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 答案 1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1=, pKa2=,则Ka1,Ka2值应表示为:( B )A. Ka1=1×10-3, Ka2=3×10-6;B. Ka1=×10-3, Ka2=×10-6 ;C. Ka1=×10-3, Ka2=×10-6;D. Ka1=1×10-3, Ka2=×10-6;…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 B. ;C. ;D.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 )A. 随机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平均偏差小;D. 相对偏差小;!5.下列有关NaHCO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C )A. [H+]+[HCO3-]+[Na+]=[OH-];B. [H+]+[Na+]=[OH-]+[CO32-];C. [H+]+[H2CO3]= [OH-]+[CO32-];D. [HCO3-]+[Na+]=[OH-]+[CO32-];—6.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C. 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和N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在%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 C )A. KMY/KNY104;B.KMY/KNY105;C.KMY/KNY106;D. KMY/KNY108;~8.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 )A. 当Al3+、Zn2+离子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3+、Al3+;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D. Bi3+、Fe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3+的干扰;{9.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的分析化学练习题及其答案,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定性分析题1. 有一种无色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请问该气体是什么?答案: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同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形成白色沉淀。
2. 有一种无色液体,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请问该液体是什么?答案:该液体为硫酸。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形成白色沉淀;同时,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二、定量分析题1. 已知某种含铁的溶液中,每毫升含有0.05克的Fe2+,试求该溶液中Fe2+的摩尔浓度。
答案:Fe2+的摩尔质量为55.85g/mol。
根据题意可知,每毫升溶液中含有0.05克的Fe2+,即每升溶液中含有50克的Fe2+。
由此可得,该溶液中Fe2+的摩尔浓度为50g/mol。
2. 已知某种含有硫酸铜的溶液中,每升含有10克的Cu2+,试求该溶液中Cu2+的摩尔浓度。
答案:Cu2+的摩尔质量为63.55g/mol。
根据题意可知,每升溶液中含有10克的Cu2+。
由此可得,该溶液中Cu2+的摩尔浓度为10g/mol。
三、仪器分析题1. 在红外光谱仪中,一种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光谱图判断该物质的结构。
答案:根据光谱图可知,样品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一个强吸收峰,位于3300-3500cm-1的位置,这表明该物质中存在着羟基(-OH)官能团。
同时,光谱图中还出现了一个吸收峰,位于1700-1750cm-1的位置,这表明该物质中存在着酮基(C=O)官能团。
分析化学练习题和答案[1]
![分析化学练习题和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b1458e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a.png)
分析化学练习题和答案[1]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答案⼀.误差、有效数字、数据处理、滴定基础和实验常识1、测定某样品中A 物质的平均含量是25.13%,相对标准偏差为0.15%。
在测定报告中表达 W A %=25.13%±0.15%2、分析化学中常⽤误差 / 准确度表⽰分析结果的好与差。
3、指出标定下列标准溶液时常选⽤的基准物质:NaOH :邻苯⼆甲酸氢钾; EDTA : CaCO 3 / ZnO / Zn ; HCl :硼砂 / Na 2CO 3 ; AgNO 3: NaCl ; KMnO 4:Na 2C 2O 4 ; Fe 2+: K 2Cr 2O 7 。
4、化学计量点是:滴定剂与待测物按化学反应式完全反应的点。
滴定误差是: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致造成的误差。
滴定终点:指⽰剂变⾊的点。
5、写出H 2P 2O 72-的共轭酸 H 3P 2O 7- 和共轭碱 HP 2O 73- 。
反应NH 3·H 2O→NH 4++OH -中的酸是 H 2O ;碱是 NH 3·H 2O 。
6 pH -V H + ( O H - ) 变化。
(⾦属离⼦浓度)pM -V ED T A 变化。
(溶液的电极电位)φ-V O X ( R e d ) 变化。
7、已知C(HNO 3)=0.1000mol/L ,该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为:(M CaO = 56g/mol )(A) 0.005600 g /mL/mL ;(C) 0.0112 g /mL ; (D) 0.0028 g /mL 。
① CaO → Ca(OH)2;② 2HNO 3 + Ca(OH)2 → Ca(NO 3) 2 + 2H 2O③ )/(../mL g 00280001000256100001000M C 21T CaO HNO CaOHNO 33=??=??= 8、已知K 2Cr 2O 7标准溶液浓度为0.01683 mol/L ,该溶液对Fe 2O 3的滴定度为 0.008063 g /mL 。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弱碱MOH的Kb=1.0×10-5,其0.10mol·l-1溶液的pH值为( D )A.3.00 B.5.00 C.9.00 D.11.002.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 C )A.HCl滴定Na2CO3B.HCl滴定NaOH+Na3PO4C.NaOH滴定H2C2O4D.NaOH滴定H3PO43.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1>V2,则组成为( A )A.NaOH+Na2CO3B.NaOH C.Na2CO3D.Na2CO3+NaHCO34.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5.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I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B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其它现象6.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C )A.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KMnO4D.二苯胺磺酸钠7.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C )[已知Eφ(MnO4/Mn2+)=1.51V,Eφ(Fe3+/Fe2+)=0.77V]A.320.0 B.3.4×1012 C.5.2×1062 D.4.2×10538.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3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A.Br- B.Cl- C.CN- D.I-9.以K2CrO4为指示剂测定Cl-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B )A.PH为11—13 B.PH为6.5—10.0 C.PH为4—6 D.PH为1—310.用BaSO4沉淀法测S2-时,有Na2SO4共沉淀,测定结果( A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11.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若沉淀剂为Fe(OH)3,称量形为Fe2O3,以Fe3O4表示分析结果,其换算因数是( C )A .3423Fe O Fe O M M B .343()Fe O Fe OH M M C .342323Fe O Fe O M M D .343()3Fe O Fe OH M M12.示差分光光度法所测吸光度相当于普通光度法中的 ( D )A .AxB .AsC .As -AxD .Ax -As13.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用1cm 的比色皿测得某一浓度溶液的透光率为T ,若浓度增加一倍,透光率为( A )A .T 2B .T/2C .2T D14.某弱碱HA 的Ka=1.0×10-5,其0.10mol ·l -1溶液的pH 值为 ( A )A .3.00B .5.00C .9.00D .11.0015.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 C )A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 .指示剂相对分子量的大小D .滴定突跃范围16.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 1<V 2,则组成为 ( D )A .NaOH+Na 2CO 3B .Na 2CO 3C .NaOHD .Na 2CO 3+NaHCO 317.在pH 为4.42的水溶液中,EDTA 存在的主要型体是 ( C )A .H 4YB .H 3Y -C .H 2Y 2-D .Y 4-18.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 与MIn 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 A )A .僵化现象B .封闭现象C .氧化变质现象D .其它现象19.用Ce 4+滴定Fe 2+,当滴定至50%时,溶液的电位是 ( D )(已知E φ1(Ce 4+/Ce 3+)=1.44V ,E φ1Fe 3+/Fe 2+=0.68V)A .1.44VB .1.26VC .1.06VD .0.68V20.可用于滴定I 2的标准溶液是 ( C )A .H 2SO 4B .KbrO 3C .Na 2S 2O 3D .K 2Cr 2O 721.以K 2CrO 4为指示剂测定Cl -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C )A.pH为1—3 B.pH为4—6C.pH为6.5—10.0 D.pH为11—1322.为了获得纯净而且易过滤的晶形沉淀,要求( C )A.沉淀的聚集速率大于定向速率 B.溶液的过饱和度要大C.沉淀的相对过饱和度要小 D.溶液的溶解度要小23.用重量法测定Ca2+时,应选用的沉淀剂是( C )A.H2SO4B.Na2CO3C.(NH4)2C2O4D.Na3PO424.在吸收光谱曲线上,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大,吸光度A增大,而最大吸收波长将( B)A.为零 B.不变 C.减小 D.增大25.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与下列()因素有关。
分析化学参考答案(1)

选择题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
A 因仪器不够精确造成的误差属偶然误差;B 因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造成的误差属偶然误差;C 因试剂不纯造成的误差属偶然误差;D 偶然误差是由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与仪器、分析方法、试剂均无关。
2. 减少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D )。
A 空白实验B 对照实验C 校准仪器D 多次平行实验3. 称取1.0000g CuSO4·5H2O试样,溶解后定容成100mL溶液,吸取20.00 mL 试样溶液用碘量法测其Cu的含量,此测定属于( A )。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4. 已知:4.178×0.0037÷0.04=0.386465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D )。
A 0.3865B 0.386C 0.39D 0.45. 消除或减少试剂中微量杂质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方法是(A )。
A 空白实验B 对照实验C 平行实验D 校准仪器6.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很高,说明( C )。
A 系统误差大B 系统误差小C 随机误差小D 随机误差大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以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B 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C 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D 由于随机误差符合统计规律,所以在实验中可以完全清除随机误差8.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0.387×4.000÷0.60等于(B )。
A 3B 2.6C 2.58D 2.580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
B 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C 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D 准确度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有关。
10. 若无仪器和试剂误差,从( B )的结果一般可判断是否存在方法误差。
A:空白试验B:对照试验C:平行试验D:校准仪器11.某人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出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由计数器算得结果为35.628195%,你认为此时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C )A:3 B:5 C:4 D:212. 分析某样品得到四个分析数据,为了衡量其精密度优劣,可用(C )评价。
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 1

第十六章色谱概论一、选择题1.在色谱过程中,从总体上看, 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A. t0B. t RC. t′RD. k2.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应使用()。
A 保留值 B.分离度 C.板高 D.峰面积3.衡量色谱柱效能的参数为()。
A. 分离度B. 容量因子C. 塔板数D. 分配系数4.下列哪种色谱方法的流动相,对色谱选择性无影响?()。
A.液-固吸附色谱B.液-液分配色谱C.空间排阻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5.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和(C)1.A;2.C ;3.C ;4.C ;5.D二、判断题1.色谱柱越长,单位长度所包含的理论塔板数(片/米)就越多。
()2.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色谱柱越长,色谱峰越宽。
()3.从总体上看,各种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都等于死时间。
()4.组分被载气完全带出色谱柱所消耗的载气体积为保留体积。
()5.某一组分的分配比k=1/3,表明该组分的移动速度是流动相速度的3倍。
()1.×;2.√;3.√;4.×;5.×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一、选择题1.在气相色谱法中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柱长增加一倍则将发生()。
A.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大,但半峰宽不变B.理论塔板高度增加C.分离度和半峰宽都增大至倍D.每米所含塔板数增大2.在GC法中对某一组分来说,一定的柱长下,与组分的保留时间无关的是()A.保留比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分配比3.在一根1 米长的柱上测得两组峰的分离度为0.68,若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米。
A.45 B.4.5 C. 5.0 D.5.54.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样品时,两组分的分离度太小,应选择更换()。
A.载气B.固定液C.检测器D.柱温5.在气相色谱法中,下列哪个因素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
分析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用K2Cr2O7滴定Fe2+时,常用H2SO4—H3PO4混合酸作介质,加入H3PO4的主要作用是()。
A、增大溶液的酸度B、增大滴定的突跃范围C、保护Fe2+免被空气氧化D、可以形成缓冲溶液正确答案:B2、当Al3+和Zn2+共存时,要用EDTA滴定Zn2+,使Al3+不干扰,最简便的处理方法是()。
A、调节溶液至适宜的酸度B、加入适量的NaF作掩蔽剂C、加入氨水生成Al(OH)3沉淀D、调节强碱性生成AlO2.正确答案:B3、用同一浓度的NaOH滴定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不同的一元弱酸,对Ka较大的一元弱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NaOH溶液多B、化学计量点的pH较高C、突跃范围大D、指示剂变色不敏锐正确答案:C4、下列试剂中,可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NaOHB、HClC、KMnO4D、K2Cr2O7正确答案:D5、下列因素中,()引起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
A、电源波动频繁使天平的零点和停点测定不够准确B、天平不等臂C、滴定管的刻度不够准确D、蒸馏水中含有微量干扰物质6、在pH=10.0时,用0.02mol·L.1的EDTA滴定20.00mL0.02mol·L.1的Ca2.溶液,计量点的pCa值是()。
A、4.1B、10.7C、5.95D、6.1正确答案:D7、下列滴定法中,不用另外加指示剂的是()。
A、碘量法B、高锰酸钾法C、甲醛法D、重铬酸钾法正确答案:B8、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CuSO4·5H2O)中的铜含量时,加入过量KI前常常加入NaF(或NH4HF2),其目的是()。
A、与Cu2+定量作用B、减少CuI对I2的吸附C、掩蔽Fe3+D、使淀粉的变色变得比较锐敏正确答案:C9、用酸碱滴定法测定CaCO3含量时,不能用HCl标液直接滴定而需用返滴法是由于()。
A、CaCO3难溶于水与HCl反应速度慢B、CaCO3与HCl反应不完全C、CaCO3与HCl不反应D、没有适合的指示剂正确答案:A10、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2CO3至NaHCO3,则THCl/Na2CO3表示CHCl的表达式为()。
分析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用0.1mol/L的NaOH滴定0.1mol/L的HAc(pKa=4.7)时的pH突跃范围为7.7~9.7。
由此可以推断,用0.1mol/L的NaOH滴定pKa=3.7的0.1mol/L的某弱酸的pH突跃范围为()。
A、6.7~8.7B、6.7~9.7C、8.7~10.7D、8.7~9.7正确答案:B2、在pH=5.0的条件下,用EDTA溶液滴定含有Al3+、Zn2+、Mg2+和大量F-等离子的溶液时,测得的是()。
A、Al3+、Zn2+、Mg2+总量B、Zn2+和Mg2+总量C、Mg2+的含量D、Zn2+的含量正确答案:D3、含Ca2+和Mg2+离子的溶液,调pH=12后用EDTA滴定,可被准确滴定的是()。
A、Ca2+和Mg2+B、Ca2+C、Mg2+D、Ca2+和Mg2+都不能正确答案:B4、用减量法从称量瓶中准确称取0.4000克分析纯的NaOH固体,溶解后稀释为100.0mL,所得溶液的浓度()。
A、小于0.1000mol/LB、等于0.1000mol/LC、大于0.1000mol/LD、上述A.B.C都有可能正确答案:A5、分光光度法中,以1cm比色皿测得某浓度溶液的透光率为T,若溶液的浓度减半,则其吸光度为()。
A、-lgTB、-T21C、-lgTD、2·lgT正确答案:A6、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H2C2O4·2H2O·作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时,测得的KMnO4溶液的浓度与真实浓度相比将()。
A、偏高B、偏低C、一致D、无法确定是偏高或是偏低正确答案:B7、配位滴定中,若K.fMIn>K.fMY,会出现()。
A、指示剂的僵化现象B、指示剂的封闭现象C、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D、终点提前现象正确答案:B8、含Ca2+和Mg2+离子的溶液,调pH=10后用EDTA滴定,可被准确滴定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色谱概论
一、选择题
1.在色谱过程中,从总体上看, 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A. t0
B. t R
C. t′R
D. k
2.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应使用()。
A 保留值 B.分离度 C.板高 D.峰面积3.衡量色谱柱效能的参数为()。
A. 分离度
B. 容量因子
C. 塔板数
D. 分配系数
4.下列哪种色谱方法的流动相,对色谱选择性无影响?()。
A.液-固吸附色谱B.液-液分配色谱C.空间排阻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
5.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和(C)
1.A;2.C ;3.C ;4.C ;5.D
二、判断题
1.色谱柱越长,单位长度所包含的理论塔板数(片/米)就越多。
()2.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色谱柱越长,色谱峰越宽。
()
3.从总体上看,各种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都等于死时间。
()
4.组分被载气完全带出色谱柱所消耗的载气体积为保留体积。
()
5.某一组分的分配比k=1/3,表明该组分的移动速度是流动相速度的3
倍。
()
1.×;2.√;3.√;4.×;5.×
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法中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柱长增加一倍则将发生()。
A.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大,但半峰宽不变B.理论塔板高度增加
C.分离度和半峰宽都增大至倍D.每米所含塔板数增大
2.在GC法中对某一组分来说,一定的柱长下,与组分的保留时间无关的是()A.保留比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分配比
3.在一根1 米长的柱上测得两组峰的分离度为0.68,若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米。
A.45 B.4.5 C. 5.0 D.5.5
4.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样品时,两组分的分离度太小,应选择更换()。
A.载气
B.固定液
C.检测器
D.柱温
5.在气相色谱法中,下列哪个因素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
A.载气流速; B.增加固定液用量 C.增加柱温. D.增加柱长
1.C;2.C;3.C ;4. B ;5.A
二、判断题
1.在气相色谱中,柱效、检测器灵敏度都和载气种类无关。
()
2.为了提高分离效果,使用热导检测器时应采用氢气作载气。
()
3.流速越快,保留体积越小。
()
4.对于气液色谱,柱温越高,样品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越大,因而保留时间越长。
()
5.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也可使用氮气作载气。
()
1.×;2.×;3.×;4.×;5.√
第十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选择题
1.对于反相色谱,不能用作流动相的是:()。
A.甲醇B.乙腈C.正已烷D.四氢呋喃
2.柱长一定时,与色谱峰的宽窄无关的是()。
A.保留值
B.灵敏度
C.分配系数
D.分配比
3.在反相HPLC 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在流动相中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 与保留时间t R,将有什么变化?()
A.k 与t R增大;B.k 与t R减小;C.k 与t R不变。
D.k 增大t R减小。
4.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下述哪种操作,不能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流动相的种类C.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D.改变流动相的配比
5.HPLC 法和GC 法的区别是:()。
A.基本理论B.流动相C.适用性D.操作条件E.(B)(C)(D)1.C;2.B;3.B;4.C ;5.E
二、判断题
1.ODS 是反相色谱法中常用的固定相。
()
2.ODS 柱主要用于分离极性大的分子型化合物。
()
3.内标法定量时,样品与内标物的质量需准确称量,但对进样量要求不严。
()
4.在反相HPLC 中,若组分保留时间过长,可增加流动相中水的比例,使组分保留时间适当。
()
1.√;2.×;3.√;4.×;
第十九章平面色谱法
一、选择题
1.纸层析中可用于鉴定氨基酸的显色剂是:()。
A. 荧光黄
B. 苯胺
C.茚三酮
D.溴甲酚绿
2.纸色谱中常用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
正确的是()。
A. 三者混合不分层,作为展开剂。
B. 三者混合分层,取上层为展开剂。
C. 三者混合分层,取下层为展开剂。
3.已知某混合试样a、b、c 三组分的K 分别为400、450、500,a、b、c
三组分在薄层上的Rf 值的大小顺序为:()。
A.Rf(a)> Rf(b)> Rf(c) B.Rf(c)> Rf(b)> Rf(a)
C.Rf(b)> Rf(a)> Rf(c) D.Rf(a)> Rf(c)> Rf(b)
1.C;2.B ;3.A
二、判断题
1.展开距离相同情况下,径向展开的分离效果优于上行展开。
()2.薄层色谱比移值即为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时间分数R f=t M/t R()3.纸色谱的固定相是纸纤维吸附的水。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