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卫生防疫措施

合集下载

卫生防疫管理规章制度

卫生防疫管理规章制度

卫生防疫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卫生防疫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卫生防疫管理工作,涉及医疗机构、学校、单位、社区、个人等各类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卫生防疫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应急处置、科学防控、全民参与的原则,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第四条国家卫生防疫管理部门是卫生防疫管理的主管机构,各级政府负责各层级卫生防疫管理的组织协调与实施。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管理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指导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第六条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当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定期收集、汇总并分析传染病的疫情数据,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第七条对于疫情爆发地区,卫生防疫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医疗队伍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传播。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登记、隔离、观察和治疗等措施,确保传染病不扩散。

第三章公共卫生管理第九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加强环境卫生保洁,控制传染病传播。

第十条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对学生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员工身体检测,提供必要的卫生防疫保护设施,确保员工健康。

第四章个人卫生管理第十二条个人应当自觉遵守卫生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擅离职守,积极配合卫生防疫工作。

第十三条对于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应当严格遵守隔离观察措施,不得患病者,传播疾病。

第十四条对于可能接触到传染病源的个人,应该自觉进行体温测量,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对于违反卫生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对于隐匿传染病疫情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个人或单位,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卫生疫情防控规章制度

卫生疫情防控规章制度

卫生疫情防控规章制度一、总则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传染病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1)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的传染病预防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2. 个人防护(1)建议市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员聚集。

(2)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等。

3. 环境卫生(1)增加公共场所的卫生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和清理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2)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餐饮场所等的卫生管理,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4. 医疗保障(1)健全传染病防治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疗能力。

(2)保障医护人员健康和安全,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和医疗设备。

5. 全民参与(1)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协作,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

(2)倡导全民参与预防传染病,积极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

三、应急响应机制1.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 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根据疫情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 在疫情爆发时,要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和疫情隔离,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4. 每年定期进行疫情演练和评估,提升防控应急能力和水平。

四、监督检查1. 设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统筹协调。

2. 加强对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贯彻执行。

3. 对于防控不到位或存在隐患的单位,要及时督促整改,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法律责任1. 对故意传播传染病的个人或单位,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对违反防疫措施和规定的个人或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

3. 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或故意瞒报疫情的人员,将依法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或补充,将及时公布。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精选9篇)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精选9篇)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精选9篇)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篇1为了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制定以下卫生防疫制度:一、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由学校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由校医执行。

二、做好师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利用学生的健康教育课、卫生宣传栏、学校月报、广播、贴宣传画,教职工大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大家逐渐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三、做好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特别要做好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及处理工作。

四、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师生患传染病及可疑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县卫生防疫站和县教育局,并迅速隔离病人,对病人活动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五、全校师生发现传染病都有义务向有关部门报告,对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特别是在突发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对知情不报,造成传染病扩散或故意造成传染病扩散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处理。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篇2为了对全校师生身体健康负责、创建健康卫生校园、避免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1、每天早晨由各班打扫卫生包管区,做到地面无垃圾、无废纸、无其他污染物;2、厕所每天打扫二次,冲洗数次;3、走道、楼梯每天至少打扫一次;4、垃圾筒每天消除一至二次;5、餐具每天清洗、过水和消毒;6、总务处、校医室和有关清洁工经常检查校园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各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出入管理,禁止学生私自离校,每天清点学生人数,对旷课的学生,各班主任老师要了解其原因,掌握学生的去向,并认真做好晨检记录。

8、各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发热、皮疹,及呼吸道症状,应立即送往校医室诊治,不得私自让学生外出就诊,确实需要外出诊治者,应先同校医室人员联系。

防控疫情的方法和措施

防控疫情的方法和措施

防控疫情的方法和措施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各区工作专班负责统筹辖区内所有学校的疫情防控与学生返校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新开办学校、民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薄弱环节疫情防控工作的帮助、指导和检查,查漏补缺,加强整改。

二是完善学校防控网络。

进一步完善学校与辖区疾控部门、社区防控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协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充分发挥卫生健康副校长(副园长,下同)、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校医)的作用,协助指导学校开展日常防控工作;完善发热师生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绿色通道。

三就是压实学校主体责任。

进一步加强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按照《技术方案》建议并融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议细化开学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各项制度,努力做到疫情防控责任至岗、任务至人。

四是加强健康监测。

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内原则上不离开居住地、不外出旅行。

精准掌握所有师生员工(含保安、保洁、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员、校车司机、保教人员等)在秋季开学返校前14天内的行踪和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监测。

开学返校前14天内有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入境后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健康监测和管理。

有国内高风险地区(以国务院官网实时通报为准)旅居史的人员,应进行14天的居家健康观察;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返校时须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通行“绿码”。

返校前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按规定申报。

新冠肺炎确诊或处于隔离期的师生员工,应暂缓返校,治愈或解除隔离后凭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六就是周密搞好新生身心健康监测和申报工作。

各学校必须提早谋划,紧密高度关注新生身心健康情况,严苛按照建议积极开展14天身心健康监测和身心健康申报工作;严苛全面落实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核查制度,督查未完成免疫系统规划程序的儿童补种适当的疫苗;积极主动协调卫生身心健康部门在校园注射流感疫苗。

七是校园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

学生不得提前返校;加强校内应急值班、居住人员的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校园,如确需进入校园,须经学校同意并做好体温检测和登记。

学校十防措施

学校十防措施

学校十防措施一、介绍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措施。

以下是学校常见的十种防措施。

二、安全防范措施1.门禁系统:学校应安装门禁系统,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确保学生的安全。

2.校园巡逻: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园巡逻,增加安全感,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

3.安全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消防设施:学校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疏散通道和火灾报警系统等,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

三、卫生防疫措施1.定期消毒:学校应定期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2.洗手设施: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健康监测: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监测,如体温测量和健康问卷调查,及时发现疾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心理健康关怀措施1.心理辅导: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心理教育:学校应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

五、交通安全措施1.交通指引:学校应设置明确的交通指引标志,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交通工具和遵守交通规则。

2.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应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网络安全措施1.网络过滤:学校应安装网络过滤系统,过滤不良信息,保护学生远离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的侵害。

2.网络教育:学校应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教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预防网络欺凌和网络诈骗等问题。

七、食品安全措施1.食品检测:学校应定期对食堂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食品宣传: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学生正确饮食习惯,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八、自然灾害防范措施1.地震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地震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

2.防洪准备:学校应制定防洪预案,确保学生在洪水来临时的安全。

2023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两案九制”(完整版)

2023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两案九制”(完整版)

2023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两案九制”(完整版)2023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两案九制”(完整版)一、概述为了做好新学期中小学(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安全、稳定进行学习和生活,制定了2023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两案九制”。

这些措施和制度是根据国家有关防疫政策和教育部门要求制定的,旨在保障学校内外疫情防控的科学、严格和有序实施。

二、“两案九制”的内容1. 校园疫情防控方案:学校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和学校实际,制定详细的校园疫情防控方案。

该方案包括疫情防控组织机构、疫情监测和上报机制、防控措施、紧急处理预案等内容。

2. 师生健康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对师生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并定期上报相关部门。

学校要加强学生体温检测、健康信息登记等工作,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

3.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整洁卫生。

要加强教室和公共区域的通风,保证良好空气流通。

4. 预防控制措施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个人防护教育,鼓励他们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预防措施。

学校要组织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5. 高风险区域管控制度:学校要建立高风险区域管控措施,限制学生和教职员工进入高风险区域。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加强对学生参与大型聚集性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6. 可疑病例报告与处置制度:学校要建立可疑病例报告和处置机制,对于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疑似感染病例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隔离和处理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7. 培训与应急预案制度: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学校要制定并实施疫情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8. 考试与评价制度:学校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合理安排考试和评价工作。

可以适当减少笔试内容,采用在线考试或其他形式进行评价。

学校三案九制度

学校三案九制度

一、三案1. 学校防疫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该预案明确了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包括应急组织架构、应急处置流程、信息报告、物资保障、人员疏散、隔离治疗等。

2.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该方案针对学校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师生健康排查、校园消毒、防疫物资储备、防疫知识宣传等。

3. 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学校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包括师生健康管理、校园环境卫生、防疫措施落实、应急演练等。

二、九制1.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与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 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该制度规定学校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晨午检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每日晨午检,及时发现并隔离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

4. 学校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登记,并追踪病因,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5. 学校复学证明查验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对返校学生提供复学证明,确保学生健康状况符合学校要求。

6.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7. 学校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师生通报检查结果。

8. 学校通风、消毒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加强校园通风,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校园环境安全。

9. 学校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该制度要求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疫意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应急演练学校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检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总之,学校三案九制度是学校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重要制度,对于保障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确保学校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防疫实施方案

卫生防疫实施方案

卫生防疫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卫生防疫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疫情,提高卫生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疾病监测,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减少疫情发生。

2、科学防控: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防疫工作的精准度和效果。

3、协调联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防疫工作的合力。

4、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疫工作。

三、工作内容1、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2、应急处置: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疫情不扩散。

3、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疫工作。

4、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救治工作,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5、卫生监督:加强卫生监督工作,保障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

四、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防疫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防疫工作的专业水平。

3、加强物资保障:建立健全物资保障机制,确保防疫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疫工作。

5、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结语卫生防疫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我们要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加强物资保障,确保防疫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疫工作。

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疫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卫生防疫应急预案一、引言卫生防疫应急预案是一套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启动的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卫生防疫措施1项目部卫生防疫管理架构本项目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卫生防疫管理小组,具体日常管理事务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定期向项目经理报告。

卫生防疫管理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总工组员:安全生产负责人2卫生防疫制度为加强建设工地卫生防疫工作,切实保障建设职工身体健康,现制订本制度。

2.1高度重视建设工地卫生防疫工作统一认识,明确责任,落实卫生防疫相关制度,及时贯彻卫生等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切实保障建设职工身体健康。

2.2加强卫生防疫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卫生防疫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制定突发卫生防疫、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建设工地要加强工地环境卫生管理。

工地办公室要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并做到勤通风、勤打扫、保持整洁;要及时清运建筑和生活垃圾,按规定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设置工地排水系统,并做好日常清理工作,使之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职工有充足时间休息、娱乐,增强职工体质。

2.3加强用工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新进工地人员体检制度,确认身体健康。

对施工人员的流动情况要及时掌握。

2.4加强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教育工地应密切关注新闻媒体有关传染性疾病的报道,掌握相关知识,并及时向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职工提高卫生防疫意识,自觉搞好个人卫生,主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2.5严格监督检查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对工地卫生防疫用工情况加强监督检查。

2.6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记录施工现场的卫生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

3卫生防疫实施办法3.1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区划分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风,增进职工身体健康,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将整个项目划分为施工区域和办公区域,建立责任区,专人负责卫生,使文明施工保持经常化。

3.2施工区卫生管理措施施工区的平面图应按比例绘制,并注明责任区和责任人姓名。

施工区设置垃圾集中堆放区,建筑垃圾集中到堆放区后,定期运往垃圾站处理。

施工现场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时清理,垃圾临时存放不得超过三天,如违反本条规定处罚责任人。

施工现场要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作到无积水,有排水措施。

施工区内道路派专人进行洒水打扫,工完场清,确保清洁。

3.3办公区卫生管理措施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卫生清扫工作。

室内环境整洁,无纸屑、无痰迹、无烟蒂等杂物、无乱堆物、乱招贴等现象。

墙面无明显灰尘,无蜘蛛网。

室内物品摆放得当,无灰尘。

办公桌、桌面干净,无尘土,书本等物品放置井然有序。

工作人员不得在办公室大声喧哗谈笑,保持办公场所的安静严肃与和谐。

办公室、会议室等门窗清洁明亮,整洁卫生,公用茶具消毒或使用一次性茶杯。

公共场所实行禁烟制度,开展创建无烟部门活动。

窗户要经常擦拭,启闭装置应该灵活;人工照明设备应该保持清洁完好。

3.4食堂卫生控制措施项目部或施工队不得私自乱建食堂,食堂必须由总承包单位同意搭建,统一管理必要时可请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指导。

食堂的选址和设计应符合卫生要求,远离有毒有害场所,距食堂20米内不得有露天坑式厕所,暴露垃圾堆(站)等污染源。

食堂操作间应设2至3个水池子,便于清洗消毒,拖布设专用水池子,禁止在洗菜水池内冲洗,食堂和操作的下水、地漏必须保持畅通。

食堂操作间内墙壁应抹灰非刷,屋顶不得散落灰尘,锅台、地面、水池子应水泥抹面。

也可用瓷砖贴面。

食堂操作间应安装排风换气设施,纱窗、纱门齐全,防蝇有效。

操作间必须大面板以一块,菜刀两把,刀箱一个,并有醒目的生熟分开标记。

应设主食库,蔬菜储藏室。

库房内应有存放各种佐料和副食的密封闭器皿,柜橱、米面存放台距地面、墙壁不小于15至20厘米,麻放整齐,饭菜盆、筐不得直接落地,应配置存放架,有防鼠措施。

炊事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发现患有肠道传染病、肺结核病、皮肤病及化脓性皮肤病患者要立即调离岗位,疾病痊愈后经卫生部门复查同意方可恢复原岗位工作。

炊事员工作前要洗手,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配餐时要戴口罩,平时做到三短一净(头发、胡子、指甲短,工作服干净)。

实行餐具每餐清洗消毒或用流水冲洗、杜绝公碗筷制。

食堂做到不买、不做、不售、不卖、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

剩饭菜妥善保管,吃前要充分加热。

食堂应及时办理或更换卫生许可证,一年更换一次,卫生许可证和卫生管理规定要挂在强上,炊事员上岗前要进行食品卫生培训,办理个人健康证及培证训,节假日食堂还应做到餐餐留样验查。

3.5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办公室内做到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做到窗明地净,文具报告摆放整齐,达不到要求。

对当天卫生值班员罚款。

办公室四周保持干净,污水和污物、生活垃圾集中存放,及时外运,发现不符合此条要求,处罚当天卫生值班员。

为了广大职工身体健康,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保温桶和开水(水杯自备),公用杯子必须采取消毒措施。

3.6流感防疫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教育作业工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

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

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3.7饮水卫生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工地是人群密集地,容易发生水性传染病,因此控制饮用水是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健康的大事,故制订本制度。

办公室饮用水采用桶装纯净水或开水。

使用桶装纯净水的要对饮水机定期清毒。

生活区采用电开水器,水温要达到规定标准方可饮用。

电开水器要定期清洗水垢,定期消毒清洗,设专人管理。

工地现场饮用水盛水容器要进行消毒并清洗干净,设专人管理。

每天上下午第一次灌满开水。

每天早上灌水前必须清桶,无污水。

现场人员自觉不喝生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8夏季灭蚊蝇、灭蟑等措施清除各种容器积水。

对缸、罐、瓶等小型积水容器采取清除或倒置措施;对各种废旧轮胎等应遮雨放置,无利用价值的及早处理掉;及时清除雨篷屋檐上的积水。

对盆景、水池等要经常换水或在水池内养鱼或投放灭蚊蝇幼虫剂(非引用水池)。

各种绿化带内应保持清洁、无杂物,对洼地及时填平。

对垃圾池、下水道、车棚、公共绿地等处可用0.03%奋斗呐进行直流喷洒;密闭好的场所可用烟炮(1只/40m2)杀灭成虫;喷水池及工地积水处等死水可用Bth—14和Bs10混合剂或灭蚊蚴缓蚀剂杀灭蚊蝇幼虫。

搞好工地卫生,整治绿化带、清除散露垃圾、杂草等。

公共厕所推行冲水式厕所,粪便及时清洗干净,防止蚊蝇孳生。

厨房、宿舍、办公室要安装防蚊蝇纱窗、纱帘。

厨房倒掉的剩菜剩饭要及时清理;推行垃圾袋装;项目部垃圾桶、果壳箱等要及时清理或定期投灭蚊蝇蟑药。

保持好个人卫生,穿过的衣服、鞋袜不得乱堆乱放,及时清洗,叠放整齐。

对墙壁裂缝、窟窿及时用水泥封堵;床板缝等处定期投置灭蟑药。

禁止在宿舍内吃饭、放置散装食物、餐具等。

每间宿舍内配置苍蝇拍,用来杀灭蚊、蝇、蟑螂等。

在房屋拐角处安置粘捕盒,用来消灭蟑螂。

4针对新冠疫情应急预案4.1风险与分级4.1.1风险分析4.1.1.1新冠肺炎定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4.1.1.2一般症状一般症状: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

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4.1.1.3与流感症状的区别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等。

4.1.1.4传播途径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

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和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

传播方式:口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结膜传染及空气传播。

4.1.1.5潜伏期新冠肺炎疫情的潜伏期认为是3-14天,即便是有些人的发病时间较晚,也不会超过14天。

4.1.2事件分级4.1.2.1I级-特别重大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公司/项目部范围内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项目部内有2名及以上人员被诊断患病,与其接触的人员被隔离,造成大面积停工,员工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4.1.2.2II级-重大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公司、项目部所在地区及周边未爆发疫情,公司、项目部内出现1例确诊病例,或者项目部范围内出现1例确诊患者,项目部人员有与其接触史。

4.1.2.3III级-较大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疫情控制尚可,分部出现1人或以上疑似病例,或出现接触其他疑似病例人员。

4.1.2.4Ⅳ级—一般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疫情控制尚可,公司、项目部现场生产、生活未受到影响。

4.2机构及职责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小组,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部组成。

4.2.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总工成员:建设单位代表、管理人员、劳务企业负责人、各工程班组长主要工作职责:审定项目部的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指导项目部的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政府及上级单位有关应急工作的重要指令;负责组建应急指挥部或指定人员到现场指挥应急抢险工作,对应急抢险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审定对外发布和上报的事件信息;负责审定下达和解除预警信息,负责下达应急响应程序的启动和终止指令;应急响应结束后,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评估和总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派发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及防控知识,加强病毒信息、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隔离范围等疫情相关信息搜集力度,组织进行专题学习,防止一旦发生疫情需要隔离时引起恐慌;定期不定期对参建人员随机进行体温检测及信息核查,强化检查频次及力度,增强疫情防控警觉性;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和项目领导带班,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确保定时检查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对未按疫情防控要求执行的及时制止并限时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