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

s1=
t1=
v1=
s2=
t2=
v2=
实验进行中……
实验结论与分析: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 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v3
s1 t1
s2 t2
计算。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总结: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 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 结束时刻。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 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1.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活动器材: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过程:每个实验组至少有5人。 (1)在操场上,测出30 m的路程,每隔10 m做一记号。 (2)选出3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 m、20 m、30 m处。 (3)选1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计时开始。 (4)选手可以分别采取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 m的路程。 (5)组内同学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表中。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6.(2022 年广州市期末)如图 1-4-6 甲所示,这是一物体在 0~ 12 s 运动的 v-t 图象,请在图乙中画出其运动的 s-t 图象.
甲
乙
图 1-4-6
答案:如图 1 所示. 图1
7.(2021 年株洲市期末)如图 1-4-7 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 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 的平均速度.
实验猜想: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会越来越快.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v_=__st____.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4.实验装置:如图 1-4-1 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 面倾斜较小的坡度.
图 1-4-1
5.实验思路: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越
好.( ) 答案:×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下滑过程中在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
4.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选用秒表.( ) 答案:√ 5.使小车从斜面中部静止释放,同样能测量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 ) 答案:×
【实验导引】 提出问题: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如何变化?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__(填“>”“<”或“=”)vAC. 答案:(1)40.0 0.25 (2)小 (3)同一位置 (4)<
8.[科学探究]如图 1-4-8 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滚尺 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滚轮是由塑料轮毂和橡胶轮组成的, 将滚轮沿被测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 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 己步行的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时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小车从静止释放?
由静止释放,则每次小 车的初速都为0,都相同 ,这样保证了实验控制 变量的要求。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2、由静止释放小车,用__停__表__测量小车从斜面顶 端滑下到撞击到挡板的时间,记为
实验:测00m
2.2s
0.32m/s
3、根据测得的 程的平均速度
,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1.4《 测量平均速度》
温故知新
速度的定义是什么?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机械运动有哪些分类呢?
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温故知新 快速判断下列运动属于哪类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观察并思考,图片中下滑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由公式
可知实验结果偏大。
超声波测距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
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度约为340m/s。
超声波测距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 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 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引入
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
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
根据 =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
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停表来测量。
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长速度越大。
新课学习
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
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
学校的路程。课堂讲解Fra bibliotek知识点1:测量平均速度
例题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有 停表
、 刻度尺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电子停表可以读到0.001s,
甚至1.0×10-6s或更小。
新课学习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
小的坡度。
新课学习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表。
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④ 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⑤ 重复步骤②~④,进行第二次测量。
⑥ 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新课学习
在用上述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
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测量平均速度(共51张PPT)

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
金属片
60
50
40
金属片
3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 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
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 段路程金属的片平均速度v2。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答案】A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
,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
的速度是60Km/h,那么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
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
.50km/h
【答案】D
举一反三:【变式】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 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那 么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4.17m/s C.6.25m/s D.
4.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21年5月1日拉开帷幕。同在N城工作的 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如下图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 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 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仔细观察频闪 照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到达D处。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不需要估读〕。
测量平均速度 (共50张PPT)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 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s t
长木板 木块 挡板 小车 停表
刻度尺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金属片
s2 t2
【设计表格】
路 S1= S2= S3=S1-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 t2 =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 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 3=
s1-s2 t3= t1-t2
s3 t3 s1 t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金段属路片 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关于测量平均速度 PPT
知识回顾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几种?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 速度的单位,公式。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
常见的几种停表
(1)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2)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
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4)怎样测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 【答案】D
4.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拉开帷幕。 同在N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如图所示为他们 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车从图示起点处 (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摄像头开始拍照,以 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仔细观察频闪照 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到达D处。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 (不需要估读)。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表格: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0.3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4 t2=2.5
V1= 0.15 V2= 0.12
t3= t1- t2=1.5 V3= 0.2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 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均速度
1.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 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 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D
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S1
S2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
情况是怎样的?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 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s t
测量器材:刻度尺、停表
设计实验:
S1
金属挡板
s3t3 t1
S2
t2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小一点这样便于 测量时间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
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
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答案】D
举一反三:【变式】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 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 平均速度为( )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 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s2
金属挡板
s3 t3
s1 t1
t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 均速度v3。
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
金属片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10ຫໍສະໝຸດ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 的示数。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要点诠释: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 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 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课堂小结
知识点一: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计算原理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认识停表并学会读数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 表格: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 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 慢程度 【答案】A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 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 v 1 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算s 1出 t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 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 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 刻度尺、停表、 金属挡板。
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 字单位为s。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 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 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