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刑法修正案九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地市级)含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地市级)含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地市级)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表述错误地是()A.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B.为追查刑事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依法对公民地通信进行检查C.我国在普通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相应地地方制度D.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实施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地职责2.依据《刑法修正案(九)》地规定,下列说法错误地是()A.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B.对代替他人参加高考地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C.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地行为是犯罪行为D.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地行为是犯罪行为3.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地是()A.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地外交战略B.“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地外交方针C.周恩来和陈毅都曾担任过外交部长D.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地拉丁美洲国家4.在银行地资产负债表中,客户存款属于()A.资产B.权益C.资金D.负债5.关于我国著名园林,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枫桥夜泊》涉及地城市是留园所在地B.十二生肖兽首曾是颐和园地镇园之宝C.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D.苏州拙政园整体呈现均衡对称地格局6.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地乐器。

下列诗词涉及“竹”地是()A.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C.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D.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7.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地事物不是真正地存在,持这种理念地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A.一棵树B.勾股定理C.人地照片D.关于马地概念8.下列艺术领域与专业术语对应有误地是()A.摄影:噪点、景深B.绘画:散点透视、写意C.音乐:调式、声部D.舞蹈:变位跳、变奏9.与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传统源头地《楚辞》,主要作者是因谗去国、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地屈原,他用“________________”这一著名诗句,表现了岁月蹉跎、时不我待地恐惧。

2017刑法试题及答案

2017刑法试题及答案

2017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调整的对象?A. 犯罪行为B. 违法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刑法规定的“犯罪”是指:A. 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B. 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D. 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答案:B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行为D. 犯罪意图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款答案:D5. 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是指:A. 故意犯罪B. 疏忽大意造成的危害社会的行为C. 故意犯罪的从轻处罚D. 故意犯罪的加重处罚答案:B6.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同时发生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益答案:C7.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A. 准备工具B. 制造条件C. 未遂行为D. 犯罪既遂答案:D8. 刑法规定的“累犯”是指:A. 多次犯罪B. 同一犯罪行为的连续犯C. 同一犯罪行为的再犯D. 同一犯罪行为的重犯答案:A9.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自首?A. 主动投案B. 供述自己的罪行C. 揭发他人犯罪D. 隐瞒自己的罪行答案:D10. 刑法规定的“缓刑”是指:A. 暂缓执行刑罚B. 暂缓判决C. 暂缓起诉D. 暂缓立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受贿答案:A, B, C, D2. 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A. 个人B. 单位C. 未成年人D. 法人答案:A, B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的中止?A. 犯罪行为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完成C. 犯罪行为未遂D. 犯罪行为已遂答案:A, C4. 刑法规定的刑罚执行方式包括:A. 监禁B. 缓刑C. 假释D. 罚金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的从轻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犯罪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2017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

2017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

2017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司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充满着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每一位考生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司法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司法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1. 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

甲据此认为,如果因为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三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

甲的解释属于反对解释B. 如果论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文理解释的方法C.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类推解释D. 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 对于1997年刑法典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

A 历史解释B 当然解释C 限制解释D 扩张解释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李与贾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之后有十多年后没有见面。

某日在北京偶遇,两人均特别激动,李某一拳打向贾某以示哥们情谊,不料贾某随即倒地昏迷不醒,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即死亡。

经法医鉴定,贾某患有严重的脾肿大。

李某从来没有听说过贾某患有这种疾病,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 高某花5000元新买的手机被一个小男孩宋某偷了,高某当场发现并追赶,在抓住宋某以后,宋某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并趁高某不注意欲挣脱逃走,高某一气之下把宋某推到河中。

宋某不会游泳,向高某呼救。

高某是省二级游泳运动员,心想本来就是宋某偷东西在先,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没有对宋某进行施救,宋某最终溺水身亡。

高某的行为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 王某与辛某积怨已久,王某经暗地调查得知辛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某日王某当众侮骂辛某,辛某受到刺激,心脏病发当场死亡。

由于辛某是特殊体质,故王某的行为与辛某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 刘某扒窃了田某的钱包后夺路狂奔,田某在其后紧追不舍,刘某慌不择路,撞在了停在路边的挖掘机上,身受重伤。

2017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地市级)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 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实施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B 我国在普通地方,民主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制度C 为追查刑事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D 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乐恩答案】C2、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周恩来和陈毅都曾担任过外交部长B 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州,同新中国建交的乌拉丁美洲国家C 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教方针D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C“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D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乐恩答案】B3、下列情形属于我国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是:A 甲市公安局处理治安案件出具的调解书。

B 乙市人民政府对于确认矿藏所有权的决定。

c 丙市工商局对其工作人员作出的警告处分决定D 丁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地方政府规章《丁市城市市容管理规定》【乐恩答案】B4、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B 对替代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

c 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D 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乐恩答案】B5、某塑料厂职工丁某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依法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A 工伤医疗补助金B 伤残就业补助金C 生活护理费D 供养亲属抚恤金【乐恩答案】D6、如果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适用于古代,下列哪一情形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A 苏轼发表《赤壁赋》所得的稿酬B 包拯任开封府尹期间所得俸禄C 罗尚德将银两存入钱庄所得利息D 康熙年间旱灾灾民获得的救济款【乐恩答案】D7、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慈善法规定的是:A 慈善组织的设立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B 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通常可以进行投资C 慈善组织可以委托有服务专长的其他组织提供慈善服务D 慈善组织可咀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乐恩答案】A8、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客户存款属于:A 资产B 负债C 权益D 资金【乐恩答案】B9、关于我国著名园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十二兽首曾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B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C 《枫桥夜泊》涉及的城市是留园所在地D 苏州拙政园整体呈现均衡对称的格局【乐恩答案】C10、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是:A 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pi(二声)B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C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D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乐恩答案】C11、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观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A 关于马的概念B 人的照片C 棵树D 勾股定理【乐恩答案】B12、与_____共同构成中国诗词传统源头的《楚辞》,主要作者是因谗去国、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的屈原,他用”_____”这一篇名诗句,表现了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恐惧。

2017年秋季本科法学《刑法学》型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秋季本科法学《刑法学》型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秋季本科法学《刑法学》型考试题及答案DA. 诈骗罪B. 故意杀人罪C. 非法拘禁罪D. 非法持有枪支罪第10题. 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A. 致3人死亡,负事故次要责任的B. 致2人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C. 致1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的D. 造成财产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2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负事故全部责任的第11题. 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

A. 牵连犯B. 想象竞合犯C. 继续犯D. 连续犯第12题. 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没有犯罪行为第13题.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 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B. 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C. 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D. 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第14题.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 不负刑事责任B.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D.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15题. 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A. 证人B. 证人、鉴定人C.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D.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答案:C D C B DB B B A CA AB D D主观题共9题(满分70分)二、案例分析(共2题,每题15分)第16题. 何某因盗窃曾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罚执行3年后被假释,假释后,何某长期未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自己从事的工作太辛苦而挣钱又太少,为过上有钱的日子,于是的假释考验期间,其多次参与赌博,并把此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

2017年国考行测真题(后附答案详解)

2017年国考行测真题(后附答案详解)

B.该恒星有稠密的大气层 D.该恒星无大气层或大气层稀薄
11. 关于图中所标示的海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
B .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
C.③的海峡中心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一部分
D .④的附近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2. 下列矿物与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 .燧石 —— 取火
C.《诗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D .《诗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 掩星是一种天文现象,指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天体与观测者之间通过而产生的遮蔽现象。科学家经常借助观察这一现
象来判断星体是否有大气层。当行星掩过遥远恒星,如果恒星变得模糊之后才消失,那么可以认为(

A .该行星有稠密的大气层 C.该行星无大气层或大气层稀薄
B .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 ,通常可以进行投资
C.慈善组织可以委托有服务专长的其他组织提供慈善服务
D .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依据《刑法修正案(九) 》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
B .对代替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 C.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D .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3.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017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

2017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

2017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刑法修正案作为对刑法条文的具体修正,与现行刑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刑法修正案九解读,欢迎大家阅读。

刑法修正案九解读解读一、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再减少9个适用死刑的罪名,取消后适用死刑的罪名有46个刑法修正案九较少的9个死刑罪名分别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

我国现有的死刑共55个,取消这9个后,有46个。

解读二、严惩恐怖主义犯罪,恐怖组织犯罪增加规定财产刑,将多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形式新刑法做的补充:1、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增加规定财产刑。

2、增加规定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或者自主恐怖活动培训的,以及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构成犯罪。

3、将为实施恐怖活动而准备凶器或危险品,组织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与境外恐怖活动组织、人员联系,以及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或者其他准备等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4、增加规定以制作资料、散发资料、发布信息、当面讲授等方式或者通过音频视频、信息网络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暴力活动的犯罪。

5、增加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犯罪。

6、增加规定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图书、音频视频资料的犯罪。

7、增加规定拒不提供恐怖、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的是犯罪。

8、增加规定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的是犯罪。

解读三、加强人身权利保护,扩大强制猥亵妇女罪使用范围,收买妇女儿童一律作犯罪评价1、修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扩大适用范围,同时加大对情节恶劣情形的惩处力度。

具体规定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17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B.为追查刑事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C.我国在普通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制度D.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实施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2、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B.对代替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C.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D.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3、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B.“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C.周恩来和陈毅都曾担任过外交部长D.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4、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客户存款属于:A.资产B.权益C.资金D.负债5、关于我国著名园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枫桥夜泊》涉及的城市是留园所在地B.十二兽首曾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C.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D.苏州拙政园整体呈现均衡对称的格局6、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

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是:A.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C.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D.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7、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A.一棵树B.勾股定理C.人的照片D.关于马的概念8、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①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②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刑法修正案九试题(含答案)
一、刑法的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该条规定主要体现了我国刑法的(A)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BD )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E.犯罪嫌疑人有权获得辩护
二、刑法的效力
1.在刑法对人的效力问题上,我国采用的原则是( D )。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
2.《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该条款体现的是刑法的( C )
A.属地管辖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属人管辖原则
3.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 B )
A.属地管辖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属人管辖原则
4.中国公民甲、乙同乘中国国际航班旅行。

途经A国上空时,甲与乙发生争执。

途经B国上空时,甲盛怒之下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犯罪行为适用 ( C )
A.国际法
B.B国法律
C.中国法律
D.A国法律
5.来自甲、乙两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我国留学期间发生斗殴,甲国留学生用刀将乙国留学生刺成重伤。

对于甲国留学生恶意伤人的犯罪行为应当适用(C )
A.甲国法律
B.乙国法律
C.我国法律
D.甲国和我国法律
6.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C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三、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的特征是( ABC )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2.犯罪是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未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就不是犯罪。

(× )
3.违法行为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行为。

( × )
(二)犯罪构成
1.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是指(B )
A.犯罪条件
B.犯罪构成
C.犯罪行为
D.犯罪依据
*2.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ABCD )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主体
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B )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2周岁
*3.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 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ABE )。

A.抢劫
B.故意杀人
C.诈骗
D.盗窃
E.贩卖毒品
4.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 B )负刑事责任。

A.可以
B.应当
C.必定
D.根据犯罪情节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错误的是( D )。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D.精神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负刑事责任
*6.以下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DE )。

A.不满14周岁的人杀人的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盗窃的
C.喝醉酒的人开车轧死人的
D.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初次偷窃的
E.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重伤人的
*7.单位成为犯罪主体可以是( BCDE )。

A.政党
B.公司
C.企业
D.机关
E.团体
8.所有的犯罪中,单位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 × )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C )
A.只对单位判处罚金
B.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C.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并对单位实施行政制裁
2.犯罪客体
1.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在犯罪构成要素中被称为( B )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2.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对象。

( × )
3.在公民甲窃取公民乙钱包的犯罪中,犯罪客体是(D)
A.公民甲
B.公民乙
C.公民乙的钱包
D.公民乙对钱包的所有权
*4.犯罪的客体分为( ACD )
A. 一般客体
B.特殊客体
C.同类客体
D.直接客体
E.间接客体
5.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B )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3.犯罪的主观方面
1.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若持有的心理态度,是指(C )
A.犯罪心理
B.犯罪态度
C.犯罪的主观方面
D.犯罪意识
*2.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ABCD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