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工程岩土学复习提纲1
2013工程岩土学复习提纲1

《工程岩土学》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 土:地壳表层岩石经过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
2. 土体:与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和强度有关的土层的集合体。
3. 粒组: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合并归组。
4. 不均匀系数:Cu = d60 / d1(以及如何用不均匀系数与曲率系数判断土的级配)5. 次生矿物:原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细小的新矿物。
6. 粘土矿物:是由原生铝硅酸盐类经水解作用而形成的次生铝硅酸盐矿物,具层状或链状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一般不稳定,外形多呈片状,且含有不同数量的水。
7. 弱结合水:位于强结合水之外,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内8. 分散体系:一种物质分散在另外一种介质中形成分散体系。
9. 矿物的等电PH值:使固体颗粒呈中性不带电时介质溶液的PH值,不同矿物有各自的等电PH值。
10. 同晶替代(同晶置换):粘土矿物的粘粒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组成,四面体中的Si4•可被Fe「、AI3•置换,八面体中的Al「被Ca^、Fe2•置换,产生过剩负电荷,在晶层表面形成永久负电荷。
11. 交换容量:用来衡量土离子交换能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干土中,所有土粒反离子层中具有交换能力的离子总数,以每百克土粒中所含有的毫摩尔数表示。
12标准交换容量:工程上规定PH=6.5,浓度为0.05mol/dm3的BaCI2溶液反复作用于1kg的干土,测得的交换容量。
13. 土的结构:指土中颗粒和集粒的大小、形态、表面特征、排列状况及其结构连接和孔隙特征。
14. 土粒比重:土粒的密度与4?C时同体积纯蒸馏水的密度的比值。
15. 砂土的相对密度:D^ e max—emax —e min16. 细粒土的塑限:细粒土由固态、半固态转换成塑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17. 细粒土的液性指数:I LCO L—矶18. 前期固结压力:在历史上曾受到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19•超固结比(OCR ):前期固结压力与目前所受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之比,以OCR 表示。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

岩石与矿物概念、区别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鉴别矿物的方法:矿物的形态——晶簇、纤维状、粒状、钟乳状、土状、块状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解理(受打击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和断口三大岩石的主要鉴别特征、常见主要类型岩石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和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指岩石中的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岩浆岩:物理组成——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分类——酸性岩:花岗岩(深成侵入岩)、花岗斑岩(浅成侵入岩)、流纹岩(喷出岩)中性岩:闪长岩(深成侵入岩)、正长岩(深成侵入岩)、安山岩(喷出岩)基性岩:辉长岩(深成侵入岩)、辉绿岩(浅成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超基性岩沉积岩:由沉积物经过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作用变成的坚硬岩石物理组成——沉积物颗粒(矿物成分)和胶结物结构——碎屑结构:砾状结构、砂质结构和粉砂质结构泥质结构:泥岩和页岩结晶结构:石灰岩和白云岩生物结构:生物化石构造——层理构造: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先后沉积的物质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发生变化,显示出成层现象。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分类——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粘土岩类: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成分的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组成结构——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构造——片理构造:顺着平行排列的面,将岩石劈成薄片状。
片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板状构造块状构造分类——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板岩、石英岩(石英砂岩)、大理岩(石灰岩和白云岩)、角岩1、地质年代表(系或纪)地质年代:地壳发展的时间段落单位——宙、代、纪、世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地层:某一地质时代所形成的一套岩石单位——宇、界、系、统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相对地质年代——地层层序法、古生物比较法、标准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法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与地层的接触关系——侵入型和沉积型地质年代表:震旦纪Z、寒武纪E、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第三纪R、第四纪Q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表示方法——象限角表示法(N60E/30SE)、方位角表示法(150)2、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平行或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整合构造3、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描述的基本要素、类型、工程意义和研究方法褶皱: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弯曲,不丧失连续性分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老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有老到新的地层向斜:岩层向下凹曲,新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有新到老的地层要素——核部、翼部、轴面、轴、枢纽类型——按轴面产状:直立、倾斜、倒转、平卧按枢纽产状:水平、倾伏野外识别——穿越法(垂直岩层走向):地层重复对称出现追踪法(平行岩层走向):查明褶皱延伸方向变化工程地质评价——对建筑工程: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塌陷)对道路工程:选线、隧道、基础稳定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偏压、地下水、边坡稳定性、岩体稳定性断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达到一定程度,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破裂或沿破裂面产生相对位移。
《岩土专业》考试大纲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岩土专业》考试大纲一、工程地质1、岩石1)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2)掌握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3)掌握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方法4)掌握岩石风化程度和完整性程度的分类。
2、地质构造和地层1)熟悉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2)熟悉地层褶皱形态和分类3)熟悉断层形态和分类4)熟悉地层的各种接触关系5)了解大地构造概念6)掌握地质年代表7)掌握深圳市主要地层及相应的地质年代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1)熟悉各种地貌单元的特征和成因2)熟悉第四纪分期3)掌握深圳市主要地貌单元及第四系分层4、岩体结构和稳定分析1)熟悉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类型和特征2)掌握赤平极射投影方法3)熟悉根据结构面和临空面的关系进行稳定分析5、动力地质1)了解地震的成因、震级、烈度、地震波的传播及地震区划等基本概念2)熟悉活动断裂的分类和识别及对工程的影响3)熟悉场地的分类及地震效应4)熟悉岩石的风化,流水、海洋、湖泊、风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5)熟悉滑坡、崩塌、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发育过程和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6、水文地质1)掌握重力水、结合水、潜水、上层滞水、承压水的基本概念2)熟悉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规律3)掌握地下水对工程的各种作用和影响4)熟悉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5)掌握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判别6)掌握地下水动力学中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的一般计算方法二、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1)了解土的矿物组成和颗粒级配2)了解土的结构3)掌握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4)掌握砂土的相对密实度5)掌握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6)掌握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2、三相土的压缩性及二相土的固结特性1)熟悉压缩试验(固结试验)方法2)掌握土的压缩性指标3)掌握土的主固结指标和次固结指标4)掌握载荷试验方法及评价方法5)熟悉回弹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6)掌握高压固结试验及其指标的应用7)掌握超固结比及土的固结分类3、土的抗剪强度1)了解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的概念2)熟悉土的极限平衡条件3)掌握内摩擦角、粘聚力的概念及其应用4)掌握直剪试验及其适用条件5)掌握莫尔圆理论、三轴试验及其适用条件4、土压力1)掌握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2)熟悉Rankine 土压力理论3)熟悉Coulum 土压力理论5、边坡稳定分析1)熟悉均质土坡的稳定分析2)熟悉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6、地基承载力1)熟悉地基破坏的三种模式2)熟悉地基承载力的常用计算方法3)熟悉地基承载力的原位试验7、岩石力学及岩体力学1)熟悉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2)熟悉岩石力学性质3)掌握岩石、岩体主要的力学试验方法4)熟悉岩体强度评价方法三、岩土工程勘察1、勘察工作的布置1)熟悉勘察等级、勘察阶段的划分2)掌握各勘察阶段的任务要求3)掌握勘察工作量的布置2、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1)熟悉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2)掌握各种工程地质测绘图件的编制3、钻探与取样1)熟悉工程地质钻探的工艺和操作技术2)熟悉岩土工程勘察对钻探、井探、槽探、洞探的要求3)掌握土样分级,各级土样的用途和取样技术4)熟悉各种取土器的规格、性能和适用范围5)熟悉取岩石试样和水试样的技术要求4、室内试验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1)熟悉岩土和水的各种试验方法2)熟悉根据场地地基条件和工程特点,提出岩土和水试验的技术要求3)熟悉岩土和水试验成果的应用5、原位测试方法及成果的应用1)熟悉载荷试验2)熟悉静力触探3)掌握圆锥动力触探4)掌握标准贯入试验5)熟悉现场直剪试验6)熟悉十字板剪切试验7)熟悉旁压试验8)熟悉波速测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6、主要物探方法1)熟悉电阻率法2)熟悉电磁法3)熟悉地质雷达4)熟悉无线电波透视法5)熟悉地震勘探法6)了解磁法7)了解重力法8)熟悉声波法7、地下水1)熟悉地下水的类型、运动规律和对工程的影响2)熟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压水试验的方法及其成果的整理、参数计算和应用3)熟悉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评价标准8、特殊性岩土1)掌握软土的定义、勘察要求及评价方法2)了解湿陷性土的概念3)了解膨胀土的概念4)熟悉填土的定义、勘察要求及评价方法5)了解混合土的定义、勘察要求及评价方法6)掌握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定义、勘察要求及评价方法9、岩土工程评价1)掌握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统计和选用2)掌握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分析评价3)掌握勘察资料的整理和勘察报告的编写四、浅基础1、各类浅基础的特点和适用条件1)熟悉各种类型浅基础的受力特性和构造特点、适用条件2)熟悉浅基础方案选用和方案比较的方法2、地基的评价与验算1)掌握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2)掌握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的方法和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方法3)熟悉各种建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4)熟悉地基应力计算和沉降计算方法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5)熟悉地基稳定验算的要求3、基础设计1)掌握各种浅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2)熟悉控制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的意义3)熟悉各种基础的构造要求4、动力基础设计1)了解动力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勘察的要求2)了解天然地基动力参数的取用5、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措施1)熟悉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以及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各种危害2)掌握防止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建筑措施和结构措施五、深基础1、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1)掌握桩的类型及各类桩的适用条件2)掌握桩的设计选型应考虑的因素3)掌握决定桩型和布桩方案的主要因素2、单桩竖向承载力1)熟悉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破坏机理2)熟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概念及如何根据静载试验结果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3)熟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常规计算式4)掌握常用的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试验法、静力触探法、物理指标经验法的要点,并应用其成果5)掌握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之间的关系6)熟悉嵌岩桩单极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7)熟悉大直径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考虑尺寸效应的计算8)熟悉敞口和闭口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9)熟悉桩身承载力(桩身强度)验算要点3、群桩的竖向承载力1)熟悉竖向荷载下的群桩效应及基桩、复合基桩的概念2)熟悉复合基桩或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3)了解何种条件下不应考虑承台效应4)熟悉桩基软弱下卧层的验算4、特殊条件下桩基的设计及其竖向承载力1)掌握负摩阻力的定义、发生机理与条件2)掌握哪些情况下应计算桩基的负摩阻力3)熟悉中性点的物理意义4)熟悉负摩阻力标准值的计算方法5)熟悉消减负摩阻力和避免发生负摩阻力的技术措施6)熟悉抗拔桩基的定义7)熟悉桩基出现拔力的条件及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5、桩基沉降计算1)熟悉桩基沉降变形的4 个控制指标及不同建筑物的容许值2)熟悉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的基本假定、计算式、荷载与土参数取值及具体运算方法6、桩基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1)熟悉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方法及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如何确定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2)熟悉按强度和位移控制的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方法7、桩基施工1)了解灌注桩、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的主要施工方法和适用条件、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2)熟悉各类灌注桩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其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8、基桩检测与验收1)掌握各种基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2)掌握基桩验收应提供的基木资料六、地基处理1、地基处理方法1)熟悉主要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2)熟悉地基主要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地基处理的设计计算方法2、地基处理原理1)掌握各种软弱地基的加固原理2)掌握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3)掌握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什算方法3、地基处理设计1)掌握地基处理程序2)熟悉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地基处理设计4、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技术1)熟悉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原理和加固程序,熟悉常用加固技术及应用范围2)熟悉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设计3)熟悉既有建(构)筑物基础托换的常用方法和适用范围5、地基处理的检测与监测1)掌握地基处理效果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工作量布置2)掌握地基处理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工作量布置七、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1、边坡1)熟悉边坡稳定影响因素与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2)熟悉岩石边坡的稳定分析方法3)熟悉岩石边坡坡度的确定方法4)熟悉土质边坡的稳定分析法5)掌握土质边坡坡度的确定方法6)熟悉岸坡的防护和设计7)掌握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2、基坑支护1)熟悉基坑支护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2)熟悉各类支护结构体系的总体布置形式及选型原则3)熟悉基坑开挖及支撑施工方法4)熟悉基坑支护结构、地基加固及施工方案的总体设计5)熟悉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6)掌握各种土、水压力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7)熟悉各种基坑稳定性验算的内容及相应计算方法8)熟悉排桩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及土钉墙等常用支护类型(包括悬臂结构、锚杆和内支撑结构)的设计步骤,计算方法,构造措施和施工要点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工程岩土学考试复习资料(资环压缩版)

工程岩土学考试复习资料(资环压缩版)工程地质学:是研究预测和评价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学科。
土的粒度成分:指土中各种大小土粒的相对含量。
土的稠度:因含水率的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物理状态。
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指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受到的最大固结压力,用Pc表示。
土的抗剪强度:指土具有的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
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受力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塑性指数:指液限含水率和塑限含水率的差值,(应用时通常去掉百分符号,用Ip 表示Ip越大则塑性指数越大)Ip=Wl-Wp液性指数:指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塑限含水率之差与塑性指数的比值;IL=W-WP/IP 压缩曲线:在压力Pi作用下,土样压缩稳定之后相应的孔隙比e;若以孔隙比e 为纵坐标以压力,Pi为横坐标,绘制出孔隙比与压力关系曲线称压缩曲线。
压缩模量:指土在测限条件受压时,某压力段压应力增量与压应变增量之比。
压缩系数:在压力变化范围不大时,孔隙比的变化与压力的变化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压缩系数。
KR;软化系数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Pc与干抗压强度R的比值。
Rd:抗冻系数指岩石试件经反复冻融后的干扰压力强度与冻融前的干扰压力强度之比。
粒组(粒级):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组别。
累计曲线:以粒径d为横坐标,以该粒径的百分含量Xd为纵坐标,在此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两者的关系曲线。
灵敏度:是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u以相同含水率的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u,之比。
St=qu/qu,最大干密度:Pdmax:在击实曲线上的干密度的峰值最大含水率:(Wbp)表示在击实功一定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
软化性:岩石侵入比饱和后的强降低的性质。
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
有机质:是土层中的动植物残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而形成的物质。
饱和吸水率:岩石试件在高压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岩样干质量之比。
1 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作用、及岩土体地应力状态等2 土是一种物质材料:它通常由固体颗粒、液体状态和气体组成3 岩土一般按粒径由粗至细一次划分为:漂粒组、卵粒组、砾粒组、粉粒组和粘粒组六个粒组。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复习资料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复习资料----3f479438-715d-11ec-8c10-7cb59b590d7d《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承压水井:抽水前水位高于含水层顶部的任何水井。
自流井:地下水能自动从表面喷出的封闭井。
潜水水井:凡抽水前井中水位等于或低于地下水位的高度的水井。
完整井:完全钻传含水层,井底在隔水层的水井。
不完整井:底部仍在含水层中而未钻探含水层的井。
水井钻进方法:冲击钻进、回转钻进、反循环钻进、空气钻进和潜孔锤钻进等。
冲击钻进的适用范围:1.钻探大直径水井、水文地质勘探钻孔等3。
露天矿钻孔爆破孔一般直径桩基础钻孔及其他工程钻孔等。
钢丝绳冲击钻进:钢丝绳冲击钻进借助一定重量的钻头,在一定的高度内周期地冲击井底,使岩石破碎而获得进尺。
在每次冲击之后,钻头在钢丝绳带动下,回转一定角度,从而使钻孔得到规则的圆形断面。
钢丝绳冲击钻进适用地层:冲击碎岩对硬盐和非固结的不均质岩层破碎效率高,特别适用于松散的卵砾石层等复杂地层大口径钻进。
(大卵石、大漂石等地层钻进;粘土层钻进;砂层钻进;裂隙发育的岩石层钻进)钢丝绳冲击钻具包括:冲击钻头、冲击钻杆、钢丝绳接头、钢丝绳接头、抽油筒等。
岩浆密度直接影响钻井效率的原因有:1岩浆粉密度影响钻具下落加速度,这将使钻具的落下与压辊的上升不一致。
2如果矿粉泥浆密度不合适,井底会形成一层矿粉垫层,这将削弱钻头在井底的冲击力。
控制岩粉浆密度的操作办法:1.控制回次间隔2.控制淘沙时的淘沙量。
在冲击钻进操作规程中有“勤掏少掏”的规定。
大直径水井钻进的基本方法有:取心钻进、全尺寸钻进和扩孔钻进。
反循环钻井:冲洗介质从钻具流向钻具的一种钻井方法。
根据上升液流的形成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泵吸反循环钻井:利用离心泵或轴流泵的吸力提升钻杆内流体的管道布置。
2.射流反循环(喷射反循环)钻进:利用安装在循环管路上的射流泵来驱动循环管路中介质流动的。
射流反循环仅适用于小井径的浅井。
岩土工程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土体的性质1.何谓土、土体、土力学?土是各种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的松散集合体。
土体是由一定的土体材料组成,具有一定的土体结构,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土力学是运用力学知识和土工测试技术,研究土的生成、组成、密度或软硬状态等物理性质,研究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稳定性等静力、动力性状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土的形成、三相组成结构和构造?土的形成:地壳表层的岩石长期受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大块岩体不断破碎及发生成分变化,再经搬运、沉积而成为大小、形状和成分都不相同的松散颗粒集合体。
土的成因类型: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土、风积土土的三相组成:固相+液相+气相,固相构成土骨架,起决定作用。
液相有重要影响。
气相起次要作用。
饱和土:土中空隙全部被水充满;干土:土中空隙全部被气体充满;非饱和土:土中空隙同事有水和空气。
土中水或溶液:一、结合水: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二、自由水:毛细水和重力水土的结构: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土的构造: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
土的不均匀性:土的成层性-层理特征-层理构造和土的裂隙性-裂隙构造分散构造-厚度大的粗粒土-性质相近、分布均匀3.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及粘性土的稠度及灵敏度、触变性?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常用相对密实度Dr来衡量无粘性土的松紧程度稠度指粘性土的干湿程度或在某一含水率下抵抗外力作用而变形或破坏的能力,是粘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状态指标。
可塑性:土在外力作用下可改变形状但不显著改变其体积也不开裂,外力卸除厚仍能保持已有的形状塑性指数:液限和塑限之差的百分数值(去掉百分号)。
用I p表示,取整数塑性指数越高,吸着水含量可能高,土的粘粒含量越高。
液性指数表征了土的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表达了天然土所处的状态。
灵敏度:St=Qu/Qt(原状土与其重塑后立即进行试验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值。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复习提纲一.解释或说明:1.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2.断层: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3.主动土压力:当位移至一定数值时,墙后土体大道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是,作用在抢呗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Ea4.液性指数:是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相对关系的指标。
塑性指数:反映粘性处于可塑状态是含水率的变化范围。
5.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特性。
6.土的压缩系数:侧限压缩试验的e~p曲线上任意点处切线的斜率a 反映了土体在该压力p作用下土体压缩性的大小,a被称为土体的压缩系数。
7.岩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一种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剥蚀为辅的地质作用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
8.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承受睡压力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9.褶皱构造:是指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后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
10.自重应力:由自身重力作用所产生的应力。
11.地震:是地球内部积聚的应力突然释放所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
12,被动土压力:当位移至一定数值时,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13.土的渗透性:在水头差得作用下,水就会从水位高的一侧流向水位低得一侧,这种现象就是睡在土体中的渗流现象,儿土允许睡透过的性能成为土的渗透性。
14.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予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二.思考题1.砂土与粘性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有何不同?何为土的抗剪强度?(1)答:粘土:Γf=C+δtanΦ。
砂土:Гf =δ+tanФ。
(2)土的抗剪强度: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三大类?答: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颗粒级配良好的判别标准?答:对于纯净的砾,砂,当Cu>/5且Cc=1~3时,级配良好,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则级配不良。
4.土的压缩性的实质是什么?侧限压缩试验原理及成果利用?答:(1)孔隙体积减小,水和气体排出,土颗粒之间产生相对的移动而靠拢。
岩土专业考试大纲

岩土专业考试大纲一、土力学1、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的三相组成、土的颗粒级配、土的比重、含水量、密度、孔隙比、孔隙率等基本物理指标的定义、测定方法和相互关系。
2、土的渗透性与渗流达西定律的应用,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渗透力和渗透变形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3、土中应力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有效应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4、土的压缩性与固结压缩试验及指标,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固结理论及固结度的计算。
5、土的抗剪强度库仑定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在土压力、边坡稳定等方面的应用。
二、基础工程1、浅基础各类浅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的设计计算,包括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的计算、基础内力和配筋计算。
2、桩基础桩的类型、特点和适用条件,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群桩效应及承载力计算,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3、地基处理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法、强夯法、预压法、水泥土搅拌法等)的原理、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
三、岩石力学1、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密度、孔隙率、吸水性、强度指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的测定和评价。
2、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结构面的类型、特征和描述,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及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3、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破坏的类型和机制,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如圆弧滑动法、平面滑动法等),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四、地质工程1、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地质勘察报告的解读和应用。
2、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勘察方法和防治措施。
3、地下水地下水的类型、运动规律,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及防治。
五、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岩土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程方案的选择、设计计算的合理性、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等。
六、相关规范和标准考生应熟悉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岩土工程的规范和标准,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并能在考试中正确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岩土学》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 土:地壳表层岩石经过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
2. 土体:与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和强度有关的土层的集合体。
3. 粒组: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合并归组。
4. 不均匀系数:Cu = d60 / d1(以及如何用不均匀系数与曲率系数判断土的级配)
5. 次生矿物:原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细小的新矿物。
6. 粘土矿物:是由原生铝硅酸盐类经水解作用而形成的次生铝硅酸盐矿物,具
层状或链状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一般不稳定,外形多呈片状,且含有不同数量的水。
7. 弱结合水:位于强结合水之外,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内
8. 分散体系:一种物质分散在另外一种介质中形成分散体系。
9. 矿物的等电PH
值:使固体颗粒呈中性不带电时介质溶液的PH值,不同矿物有各自的等电PH值。
10. 同晶替代(同晶置换):粘土矿物的粘粒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组成,四面体中的Si4•可被Fe「、AI3•置换,八面体中的Al「被Ca^、Fe2•置换,产生过剩负电荷,在晶层表面形成永久负电荷。
11. 交换容量:用来衡量土离子交换能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
干土中,所有土粒反离子层中具有交换能力的离子总数,以每百克土粒中所含有
的毫摩尔数表示。
12标准交换容量:工程上规定PH=6.5,浓度为0.05mol/dm3的BaCI2溶液反复作用于1kg的干土,测得的交换容量。
13. 土的结构:指土中颗粒和集粒的大小、形态、表面特征、排列状况及其结构连接和孔隙特征。
14. 土粒比重:土粒的密度与4?C时同体积纯蒸馏水的密度的比值。
15. 砂土的相对密度:D^ e max—
e
max —e min
16. 细粒土的塑限:细粒土由固态、半固态转换成塑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17. 细粒土的液性指数:I L
CO L—矶
18. 前期固结压力:在历史上曾受到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19•超固结比(OCR ):前期固结压力与目前所受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之比,以OCR 表示。
20. 土的抗剪性:土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21. 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22. 湿陷系数:.二h p -h p
23. 红粘土(red clay):指碳酸盐系岩石,经过强烈的化学风化,形成的褐红、棕红的残积(坡积)的高塑性粘土。
24. 盐渍土:地表土层,易溶盐含量〉0.5%的土。
25. 粘性土的灵敏度
26. 塑性图要理解
27. 饱和粘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5分,每题3分)
1. 土体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组成,其中对土的力学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其
中的液相,有重要影响的是固相。
错误,起决定作用的是固相,有重要影响的是液相。
2. 对砂土来说,随着密实程度增加,©值会减小。
(关键点为颗粒之间的摩擦)
错误。
因为砂土的©值主要取决于颗粒间的摩擦及交错排列的咬合力,当密实程度增大时,颗粒间的接触点增多,摩擦增大,所以内摩擦角©值增大。
3. 不均匀系数Cu用于判定土的不均匀程度,Cu < 5,不均匀土;Cu > 5,均匀土。
4. 溶液的pH值小于矿物等电pH值,矿物颗粒带负电。
错误。
:当溶液pH值)矿物等电pH值时,碱性环境生成酸性体颗粒带负电
、当溶液pH值〈矿物等电pH值时,酸性环境生成碱性体,颗粒带正电
5. 粘性土中含表面结合水越多,土的连结越强。
(关键点为哪种结合水连结)
错误。
粘性土中表面结合水少时为强结合水连结,此时连结力强。
当结合水增多后为弱结合水连结,连结力减弱。
6•随着压力变化,压缩系数不变。
(关键点为压缩系数的定义及特点)
错误。
在压缩曲线上,在压力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孔隙比的变化(减量)与
压力变化(增量)的比值为压缩系数a二_^_仝。
因为压缩曲线为先陡后缓的
P2 — Pl
曲线,所以随着压力的变化,压缩系数大小不定,为一变量。
7. 一般红土由于具有较大的含水率和较低的密实度,因而具有较高的压缩性。
(关键点为红土颗粒间连结力较强)
错误。
红土天然含水率高,但其液限含水率也高,基本等于其天然含水率,所以液性指数较小,颗粒间连结力较强,同时由于红土中存在Fe2O3的胶结连结,也增强了颗粒间的连结力,所以红土不易被压缩。
8. 土颗粒级配累积曲线陡,说明土级配好,曲线缓说明土级配不好。
错误。
曲线越陡说明土颗粒越均匀,大小级配不好。
相反曲线缓则说明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良好。
9. 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可分为两部分 L和u , 土的变形与强度不但取决于有效应力^',而且取决于孔隙水压力u。
错误。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受力过程中孔隙水消散,孔隙水压力减小至消失,所以土的变形与强度只取决于有效应力。
10. 膨胀土中粘粒含量高,且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干燥时呈坚硬~硬塑状态,裂隙和微层理发育。
正确。
11. 粘性土的稠度反映了土中水的形态,稠度状态从固态(半固态)、塑态到流态,对应土中水的形态从强结合水、弱结合水到自由水。
正确。
稠度状态呈固态(半固态)时颗粒之间主要是强结合水连结,呈塑态时主要是弱结合水连结,到流态时几乎无连结,土孔隙中主要是自由液态水。
12. 土中的固体颗粒是由矿物构成的,按矿物成因和成分首先分为原生矿物、粘土矿物、易溶盐。
13. 饱和软粘土抗剪强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为:
q u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 •由载荷试验结果,简述地基土变形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变形特征。
2•简述超固结比的定义,根据其值的大小,可把天然土层分为哪几种不同的固
结状态?
3. 分别简述砂土和细粒土的库仑定律数学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草图。
4. 简述什么是可塑性,粘性土为什么具有可塑性而砂土却没有
5 .论述以总应力法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时的三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及不同的抗 剪强度
计算公式。
(9分)
6. 什么是湿陷性,黄土产生湿陷的原因是什么? (
6分)
7、 分别从土本身的性质及外力作用两个大的方面分析影响土抗剪强度的因素。
五.计算题(22分)
1. 土样试验成果如下,计算a i-2和已-2,并评价土的压缩性(e °=0.8)
2. 用72 cm 3的环刀取粘性土样,称得湿土重 130.0克,干土重102.0克,土粒 密度为2.70 g/cm 3,测得w i = 39.0%, w p = 21.0%,解下列问题(写清计算公 式):
(1) 计算该粘性土的天然含水率 w =? (2) 计算该粘性土的天然密度p 二? (3) 计算该粘性土的干密度p d =? (4) 计算该粘性土的孔隙比e=? (5) 计算该粘性土的饱和度Sr=?
(6) 计算该粘性土的液性指数1= ?并用11评价稠度状态 (7) 计算该粘性土塑性指数I p = ? 答:(1) w 二匹 100% =
130.0 -
102.0
100% =27.5%
m s
102.0
、m 130.0
3
1.81g / cm V 72
181
1.42g/cm 3
1 w 1 0.275 P
2 70
(4) e=」-1
1 =0.9
P d
1.42
(2) (3)
W P
0 275 江 2 70
(5) Sr s 100%=
100% =82.5%
e P w
0.9 勺
…P
0.275-0.21 436 0.39-0.21
因为0.25<l| < 0.75,所以为可塑 (7) I p = W | - W p = 39.0 - 21.0 = 18.0
3. 已知某住宅地基中某一点所受的最大主应力;「=;:.、= 200kPa , 6 =
=80kPa , • =40kPa 。
要求:(1)绘制摩尔应力圆(标出圆心坐标、半
径大小)(2)求最大剪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与最大主应力面的夹角 (3)若该地基土为砂土,其内摩擦角;:
二
30
,问该点是否剪切破坏?
4.
今有一湿土试样质量200g,含水量为15%。
若要制备含水量为20.0%的试样, 需加多少水? ( 8.7g )
六.土样定名
下列各土样的试验成果如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分类
法确定土的名称(写清判断过程):
(6) 11 =
w l —w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