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基本原理与概述-影像FTP

合集下载

CT工作原理

CT工作原理

CT工作原理CT(Computed Tomography)工作原理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算法,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人体断层图像。

CT扫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工作的原理和过程。

一、CT扫描的基本原理CT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程度吸收来获取图像信息。

其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X射线的产生:CT扫描使用X射线作为探测器,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

X射线管由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发射电子,经过加速后,与阳极碰撞产生X射线。

2. X射线的穿透:产生的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被不同组织和器官吸收的程度不同。

骨骼组织吸收较多,软组织吸收较少,气体和脂肪吸收较少。

3. 探测器的接收:穿过人体后的X射线被探测器接收。

探测器由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闪烁晶体吸收X射线并发出光信号,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4. 信号的转换:探测器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数字化转换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

二、CT扫描的图像重建过程CT扫描的图像重建是通过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二维或三维的断层图像。

图像重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CT扫描过程中,X射线管和探测器围绕患者旋转,采集大量的数据。

每个旋转位置上,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被记录下来。

2. 数据处理: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补偿和校正等操作。

滤波可以提高图像质量,补偿可以校正探测器的非均匀性,校正可以消除X射线管和探测器之间的差异。

3. 重建算法:CT图像重建使用的是逆向投影算法。

该算法通过将每个旋转位置上的数据反投影到图像平面上,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图像。

逆向投影算法可以将各个旋转位置上的数据组合起来,恢复出人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4. 图像显示:重建后的图像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进行诊断。

三、CT扫描的优势和应用领域CT扫描相比传统的X射线摄影具有以下优势:1. 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的细节结构。

ct的基本原理

ct的基本原理

ct的基本原理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计算
机处理X射线的多个切面图像,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
诊断内部器官的情况。

CT的基本原理如下:
1. X射线源:CT扫描中使用的主要射线源是X射线机,它可
以产生高能量的X射线束。

2. 患者扫描:患者被置于X射线机的旋转平台上,患者的身
体会被通过X射线束扫描。

平台会慢慢旋转,使射线覆盖患
者的身体各个角度。

3. 探测器:位于患者对面的X射线探测器会记录经过患者身
体的X射线的强度。

这些数据会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4. 数据处理:计算机会利用从探测器上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数学算法反演还原患者身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计算机会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重建出患者身体的切面图像。

5. 切面图像:重建的切面图像可以显示患者身体的横截面结构,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图像观察器官的大小、形状、密度等信息。

CT的原理可以帮助医生在不需要进行手术的情况下观察患者
的内部情况。

相比传统的X射线检查,CT能够提供更详细、
更准确的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虽然CT使用了X射线,但辐射剂量相对较低,适用于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ct成像的基本原理通俗易懂

ct成像的基本原理通俗易懂

ct成像的基本原理通俗易懂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技术,可以使用X射线在短时间内截取多个扫描投照片,这些投照片加以数字处理,可以直观形象地显示出组织的结构,其精度接近现今的最先进的超声波扫描仪。

1.工作原理
CT的基本原理是根据X射线的多次扫描原理,利用X射线穿过被检体时所产生的散射,以及穿过不同物质时产生的吸收现象,将其信息进行数据成像,然后运用计算机对成像数据进行放大、伪彩色显示、反转位置等功能,从而在显示器上产生三维图像。

2.优点
(1)CT拥有解剖学精度高;
(2)体组织分辨清楚;
(3)检查时间短;
(4)无需植入介质;
(5)准确定位多发病灶;
(6)加快诊断及治疗;
(7)对细小及深处器官有更好的检出概率;
(8)准确判断和分析病变大小及变化;
(9)可以直接与医疗联系,比较直观地表现被检者的健康状况;(10)CT与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波、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协同检查,
更加准确准确诊断和临床判断。

3.缺点
(1)CT拥有较高的放射性;
(2)检查时患者需要夹板定位,不能自由发动;(3)能看到的组织较少;
(4)部分细小病变有可能漏检;
(5)CT检查不能查看动态变化。

CT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CT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CT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它是一种常用于影像诊断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用计算机处理X射线扫描数据,获得人体等组织器官的三维图像。

有时,CT扫描也被称为CAT(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计算机联机扫描)扫描。

本文将分别从基本原理和应用角度探讨CT影像学的相关问题。

1. CT影像学的基本原理CT扫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X射线,在从头部到脚部的方向上拍摄被扫描区域的图像,产生数百张横断面图像,然后用计算机将这些图像组合在一起,生成可以查看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图像。

具体而言,CT扫描装置包括X射线源、探测器、平移床和计算机等组成部分。

它的工作原理是:X射线由X射线源发射,并穿过被扫描的物体。

穿过物体的X射线会被探测器捕获,并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生成分辨率非常高的数字影像。

探测器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会影响最终图像的质量和细节表现。

2. CT影像学的应用CT扫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和四肢等部位的检查。

2.1 头部和颈部的CT扫描头部和颈部的CT扫描可以用于检查脑部肿瘤、脑血管意外、动脉瘤、卒中、癫痫、头部外伤等问题。

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了解颅内器官和组织的精确位置和状态,CT扫描提供了大量的高清影像,可以让医生更快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2.2 胸部的CT扫描胸部的CT扫描广泛用于检查肺部、胸膜、支气管等的疾病。

其中包括肺部结节,胸膜增厚和粘连,肺癌等。

CT扫描可以提供高清较明的影像,帮助医生明确各种异常存在的情况和位置,有助于治疗的决策。

2.3 腹部、骨盆和四肢等部位的CT扫描腹部、骨盆和四肢等部位的CT扫描用于检查消化道、泌尿系统、骨骼和软组织结构等。

例如,CT扫描可以为肝脏、胰腺、胆道、脾脏、肾脏、肠、卵巢和子宫等多个内部器官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规划。

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总结

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总结

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总结概述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是一种通过 X 射线扫描物体,并从多个角度获取断层影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CT 成像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科学研究以及工业领域。

本文将介绍 CT 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基本原理CT 成像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对对象进行多个角度的 X 射线扫描,然后通过计算重建出对象的高分辨率断层影像。

其中,CT 成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X射线发射:CT 设备通过 X 射线管发射一束 X 射线,该 X 射线束穿过被扫描的物体,记录下 X 射线的强度和方向。

2.探测器接收:在被扫描的物体另一侧,CT 设备上方配备有探测器阵列,探测器记录下 X 射线的强度和方向。

3.多角度扫描:CT 设备围绕被扫描的物体旋转,每隔一定角度进行扫描。

通过多角度的 X 射线扫描,可以得到物体不同截面的 X 射线投影数据。

4.数据处理与重建:计算机根据得到的 X 射线投影数据进行复杂的计算处理,使用逆Radon变换算法等重建算法,恢复出物体的断层影像。

应用领域CT 成像在医学诊断、科学研究以及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医学诊断•肺部检查:CT 成像可以用于检测肺部结构和病变,如肺癌、肺栓塞等。

相比传统的胸部 X 射线,CT 成像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

•肝脏检查:CT 成像可以对肝脏进行全面的三维扫描,用于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以及各种异常病变。

•骨骼检查:CT 成像在骨骼系统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头颅、脊柱、四肢等检查。

•血管成像:CT 血管造影技术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血管内部的情况,对动脉瘤、血栓等疾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科学研究•前沿科研:CT 成像技术在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 CT 成像技术观察材料内部的结构、缺陷等信息,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ct检查的基本原理

ct检查的基本原理

CT检查的基本原理CT检查原理主要是利用X射线显像。

CT成像是投射射线按照特定的方式通过被成像的人体某断面,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的射线,将射线衰减信号送给计算机处理,经计算机重建处理后形成一幅人体内部脏器的某断面的图像。

CT是医学影像领域最早使用的数字化成像设备。

1.普通型CT每次扫描只获得1帧图像,因此扫描时间较长。

2.螺旋CT是发射出X射线的球管绕人体旋转360度,即可获得640层图像。

3.电子束CT是CT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常规CT的主要区别在于由电子束取代了X线球管的机械旋转。

4.EBT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检查扫描的速度要远远的超过多层螺旋CT的检查扫描速度,成像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了,非常适合应用于心脏等运动器官的扫描检查。

5.能谱CT检查与单一参数常规的CT扫描检查相比,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能谱曲线等多参数成像是能谱CT检查最突出的特点,其独有的多参数成像模式与常规CT检查诊断模式有很大的差别。

6.PET-CT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机与CT机两者的相融合的设备,是通过在两种融合的设备平台上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检查。

对恶性肿瘤定性或定量有较高价值,虽然敏感性高,但有的病变也缺乏特异性,一般需要在其他影像检查之后,有目的地进行应用。

CT的种类大可分为普通型CT、螺旋CT、电子束CT、能谱CT和PET-CT。

1.普通型CT每次扫描只获得1帧图像,因此扫描时间较长。

2.螺旋CT是发射出X 射线的球管绕人体旋转360o,即可获得4层乃至640层图像。

3.电子束CT是CT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常规CT的主要区别在于由电子束取代了X线球管的机械旋转。

4.EBT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检查扫描的速度要远远的超过多层螺旋CT的检查扫描速度,成像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了,非常适合应用于心脏等运动器官的扫描检查。

5.能谱CT检查与单一参数常规的CT 扫描检查相比,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能谱曲线等多参数成像是能谱CT检查最突出的特点。

胸部CT诊断影像FTPPPT课件

胸部CT诊断影像FTPPPT课件

讲师:XXXX
日期:20XX.X月
64
度充气,前者伴有肺泡壁的不可逆破坏, 呈两肺广泛分布;后者不伴有肺泡壁的破 坏,多为一侧或一肺叶的过度充气。 HRCT可在肺功能发生异常前发现肺气肿。
26
27
28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
三、肺实变 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
病理性的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累及范围可 以是腺泡、小叶、肺段或肺叶。
5
6
7
8
9
10
11
12
肺正常CT表现
次级肺小叶 为3~5个终末细支气管所属的 肺组织,是具 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的最小肺结构,是HRCT所 观察的基本单位。多角形,直径约1~2.5cm。 小叶核心、小叶实质、腺泡、小叶间隔 肺间质 中轴间质 肺泡间质 小叶间隔
13
14
纵隔正常CT表现
46
47
48
49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
六、肺间质病变 常见于:慢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纤维
化、结节病、癌性淋巴管炎、结缔组织病、尘肺 等。
CT表现: 界面征:间质增厚与含气肺组织对比的界面。 液体—边缘光滑,肿瘤或肉芽—结节状界面。 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
50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
胸膜下线:胸膜下1cm内呈2-5cm长的细弧 线影,由相邻增的小叶间隔相连而成。
其他组织均呈高密度影。增强后心脏及血管明显 强化。
纵隔脂肪间隙 淋巴结 胸壁:骨骼,肌肉,脂肪、结缔组织,乳腺, 皮肤。 胸膜:除叶间胸膜外,一般不能显示。 横膈:膈肌较薄,与扫描层斜交,故正常时 常规CT扫描难以显示其全貌。依其走行推测或 通过两肺基底部和上腹脏器的位置关系来辨认。

简述ct机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原理

简述ct机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原理

简述ct机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它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人体或物体的横断面图像。

CT机的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X射线源:CT机内部包含一个X射线管,它能够产生高能量的X射线束。

这个X射线源可以旋转,围绕被扫描目标360度。

2. 检测器:CT机另一侧设有一个大型检测器,它用于测量通过被扫描物体的射线强度。

检测器有数百个探测单元,可在不同角度上测量X射线的衰减。

3. 旋转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X射线源和检测器的旋转速度和角度,并确保它们始终保持同步。

4. 数据采集系统:它将从检测器获得的射线对应的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5. 计算机:计算机是CT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处理从检测器获得的大量射线数据,使用重建算法生成横断面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CT机的基本原理如下:
1. X射线透过人体或物体,并被检测器接收。

不同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和散射不同。

2. X射线源和检测器同时旋转,围绕被扫描目标进行一次或多次旋转,从不同角度测量射线的衰减。

3. 检测器收集到的射线强度信号通过数字化处理,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数字信号。

4. 计算机使用重建算法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通过数学计算根据排列在不同角度上的数据生成二维或三维的横断面图像。

5. 生成的图像可以用于诊断,帮助医生观察和分析身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Im
图像形成的重建阶段
CT图像产生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图像重建阶段, 这主要由阵列处理机进行处理。
人体的每个体积元 用一个象素来表示。 每个象素用一个CT 值来表示。
球管
体部 探测器Biblioteka 数据处理过程原始数据
校准
滤波
反投影
图像重建方法
1.在2009年北美放射年会后,高端CT推出新的图像重建 方法-迭代重建。 迭代重建技术(IR)克服了滤波反投影(FBP)由于算法简 单导致图像对噪声比较敏感和需要抑制伪影从而影响图像 质量的弊端,一般可降低辐射剂量30%-70%,耗时,对计 算机要求高 2.各公司迭代重建算法名称 * GE: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 建(MBIR) *西门子:图像空间迭代重建(IRIS)和原始数据迭代重建 (SAFIRE) *东芝:自适应低剂量迭代重建(ADIR) *Philips:基于双模式迭代重建(iDose4)
CT成像的基本原理
x-线 球管
x-射线
探测器
检查物体
CT数据采集:从不同投影方向获得扫描数据 X线管围绕被检体旋转,X线按特定方式通过被检体横断 面,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的射线衰减信号送给计算机处 理,经计算机重建处理形成被检体横断面图像
采集信息系统
多幅 相机
CT 照片
X 线 管
人体 准 直 器
滑环
含义:CT扫描机架中去掉电缆,代以铜制滑环和导 电碳刷,通过碳刷和滑环的接触导电,使机架作单向 连续旋转,即滑环技术。 II. 结构形状: ① 盘状滑环:圆盘状,导通部分设在盘面上。 ② 筒状滑环:圆筒状,导通部分位于圆筒侧面。 III. 传导方式: ① 低压滑环(大多数厂家都采用)。 ② 高压滑环(易高压放电导致高压噪声)。
数据采集系统DAS
*模数转换器是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的主要组成部分。 *CT最初探测到的是连续的随时间而变的模拟 信号,可由电压表读取或由示波器显示,但无 法被计算机识别。 *模数转换器将来自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放大、 积分后多路混合变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处理。
I.
扫描床
*作用:运载患者,扫描定位 *要求: 承重:确保特殊体型患者的检查需要 床面材料:由易被X线穿透、能承重和易清洗的碳 素纤维组成 驱动:磁悬浮 气垫 老式皮带 *床纵向移动要求:平滑,精度高,绝对误差 <±0.5mm(高档机±0.25mm) 与X线束射出同向位置上有定位光源:准确定位
探 测 准 器 直 器
A/D 转换器
计算机 重建
D/A 转换器
监视器 CT图像
激光打 印机
CT 照片
影像信息产生经过部件及传递的过程
成像原理
原始数据
CT图像
由物理学的吸收定律(朗伯定律)可知,当一单色线束通 过一密度均匀的小物体时,其能量因与物质的原子相互 作用而减弱,减弱的程度与物质的厚度和组成成分或吸 收系数有关,可用下式表达:
计算机设备
1、主计算机:接收DAS的数字信号并 处理重建成横断面的图像。 2、图像重建计算机(阵列处理器): 在主计算机控制下,进行图像重建 等处理。
图像显示及储存部分
1、监视器
作用:通过键盘与计算机对话(包括患者资料的输 入、扫描过程的监控等)和图像显示。
2、存储器:硬磁盘、磁带、软盘和光盘等
CT基本原理与概述
陈瑞权

CT:( COMPUTED TOMOGRAPHY ) 以X线束对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进行扫描,测 定透过的X线量,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 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然后重建图像的一 种成像技术。
1. 2. 3.
CT的组成 CT成像原理 CT的发展过程
CT机的组成 X线发生装置 X线检测接收装置 机械运动装置 计算机设备 图像显示及存储装置 工作站
I = I e-µd
O
IO :入射的X射线强度; I :穿过均匀密度物体后的X射线强度; µ :物质对该波长的线性衰减系数; d :穿过均匀密度物体的路径长度; e :自然对数底
CT影像的像素计算
在X射线穿过的路径上, X线方向上衰减系数 如果已知d、IO、In, μ值总和的测量 则物体的衰减系数总和 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N1 N2 N3 Nn 这必须作出多方向投影, 建立多个联立方程式, I0 μ 1 μ 2 μ 3 μ n 才能算出所有的衰减 系数值来。CT采用横断面层面采 Δx Δx Δx Δx 样,形成图像的每一个像素 衰减值都被单独与源射线比 较计算,在重建时依照对应 Im-1 μ m 的像素位置和像素点不同的 衰减值,使原组织密度一一 还原;CT图像的重建过程, Δx 就是求每个小单元衰减系数 的过程。
机械运动装置 1. 扫描机架 2. 滑环 3. 扫描床
扫描机架
*机架与检查床相垂直。 *机架内装有成像系统组件:滑环、X线管、高压发生器、 准直器、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机架孔径和倾斜范围在应用中较为重要: 孔径:机架开口 大小:多为70cm,最大80cm *机架须能倾斜,以适应不同患者情况和各种检查的需 要,倾角:最大±30°
X线发生装置
1. 2. 3. 4.
高压发生器 X线管 冷却系统 准直器:调节层厚,减少辐射剂量,改善CT图 像质量 5. 滤过器:吸收低能量X线,优化射线能谱,减 少辐射剂量
X线检测接收装置
1. 探测器 2. 数据采集系统DAS
探测器

① ②

作用:将X射线能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的装置,通过测量 它接受的X射线量,然后产生与X射线量成正比的电信号。 类型: 气体探测器:惰性气体-氙气电离,量子探测效率低,低端使用 固体探测器:X射线照射闪烁晶体使之瞬间发光,利用光电倍 增管将这种闪烁晶体转换为电信号,再用电子线路和器件将它 们放大并存储下来。几何利用率在50%-80%。闪烁晶体探测 器(铊激活碘化钠晶体、铊激活碘化铯晶体、钨酸镉晶体)和 稀土陶瓷探测器(宝石探测器:宝石加稀有元素-GE) 光子计数探测器
功能:存储图像、保存操作系统及故障诊断软件 扫描原始数据存储于硬盘缓冲区;重建图像存入硬 盘的图像存储区;磁带、光盘等存取图像通过硬盘 作中介。 CT图像的矩阵5122,一幅512×512字节的CT图像约 需0.5MB的存储空间。
工作站
*工作站系统规模比微型机大 *由于微型机(PC机)的硬件功能增强+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市场上许多基于微 机的医学三维图像处理的计算机(也称作 工作站,以表示功能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