1、默写两首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江上秋风动客情。 3、找几首杜甫、叶绍翁写的诗 知有儿童挑促织, 诵读。 夜深篱落一灯明。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龙泉(今浙 江)人。他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 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 及生活的诗作,其诗优于绝句。
理解题意:
游园不值
园:指花园。
(在宋代,许多官僚地主、名人雅士都有自 己的花园,栽种着花草树木,供私人享用, 不是亲朋好友一般不能随意
练习
1 诗人是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
(碧青的苍苔,盛开的红杏。) 2 “不值”的意思是( 没有遇到主人 诗中“久不开 )。
”这个词写出了“不值”。
《游园不值》是宋 代 叶绍翁 所 作。题目的意思是:
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诗人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来渲 染满园的春色。诗的最后两句蕴 含着深刻的道理:
返的彩蝶,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清脆啼鸣的
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
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
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
了动感,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
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向
往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 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 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 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 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 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 “满”字的具体化。

西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两首春日》PPT课件 (3)

西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两首春日》PPT课件 (3)
春日
目录 CONTENTS
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目 录 宋·朱 熹CONTENTS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名句赏析 注释
等闲识得东风面,
译文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朗读
春日 目 录 宋·朱 熹CONTENTS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 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 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 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 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 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 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 “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 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朗读
春日 目 录 宋·朱 熹CONTENTS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名句赏析 注释
等闲识得东风面,
译文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朗读
朗读
目录 CONTENTS
译文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 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 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目录 CONTENTS
注释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名句赏析 注释
等闲识得东风面,
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 南 杜 春牧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问题
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所感染?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 诗可以看出来?
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所感染?
染。 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 诗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 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 中可以看出来。
4 古诗两首
欣赏江南美景
欣赏江南美景
题目
诗人简介 古诗原文 注释· 翻译
问题
【名称】江南春 【年代】晚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 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 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被人称“小杜”,以别于 杜甫,"大杜“。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
注释
偶成:偶然完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近:接近 午天:中午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依傍,靠近 随,沿着 川:河流 余心:我的心 时人:当时过路的人 川:河流 余:我 将谓:要说,还以为 偷闲:忙中抽空闲的时间
春 日 偶 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程 颢
谢谢!
江南春
江南春色无边

千里莺啼绿映红, (写今)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怀古)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问题
从这首《江南春》中,你体会到诗人什 么样的感受,联系古诗及作者所处的时代 说一说?
题目
诗人简介 古诗原文 注释· 翻译
问题
【名称】春日偶成 【年代】北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言绝句
注释
山郭:靠山的城墙,这里只外墙。 酒旗:酒店门前悬挂的布招牌, 或称酒帘。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 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 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 崇信佛教,在京城(今南京市) 大建佛寺。据说有五百余座。这 里说的四百八十寺,可能是当时 存留下来的概数而言。 楼台:亭台楼阁,这里指高大的 佛寺建筑。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笔划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迎风飘扬的酒 旗 寺庙 楼台 烟雨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傍水的村
作者简介
程颢(公元1032-1085 年),北宋思想家,理学 奠基者。河南洛阳人,字 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 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他们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 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 理学”。他的诗大都申述 理学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 生活。
春日偶成
【北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中描绘了什么哪些景物? (请用笔划出来)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近午的日光、 长流的河水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写景)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抒情) 将谓偷闲学少年。
} }
情景交融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 傍花随柳过前川。 (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 时人不识余心乐, (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玩耍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