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告史 学习指南
中外广告史的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营销手段,其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通过对中外广告史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广告业的演变、广告策略的变迁以及广告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广告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一、引言广告史是一门研究广告业发展、广告策略变迁以及广告在文化传播中作用的学科。
通过对广告史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对广告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中外广告史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对中外广告史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广告业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历史时期广告的特点,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对广告史上的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广告史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特点,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广告策略。
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中国广告史实践教学(1)古代广告:介绍中国古代广告的起源、形式和特点,如广告碑、广告画等。
(2)近代广告:分析近代广告的发展历程,探讨广告策略的变迁,如报纸广告、海报广告等。
(3)现代广告:研究现代广告的发展趋势,探讨广告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如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
2. 外国广告史实践教学(1)西方广告史:介绍西方广告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广告。
(2)欧美广告史:分析欧美广告的发展历程,探讨广告策略的变迁,如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等。
(3)亚洲广告史:研究亚洲广告的发展趋势,探讨广告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如日本、韩国等国的广告。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结合中外广告史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广告史的基本知识。
中外广告史第四章新时期我国大陆广告

新媒介
其他
店铺类 包装类 书籍类
1、电视广告
史实: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 台的前身,1978年5月1日改名为“中央电视台”)开始实验性播出;9 月2日正式播出。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同年10月1日转为正式播出。在地方电视台方面,上海、广州地区走在 全国地方台的前列。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1959年9 月27日正式播出。1959年9月30日,广东电视台开始试播,1960年7月 1日正式播出(当时称“广州电视台”,1979年元旦改为现名)。
中外广告史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大陆广告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广告(1977-1979)
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党全国人民将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基本方针, 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等口号,标志着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政治时代的结束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 始,为广告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报纸广告
我国当代的报纸广告业,在1979年以前的30年中,发展缓慢、停滞, 以至逐年递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报纸广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79 年春,《天津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首先恢复刊登商 业广告
80年代起,我国报纸广告迅猛发展
1985年,我国报纸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36.3%,位居 首位;2007年,全年报纸营业额达322.2亿元,占全国广告经营 额的18.5%
•1979年3月15日,上海电视台又率先播出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瑞士雷 达表广告。
2、早期的外商广告
(1)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报 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
中外广告史第三章

当时的广告法规不够完善,对广告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较少,导致 一些不良广告的出现。
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换代, 对广告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03 现代广告业繁荣与创新
CHAPTER
现代科技对广告业影响
01
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通过口头传播信息,如叫卖、 吆喝等。
实物广告
将商品直接展示给消费者,如 悬挂招牌、陈列商品等。
标记广告
在商品或包装上加上特定的标 记或符号,以便消费者识别。
文字广告
以文字形式传播信息,如海报 、传单等。
中西方早期广告比较
01
02
03
广告形式
中国以实物广告和标记广 告为主,西方则以口头和 文字广告为主。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CHAPTER
中外广告史第三章重点内容总结
广告代理制的起源与发展
广告代理制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告代理公司逐渐崛起并成为广告市场 的主导力量。
广告公司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广告公司通常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意激发。同时,广告公司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 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运用,让广告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当代广告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创新广告策略
当代广告业在策略上不断创新,如采用故事化营销、情感 营销等手法,通过引发受众共鸣和情感共振来提升品牌认 知度和好感度。
创意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广告创意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包括微电影、动画、漫画、 H5互动页面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和信息接收习 惯。
中外广告史 教学大纲

《中外广告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外广告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告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中外广告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广告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21世纪全球广告的发展趋势。
开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通过全面了解中外广告发展史,穷源朔流,从中撷取宝贵的广告实践经验,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和灵感,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当代广告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并作为后人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借鉴。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广告学概论、美学原理、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有:广告法规与管理、网络广告实务、品牌竞争策略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史论结合广告理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对广告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总结。
只有深刻地把握广告史发展的科学性,才能精辟地进行理论总结,并使教学活动更为扎实有效。
广告史著的科学性应包括:合理的历史分期,合理的著述方法,合理的材料取舍,合理的认识评价,合理的归纳总结等诸多方面。
在写作主线上是以史实为主,还是以史评为主等,这些都决定着理论总结的价值。
《中外广告史》一书是以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播手段变化为依托,在史论的结合上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2.静态与动态结合广告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史的知识并不是目的。
其目的是掌握运用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要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大堆僵化的知识,而提倡利用史类知识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教学中注意史料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史实案例与借鉴发扬的结合,历史规律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
这样,把一潭死水变为一潭活水,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3.重点与一般结合对史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最感厌烦的是史料太多,对有否必要记住那么多知识表示怀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给以必要的调整。
中外广告史新编第十章英法德俄等国的广告

(一)培养人们的爱好,扩大需求,从而积极地影响人们对商品的需要。 在质量方面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二)帮助顾客,介绍商品最合理的使用方法。不仅反映商业对消费者 的关怀,同时为合理使用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的 需求提供先决条件。
(三)广告业应当促进社会主义商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以便消费者通过 广告宣传,能尽快地、方便地买到他们所需的商品。
思考题 小结
目录
本章小结
❖ 在印刷术应用的初期,世界广告兴起的中心是在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的广告业得 到迅速发展,列为世界三大广告中心之一。20世纪70~80年代,科技提高广告代理公 司的水平。英国主要的广告媒介有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电影、户外和交通工具 等。
❖ 1631年,法国最早的印刷周报《报纸》出版,出版人雷诺道特被称为“法国报业之 父”。19世纪30年代,法国巴黎就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店。二次大战以后,法国报刊广 告业得到了发展。法国是世界上广播电视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法国的广告注重 艺术性,各类广告画面设计精心,制作考究,富有魅力,体现了法国优秀的民族艺术 传统。
❖ 俄罗斯的广告业在保持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又具有某些新的特点:电视、广播、报纸 和杂志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广告媒介;俄罗斯的广播广告更使外国公司感兴趣;报刊印 刷水平较低。
思考题 小结
目录
思考题
❖ 1、英国作为早期世界广告的中心,其广告发展对世界广 告业有哪些贡献?
❖ 2、请举例说明法国的广告如何注重艺术性的表现,至今 还有哪些可供借鉴的ຫໍສະໝຸດ 方?思考题 小结目录
第一节 英国的广告
一、广告发展概况
英国各类海报
思考题 小结
中外广告史课件主要内容

中外广告史课件主要内容中外广告的历史演进阶段•一、以生存、生产信息交流为中心的广告群体活动时期•二、以简单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广告个体活动时期•三、以专业化运作和行业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广告行业竞争时期•四、以资本运营和规模化运作为重要手段的广告产业运作时期广告的起源●广告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族群生活及人类日常活动而出现的。
●综合考察人的信息交流活动,广告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早期。
早期的广告主要是与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借助口语和肢体、符号、实物等口语的辅助手段传播,也可以称作生活形态或文化广告。
●原始社会大部分时期内,文化广告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原始社会末期,政治广告和军事广告的原始形态开始出现。
用于氏族部落争战的烽火、氏族图腾明显地发挥着社会广告的作用。
●随着氏族制度的瓦解,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广告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文化、政治、军事广告的成熟形态。
而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商业广告出现了。
●商业广告是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按照社会政治及经济发展状况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广告的萌芽时期:包括原始社会时期和先秦时期●广告的初步发展时期:包括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广告的发展兴盛时期:包括隋唐时期●广告的成熟繁荣时期:包括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广告的形成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产品出现剩余,直接促成了行业的形成以及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进而催生了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活动日益频繁,商品交换的规模不断扩大。
商人阶层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分化,分为行商和坐贾。
商业广告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物质方面,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的交换成为可能,信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传播媒介日益丰富。
◆社会组织方面,出现了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种植业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种植业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促使了行业的形成和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的出现,这是商业广告出现最直接的动因。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外广告史》是一门研究广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能够系统了解中外广告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掌握广告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重要事件,为今后从事广告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广告史1、先秦至隋唐时期的广告(1)了解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发展与广告形式的出现,如口头叫卖、实物陈列等。
(2)掌握早期招牌、幌子等广告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2、宋元明清时期的广告(1)熟悉宋代以来印刷术的发展对广告传播的影响,如印刷广告的出现。
(2)理解明清时期商业繁荣背景下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如对联广告、店铺装饰等。
3、近代中国广告(1)掌握鸦片战争后外国广告公司的进入及其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
(2)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与国货广告的兴起。
4、现代中国广告(1)熟悉新中国成立后广告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2)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包括广告形式、媒介的变化等。
(二)外国广告史1、古代西方广告(1)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广告形式,如墙体涂鸦、公告牌等。
(2)掌握中世纪欧洲商业活动中的广告特点。
2、近代西方广告(1)理解工业革命对广告业的推动作用,如大规模生产与市场竞争对广告需求的增加。
(2)熟悉近代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兴起与广告的发展。
3、现代西方广告(1)掌握 20 世纪以来西方广告业的繁荣与创新,如广告创意、策划、营销等理念的发展。
(2)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广告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三)广告发展的规律与趋势1、广告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1)理解广告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发展与经济繁荣程度的关联。
(2)认识广告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广告创意和表现的影响。
2、新技术对广告的影响(1)探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的出现给广告带来的变革,如数字广告、社交媒体广告等。
中外广告史重点问题

新时期我国的大陆广告、香港台湾广告史、美国广告发展史、国际广告组织与管理、21世纪全球广告趋势等内容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一、我国在春秋时期及其以前(奴隶制社会),在商品交换活动中都出现过哪些广告形式?其广告特征是什么?(1)口头广告:是适应物物交换的需要产生的,要换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换需要口头叫喊让人们知道(2)实物广告:将要换的东西陈列出来(3)标记广告:最初在商品上刻上标记,后逐渐形成商业标记;(4)“行商”与“坐贾”的广告形式:“行商”走街串巷叫卖,坐贾有固定营业场所,利用幌子、招牌来招徕顾客。
二、我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各朝代分别盛行哪些经济广告形式?奴隶社会及以前: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音响广告、招牌和幌子。
战国至隋朝时期:悬帜广告、悬物广告、商品命名广告。
唐代:灯笼广告、旗帜广告。
宋代:招牌广告、音响广告、印刷广告。
元代:印刷广告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对联广告、书刊广告、广告画等。
三、简述我国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发展非常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分工更发达了,经济作物和以它为原料的手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丝、麻、棉、茶、糖等经济作物发展很快,制瓷、造纸、印书等各种手工业,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大量商品。
其次,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南北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城市这种经济中心的发展,近代型的商业城市开始出现。
第三,商业组织和经营技术也有显著变化,包括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地区间联系的加强,商品运输和储存手段的相应发展等,这些都促使广告成为必要的信息桥梁并形成灯笼广告和旗帜广告等新潮的广告形式。
四、简述音响广告的发展。
(1)音响广告是在口头广告的基础上产生的。
西周以前,商以走街串巷、贩运叫卖为主,由于扯噪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又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2)西周时期,出现了音响广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广告史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简介
中外广告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告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共3 学分,54学时。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中外广告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广告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21世纪全球广告的发展趋势。
穷源溯流,从中撷取宝贵的广告实践经验。
二、现有课程资源情况
目前,本课程主要有以下学习资源:
文字教材:《中外广告史教程》(第二版),陈培爱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三、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有如下两点:
1.通过对中外各国不同阶段广告发展基本情况的学习和了解,能从整体上把握广告业发展的规律,把握其内在脉络;
2.培养宏观的历史性视角,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特定的广告现象,从而为广告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考核方式介绍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总
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形成性考核:采取网上形考的方式,包括4次网上形考作业。
终结性考试: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主教材、网上辅导文本及习题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五、教学建议
1.史论结合
广告理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对广告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总结。
只有深刻地把握广告史发展的科学性,才能精辟地进行理论总结,并使教学活动更为扎实有效。
广告史著的科学性应包括:合理的历史分期,合理的著述方法,合理的材料取舍,合理的认识评价,合理的归纳总结等诸多方面。
在写作主线上是以史实为主,还是以史评为主等,这些都决定着理论总结的价值。
《中外广告史》一书是以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播手段变化为依托,在史论的结合上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2.静态与动态结合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史的知识并不是目的。
其目的是掌握运用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要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大堆僵化的知识,而提倡利用史类知识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教学中注意史料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史实案例与借鉴发扬的结合,历史规律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
这样,把一潭死水变为一潭活水,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3.重点与一般结合
对史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最感厌烦的是史料太多,对有否必要记住那么多知识表示怀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给以必要的调整。
在课堂讲授中,应该采取“三讲”、“三不讲”的方法。
即讲教材中的框架、思路;讲不同的历史阶段广告传播的特点与变化;讲对不同阶段的广告发展的新见解。
而对教材中非重要的内容不讲,对一些琐碎、细微的知识点不讲,对给当前启示意义不大的问题不讲。
鼓励教师为学生留出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传统学术型与应用型结合
广告史教学可以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力求在保留传统的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把理论深度有机地溶入史学的案例中。
在每个阶段的讲授中,最好能以一两个典型案例带出。
近年来广告学理论著述越来越多,这些理论按道理应来源于对古今中外广告现象的分析和思考,然而,我们对广告史的关注又何其少也。
当然,传统学术型与应用型的结合并不矛盾,其目的还是落实在应用上,增强课程的价值。
六、学习过程建议
(1)通过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及目标。
(2)在文字教材指导下了解课程内容框架及学习方法,安排教学进度,开展自学活动。
通读教材,边学习边思考。
边学习边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现实,而不要死记硬背;如果发现感兴趣的广告事件,及时查阅相关史料,加深理解。
(3)看录像课讲授,增加直观感性认识,深入领悟并消化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录像课不是全面复述教材内容,而是主要对教材中一些比较重要或难于理解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讲
解。
偶尔还涉及到教材中没有提及但是也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学习本课程时,如果结合录像课进行自学。
(4)每一章中都提供了大量同步练习,建议学完一章后,下载相关的练习及时进行自测,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5)学习史类课程,为了更清晰系统地掌握历史脉络,建议同学们学会绘制思维导图,这对整理思路非常有帮助。
思维导图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