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拆除、改建、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混凝土、钢筋、砖瓦、木材等。
由于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和难以降解的特点,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保护环境,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采用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建筑垃圾减量化是指尽量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技术,其关键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垃圾管理和控制。
首先,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采用可重复使用材料和可再生资源进行建筑设计,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模块化、预制装配等技术,减少废弃材料的产生。
再次,建筑施工现场应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垃圾管理制度,保证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理。
最后,在建筑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加强建筑养护,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尽量减少拆除和重新建设的需求,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或能源的过程。
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砖瓦、钢筋等可以被破碎、筛分后再利用,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砂浆等建筑材料。
此外,木材可以被加工再利用,制成再生木材板材、生物质颗粒等。
同时,建筑垃圾中的部分有机物也可以进行有机肥料化处理,用于农业生产。
另外,建筑垃圾中的生物质还可以被利用作为能源,通过生物质能源转化,如焚烧、气化等,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目前已经有一些具体的技术和工艺被广泛应用。
例如,混凝土破碎筛分技术可以将废弃的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制成再生骨料,用于新的混凝土生产;炉渣处理技术可以将建筑垃圾中的炉渣破碎、筛分后制成再生砂浆,用于建筑物维修和路面铺设;木材加工技术可以将废弃的木材经过加工后制成再生木材板材,用于家具制造和建筑装修等。
此外,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和有机肥料化技术也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工艺与方法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工艺与方法随着城市建设和拆除工作的不断进行,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垃圾处理的工艺与方法,旨在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瓦、钢筋、沙土、木材等物质。
处理建筑垃圾的第一步是进行分类。
分类可以根据材质、重量、颜色等特征进行。
通过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提高效率。
1.1 建筑垃圾破碎技术建筑垃圾破碎技术是将大块的建筑垃圾进行粉碎、破碎,以减小体积,提高垃圾的利用率。
常见的破碎设备有颚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
通过破碎技术,可以将建筑垃圾破碎成符合要求的颗粒,为下一步的处理提供便利。
1.2 建筑垃圾筛选技术建筑垃圾筛选技术是将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再次筛选,以分离出可再利用的材料。
常见的筛选设备有震动筛、滚筛、筛分机等。
通过筛选技术,可以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瓦、沙土等材料分离出来,为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材料,以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
2.1 混凝土再生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可以通过粉碎、筛选等处理工艺,将其再生利用。
再生后的混凝土可用于制备新的建筑材料,如路面砖、砌块等。
混凝土再生利用不仅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需求,还减少了处理建筑垃圾的成本。
2.2 钢筋回收利用在建筑垃圾中,大量的钢筋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破碎、筛选等工艺,将建筑垃圾中的钢筋进行回收,可以再次用于新的建筑项目中,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造等。
2.3 木材再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木材可以通过破碎、刨光等工艺进行再利用。
再生后的木材可以用于制造家具、地板、装修材料等,降低了对天然森林的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垃圾处理的环境效益合理处理建筑垃圾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工程技术标准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工程技术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建筑垃圾的大规模堆放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工程技术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建筑垃圾减排技术标准1. 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标准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减排的关键步骤。
根据垃圾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将建筑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应进行分类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则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其他垃圾则需要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2. 建筑垃圾减量化指标建筑垃圾减量化是降低垃圾产生总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指标,可以要求施工单位在建筑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垃圾产生量,如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合理设计工程方案等。
3. 建筑垃圾处置能力标准为了控制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制定建筑垃圾处置能力标准。
该标准应包括建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处理能力和运行管理要求,确保建筑垃圾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资源化利用的工程技术标准1.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标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和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标准,可以规范再生利用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和质量要求,确保再生利用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具有可靠的品质和性能。
2. 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技术标准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应用,如再生骨料的利用、建筑垃圾砖块的制造等。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可以推动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确保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行性。
3. 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工程管理标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建立相应的工程管理标准,包括资源利用项目的审批程序、施工过程的监管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等,可以确保资源利用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三、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挑战和展望随着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因此,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及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探讨。
一、建筑垃圾减排技术标准与规范1. 建筑垃圾分类标准建筑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排的首要步骤。
根据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分类标准(如欧洲公约建筑垃圾分类标准),建筑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非可回收无害物质。
制定合理的建筑垃圾分类标准,有助于对垃圾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流,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2.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建筑垃圾的处理包括填埋、焚烧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
制定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对各种处理方式进行规范,可以确保建筑垃圾的减排效果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应加强对建筑垃圾填埋、焚烧场所的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和卫生条件。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与规范1.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标准建筑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质,如混凝土、砖瓦、钢筋等,可以通过再生利用技术进行资源化处理。
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标准,规范再生利用的过程,可以确保再生利用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2. 建筑垃圾能源化利用技术标准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筑垃圾的能源化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
制定能源化利用技术标准,对建筑垃圾焚烧发电等能源化利用方式进行规范,可以确保能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安全与高效。
三、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规范要求1. 建立监测体系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分类情况、处理方式和资源化利用率等指标。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
2.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和追责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处理一直都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在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建筑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如果能够合理处理建筑垃圾并将其转化为资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全球各国力争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垃圾的分类和收集建筑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和非可回收垃圾两大类。
可回收垃圾包括钢筋、木材、混凝土、砖块等可以重新利用的材料;非可回收垃圾则包括玻璃、塑料、装饰材料等难以再利用的材料。
因此,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和收集是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第一步。
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建筑垃圾分类和收集的要求。
同时,需要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和收集工作。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首先,建筑垃圾中的可回收材料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用于新的建筑项目中,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其次,建筑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可以通过堆肥或者生物发酵的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土壤肥力。
此外,通过科技手段和工艺技术的创新,建筑垃圾还可以变废为宝,被转化为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等产品。
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例如,一些开发中国家利用废弃建筑材料进行道路铺设,同时还可以添加再生聚合物,提高路面的抗压能力。
还有一些国家将建筑垃圾转化为燃料,用于发电或供暖。
这些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困难与挑战虽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和设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转化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一、总则1为贯彻国家和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的法规和技术政策,及时清运、妥善处置建筑垃圾,实现建筑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供技术依据,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施工、装修和拆除过程中形成的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资源化利用等活动的管理、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
3、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应最大限度减少再生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经充分论证后,鼓励采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4、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基本规定1、建筑垃圾处置应遵循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2、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得污染环境,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3、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等不得混入建筑垃圾中清运处置。
4、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以及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建(构)筑物垃圾,应进行申报、记录和风险评估,分类清运、单独处置。
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应根据建筑垃圾种类,因地制宜,分类利用,降低处置成本。
6、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模式分为现场处置、非现场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宜以现场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为主,非现场处置为辅。
7、应在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各主要出入口设置洗车台,出入车辆宜冲洗干净后方可进入城市道路。
三、建筑垃圾源头管理(一)一般规定1、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项目建筑垃圾管理专项方案,对建筑垃圾减量、分类、资源化利用及环境保护提出具体计划和措施。
2、建筑垃圾减量应从源头实施,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并符合以下规定:(1)鼓励使用新材料,提高设计质量,保证建(构)筑物耐久性,延长使用年限。
(2)应充分利用工程现场条件,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周转材料(设施);识别易产生建筑垃圾的施工阶段、部位与材料,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计划与措施

建筑垃圾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计划与措施:
1. 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案,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
2. 材料选择:选择可降解、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材料,如塑料、铝合金等。
3. 建筑施工:实施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将建筑废弃物按照可回收、可再利用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倡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
4. 建筑废弃物处理:建立建筑垃圾回收站点,对废弃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清理和再利用,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5.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将废弃的建筑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如混凝土破碎再利用为骨料、废旧木材再加工为新型木材制品等。
6. 推广绿色建筑:倡导绿色建筑理念,采用可再生、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产生,提高建筑资源利用率。
7.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支持建筑行业实施建
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通过以上计划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现状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现状一、引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建筑发展。
二、建筑垃圾减排技术研究现状1. 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例如,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精确规划可以避免过度挖掘。
此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 建筑垃圾分类与回收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分类与回收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并采用适当的回收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
例如,混凝土垃圾可以进行破碎与筛分后进行再利用,废砖瓦可以制成新的建材。
3. 基于生态学设计的技术生态学设计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旨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通过应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环境污染。
例如,生态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利用的双重目标。
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1.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技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是将废弃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重新利用的方法。
通过采用破碎、筛分、粉碎等工艺,废弃建筑材料可以转化为再生骨料、再生砂浆等。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垃圾填埋的需求,还能减少新材料的开采与生产。
2. 建筑垃圾能源化利用的技术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可燃料,可以通过热解、焚烧等技术进行能源化利用。
这些技术可以将建筑垃圾转化为燃烧热能或发电,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能源的回收。
然而,要注意控制废气排放和有害物质的处理,保证能源化利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
3. 建筑垃圾化学利用的技术某些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金属元素,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 K+(mg/L) Na+(mg/L) SO42- (mg/L) TDS(mg/L) TOC(mg/L)
饱和流状态(浸泡) 108~514 0.29~5.2
1000~1500 743~2009 2.4~24.9 2.69~3.64 3.4~7.6 1587~2050 1.4~3.7 11.0~11.2 5.9~156 6.6~55.3 943~1082 2515~4115 350~808
(4)建筑施工垃圾。包括建设施工项目和装修项目产生的 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砖头、混凝土、石头、渣土、桩头、石 膏、灰浆、木材、塑料、玻璃等
(5)建材生产垃圾。生产各种建筑材料所产生的废料和废 渣,以及在建材成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碎块、碎片等
建筑废物分类
按照建筑废物的材料类型不同,建筑废物又可以分 为以下三类
建筑废物主要组成
碎砖(碎砌块) 砂浆
混凝土 桩头
屋面材料 钢材 木材
占相应材料消耗总量比例 (%) 3~12 5~15 1~4 5~15 3~8 2~8 5~10
建筑装修过程产生废物
• 建筑面积大于160 m2住宅,0.15 t/m2建 筑装修废物产量
• 建筑面积小于160 m2住宅,0.1 t/m2建筑 装修废物产量
3 建筑废弃物浸出液特性
建筑垃圾 危害
危害 建筑垃圾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存在安全严
重隐患,并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安全 隐患
占用 土地
土壤污染 水污染
粗分建筑废弃物渗滤液特性
碱度(mg[CaCO3]/L) 氨氮(mg/L) Ca2+(mg/L) COD(mg/L) Cl-(mg/L) 电导率(mS) F-(mg/L)
(1)可直接利用的建筑废物。例如一些窗、梁、尺 寸较大的木料等,作为原材料可以直接被加工利用
(2)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废物。 这类废物主要是矿物材料、未处理过的木材和金属 等,一般再生后废弃形态和功能会发生一定改变
(3)无价值建筑废物。这种废物不能作为原材料被 直接或间接使用,例如砖块、渣土等,但在某些情 况下,可用来铺路等
建筑废弃物 组成
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物 —废弃钢筋、废铁丝、金属边角料、小五金、各 种装饰材料、竹木、废木屑、刨花 —包装箱、包装袋、塑料、砂浆、混凝土、碎砖 石、砂子、石块、桩头等
建筑废物组分比例
建筑废物组分
混凝土碎末 钢筋混凝土 块状混凝土 泥土、灰尘 石块、碎石
沥青 砖
竹、木料 玻璃 砂子 金属 其他 总计
建筑垃圾定义
建筑垃圾 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
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 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 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建筑工地 拆迁现场
建筑垃圾 简易填埋场
建筑垃圾
道路路面
建筑垃圾 装修现场 消纳场
建筑垃圾
混凝
砖
土
块
物理成分
钢筋 渣土
木材
塑料等无机物 杂质
建筑废物分类
SO
2 4
10H
8e
H2S
4H 2O
建筑废弃物填埋场渗滤液特性 1 建筑废物是含污染物的,可能包括 放射性 2 化工冶金轻工农药行业建筑废物污
染极其严重,不能直接利用 3 高温衍生废物,应该监测放射性
建筑废弃物填埋场污染控制 (1)建筑废弃物任意堆放会对地下水造成严 重污染 (2)检出大量“三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渗滤液必须导出并适当处理 (4)必须采用卫生填埋场标准建设建筑废弃 物填埋场 (5)注意硫化氢等污染气体
4 建筑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
破碎、筛分与清洗、级配
建筑废物为原料的产品
隔热材料 再生混凝土 渣土砖
再生骨料 纳米材料
道牙砖
建筑垃圾
填充料
导电材料 空心砌块 导热材料
透水砖
非饱和流状态(1:1) 60~260 0.26~5.4 460~520 24.0~550 2.3~4.8 1.57~2.04 0.5~1.7
1062~1225 2.1~19.6 6.8~10.6 13.1~40.6 7.1~16.7 601~866 980~1973 33.1~231
高含量的硫酸根离子危害 主要来源于干砌墙中的废石膏
建筑废物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
(1)土地开挖垃圾。一般未做特殊处理的土地在开挖过程 中产生的垃圾,分为表层土和深层土
(2)道路开挖垃圾。根据道路性质不同又分为混凝土道路 开挖垃圾和沥青道路开挖垃圾,包括废弃混凝土块、沥青混 凝土块等
(3)建筑物拆除垃圾。主要分为石块、混凝土、渣土、木 材、灰浆、屋面废料、钢铁和废弃金属类
建筑垃圾利用率
97%
50%
70%
欧盟 美国 日本
5% 中国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物产量
①按建筑面积计算 砖混结构住宅,每10000 m2建筑物施工,产 生300 m3废渣量 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建筑物, 10000 m2建筑物施工过程产生500~600 t废 渣量 ②按照施工材料消耗量计算。 与所消耗的材料总量密切相关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组成 -各种化学元素 -各种化学组分 -各种粒径组分 制备各种材料的理想原料
2 建筑废物产量估算
我国 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35.5亿吨,占到城市垃圾总量 30-40%。然而建筑垃圾利用率仅为5%,远低于发达国家。
成都 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5千万吨,存量约1.5亿吨。
100% 80% 60% 40% 20% 0%
建筑废物组成比例(%)
施工过程
拆除过程
19.89
9.27
33.11
8.23
1.11
0.9
11.91
30.56
11.78
23.78
1.61
0.13
6.33
5
7.46
10.83
0.2
0.56
1.44
1.7
3.41
4.36
2.02
4.57
100
100
成分大类占比
化学成分占比
注:该成分组成均为非活性物质
建废物 —土、渣土、散落灰浆、砂浆、混凝土、废弃砖 块、石块、废弃木材、混凝土碎块、钢筋混凝土 桩头 —废弃金属配件、小五金、塑料、木屑、刨花、 包装材料、金属管线废料等
建筑废弃物 组成
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物 —惰性废物如砂子、砖块、加固混凝土、混凝 土、渣土、碎石等 —非惰性废物如木材、塑料、玻璃、纸类、蔬 果类和其他有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