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实地调查报告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第1篇行政村位于乡北4公里处,辖、积善村2个自然村。
全村共有291户,822人,其中五保户6人,低保户104人,特困家庭5户。
全村劳力483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85人。
村xxxx3人,村党小组5个,共有党员53人。
全村有耕地2507亩、林地2450亩、草地2571亩。
水浇地966亩,机井13眼,全部为管灌,以蔬菜、甜菜种植为主。
20__(请自填)年人均收入2200元,是20__(请自填)年省级重点贫困村。
一、村土地流转现状目前,该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为转包和出租,均为外出务工农户与村留守种植农户之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20__(请自填)年底,全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8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5%,流转土地农户18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63%:其中较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3起,流转土地农户32户,占流转土地农户17.5%,流转土地面积320亩,占流转耕地17%;其余为农户之间零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及运行情况20__(请自填)年初,村支部书记组织村里种植大户、回乡创业能手等人,在三家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
合作联社通过积极争取县土地综合治理资金支持,建60平米育苗大棚10个,铺设膜下滴管。
目前共接收入社农户35户,入社农户基本为村留守种植农户,共流转土地1247亩。
采取自愿入股的形式,每亩交纳股金500元,合作联社统筹建设育苗棚,购买化肥、农药等。
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管理、销售,收益分红,风险共担,调动了部分有想法,想致富的农民积极性,给全村种植户做了表率,能够有效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社形式的土地的流转,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以及高效农业设施的引入,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加大。
同时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促进该村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迈进。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期,根据县委维稳办《关于对农村承包土地私自流转引发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乡辖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2137户,农业人口7202人。
**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235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承包田面积1767亩,承包地面积6468亩。
各村耕地面积情况:富厚村1002亩,富和村1421亩,富强村986亩,富康村1664亩,双江村1058亩,五星村669亩,赵院村1435亩。
根据调查统计,全乡有16户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涉及57人,土地面积67.39亩。
流转原因主要是举家搬迁、缺乏劳动力、投亲靠友等多种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部分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一般是形成事实了,村、组才知情,缺少契约和约束。
(2)部分农户全家离开当地从事二、三产业,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将自己的房屋出售,一并把土地转让给耕地少人口多的农户耕种。
(3)流转形式单一。
全乡土地流转基本上为转包、转让,没有能代表土地流转向高效设施农业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的。
(4)土地转包、转让价格不一,土地年租金一般以农产品实物折算,一次性转让的土地转让费也因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级等各不相同。
三、存在的问题**乡私自流转土地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少数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通过变更土地承包证将流转程序合法化。
而没有变更承包证的,基本也已约定成俗,多年来很少产生争议。
全乡因为流转行为不规范,出现矛盾纠纷的有2件,一件是赵院村五组叶映茂与叶映沛关于土地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纠纷,一件是富康村五组李从珍与李翠莲涉法涉诉土地纠纷。
这两件较为典型的案例,具体情况是:1、**年4月,叶映沛之女叶淑芳以“农村边界纠纷多,政府部门不作为”为主要内容信访至县委书记信箱,我乡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反映的赵院村五组土地争议问题,实际是叶淑芳的父亲叶映沛与其大伯叶映茂买卖房屋并流转承包土地后发生的遗留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全县土地流转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我县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土15万亩。
20**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1.27万亩,涉及农户6.5万户,占耕地总面积的 19.77%。
耕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全县耕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为主。
其中转包3.3万亩,占29.3%;出租6.8万亩,占60.3%;互换0.8万亩,占7.1%;入股0.23万亩,占2%;转让及其它形式0.34 亩,占3%。
股份合作、招标承包、一次性出让等新的流转形式正在探索之中。
水市镇水市村唐义成承包本村320余亩耕地,用于发展烤烟和粮食生产。
清水桥镇平三村欧阳迪文自有耕地13亩,长期转包耕地368亩,短期转包耕地200亩,种植粮食580亩。
太平镇坪石头村欧阳植竹长期转包耕地5000亩,短期转包耕地1000亩,种植粮食1800亩。
2、流转范围不断拓宽。
流转的土地由水田扩展到了林地、旱地、渔塘等,土地流转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经营主体从单户转向合作社,经营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粮食与优质高效农业并重。
20xx年全县850户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45895亩,其中:流转面积6100亩,托管面积19876亩,代耕代种面积57469亩;全县10个种粮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 5605亩,其中:流转面积3500亩,托管面积1300亩,代耕代种面积751亩。
3、流转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流转的土地中,80%用于发展烤烟、粮食、蔬菜、生猪、工业原料林、中药村、油茶、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土地流转,清水桥镇、水市镇、保安乡、太平镇等乡镇新增烤烟种植面积千亩以上,进一步巩固了烤烟的主导地位。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经济中土地资源在合法、有偿、有保障的前提下在农民之间进行转让、租赁或合作经营等方式使用的一种现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省的五个村庄作为样本,并对村庄的农户进行调查。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1.流转方式多样化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土地租赁、土地承包外,还有土地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这些方式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2.土地流转规模不一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土地流转的规模在不同村庄之间有所差异。
一些村庄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只是少量的土地进行流转,主要是为了形成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而一些村庄土地流转规模较大,农民之间通过流转大片土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我们还了解到,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各不相同。
一些农民表示支持土地流转,认为这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并且减轻了他们个人的劳动强度。
而另一些农民表示担忧,他们担心土地流转会导致他们失去土地、失去保障,使其生计难以为继。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土地流转经营规模不足我们发现,一些农户在土地流转经营上规模较小,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技术指导与资金支持,推动农户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2.土地流转合同关系不明确在一些村庄中,土地流转合同的起讫时间、租金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条款并不明确,容易造成合同争议和诉讼。
建议政府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和执行。
3.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不足我们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不足,影响了他们对土地流转的合理判断和决策。
建议政府通过宣传、培训等途径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提高他们对土地流转的了解程度。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20 万亩,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81 万亩。
xx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 11.6 万亩,家庭农场35 万亩,整村流转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 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xx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 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xx 县、调兵山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合作社解决了资金和晾晒场地等问题。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结合农村“三大合作”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土地流转基本情况的分析截止**年5月,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147972亩。
占全市承包面积26.14%。
其中,近5年土地流转面积78750亩,占土地流转面积53.21%。
(一)对近5年土地流转情况的分析:共涉及到136个村、2788个组、38055个农户,涉及集体“四荒”地面积17510亩,土地流转金总额3693.4万元,平均每亩流转金469元。
1. 按流转形式分。
转包19688亩、出租35688亩、互换1938亩、入股15923亩、其他5513亩;2. 按流转年限分。
5年以下的面积18900亩、5-10年的面积21262亩、11-15年的面积19875亩、16年以上的面积18713亩。
3. 按流向分。
流入城镇居民18人、面积6200亩,流入本地农户4896户、面积47950亩,流入外地农户13户、面积5500亩,流入工商企业16家、面积19100亩(外资企业1家,1700亩)。
4. 按用途分。
全部都是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土地流转以出租为主,面积最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45.32%。
二是出租年限5-10年的较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27%。
三是流入本地农户的面积最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60.89%。
(二)我市土地流转的特点 1. 政策导向影响流转速度。
2002年,全市当年土地流转面积32282亩,比2001年增加了近2万亩,原因是当时粮油价格低、税费负担重,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20xx年,农业税取消后,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土地流转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回流”现象。
**年以来,高效规模农业和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为土地流转增添了新的动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截止**年5月,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7972亩,创历史新高。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需要,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当前农村政策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本次调查以省农村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目的1.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范围;2.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3.调查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意见。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调查结果1.土地流转的规模和范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调查的农村中,有75%的农户存在土地流转,其中有40%的农户实施了指导性流转,意味着政府或相关机构对土地流转进行了引导;剩下60%的流转属于自主性流转,由农户自行谋划和选择。
土地流转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
在经济作物种植方面,高效农田占比达到60%,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
在养殖业方面,饲养规模大幅增加,鸡、猪、鱼等品种养殖得到较大发展。
2.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村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了农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再次,土地流转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意见通过访谈得知,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不同的态度和意见。
一方面,有些农民表示支持土地流转,他们认为通过流转可以将农村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持保留态度,他们担心土地流转会导致土地资源过度集中,而自己无法获取足够的土地来维持生计。
此外,部分农民反映土地流转中存在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需要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
五、调查结论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土地流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集中、不公平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报告—以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三道沙河村为例
调查人:社工11-1班刘浩201121002044
调查时间:2013年5月18日调查地点: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三道沙河村
调查目的: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村招商引资以及本身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对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要求日益迫切。
通过了解土地流转,可以把分散的土地集中整合起来,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施农业规模经营,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在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潜在收益最大程度的挖掘。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为了了解掌握现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状况,就三道沙河村土地流转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在全县承包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下同),截止去年十二月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0多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800多亩;林地流转面积83亩。
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3亩,其中耕地21亩,已超出年初计划任务20个百分点;林地12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56%。
二、我村土地流转的总体特征
1.土地流转地域扩大化。
过去我村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家庭成员中外出务工较多或者集体临时迁居到城镇居住的家庭,土地流转较少发生。
近两年,土地流转地域逐步扩大,不少家庭主动放弃土地经营非农生产,也带动了我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参与的主体也主要是农户。
现在,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农户外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参与其中。
3.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
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转包(承包方将自己承包期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转给第三者,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转让(承包方经发包方同意将承包期内全部或者部分承包土地转让给第三方。
由第三方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转让后原承包户在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然丧失)、互换(承包方之间或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为各自需要和便于耕种管理,交换其承包地块。
互换后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有的仍由原承包者承担,有的经发包方同意后随互换而转移)、入股(即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凭股权入股组成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或者直接开发,农民按股分红)、租赁(承包农户将承包土地租给第三方经营,并收取一定租金)等。
其中以转包、转让为主。
三、主要问题
1.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
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
2.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
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在具体执行中仍有漏洞,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
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也没有统一,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事件仍有发生。
3. 流转缺乏市场化机制。
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务。
4. 流转风险较大,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
土地流转前,缺乏对种植大户和企业业主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
5. 农民的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
在流转合同的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是一定不变,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流转收益没有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