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品混凝土生产线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库车县年产3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

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

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

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

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

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

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 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

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4. 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用于环境评价、审批工业用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当前对项目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逐渐提高,项目实施需要进行环境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同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工业用地、施工许可证的依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国家有关的发展规划、计划文件。包括对该行业的鼓励、特许、限制、禁止等有关规定;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要请示的批复;

——项目审批文件;

——项目承办单位委托进行详细可行性分析的合同或协议;

——企业的初步选择报告;

——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

——拟建地区的环境现状资料;

——项目承办单位与有关方面签订的协议,如投资、原料供应、建设用地、运输等方面的初步协议;

——国家和地区关于工业建设的法令、法规。如“三废”排放标准、土地法规、劳动保护条例等;

——国家有关经济法规、规定。如中外合资企业法、税收、外资、贷款等规定;国家关于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资料等。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尤其是对项目做财务、经济评价时,还需要参考如下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席令第24号],2000年1月1日起实施;

2、《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

6、项目必须遵守的国内外其他工商税务法律文件等。

目录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二、市场预测

1、国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2、国内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情况

三、本地区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可行性、必要性

四、厂址选择及建厂条件

1、厂址选择

2、地形、地貌

3、地震、地质

4、气象资料

5、水文条件

6、水、电、汽供应条件

五、设计方案

六、环境保护

七、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八、项目实施进度与安排设想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十、经济效益测算

十一、结论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推动建筑产品生产工业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九八八年国家建设部在《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中,要求省会城市“八五”期间推广商品混凝土。一九九四年国家建设部又把商品混凝土列为一九九四和一九九五年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的重点项目。一九九五年全国建筑业工作会议所发的《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中,再次要求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城市应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厂。

商品混凝土已有9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全部混凝土产量的60%以上,国外实践证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成本5%左右。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发展较快的有北京、大连、天津、武汉、常州等城市,据最新资料统计,上述城市应用商品混凝土已占该市混凝土总量的36%以上,上海、大连已占60—65%,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二、市场预测

1、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美国于1913年开始建厂投产,30年代末,遍布欧洲,每个国家都有了商品混凝土工厂的雏形,二次大战后,商品混凝土又重新发展。而美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1950年美国商品混凝土已达3800万立方,占全部混凝土产量的35%,1963年—1973年又由1.2亿立方增到1.74亿立方,1987年增到2.3亿立方,至2000年预测产量为3.04亿立方。日本的商品混凝土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日本于1953年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全国只有9个搅拌站,到1978年已达4811个,其中53%的厂家质量达到日本工业标准。日本的产量水平1956年为200万立方,1960年达590万立方,占当年水泥总产量的9.6%,1973年增长到1.5亿立方,在20年时间里,日本商品混凝土的产量增长了75倍,占混凝土总量的78%,人均消费量达1.06立方。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商品混凝土产量几乎占全部混凝土产量60%以上。其中美国为84%、瑞典83%、日本78%、澳大利亚68%、荷兰58%、全世界大约有15000个商品混凝土公司,3万个工厂,从业人员达40万人。

2、国内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情况

北京市商品混凝土始于地铁建设初期,70年代北京一些大型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现浇混凝土,由于施工现场狭窄,工地紧迫等原因,开展施工相当困难,承担施工的企业多在距施工现场较近处,设立混凝土集中搅拌设施,采用解放牌翻斗车运输混凝土,解决了施工的急需,系预拌混凝土的萌芽。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北京开始引进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德国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和日本的运输搅拌车及混凝土输送泵车,相继建成一批混凝土搅拌站。80年代后期已有16个站投入运营,这些站的能力多在5—15万立方之

间。“七五”期间的五年混凝土产量总和为531万立方。进入90年代,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增长较快,截止1994年底,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已发展到29个,年设计能力近500万立方,确保了全市重点工程的需要。1995年统计,北京商品混凝土站已发展到35个,总设计能力为600万立方,占全市现浇混凝土总量的59%。

上海市商品混凝土开始于1977年,随着高层建筑、港口、隧道、立交大桥、地铁等一系列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出现,原有分散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和供应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化施工技术与工期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的商品混凝土才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完善。

早在1976年,上海市建工局土建公司筹建了供应本公司需用的混凝土集中搅拌站,采用翻斗运输车,这是上海商品混凝土发展的雏形阶段。随着宝钢的建设需求,加速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到1986年,上海已有22个混凝土搅拌站,总设计能力260万立方,拥有搅拌车192辆,混凝土泵车46台,在92年不足30家工厂,1993年到1994年两年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出现了成倍增长势态。据统计94年已达120家,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万立方,实际供应520万立方,全市拥有混凝土搅拌车500辆,混凝土泵车100台。

三、本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直沿用的现场搅拌有如下缺点:

1、砂、石堆放,混凝土搅拌占用了场地及道路,有的还占用了主要街道的人行道,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2、大量砂、石、水泥用小四轮拖拉机运输既阻塞交通又对城市环境造

成了污染,不利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3、混凝土搅拌机在施工中产生强噪声和机械振动,告别夜间施工,噪声振动危害更大,居民反响强烈。

4、场搅拌多为手动操作机器,混凝土浪费大,配比控制不准,匀质性差,强度不稳定,特别是农建队工地不计量现象更为严重,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也难以生产出高标号的混凝土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

5、场搅拌混凝土无法使用掺合料,如粉煤灰等,从而使原材料的消耗浪费严重。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几十座大城市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其优越性如下:

1、减少砂、石、水泥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减轻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净化了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文明建设,节约占用城市土地。

2、商品混凝土是采用集中搅拌,具有工厂化、专业化的生产特点,是建筑施工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实现建筑业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3、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具有完善、合理的生产工艺,称量准确,控制可靠及采用生产监视系统,提高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简化现场混凝土浇注前的施工准备及组织工作,提高了工程质量。

4、可以使用散装水泥及粉煤灰等掺合料,一般可节约水泥15—20%,节约砂石6%,节约木材,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现场用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实属必要。

四、厂址选择及建厂条件

1、厂址选择

2、地形、地貌

3、地震、地质

4、气象资料

5、水文条件

6、水、电、汽供应条件

五、设计方案

1、项目的构成范围

2、建筑设计

3、生活福利建筑项目

4、能源动力

5、生产给水

6、消防用水

7、蒸汽

8、压缩空气

六、环境保护

1、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生产线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砂石料,水泥入库产生的粉尘和洗涤车辆用水,粉尘产生于散装水泥入库、砂石运输、下料、搅拌等生产过程。废水来源于每天冲洗搅拌运输车,排放污水量达13—17立方米。污水中含有水泥、砂、石和外加剂为强碱性物质。PH值约为11—12,必须加以控制与处理。

2、控制污染方案

粉尘控制

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排放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工程设计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从总体布置上尽量减少生产中的扬尘环节,首先把原料进厂关,购进的砂、石料均为水洗后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减少粉尘含量。选择扬尘少的设备,水泥、粉煤灰等粉状物料采取封闭料仓,输送采用管道式螺旋输送机等封闭式输送设备,对于需胶带输送的物料尽量降低落差,加强密封,减少粉尘外逸,物料储存采用封闭库,厂内的物料装卸、倒运及物料的露天堆场等入考虑喷水增湿式或其它措施,减少扬尘。水泥、粉煤灰仓顶采用除尘器予以收尘。

污水处理

厂内计划建设300立方米循环水池一处,生产线建成后,冲洗搅拌运输车所排废水,中和达标后,重复利用,无需外排,该水池配备专用设施,可随时清理沉淀物,保证循环使用。

3、环境管理机构

建厂后,设置环保机构,配备兼职管理人员一名,在做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企业自身的环保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4、环境影响分析

商品混凝土生产线所排几各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本工程设计采取了各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环保设计与工程设计同时设计、同时方式、同时投入运营,整个工艺线路环保设施配套齐全,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各种污染物的排

放均以达到国家标准。

七、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1、组织机构

本企业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对企业全权负责,董事会依照合同章程规定决策解决企业中重大问题,主要设置机构有:生产计划部、技术部、质检部、人事部、财务部、供销部、后勤部、运输部和生产车间。

2、劳动定员

本项目建成后需定员50人,其中生产定员28人,占全部人员比例56%,技术人员7人,占全部人员比例14%,管理人员10人,占全部人员比例20%,服务人员5人,占全部人员比例10%,各类人员比例为:

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56:14:20:10

全员劳动生产率:

本项目设计定员50人,按总产值(现行价)计为每人每年300万元。

工人劳动生产率:

本项目设计工人定员28人,按总产值(现行价)计为每人每年535.71万元。

由于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所有招聘工人的技术等级按四一五级工要求,并在投产前抓紧进行全员技术培训,设计部门负责为用户培训操作维护人员4名,其中机械2名,电控2名,有关人员应参加投产前设备调试工作,现场一边听技术人员介绍设备性能,一边亲手操作。并可根据具体情况,派遣少量技术及管理人员赴设计生产部门进行短期培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散装水泥车,装载机司机全部招聘有15年驾龄的技术闲熟的中年劳力。

八、项目实施进度与安排设想

该混凝土搅拌厂投产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混凝土50万立方米左右。混凝土所用原料经化验合格后存入堆场和料库,通过皮带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分别进入搅拌系统料仓,经电子称计量由中心控制室控制,进入搅拌系统拌和,搅拌运输车将拌好混凝土运至工地卸料浇注,需要提升的由混凝土泵送至高层进行灌注。

为减少投资额和缩短建设工期,尽量减少土建工程,选用200吨左右的钢结构筒仓数个,适当增加物料堆放场地,形成设备占地少,布局紧凑等优点。搅拌设备采用厂家生产的成套设备,从浇注基础安装,调试,包括用复合夹心板进行搅拌楼处装修,预计2个月即可完成。

九、主要生产设备投资估算

我们按建立一个大型规模搅拌站,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立方米,年实际生产能力按50万立方米计算,需求主要设备见下表。

单位:(万元)

十、经济效益分析

1、基本数据

(1)固定资产折旧:

年折旧额=

)

1(

)

(净残率

建设期利息

形成率

投资额-

?

+

?

预计使用年限

=[1270× 97% ×(1-5%)]÷5

= 234.万元

年单位产量均摊折旧费= 234.万元/年÷50万m3/年=4.68元/m3 (2)每立方米直接成本费用(C30)

(3)产值形成分析(按年产35万立方米计算)

以C30,275/立方米(含运费);泵费25元为准

砼价+运费+泵费=销售价(含税)

275元/m3+25元/m3=300元/m3

每年销售收入:300元/m3×50万m3=15000万元

(4)每立米混凝土利润分析

销售价(含税)—成本价=毛利

300元/m3—230元/m3=70元/m3

应交税金=增值税+城建附加费+教育附加费

增值税=销售收入/1.06×税率(6%)=300元/m3/1.06×6%=19元/m3城建附加费=增值税×税率(7%)=1.33元/m3

教育附加费=增值税×税率(3%)=0.56元/m3

每立米应交税金=19元/m3+1.33元/m3+0.56元/m3=21元/m3

年销售锐金:21×50=1050万元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税金—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300元/m3-21元/m3-230元/m3

= 49.元/m3

(5)年利润分析(以年生产混凝土35万立方米计算)

年单位边际贡献=49元/m3×500,000 m3

=2450.万元

(6)设投资回收年限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五年(60个月)则:投资1270÷60=21.2万元/月

21.2×12=254.4万元/年 1715-254.4=1460.6万元/年

若按两年半计算(30个月)

投资1270÷30月=42.33万元/月

42.33×12月=508万元/年 1715-508=1207万元/年

(6)项目建设期:

该项目建设期、试产期为半年,负荷达到计划的80%以上,以后各年达到计划的100%,生产期预计为5年。

2.盈利平衡分析(按年产50万立方米混凝土计算)

(1)年固定成本:(230-175-16) ×50=1950万元

(2)年可变成本:(175+16) ×50=9550万元

(3)年总成本:50×230=11500万元

(4) 年销售收入:15000万元 (5) 年税金:730万元

按以下算式计算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 BET =

=1950÷(15000-9550-730) =41.31%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T=46%表明此搅拌站只要年生产50×41.31%≈20.65万立方米混凝土就可保本经营,说明此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4.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投资回收期约为1年,投资利润率为41.31%,盈亏平衡点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经济效益很好。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故该项目是可行的。 十一.结论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故该项目是可行的。

年固定成本

年销售税金

年可变成本年销售收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